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審查
㈠ 法治審查還是法制審查
都可以。法治審查與法制審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法制審查是指政府或企業內部的法律部門或聘請的律師對公司的決策、合同、規章制度等文件進行合法性審查,以確保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法治審查是指政府或企業在決策過程中對法律的尊重和遵循程度進行審查,以評估其是否符合法治原則,包括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等原則,因此,法制審查重點關注的是文件本身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而法治審查重點關注的是政府或企業的決策過程是否符合法治原則。
㈡ 審查地方性法規是否符合法律的規定屬於,什麼審查
◆憲法的定義
憲法的特徵(為什麼說憲法是大家的根本大法?憲法與其它普通法相比它的形式上的特點?)
◆憲法是普通法律的基本依據中「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全體公民的最高的行為准則」。
選擇題:憲法最高行為的意思是:憲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各國公民的間接的行為准則,對不對?
答: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是直接有效,而對公民是間接的行為准則。
◆憲法的本制屬性:
(一)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二)憲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三)憲法是各種政治力量對比關系的集中體現。
第二節憲法的產生和歷史發展
◆近代憲法產生的條件
憲法產生發展的大體脈絡:
1640英國資產階級爆發—1919年之前,這一階段稱為「近代憲法」;1919年之後——現代,這一階段稱為「現代憲法」。
近代憲法和現代憲法的典型區別。
當代憲法的發展的趨勢。
◆英美法三國憲法的產生及其特徵
◆憲法的發展及趨勢(簡答題)(見教材)
◆新中國憲法的產生和發展
一、新中國憲法的歷史沿革:新中國成立以後制定了四部憲法。
二、為什麼說《共同綱領》是臨時憲法不是正式憲法?
答:憲法的制定權理論上應該是歸屬人民的,操作是特定機關來加以制定的,《共同綱領》不具有這個特點。
三、我國現行憲法的內容和特點。
◆憲法修正案(出題重點,主要是簡答題)
一、現行憲法通過以後,我們分別在什麼時候進行了哪幾次修改?
二、現行憲法通過以後,關於土地承包方面的規定和發展沿革是什麼?
答:分為四個環節:1、1982年現行憲法當中,是不允許土地出租、土地使用權轉讓的;2、在1988年憲法修正案裡面,刪掉了現行憲法中不允許土地出租的規定,允許土地依照法律規定轉讓,這為土地的承包經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3、在1993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作為基礎的形式制定下來;4、1999年取消了聯產承包責任制。
三、非公有制經濟成份在現行憲法及此後的發展原則
第三節憲法原則和憲法分類
◆憲法的基本原則
憲法的基本原則:(一)人民主權原則;(二)基本人權原則;(三)法治原則;(四)權力制衡原則。
一、在現代世界各國為什麼都要普遍設立議會?
答:至代近社會以來,主權已經結構性的由君主手中轉移到人民手中,但是人民直接行使主權是不現實的,為此就產生了選舉制度。人民在普遍基礎上選舉代表或議員,組成了議會,然後由議會來行使主掌權力,這就是它的原因。
二、在現今世界各國憲法當中都有關於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為什麼?
答:為了防止國家權力在行使的過程中,肆無忌憚,致少數人的利益於不顧,因為我們有一個基本的權利。
三、解釋人民主權原則:
答:(1)主權是國家最高權力,人民主權對國家中絕大多數人擁有國家的最高權力;(2)人民主權學說的出現,是國家學說發展史上的一大飛躍,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的銳利思想武器,是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核心;(3)西方國家在人民主權形式上的規定並不意味著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廣大人民群眾已經享有當家作主的權利了。在生產資料資本家個人佔有的社會中,只能是有產者的主權,人民主權則根本無從談起;(4)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規范中,沒有類同於資本主義國家憲法那樣的關於人民主權直接規定,但是他們所規定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實質上也就是人民主權原則。
四、在社會主義國家當中,我們關於國家主權的理解與西方國家存在著差別,我們是否承認國家機關之間的權力分工?
解析:權力制衡原則最早是在西方國家提出來的,他們也都是按照這個理念來建構國家制度的。首先我們國家不承認分權制衡原則,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承認國家機關之間必須的權利分工。我們承認的權力分工的前提是:人民主權不可分割。西方國家認為是可分割的,我們是不可分割的。(疏理清楚就可以了)
㈢ 法律審核的內容有哪些
法律分析:(1)對錯誤事實的審核。事實是定案的基礎。對錯誤事實,主要審核以下內容:了解受審查人員的基本情況;處分決定或調查報告認定受審查人員犯有什麼錯誤;每條錯誤違反了什麼規定,是否都能構成處分依據;錯誤事實發生的時間、地點、情節、後果、本人應負的責任,以及產生錯誤的主客觀原因等。如發現事實不清,要提請或協同原報案單位補充查證清楚,要使所認定的錯誤事實符合客觀實際。
(2)對證據的審核。證據是判斷事實的依據。對證據必須認真地進行鑒別;證據是否是真實的,是否和案件有聯系,來源是否合法。同時還要考慮:證據是否充分,是否能把案件事實證明清楚,所得出的結論是否是唯一的,證據之間是否有矛盾,有了矛盾是否能得到合理的排除。認定錯誤的事實,一定要有充分的證據。沒有證據或證據不充分、不確實,不能認定。證據充分、確實,即使受審查人拒不承認,也可以認定。
(3)對錯誤性質的審核。認定問題的性質,必須在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基礎上,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和黨紀政紀條規,審核案件的定性是否准確,是否符合違紀構成的要件。適用法律法規是否公正有效,用語是否准確嚴謹。是什麼性質的問題就定什麼性質。性質難以確定的,用寫實的辦法作出結論。
(4)對處理意見的審核。在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的基礎上,根據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和黨紀政紀條規,審核受審查人員是否應該給予處分,是否有從輕、從重、減輕、加重的情節,所給的處分是否恰當。如不恰當,要提出處理意見和依據。既不能濫施紀律,也不能姑息遷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株連無辜。
(5)對辦案手續的審核。手續是正確處理案件的制度保證。對辦案手續的審核主要是通過審查材料來審核:調查案件的程序是否合法,程序上規定的手續是否都履行了,在調查取證的過程中是否採用了非法手段等等。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 第二條 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中國共產黨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范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