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2017微商法律法規最新

2017微商法律法規最新

發布時間: 2025-10-05 08:41:17

1. 微商需要繳稅嗎

微商需要繳稅。

2019年1月1日頒布的電商法中明確的規定了淘寶個體、微商等都需要進行主體登記並且依法繳納稅款,在市場監管部門的監管下合法進行經營。所以微商也是需要交稅了。

微商是基於移動互聯網的空間,藉助於社交軟體為工具,以人為中心,社交為紐帶的新商業。201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微商納入電商經營者范疇,消費者維權有法可依。

簡介:

中國電子商會微商專委會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微商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底,微商從業者近3000萬人,微商品牌銷售額達到5000億元。2017年將保持70%以上的增速,釋放出8600億元。

《2016-2020年中國微商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資料顯示,美妝、針織、母嬰、大健康、農特占據著微商主要市場份額。

2. 數十微商代購什麼被獲刑

隨著網購熱潮不斷升溫,除各大電商平台外,「微商」也日益活躍,專營海外代購者不時「刷屏」朋友圈。名包、名表、化妝品、葯品等的代購都較為常見,近年來,數款來自泰國的減肥葯更是受到不少愛美女性的追捧。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據江蘇媒體報道,2017年底,江蘇一位女士在服用了代購的「泰國dc減肥葯」後,出現心悸、出冷汗、無法入睡的症狀,其就診後醫生稱這些症狀與服該葯有關,該葯中一些成分屬於禁葯。

事實上,微商因代購泰國減肥葯被判刑早有先例。澎湃新聞通過無訟網搜索公開的判決文書,搜到近6年來被告人因銷售一些品牌的泰國減肥葯被判刑的案件有46起,其中不少減肥葯都是通過淘寶或微信銷售。

上訴判例中, Yanhee、Dermcare、&ldquo、NPP等未經批准進口的泰國減肥葯多年來持續出現,屢禁不止。澎湃新聞發現,至今仍有微商線上銷售Yanhee、Dermcare等泰國減肥葯,消費者只需填寫一張「健康表」,代購便會在泰國開葯並寄回國內。


代購微信朋友圈分享的小視頻截圖。

今年3月8日,該微商在朋友圈曬出了一批減肥葯快遞單號,均為順豐快遞二維碼標簽,其上標注了姓名、地區,總數超過三十張,地涉浙江、安徽、廣東、雲南、新疆、吉林等十餘個省市。

微商該如何監管

事實上,澎湃新聞梳理搜索到的46起公開判例發現,因代購泰國減肥葯被判刑的案件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其後5年間全國多地均有此類判例。其中,涉及淘寶交易的案件裁判時間集中在2015年及之前,而微商代購案件則在最近5年均有發生,共計16起,被告人多大數十人。

中消協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遠程購物投訴22804件,占銷售服務類投訴的53.1%。在遠程購物中,以微商為代表的個人網路商家是主要投訴對象之一。

澎湃新聞2018年3月報道,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張秋香指出,當前「微商」大多無經營資質,存在不安全經營行為,也存在監管盲區。消費者對「朋友圈」營銷存在的虛假宣傳和欺騙性不夠重視,而消費者依法維權仍存在諸多困難。

張秋香就此建議,應加強行業整頓,通過逐步探索、推行「微商」注冊登記和電子營業執照亮照,注銷無營業執照的「微商」賬號、屏蔽其交易鏈接等方式,加強用戶信息管理,阻止違法經營行為。

據中國青年網報道,今年3月3日,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就 「微商」監管問題表示,有時就像城管在街上看到騙子也只能是舉牌提示大家一樣,「希望將來在立法和管理上,能有更清晰的方案,我們堅決執行。」

事實上,早在2017年11月,《電子商務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徵求意見期間,「微商」監管問題就曾在法學界引發熱議。

「微商」是否屬於「電子商務經營者」是討論的焦點。

據《中國青年報》此前報道,草案二審稿第二章第十條中,將「電子商務經營者」劃分為「自建網站經營的電子商務經營者」、「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和「平台內電子商務經營者」三類,同時界定了平台經營者和平台內經營者的范疇。

報道稱,有專家指出,「微商」到底屬不屬於電子商務經營者,《電子商務法》中應該給出明確界定。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秘書長楊曉軍認為,微商是電子商務經營業態的一種,而官方並沒有對微商的定義在法律上給出明確說法。

澎湃新聞就此問題采訪了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武長海教授。武長海認為,「微商」應包含在「平台內電子商務經營者」的范疇內,微信本身即是一種平台。

武長海認為,《電子商務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對於電子商務經營的准入、退出及促進都有明確規定,但是對於其運營過程中具體行為的監管,缺乏內容上的細化,例如採用負面清單的形式規定禁止性行為,對於失信經營者採用黑名單等方式。

「草案對於平台經營者和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明確它們之間的責任和義務,規定相應的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注意和《反不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的銜接。」武長海說。

武長海還指出,目前草案二審稿中關於監督檢查的內容仍是空白,草案缺乏對於監管部門的賦權,「這會造成監管缺乏力度,電商經營往往沒有實體,監管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現在立法的重點應該是保護消費者,抑制偽劣商品,打擊網路傳銷。」武長海說。

終於有人懲罰微商了。

3. 如何看待小學教師做微商被處罰


最終,王某因違規從事「微商」經營活動被立案查處。近日,該案引發了媒體關注。網友觀點

據了解,我國已有地方明令禁止老師從事微商活動。

比如,2017年,福建省晉江市教育局就曾發文,禁止全市范圍內的教職員工從事微商等營利性活動,並要求下屬各學校啟動「自查自糾」,同時開通家長舉報熱線。

2017年修訂的《直銷管理條例》第三章第十五條也明確規定,在職教師不得被招募為直銷員。

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違反條例規定招募直銷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將吊銷直銷企業分支機構的營業執照及直銷企業的直銷經營許可證。

對於未取得直銷員證從事直銷活動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直銷產品和違法銷售收入,可以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另外,在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2018年修訂)》第四條規定,違反教學紀律,敷衍教學,或擅自從事影響教育教學本職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索要、收受學生及家長財物或參加由學生及家長付費的宴請、旅遊、娛樂休閑等活動,向學生推銷圖書報刊、教輔材料、社會保險或利用家長資源謀取私利等,都將被視為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視情節輕重,當事老師將被予以處罰。

沒有編制的老師,能否從事營利性活動?

有專家認為,對於合同制教師,教學僅為工作,按勞動獲取報酬,在正常工作之外參與經營性質活動,主管部門則不宜過分干預。

但對於事業編制教師,根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第十八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從事、參與營利性活

動,應根據情節輕重,給予不同程度處分。

熱點內容
廣州市鐵路法院 發布:2025-10-05 11:14:31 瀏覽:477
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 發布:2025-10-05 11:11:38 瀏覽:706
快播案件律師 發布:2025-10-05 11:05:40 瀏覽:846
房地產開發法律顧問合同範本 發布:2025-10-05 10:36:29 瀏覽:630
道德經exe 發布:2025-10-05 10:03:50 瀏覽:12
歌頌道德的詩 發布:2025-10-05 09:49:15 瀏覽:846
勞動法上陪產假天數 發布:2025-10-05 09:38:15 瀏覽:81
委託代理道德風險 發布:2025-10-05 09:23:16 瀏覽:792
收據視頻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5 09:17:01 瀏覽:301
會計中級經濟法重點 發布:2025-10-05 09:09:09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