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保險條例的立法宗旨是
❶ 工傷保險條例的目的是什麼
《工傷保險條例》的立法宗旨是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能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以及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一條
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的僱工,均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❷ 工傷保險條例的立法宗旨是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條的規定,條例的立法宗旨主要有: 切實維護工傷職工的救治權與經濟補償權。促進工傷預防與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受傷人員在遭受意外傷害或職業病後,必須先及時有效搶救,以便盡快有效控制受傷或病情。 期間發生的運輸、住院、檢查、診斷、治療等費用,應當得到充分保障。 員工狀況穩定後,根據法律程序對殘疾進行評估,確定殘疾水平,並給予相應的一次性和長期經濟補償。 工傷保險制度的最初和主要目的是給予工傷賠償。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各國工傷保險制度逐步形成了工傷預防、治療康復、經濟補償三個組合模式。 對工傷工人的職業、生活、社會和心理康復的重視不斷提高。
拓展資料
1. 在系統設計中,通過行業差異率,尤其是單位的流動率,單位支付與工傷預防工作密切相關,促進單位做好工業事故預防工作;受傷工人的救濟不僅停留在醫療方面,而且注重職業康復,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源的效益。 工傷保險制度的建立可以得到許多僱主的支持,因為工傷保險基金可以分散單個僱主在一次工業事故後面臨的業務困難的風險。 現代工傷保險制度仍然具有分散用人責任的功能。 第一條為保障工傷、職業病工作人員接受醫療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消除用人單位工傷風險,制定本條例。 中國的勞動和社會保障日益完善,人民的基本社會保障服務盡可能完善。 工傷、康復和保險賠償的判斷越來越完善。
2.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立法宗旨,保障職工權利,做好工傷預防和工傷康復工作,做好工傷風險防範工作。 制定《工傷保險條例》,保障工傷、職業病工作人員接受醫療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工傷風險。 2003年4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375號令發布,根據國務院2010年12月20日修訂《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2011年1月1日實施,修訂後的版本將在2017年繼續使用。 2017年最新的工傷保險規定包括工傷保險基金、工傷識別、勞動能力鑒定、工傷保險福利、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67條。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證工傷、職業病的職工接受醫療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制定本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