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三改一拆法規
❶ 2019年浙江省棚戶區改造計劃及棚戶區改造補償標准
高低不齊的房屋建築,臟亂差的環境,那些游離於浙江現代城市之外的設施將在得到有效改善,隨著浙江省棚戶區改造政策的推進,杭州市:上城區、下城區、江干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蕭山區、餘杭區、建德市、富陽市、臨安市、桐廬縣、淳安縣;寧波市:海曙區、江東區、江北區、北侖區、鎮海區、鄞州區、餘姚市、慈溪市、奉化市、象山縣、寧海縣;溫州市:鹿城區、龍灣區、甌海區、瑞安市、樂清市、洞頭縣、永嘉縣、平陽縣、蒼南縣、文成縣、泰順縣;嘉興市:南湖區、秀洲區、海寧市、平湖市、桐鄉市、嘉善縣、海鹽縣;湖州市:吳興區、南潯區、德清縣、長興縣、安吉縣;紹興市:越城區、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紹興縣、新昌縣;金華市:婺城區、金東區、蘭溪市、義烏市、東陽市、永康市、武義縣、浦江縣、磐安縣;衢州市:柯城區、衢江區、江山市、常山縣、開化縣、龍游縣;舟山市:定海區、普陀區、岱山縣、嵊泗縣;台州市:椒江區、黃岩區、路橋區、溫嶺市、臨海市、玉環縣、三門縣、天台縣、仙居縣;麗水市:蓮都區、龍泉市、青田縣、縉雲縣、遂昌縣、松陽縣、雲和縣、慶元縣、景寧畲族自治縣等城市環境越來越美好。
浙江省中央補助城市棚戶區改造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關於推進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建保〔2009〕295號)和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中央補助城市棚戶區改造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綜〔2012〕60號)的規定,為支持市、縣(市、區)做好城市棚戶區改造工作,規范中央補助城市棚戶區改造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城市棚改補助資金)申請、分配和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城市棚改補助資金的補助范圍為城市規劃區內已納入當地政府批準的城鎮住房保障規劃和年度改造計劃,並列入省政府目標任務考核的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項目,不包括城市規劃區內的煤礦、墾區和林區棚戶區改造項目。
第三條城市棚改補助資金按照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分配給實施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的市、縣(市、區),專項用於政府主導的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項目,包括徵收(收購)、安置、建設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等開支,不得用於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中回遷安置以外的住房開發、配套建設的商業和服務業等經營性設施的建設支出。
第四條各市、縣(市、區)應當按照「專項管理、分賬核算、專款專用、跟蹤問效」的要求,加強城市棚改補助資金的管理,確保資金安全、規范、有效使用。
第五條城市棚改補助資金分配使用根據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工作進展情況適時調整。
第二章資金的申請和分配
第六條城市棚改補助資金實行「多改造多補助,不改造不補助」的分配政策。
第七條城市棚改補助資金具體視中央下達我省的當年補助資金規模情況,結合省政府下達的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年度改造任務,按照各市、縣(市、區)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的徵收(收購)面積、徵收(收購)戶數和申請額度作為因素,並結合地區轉移支付分類分檔情況,適當考慮向欠發達地區傾斜的辦法進行分配。若中央下達我省的當年補助資金規模較小,可全部用於經濟欠發達地區。
對上年度未按時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標任務的市、縣(市、區),當年不再給予補助。
根據各市、縣(市、區)報送的上一年度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資料和財政部浙江監察辦審核情況,省級財政將相應調整相關市、縣(市、區)當年的補助資金。
第八條實施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的市、縣(市、區)財政部門會同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主管部門根據當地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項目情況提出申請,並於每年的2月10日前向省財政廳、省建設廳提交以下資料:
1.經市、縣(市、區)政府批準的當地城鎮住房保障規劃。
2.設區市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主管部門確認的列入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標任務考核的上年度和本年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徵收(收購)項目清單。
3.上年度已實施的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項目徵收補償(收購)方案,已簽訂的徵收(收購)補償協議復印件和補償決定復印件。
4.市級財政、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主管部門對轄區內縣(市、區)上年度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和申報材料審核情況的說明。
5.加蓋部門印章的有關表格(詳見附1、附2)。
6.與審核有關的其他材料。
第九條對未按規定時間報送有關資料的地區,視同未申請城市棚改補助資金。
第三章資金的撥付和使用
第十條省級財政根據本細則測算分配相關市、縣(市、區)的資金規模,並按規定及時將城市棚改補助資金分配下達至市、縣(市)財政部門。相關市、縣(市、區)財政部門收到城市棚改補助資金後,應按規定用於本地區實施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的支出,並按項目進度及時撥付資金。
第十一條相關市、縣(市、區)財政部門應當對城市棚改補助資金實行專項管理、分賬核算,並嚴格按照規定用途使用,不得截留、擠占、挪作他用,也不得用於平衡本級預算。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主管部門及項目實施單位要嚴格按照本細則使用城市棚改補助資金,不得挪作他用。城市棚改補助資金的支付,按財政國庫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二條相關市、縣(市、區)財政部門安排使用城市棚改補助資金時,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221類「住房保障支出」01款「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03項「棚戶區改造」支出科目。
第四章監督管理
第十三條相關市、縣(市、區)財政部門以及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主管部門和項目實施單位必須確保城市棚改補助資金按照規定用途使用。對於弄虛作假、違規虛報城市棚改補助資金申請數據問題嚴重的,將在全省范圍內通報,並按有關規定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對騙取城市棚改補助資金,不按規定使用城市棚改補助資金的,一經查實,省財政將收回已安排的城市棚改補助資金,並依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等有關法律法規進行查處。
第十四條相關市、縣(市、區)財政部門要加強對本地區城市棚改補助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防止擠占、挪用等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
第五章附則
第十五條如遇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等特殊情況,城市棚改補助資金分配時可適當向災區傾斜。
第十六條本細則由省財政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浙江省中央補助城市棚戶區改造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浙財綜〔2010〕112號)同時廢止。
浙江省棚戶區改造最新消息:
一、浙江省明確提出「三改一拆」行動
,浙江省又明確提出,制定實施新一輪「811」美麗浙江建設行動,深入開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11項行動,到2020年形成比較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建成生態省,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和美麗中國先行區。
「決不把臟亂差、污泥濁水、違章建築帶入全面小康」,這是浙江的庄嚴承諾。
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作為拆、治、歸「三字經」的重要一環,「三改一拆」肩負起新的使命。全省上下樹立起打持久戰的思想准備,再接再厲、再干五年,著力抓推進、抓鞏固、抓長效,繼續強勢推進「三改一拆」並強化拆後土地利用,深入開展「無違建縣(市、區)」創建工作。
二、浙江寧海棚戶區改造引入「競爭機制」
不久前,寧波寧海西門棚改區塊1號和4號兩個區塊開始簽約,短短16天,簽約率即達到80%,成為各縣(市)中第一個簽約協議生效的棚改區塊。
加快簽約是寧海棚戶區改造引入「競爭機制」的功效之一。過去幾年,寧海在實施成片危舊房改造中,往往碰到被徵收戶意見不統一,認為這是政府「要我拆」,出現了一些「釘子戶」。去年,寧海引入「競爭性拆遷」模式,以競爭轉變百姓思路,從「要我改」向「我要改」轉變。以西門區塊為例,一期擬徵收773戶,將其劃成6個項目小區塊,設定90%意願率的項目啟動觸動閥。去年7月開展民意征詢工作,6個區塊的報名同意率分別達到91.4%、95.6%、90.3%、92.2%、76.3%和84.8%。
「競爭性拆遷」模式實現了政府與棚改戶的雙向互動,以及棚改戶之間的互促互動。之前未達到同意率90%的5號和6號區塊的居民,在項目啟動觸動閥的激發下,形成了自動自發組織動員、鄰里宣傳促報名率的氛圍。很快,5號區塊報名同意率從76.3%提高到91.4%,6號區塊從84.8%提高到97.1%。
❷ 三改一拆政策農村一戶多少平方
剛回答過一個淳安的朋友,以其為例,提供相關情況供你參考:
一、三改一拆
是指浙江省政府決定,從2013年到2015年在全省深入開展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改造和拆除違法建築(簡稱「三改一拆」)三年行動。通過三年努力,舊住宅區、舊廠區和城中村改造全面推進,違法建築拆除大見成效,違法建築行為得到全面遏制。
二、淳安農村三改一拆中,一戶可以有多少平方?
1、這個標准還是以前的老標准,即審批建房時的標准,現在要處理的,只是認定為違建的部分。
2、淳安縣農村私人建房用地管理程序和審批規定 (2009-03-24)
(一)農村私人建房審批原則
(1)一戶一宅的原則
(2)符合規劃原則。
(3)拆舊建新的原則。宅基地審批必須堅持先拆舊後建新的原則,騰出的舊宅基地由村收回統籌安排,能復墾的盡量復墾或依法安排其他建設使用。對於不拆舊的,不予審批新建房。
(二)農村私人建房用地標准(包括附房、陽台)
小戶(1—2人):佔用耕地67.5㎡,非耕地75㎡。
中戶(3—5人):佔用耕地99㎡,非耕地110㎡。
大戶(6人以上):佔用耕地125㎡,非耕地140㎡。
(三)農村村民私人建房審批條件
1、農村私人建房的對象必須是符合建房條件的本村在冊農業人口。
2、獨生子女憑證按兩人計算。
3、離退休退養而回鄉落戶的城鎮居民,憑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辦理審批拆建。面積按小戶計算,不得申請審批其它宅基地。
4、城鎮居民不得到農村申請建房和買房,嚴禁為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和違法建造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
5、對於60周歲以上的農戶一般不能單獨分戶申請建房,對於現人均佔地面積超過法定平均面積的農戶不允許分戶申請建房。並入戶必須是面積不夠的無房戶、少房戶,並出戶應先辦理被並房屋的土地變更登記手續,方可申請建房,嚴格禁止假並房。
(四)農村私人建房的審批程序
用地戶申請→村委會討論通過,公示7天→鄉鎮人民政府會同國土所審核→縣人民政府審批→結果告知。
(五)對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批准建房用地
(1)宅基地面積已達到規定的標准再申請新宅基地的;
(2)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子女與父母上下代分戶申請建房用地的;
(3)接受調劑住房者調劑後的宅基地達到規定面積的;
(4)違法建房未處理結案的;
(5)年滿60周歲以上的與親屬分戶申請建房;
(6)出賣、出租、贈與他人房屋或以其他形式轉讓地上建築物後再申請建房用地的;
(7)房屋合並後,未辦理集體土地變更登記手續的,申請新建房屋;
(8)法律、法規、規章等規定的其他情形。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62條明確規定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四、淳安縣《關於全縣農村集體土地違法建築認定處理的實施意見》(省內的政策,各地區大體相同)
各鄉鎮黨委、政府,縣屬各單位:
為進一步深化和鞏固我縣「三改一拆」行動,加強全縣轄區土地管理,規范依法用地行為,根據土地管理、城鄉規劃等法律法規和《關於開展「無違建縣」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等規定,現就全縣農村集體土地違法建築認定處理的有關意見明確如下:
一、適用范圍
本意見適用於全縣范圍內農村集體土地上既有違法建築的認定和處理,各鄉鎮(青溪新城)已作出處理的除外。農村特色歷史建築按《關於加強農村特色(歷史)建築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淳政辦發〔2013〕96號)文件執行。
二、認定與實施主體
全縣農村集體土地上的違法建築由各鄉鎮(青溪新城)調查、認定並處理,國土、規劃、建管、交通、水利、林業等職能部門按各自職責積極配合各鄉鎮(青溪新城)做好認定處理工作。
三、處理方式
全縣農村集體土地違法建築處理包括應當拆除、有償使用並補辦手續和可以補辦手續三種情形:
(一)應當拆除的情形
1.非法佔用土地建設的違法建築,且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
2.市級、省級、部級衛片遙感發現,未經審批且整改未到位的;
3.未批先建,且不符合建房條件的;
4.屬於「一戶多宅」中需依法拆除的:
(1)農戶建新房應拆舊而未拆舊的;
(2)不符合分戶條件,未經審批建新房且舊房未拆除的;
(3)2008年以後農民建房不符合合理分戶條件的:獨生子女另行分戶的(第三代子女成家後除外);兩個以上農業戶口子女,父母不隨子女而另行分戶的;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分戶的;子女未成年、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而另行分戶的;與父母共同生活的外嫁女,其丈夫有住房或享受國家住房政策補助卻另行分戶的。
(4)原從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其他單位購買且現狀和用途已改變為住宅用途的;
(5)雖有權證來源,但按法律規定應該撤銷或已經撤銷的;
(6)農戶建房,經審查被並入戶不符合建房條件的或並戶但又實際使用等假並戶的;
(7)超規定使用面積,並擁有多戶共有祖傳住宅部分權屬的,已注銷原祖傳權屬且條件成熟的;
(8)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使用借名或假名等在農村集體土地上非法取得審批建房的或農村居民在其他集體經濟組織土地上非法取得審批建房的;
5.未按照臨時用地相關規定建永久性建築的;
6.佔用耕地異地新建,超出批准佔地面積30平方米以上的(含30平方米);
7.原拆原建或佔用非耕地建房的,佔地面積超用地標准面積50%以上(含50%)的或建築面積超建築標准面積80%以上(含80%)的或建築高度超准建高度6米以上的;
8.行政機關歷年下達的拆除違法用地建築行政處罰決定,至今尚未執行到位的;
9.存在建築安全隱患、影響相鄰建築安全的;侵佔鄉村交通干線、水庫河道、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公共場所用地影響公共安全的;妨礙重點工程建設以及頂風作案,造成惡劣影響的;
10.沿湖沿線、沿村主要道路不符合鄉鎮、村莊規劃,影響整體環境和村容村貌的建築物、構築物;
11.違反其他相關法律法規應當拆除的。
上述情形之一的違法建築拆除,原則上不得給予任何形式的補償,一切經濟損失以及違法建築相關的民事責任由當事人自行承擔。
違法建築當事人應在規定期限內自行拆除或恢復原狀,也可委託代為拆除,逾期不拆除或不恢復原狀的,由各鄉鎮(青溪新城)政府組織強制拆除。
(二)可以有償使用並補辦相關手續的情形
1.原拆原建或佔用非耕地建房的,符合村莊規劃且佔地面積超批准面積50%以下(不含50%)的;
2.原拆原建或佔用非耕地建房的,符合村莊規劃且建築面積超建築標准面積80%以下(不含80%)的或建築高度超准建高度6米(含6米,兩層)以下的;
3.佔用耕地異地新建,符合村莊規劃且佔地面積超批准面積30平方米以下(不含30平方米)的;
(三)可以補辦相關手續的情形
1.未批先建,屬佔用村莊宅基地拆舊建新且符合建房條件的,合法面積給予補辦手續,超出部分按上述第(二)類1、2條規定處理。
2.無房戶、困難戶、危房戶等一戶一宅而未批先建或批少建多的,合法面積給予補辦手續,超出部分按上述第(二)類1、2條規定處理。
上述情形之一的超面積違法建築,由村民委員會與違法建築當事人簽訂有償使用協議並收回。村民委員會對違法建築當事人的房屋按村規民約規定以有償使用的方式處理給當事人。違法建築當事人有償獲得房屋使用權後應在規定用途范圍內使用,不得挪作他用,並按規定補辦相關手續。國家建設需要拆遷時,不作安置補償依據。
違法建築當事人不在規定期限內與村民委員會簽訂有償使用協議並繳納有償使用費的,應在規定期限內自行拆除或恢復原狀,也可委託代為拆除,逾期不拆除或不恢復原狀的,由各鄉鎮(青溪新城)政府組織強制拆除。
(四)處理程序和後續利用
1.處理程序:全縣集體土地違法建築由各鄉鎮(青溪新城)政府(青溪新城)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負責調查認定、登記造冊、建立檔案、分類處理。對調查處理實行「三公開一監督」制度,即:處理范圍、對象公開;整改期限公開;整改進度和結果公開;在認定處理工作中嚴格依法辦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對應當拆除的違法建築,由各鄉鎮(青溪新城)政府以及相關職能部門按照調查取證、事先告知、限期整改、強制拆除等程序依法進行。
2.後續利用:對拆除後的農村集體土地,由村集體負責收回,根據村莊規劃的空間布局和土地用途,堅持「宜耕則耕、宜建則建、宜綠則綠」的原則,做到拆耕結合、拆建結合、拆綠結合,重點用於公益事業、村莊綠地、農民建房、宅基地復墾等方面。
四、有償使用指導標准
農村集體土地違法建築佔地面積超3%以下和建築面積超10%以下的,免繳有償使用費。其它違法部分按建築面積計算有償使用費,超佔地面積但不超建築面積的按超佔地面積計算有償使用費,具體標准如下:
1.超批准佔地面積3%-10%(含10%)或超批准建築面積10%-20%(含20%)的:
各鄉鎮(青溪新城)建成區每平方米100元,其他村每平方米70元;
2.超批准佔地面積10%-30%(含30%)或超批准建築面積超20%-50%(含50%)的:
各鄉鎮(青溪新城)建成區每平方米200元,其他村每平方米140元;
3.超批准佔地面積30%-50%(不含50%)或超批准建築面積50%-80%(不含80%)的:
各鄉鎮(青溪新城)建成區每平方米300元,其他村每平方米210元;
4.佔用耕地異地新建且超批准佔地面積30平方米以下的:
各鄉鎮(青溪新城)建成區每平方米400元,其他村每平方米280元。
各鄉鎮在執行中,可按上述有償使用費指導標准上下浮動10%。具體標准各村需以村規民約的形式進行固化,若遇到相交叉的情形按照就高標准執行。
未批先建且符合建房條件的合法面積給予補辦手續,超面積部分按上述標准執行。上述標準是對既有違法建築繳納有償使用費的指導性標准,本文件下發後新出現的違法建築不使用此規定,將堅決予以依法拆除。上述未註明的違法用地行為,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依法處理。
五、資金管理
1.各行政村村民委員會和違法建築當事人簽訂有償使用協議後,由村經濟合作社向違法當事人收繳有償使用費,並開具相關票據。
2.有償使用費必須經村兩委集體研究,村民代表大會同意,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批同意後方可使用。該款項只能用於村莊基礎設施建設、違法建築拆除、宅基地退出及規劃建設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3.有償使用費由各行政村經濟合作社統一管理,按照經濟合作社的要求建立項目財務審批制度,專款專用,村監會負責監督。
4.各鄉鎮(青溪新城)及紀檢監察、農辦、審計等部門要加強對該款項使用的監督檢查和專項審計,凡經查實挪用該款項或不符合相關規定的,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本實施意見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中共淳安縣委辦公室 淳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4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