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條例
在一國之內同一法域之中,法律體系呈現出縱橫交錯的特徵。在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回中,為了維持法律答體系的內在統一,不但各種法律部門在橫向上要相互銜接,而且各種法律淵源在縱向上要保持協調。從法的效力上看,一切法律淵源都具有法的形式效力,該效力本身並不存在差異;但是,不同淵源的法律規范卻存在等級。所謂法律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下位階的法律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
在我國,按照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立法體制,法律位階共分六級,它們從高到低依次是:根本法律、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部委規章屬於最底法律位階,所以省級條例法律效力大。
『貳』 河北省行政執法監督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行政執法監督,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行政執法監督工作。行政復議、審計等其他行政機關內部監督活動,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本條例所稱行政執法,是指行政執法主體依法履行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徵收徵用、行政給付、行政收費、行政確認、行政登記、行政裁決、行政檢查等行政職責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行政執法監督,是指上級人民政府對下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所屬行政執法部門、上級行政執法部門對下級行政執法部門行政執法活動的監督。
實施行政執法監督的政府和部門稱為行政執法監督機關,接受監督的政府和部門稱為被監督機關。第三條行政執法監督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合法公正、程序正當、違法必究的原則,保證法律、法規、規章的正確實施。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行政執法監督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協調解決行政執法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開展法治政府示範創建活動,並將行政執法工作情況納入法治政府建設考核評價重要內容,督促行政執法部門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強化對行政執法工作的督導,不斷提高行政執法水平。第五條縣級以上司法行政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級人民政府行政執法監督的具體工作。
行政執法部門承擔法制工作的機構負責本部門行政執法監督的具體工作。第六條建立全省統一的行政執法信息和行政執法監督網路平台,推進執法公開和執法信息共享,完善網上辦案和網上監督,提高行政執法監督的信息化和規范化水平。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行政執法監督工作。第二章監督內容第八條行政執法監督包括下列內容:
(一)行政執法主體、執法許可權、執法程序的合法性;
(二)行政執法隊伍管理情況;
(三)行政執法決定的合法性和適當性;
(四)行政執法職責履行情況;
(五)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實情況;
(六)行政裁量基準制度落實情況;
(七)行政執法公示、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情況;
(八)行政執法案卷管理情況;
(九)文明執法情況;
(十)依法應當監督的其他內容。第九條對職責履行情況監督,包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審核確定本級政府具有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的行政執法部門,明確行政執法部門的執法職責,並向社會公布;行政執法部門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編制行政執法事項清單,明確所屬執法機構以及執法崗位的執法責任,定期進行行政執法評議考核。第十條對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和持證上崗制度監督,包括行政執法人員通過行政執法資格考試,取得行政執法證件情況;持證上崗執法和業務培訓情況。第十一條對行政裁量基準制度監督,包括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執法裁量權進行細化、量化,制定行政執法裁量基準,並向社會公布情況,以及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的修改情況。
省級行政執法部門應當通過制定指導規范等方式,指導下級行政執法部門建立和實施行政裁量基準制度。第十二條對行政執法公示制度監督,包括在政務網站和辦事大廳、服務窗口等場所,向社會公開行政執法主體、人員、職責、許可權、依據、程序、監督方式、救濟渠道等行政執法信息,並進行動態調整;現場執法主動出示行政執法證件,表明身份;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檢查等行政執法結果按照國家和省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
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行政執法信息公開保密審查機制,不得違法公開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行政執法信息。第十三條對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監督,包括通過文字、音像等方式,對執法活動進行全過程記錄並歸檔,實現行政執法的全過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對查封扣押財產、強制拆除等直接涉及人身自由、生命健康、重大財產權益的現場執法活動和執法辦案場所,應當進行全程音像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