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建設項目環境條例

建設項目環境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9-25 05:39:18

『壹』 深圳經濟特區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控制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深圳經濟特區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建設項目的設立、建設和驗收遵循環境優先、污染物排放總量逐步削減、公眾參與和監督的原則。第四條建設項目應當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進行規劃、設計和施工,節約使用資源,促進廢棄物循環利用,防止和減少環境污染。第五條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依法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區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依法對本轄區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第二章項目設立第六條市發展改革部門應當會同市生態環境、工業和信息化、規劃和自然資源等部門,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特區環境保護需要,制定並公布建設項目產業導向目錄,保障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

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以對前款產業導向目錄中涉及環境保護的禁止項目和限制項目制定補充目錄。第七條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實現污染物排放總量逐年減少的目標。第八條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廣東省的規定對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審批或者備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依法經審批部門審查或者審查後未予批準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

市、區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按照審批許可權,對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建設項目,以及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或者需要配套建設污染防治設施的可能造成輕度環境影響的建設項目,依法實施審批。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可能造成輕度環境影響的建設項目,實施告知性備案。

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建設項目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程度和環境管理需求,制定本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管理名錄和備案管理名錄,並向社會公布。

未納入本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管理名錄和備案管理名錄的,無需實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或者備案。第九條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技術規范,依照有關規定送市標准化主管部門發布實施。

建設單位自行或者委託專業機構對其建設項目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應當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影響評價標准、技術規范等規定。第十條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應當體現循環經濟的要求,對建設項目和相關產品、產業所可能形成的循環產業鏈進行分析和評價。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應當對建設項目使用的主要工藝、技術的先進性和材料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和評價,並根據需要提出相應的替代方案或者紓緩措施。第十一條建設單位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應當同時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設單位設立文件或者身份證明;

(二)房地產證、房屋租賃合同等場地使用證明;

(三)申報材料真實性的書面承諾;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第十二條屬於下列項目之一的,建設單位應當組織專家對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技術評估:

(一)依法應當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項目;

(二)本市首例項目;

(三)在聽證、論證過程中意見分歧較大的項目。第十三條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在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對環境影響因素多、技術復雜且意見分歧較大的建設項目,可以組織專家進行技術評估。第十四條建設項目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予以批准:

(一)符合國家、地方環境准入要求;

(二)污染物排放符合總量控制要求;

(三)環境影響評價符合法定程序;

(四)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可行。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不予批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第十五條超過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生態破壞嚴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態恢復任務的區域,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暫停審批該區域內增加污染物排放總量或者對生態環境有較大影響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第十六條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廢棄物循環利用的原則,制訂專門的建築廢棄物回收、利用和處理方案,並在項目開工之前報相關部門備案。

『貳』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防止建設項目產生新的污染、破壞生態環境,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建設產生污染的建設項目,必須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國家標准和地方標准;在實施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區域內,還必須符合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要求。第四條工業建設項目應當採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產生量少的清潔生產工藝,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第五條改建、擴建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必須採取措施,治理與該項目有關的原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第二章環境影響評價第六條國家實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由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單位承擔。第七條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按照下列規定對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實行分類管理:
(一)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詳細的評價;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訂並公布。第八條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建設項目概況;
(二)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和預測;
(四)環境保護措施及其經濟、技術論證;
(五)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
(六)對建設項目實施環境監測的建議;
(七)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設項目,還必須有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內容和格式,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第九條建設單位應當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但是,鐵路、交通等建設項目,經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可以在初步設計完成前報批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不需要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建設項目開工前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其中,需要辦理營業執照的,建設單位應當在辦理營業執照前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第十條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由建設單位報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建設項目有行業主管部門的,其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應當經行業主管部門預審後,報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海岸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經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審核並簽署意見後,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之日起60日內、收到環境影響報告表之日起30日內、收到環境影響登記表之日起15日內,分別作出審批決定並書面通知建設單位。
預審、審核、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不得收取任何費用。第十一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下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
(一)核設施、絕密工程等特殊性質的建設項目;
(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的建設項目;
(三)國務院審批的或者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審批的建設項目。
前款規定以外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審批許可權,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建設項目造成跨行政區域環境影響,有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有爭議的,其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由共同上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叄』 關於《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處罰條例的適用

"第二十五條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未版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機關重權新審核同意,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責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恢復原狀,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款。"國務院至今還沒有相關的梳理,也沒有簡化程序,如果有一個經過梳理或簡化程序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出台,那是要經過國務院第N次常務會議修改或出台細則,並發布施行才行的。

熱點內容
道德講堂點評發言 發布:2025-09-25 08:25:44 瀏覽:143
弘揚法治精神徵文 發布:2025-09-25 08:18:54 瀏覽:759
2016年紀律處分條例黨課講稿 發布:2025-09-25 08:18:44 瀏覽:346
合同法關於合夥人退夥的規定 發布:2025-09-25 08:10:10 瀏覽:553
中國刑法集 發布:2025-09-25 08:09:12 瀏覽:79
刑法劃分為 發布:2025-09-25 08:04:15 瀏覽:607
道德講堂的課件免費下載 發布:2025-09-25 08:04:13 瀏覽:472
勞動合同法練習題 發布:2025-09-25 08:03:33 瀏覽:305
行政法是一部法律的名稱 發布:2025-09-25 08:02:36 瀏覽:898
民法的基本原則理解 發布:2025-09-25 08:01:57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