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法規運行
『壹』 黨內法規
法律分析:一、 負責黨委全面工作,主持召集黨委會議和黨員(黨員代表)大會,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的決議、指示,貫徹黨委的決議和決定;研究安排黨委工作,將黨委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及時提交黨委和黨員(黨員代表)大會討論決定。二、 堅持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和「三會一課」制度。三、 負責黨的建設工作,保證黨建目標的實現,及時准確地完成上級黨委下達的各項任務。四、 負責黨委班子思想、組織、作風建設,負責黨員、幹部隊伍的教育與管理。五、 負責黨委班子中心組理論學習工作,按時召開黨委民主生活會,搞好黨委的自身建設,充分發揮黨委的集體領導作用。六、 負責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抓好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和職能部門,廣泛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七、 檢查黨委工作計劃、決議的執行情況,按時向上級黨委和黨員(或黨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黨委副書記除協助黨委書記處理黨委的日常工作外,還可負責黨委分工的某些專項任務,黨委書記不在時,由黨委副書記主持黨委的日常工作。首先是以「黨法」管「黨權」,以健全的黨內民主,制約書記權力「一家獨大」的局面。黨代會常任制已試行了近20年,至今仍在爭論。但不管怎樣,黨代會選出了一個地方最有權力的機構,卻在長達5年內不進行監督,這是絕對說不過去的。況且,只要改善黨代表的組成,使代表能真正代表黨員意願,自主行使民主權利,監督就會有效果。即使黨代會的監督不可能一步到位,每年對黨委會投票一次。在導致書記權力過大的用人權問題上,盡量細化各種程序的每一環節,不給「一把手」表面走程序、暗地搞操作的機會。把最重要的「提名權」交給群眾,所有有關用人的年齡、資歷等容易被個別人作手腳的條條框框,由黨代會或黨委會正式討論決定後,不以一任「一把手」的好惡而作改變,使規則更加穩定、透明。推廣公開選拔與競爭上崗的經驗,逐步以自薦、群眾推薦、黨委只是審查認可候選人資格的方式,鼓勵黨內開展民主競爭,徹底根除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同時,進一步實施黨政分開。要明確黨委與其他權力機構的許可權。地方黨內文件,凡涉及到黨外事務,首先必須明確其在國家法律法規中的依據,使地方的經濟運行盡可能多地納入到法治軌道,從而減少黨委對地方經濟運行直接干預的可能性。同時加強社會和輿論監督,適當的輿論監督特別是對事不對人的監督,不但不會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反而會促使「一把手」認真依法行使權力。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 第五條 黨內法規的名稱為黨章、准則、條例、規定、辦法、規則、細則。黨章對黨的性質和宗旨、路線和綱領、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黨員義務權利以及黨的紀律等作出根本規定。准則對全黨政治生活、組織生活和全體黨員行為等作出基本規定。條例對黨的某一領域重要關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規定。規定、辦法、規則、細則對黨的某一方面重要工作的要求和程序等作出具體規定。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以及黨中央工作機關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黨內法規,可以使用規定、辦法、規則、細則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