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全國部省級跨區域的流域保護條例

全國部省級跨區域的流域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9-18 05:52:08

『壹』 吉林省河道管理條例(2021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保護河道生態環境,發揮江河綜合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范圍內河道(包括湖泊、人工水道、行洪區、蓄洪區、滯洪區)的管理、保護和利用適用本條例。
河道內的航道,同時適用有關航道管理的法律、法規。第三條河道管理、保護與開發利用應當服從防洪的總體安排,堅持全面規劃、保護優先、統籌兼顧、綜合利用的原則。第四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是全省的河道主管機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是該行政區域的河道主管機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應急管理、林業和草原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河道管理的有關工作。第五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省行政區域內河道管理的監督、指導,組織協調跨地區邊界河道的管理工作;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屬地原則,分段、分片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河道管理工作的具體組織實施。國家規定由流域管理機構負責的河道管理工作,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河道管理與保護的領導,按照河湖長制有關要求,建立健全部門聯動綜合治理保護長效機制,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維護河道健康和公共安全,提升河道綜合功能。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河道管理與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同級年度財政預算。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河道管理與保護的宣傳教育,普及河道管理與保護的相關知識,引導公眾自覺遵守河道管理的法律法規。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河道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可以進行舉報。各級人民政府對在河道管理與保護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二章河道管理與保護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劃定本行政區域內河道的管理范圍。有堤防河段管理范圍為背水側護堤地邊線之間的國土空間;無堤防河段管理范圍可按該河段設計洪水位或者歷史最高洪水位,結合實際確定。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按照下列標准劃定護堤地;
主要江河堤防迎水面30米至50米,背水面5米至15米;其他河流堤防迎水面15米至30米,背水面5米至10米。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流域綜合規劃、流域防洪規劃和防洪標准、通航標准及其他有關技術要求,按河道管理許可權編制河道治理保護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沿河城市在編制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時,其城市河道治理保護專業規劃應當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流域、防洪和河道治理保護規劃組織編制,並報上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方可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第十三條在河道管理范圍內,河道堤防(包括護坡工程、管理設施、界碑界樁、標識等)、護岸、閘壩等水利工程以及防汛通訊、照明、測量等設施以及護堤林和護岸林,應當嚴加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河道管理人員定期對河道堤防進行巡查,及時消除人為和自然原因造成的隱患,修復片堤、滑坡等險段。第十四條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修建圍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
(二)種植樹木和高桿農作物、蘆葦、杞柳、荻柴(護堤護岸工程林木除外);
(三)設置攔河漁具;
(四)棄置礦渣、石渣、煤灰、泥土、糞污、垃圾等;
(五)可能導致水體污染的行為。第十五條禁止在堤防和護堤地上開荒種地、開渠、鑽探、打井、取土、採石、爆破、挖窖、建房(堤防管理房除外)、存放物料、放牧、葬墳、曬糧、挖築魚塘、開展集市貿易(城區堤路結合的堤防除外)、開采地下資源、進行考古發掘以及其他影響堤防安全的活動。第十六條在河道管理范圍內(不包括堤防和護堤地)進行下列活動,應當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涉及其他部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批准:
(一)采砂、取土、淘金、棄置砂石或者淤泥;
(二)爆破、鑽探、挖築魚塘;
(三)在河道灘地存放物料、修建廠房和其他建築設施;
(四)在河道灘地開采地下資源及進行考古發掘。
利用河道從事漂流或者其他文化、體育、旅遊項目的,須採取有效的安全防護、環境保護措施,並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貳』 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湖泊保護,防止湖泊面積減少和水質污染,保障湖泊功能,保護和改善湖泊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湖泊保護、利用和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湖泊漁業生產活動和水生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法律、法規對濕地和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內湖泊的保護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重要湖泊可根據其功能和實際需要,另行制定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以加強保護。
水庫的水污染防治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湖泊保護工作應當遵循保護優先、科學規劃、綜合治理、永續利用的原則,達到保面(容)積、保水質、保功能、保生態、保可持續利用的目標。第四條湖泊保護實行名錄制度。本省行政區域內湖泊保護名錄,經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發展改革、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林業、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文化和旅遊等有關主管部門根據湖泊的功能、面積,以及應保必保原則擬定和調整,由省人民政府確定和公布,並報省人大常委會備案。第二章政府職責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湖泊保護工作的領導,將湖泊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協調解決湖泊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跨行政區域的湖泊保護工作,由其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和區域內的人民政府負責。
跨行政區域湖泊的保護機構及其職責由省人民政府確定。
跨行政區域湖泊的保護機構應當切實履行湖泊保護職責,協助本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做好湖泊保護工作。第六條湖泊保護實行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
上級人民政府對下級人民政府湖泊保護工作實行年度目標考核,考核目標包括湖泊數量、面(容)積、水質、功能、水污染防治、生態等內容。具體考核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湖泊保護年度目標考核結果,應當作為當地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和部門負責人任職、獎懲的重要依據。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湖泊保護工作,具體履行以下職責:
(一)湖泊狀況普查和信息發布;
(二)擬定湖泊保護規劃及湖泊保護范圍;
(三)編制與調整湖泊水功能區劃;
(四)湖泊水質監測和水資源統一管理;
(五)防汛抗旱水利設施建設;
(六)涉湖工程建設項目的管理與監督;
(七)湖泊水生態修復;
(八)法律、法規等規定的其他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明確相應的管理機構負責湖泊的日常保護工作。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在湖泊保護工作中具體履行以下職責:
(一)編制湖泊水污染防治規劃;
(二)水污染源的監督管理;
(三)湖泊水環境質量監測和信息發布;
(四)水污染綜合治理和監督;
(五)審批涉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六)組織指導湖泊流域內城鎮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七)法律、法規等規定的其他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在湖泊保護工作中具體履行以下職責:
(一)設定禁漁區和確定禁漁期;
(二)漁業種質資源保護;
(三)漁業養殖的監管;
(四)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五)組織制定和實施漁業開發利用保護規劃;
(六)法律、法規等規定的其他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在湖泊保護工作中具體履行以下職責:
(一)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的建設、管理;
(二)環湖生態防護林、水源涵養林工程建設;
(三)湖泊濕地生態修復;
(四)湖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五)法律、法規等規定的其他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和城鄉建設、自然資源、公安、交通運輸、文化和旅遊等其他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湖泊保護工作。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湖泊保護的部門聯動機制,實行由政府負責人召集,相關部門參加的湖泊保護聯席會議制度。
聯席會議由政府負責人主持,日常工作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承擔。

熱點內容
可以兼職法律援助嗎 發布:2025-09-18 07:40:51 瀏覽:275
國際經濟法問題專論 發布:2025-09-18 07:24:00 瀏覽:678
201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5-09-18 07:22:24 瀏覽:712
法律知識大全各類下載 發布:2025-09-18 07:14:50 瀏覽:657
行政責任體系是一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8 07:09:43 瀏覽:268
英國公司法2006中文 發布:2025-09-18 07:07:33 瀏覽:274
龍泉市法院拍賣 發布:2025-09-18 07:07:33 瀏覽:56
劉繼峰經濟法錄音 發布:2025-09-18 07:07:26 瀏覽:825
宣傳民法典標語 發布:2025-09-18 07:06:58 瀏覽:39
半數以上經濟法 發布:2025-09-18 07:06:49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