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城市供水管網管理條例

城市供水管網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9-30 10:01:49

1. 城市供水條例(2020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供水管理,發展城市供水事業,保障城市生活、生產用水和其他各項建設用水,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設施供水。

本條例所稱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向單位和居民的生活、生產和其他各項建設提供用水。

本條例所稱自建設施供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單位以其自行建設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主要向本單位的生活、生產和其他各項建設提供用水。第三條從事城市供水工作和使用城市供水,必須遵守本條例。第四條城市供水工作實行開發水源和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發展城市供水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六條國家實行有利於城市供水事業發展的政策,鼓勵城市供水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技術,提高城市供水的現代化水平。第七條國務院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國城市供水工作。

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供水工作。

縣級以上城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供水工作。第八條對在城市供水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第二章城市供水水源第九條縣級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等共同編制城市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作為城市供水發展規劃的組成部分,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第十條編制城市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從城市發展的需要出發,並與水資源統籌規劃和水長期供求計劃相協調。第十一條編制城市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應當根據當地情況,合理安排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第十二條編制城市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優先保證城市生活用水,統籌兼顧工業用水和其他各項建設用水。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應當會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等共同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劃定跨省、市、縣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應當由有關人民政府共同商定並經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第十四條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禁止一切污染水質的活動。第三章城市供水工程建設第十五條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設,應當按照城市供水發展規劃及其年度建設計劃進行。第十六條城市供水工程的設計、施工,應當委託持有相應資質證書的設計、施工單位承擔,並遵守國家有關技術標准和規范。禁止無證或者超越資質證書規定的經營范圍承擔城市供水工程的設計、施工任務。第十七條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後,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組織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十八條城市新建、擴建、改建工程項目需要增加用水的,其工程項目總概算應當包括供水工程建設投資;需要增加城市公共供水量的,應當將其供水工程建設投資交付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由其統一組織城市公共供水工程建設。第四章城市供水經營第十九條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注冊後,方可從事經營活動。第二十條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水質檢測制度,確保城市供水的水質符合國家規定的飲用水衛生標准。第二十一條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管網測壓點,做好水壓監測工作,確保供水管網的壓力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

禁止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裝泵抽水。第二十二條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應當保持不間斷供水。由於工程施工、設備維修等原因確需停止供水的,應當經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提前24小時通知用水單位和個人;因發生災害或者緊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應當在搶修的同時通知用水單位和個人,盡快恢復正常供水,並報告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第二十三條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應當實行職工持證上崗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人事部門等制定。

2. 成都市城市供水管理條例(2019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供水管理,保障生活、生產用水和其他各項用水,維護供水企業和用戶的合法權益,促進供水事業發展,根據國務院《城市供水條例》、《四川省城市供水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成都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設施供水。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城市供水、用水及其相關管理活動。第四條城市供水堅持合理開發、保護水源與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相結合,保障供水與確保水質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發展城市供水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城市供水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城市供水發展規劃。第六條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全市城市供水工作。

區(市)縣人民政府確定的城市供水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供水管理工作。

市和區(市)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共同做好城市供水的相關工作。第七條對在城市供水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城市供水工程建設第八條城市供水工程建設必須符合城市供水發展規劃及其年度建設計劃,經城市供水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按規定辦理工程報建手續。第九條城市供水工程的設計、施工,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技術標准、規范。第十條城市供水工程設計、建設單位選用的產品的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准和有關規定。

城市供水主管部門應當對進入城市供水管網系統的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進行監督管理。第十一條新建、改建、擴建城市供水工程項目的選址、設計審查、竣工驗收,建設單位應當通知城市供水主管部門參加。城市供水工程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十二條用水單位出資建設、改裝的與城市公共供水管道連接的貿易結算表前的管道及其附屬設施,應當經自來水供水企業驗收合格,納入統一管理後,方可使用。第十三條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公共供水能力能夠滿足生產、生活和其他用水需要的,不得新建、改建、擴建自建供水設施。第十四條城市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需要增加用水的,其工程項目總概算應當包括供水工程建設投資。第三章城市供水第十五條供水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水質檢測制度,確保城市供水的水質符合國家規定的飲用水衛生標准,並接受衛生部門監督。第十六條供水企業應當按國家規定設置供水管網水壓測壓點,保證供水管網壓力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第十七條供水企業應當保持不間斷供水,因工程施工、設備維修等原因確需暫停供水的,必須按城市供水主管部門的規定報經批准並提前二十四小時通知停水范圍內用水立戶單位和個人(以下簡稱用戶)。因自然災害、爆管等原因造成停水的,應盡快恢復正常供水。在搶修的同時通知用戶,並報告城市供水主管部門。

供水企業在進行搶險、搶修作業時,對影響作業的道路、樹木等有關設施,可以採取應急處理措施,並及時告知有關部門,有關部門應當予以配合。事後,供水企業應當及時補辦有關手續。第十八條因供水企業工程施工、設備維修、自然爆管等原因造成連續停水超過四十八小時的,供水企業應當為居民生活用水採取應急供水措施。第四章城市用水第十九條需要城市供水和超過水表額定流量需要增加用水量的用戶,應當向供水企業提出用水申請,供水企業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二個工作日內作出答復。第二十條使用城市供水應當按照不同的用水類別分別裝表計量。因用戶的責任未分別裝表計量的,按最高類別水價結算。因供水企業的責任未分別裝表計量的,按最低類別水價結算。

供水企業應當定期派人抄錄貿易結算水表並按其計量的實際用水量、用水類別和價格主管部門核定的水價標准結算水費。

對居民生活用水,供水企業應當逐步實行抄表結算到居民住戶。第二十一條供水企業用於與用戶貿易結算的水表必須符合計量器具強制檢定的規定,未按期檢定或者檢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第二十二條用戶應當按期交納水費。逾期未交納或者未足額交納的,應當補交並交納滯納金或者按合同約定承擔違約責任。第二十三條用戶改變用水類別、擴大用水范圍、變更戶名、停止(含暫停)用水的,應當提前二十日到供水企業辦理有關手續,供水企業應當在二十日內予以答復。連續六個月停止用水又不申辦停用或銷戶手續的,供水企業可作拆表銷戶處理。

3. 長春市城市供水管理條例(2002修改)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供水管理,發展城市供水事業,保障城市生活、生產用水和其他各項建設用水,根據國務院《城市供水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長春市城市規劃區內的城市供水管理。
從事城市供水工作和使用城市供水,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自建設施供水和二次加壓供水(以下簡稱二次供水)。
本條例所稱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向單位和居民生活、生產和其他各項建設提供用水。
本條例所稱自建設施供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單位以其自行建設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向本單位的生活、生產和其他各項建設提供用水。
本條例所稱二次供水,是指通過自建的貯存、加壓等設施,從城市公共供水管道或者自建設施供水管道取水,再為單位和居民生活、生產和其他各項建設提供用水。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將發展城市供水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規劃、公用、水利、地礦等部門編制城市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作為城市供水發展規劃的組成部分,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編制城市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從本市發展的需要出發,與水資源統籌規劃和水長期供求計劃相協調,合理安排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並優先保證生活用水,統籌兼顧工業用水和其他各項建設用水。第六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加強城市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和管理。第七條市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城市供水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技術,提高城市供水的現代化水平。第八條長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主管本市的城市供水工作。第九條規劃、計劃、建設、水利、地礦、衛生、環保、城建、技術監督、工商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城市供水工作。第十條市人民政府對在城市供水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城市供水工程建設管理第十一條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城市供水發展規劃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城市供水工程年度建設計劃。
城市供水工程建設應當按照城市供水工程年度建設計劃和基本建設程序進行。第十二條市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安排城市公共供水工程建設資金,供水工程建設資金或以採取國家投資、地方自籌、利用國內外貸款、集資統建等辦法解決。第十三條城市供水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並經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驗證後,方可從事設計、施工和監理業務。
禁止無證或者超越資質證書規定的經營范圍承擔城市供水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監理業務。第十四條承擔城市供水工程設計、施工和監理業務的單位,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技術標准和規范。第十五條城市供水工程建設使用的供水管材、材料、設備和器具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產品質量標准。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配合技術監督部門、衛生部門,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供水管材、材料、設備和器具的使用進行監督、檢查。第十六條城市供水工程建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參加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十七條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正常壓力條件下,用戶用水不能滿足需要的,應當由建設單位負責投資建設相應的二次供水設施。第十八條新建、改建、擴建二次供水設施的單位,必須到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衛生部門辦理審批手續;工程竣工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衛生部門發放《二次供水設施使用許可證》和《衛生許可證》後,方可投入使用。第十九條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需要增加用水的,其工程項目總概算應當包括供水工程建設投資;需要增加城市公共供水量的,應當將其供水工程建設投資交付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納入城市供水工程年度建設計劃,統一組織城市公共供水工程建設。第二十條單位用戶需要改造或者延伸供水工程年度建設計劃外公共供水干線管網及其附屬設施的,所需費用由單位用戶承擔。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離婚 發布:2025-09-30 12:09:40 瀏覽:897
廣州市通郵條例細則 發布:2025-09-30 12:00:08 瀏覽:415
有多少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30 11:53:20 瀏覽:789
cctv12社會與法投稿 發布:2025-09-30 11:53:15 瀏覽:541
公司法語名 發布:2025-09-30 11:51:07 瀏覽:140
初三道德法制 發布:2025-09-30 11:47:55 瀏覽:300
法官書 發布:2025-09-30 11:35:58 瀏覽:688
實施細則試行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30 11:32:39 瀏覽:104
2016新婚姻法離婚規定 發布:2025-09-30 11:31:56 瀏覽:451
鎮江公益林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30 11:28:12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