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保險條例江蘇
A. 關於執行工傷保險有關政策的意見(江蘇)
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蘇人社規〔2022〕7號
關於執行工傷保險有關政策的意見
為確保《工傷保險條例》及《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的實施,妥善處理工傷保險工作中的問題,提升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水平,現結合江蘇省實際情況,提出以下處理意見,各設區市、崑山市、泰興市、沭陽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應認真貫徹執行。
一、工傷認定方面的問題
(一)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對能夠初步證明職工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人事關系或符合申請條件的工傷認定申請,予以受理。
(二) 校園學生在實習期間發生傷亡事故申請工傷認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予受理,除非已按相關規定參加工傷保險或形成勞動人事關系。
(三) 職工的工作時間,包括合同約定、用人單位規定、加班時間,均被視為工作時間。
(四) 有效管理區域、特定工作區域、多個工作場所間合理區域,均被視為工作場所。
(五) 職工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內,直接因生產經營活動遭受事故傷害,或臨時解決合理需要遭受意外傷害,均視為工作原因。
(六) 上班前和下班後合理時間內的准備、後續事務視為預備性或收尾性工作。
(七) 職工因履行職責遭受暴力傷害,與職責直接相關。
(八) 職工被指派或按崗位要求外出期間視為因工外出。
(九) 上下班途中包括合理路線、家庭或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等。
(十) 工傷死亡的把握以職工工作場所內死亡或直接送醫死亡為准,「48小時」從醫療機構初次診斷時間計算。
(十一) 「下落不明」、「醉酒或吸毒」、「自殘或自殺」需依據有權機構結論或法律文書。
(十二) 用人單位在工傷申請前發生的費用,按工傷醫療、康復、配置、伙食補助、異地就醫費用把握。
(十三) 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享受原工資福利,期滿後應回單位工作,未安排工作原待遇照發。
(十四) 工傷復發職工享受相應待遇,保留勞動關系、退出或已退休、保留關系的,不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
(十五) 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死亡職工的近親屬享受相應待遇。
(十六)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退休前不符合基本養老保險條件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傷殘津貼。
(十七) 五級至十級工傷職工終止勞動關系不享受一次性補助金。
(十八) 在部隊負傷後舊傷復發被認定為工傷的人員,離職或終止勞動關系時享受補助金。
(十九) 職工因第三人原因工傷,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相應待遇,已支付的除外。
二、工傷待遇方面的問題
(二十)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應按傷殘津貼基數繳納基本養老保險。
(二十一) 建築施工企業職工按用人單位參保,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的,進行工傷認定、鑒定並享受待遇。
(二十二) 項目施工地按項目參保,從業人員因工作遭受傷害的,進行工傷認定、鑒定並享受待遇。
(二十三) 職工因職業病被診斷工傷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相應待遇,未依法參保的,由用人單位支付。
(二十四) 用人單位中斷參保後職工發生工傷,各項工傷保險待遇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支付。
(二十五) 職工被派遣出國工作,工傷范圍、認定、鑒定、待遇等按照相關法規執行。
(二十六) 用人單位應為本單位職工參加工傷保險。
(二十七) 用人單位未參保的,補繳費用後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新發生的費用。
(二十八) 用人單位破產、撤銷、解散、關閉時優先解決工傷職工費用。
(二十九) 職工或近親屬申請先行支付的,應向社保經辦機構提出。
(三十) 申請先行支付的,不得放棄對第三人的追償權。
(三十一) 用人單位招用人員發生工傷申請先行支付的,不予受理。
(三十二) 工傷保險文書送達參照民事法律相關規定。
本意見自2023年2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8年1月31日。此前規定與本意見不一致的,按本意見執行。本意見實施後,法律法規作出新規定的,從其規定。2016年10月27日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處理意見》(蘇人社規〔2016〕3號)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