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的物流法規
1. 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 綜合來法律:
1、《中華人自民共和國合同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二、 專業法規:
1、 聯運:
《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管理規則》
2、 集裝箱:
《鐵路集裝箱運輸規則》、
3、 鐵路:
《鐵路貨物運輸規程》
4、 公路:
《汽車貨物運輸規則》
5、 水路:
《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
6、 港口:
《港口貨物作業規則》
7、 海運:
《國際海運條例》
8、 航空:
《中國民用航空貨物國內運輸規則》
9、 海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10、 代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管理規定》
11、 倉儲:
《商業倉庫管理辦法》
12、 船舶:
13、 消防:
14、 危險品:
15、 保險:
16、 包裝:
17、 信息
三、 國際公約
1、1973年多式聯運單證統一規則;
2、國際鐵路聯運規程;
3、國際道路交通公約;
4、關於統一提單的某些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
5、國際道路貨物運輸合同公約;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第63條
第六十三條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在實施道路運輸監督檢查過程中,對沒有車輛營運證又無法當場提供其他有效證明的車輛予以暫扣的,應當妥善保管,不得使用,不得收取或者變相收取保管費用。
第六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擅自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停止經營;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萬元的,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運輸的物流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執法監督
第五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實施道路運輸管理工作的指導監督。
第五十四條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其工作人員的法制、業務素質。
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應當接受法制和道路運輸管理業務培訓、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崗執行職務。
第五十五條上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對下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的執法活動進行監督。
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度,對其工作人員執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五十六條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應當自覺接受社會和公民的監督。
第六十一條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在實施道路運輸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車輛超載行為的,應當立即予以制止,並採取相應措施安排旅客改乘或者強制卸貨。
第六十二條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在實施道路運輸監督檢查過程中,對沒有車輛營運證又無法當場提供其他有效證明的車輛予以暫扣的,應當妥善保管,不得使用,不得收取或者變相收取保管費用。
3. 有關快遞的法律法規
《快遞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等。
法律依據:
《快遞暫行條例》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快遞業務經營、接受快遞服務以及對快遞業實施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二十條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按照承諾或者與消費者約定的方式、時限向消費者交付商品或者服務,並承擔商品運輸中的風險和責任。但是,消費者另行選擇快遞物流服務提供者的除外。
4. 物流法律法規有哪些
物流法律法規主要包括:《合同法》、《物權法》、《運輸合同法》以及針對物流行業的專門法律法規。
詳細解釋如下:
在物流領域,《合同法》是一個重要法規。它規定了物流合同的相關條款,包括合同雙方的權益和義務、履行方式、違約責任等內容,確保了物流服務的合法性及交易雙方的權益得到保護。特別是在物流服務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間簽訂服務合同時,相關的合同條款必須符合法律規定,以避免糾紛的發生。
其次是《物權法》。這一法規明確了物流過程中貨物的權屬問題,對於物流行業的貨物保管、運輸、倉儲等環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物流運作過程中,涉及貨物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等權利,都要遵循《物權法》的規定,以保障貨主的財產權益。
此外,《運輸合同法》也是物流行業必須遵守的法規之一。它針對運輸合同的特點,詳細規定了運輸服務的相關條款,包括承運人和托運人的責任、運輸方式、運輸時限等,為物流運輸環節提供了法律保障。
除了上述通用法律法規外,還有針對物流行業的專門法規,如關於倉儲管理、貨物運輸安全、進出口物流等方面的具體規定。這些法規根據物流行業的特殊性和發展需求制定,為物流行業的規范化運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遵守這些法律法規,有助於保障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維護相關企業的合法權益。
5. 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1)水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水路運輸方式包括國際海上運輸、沿海和內河運輸,適用的國內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運輸合同分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運條例及實施細則》,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危險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運輸規則》、《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規則及實施細則》和《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海牙規則、《修改的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議定書》,即海牙--維斯比規則、《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漢堡規則及《聯合國多式聯運公約》等。
(2)陸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陸路運輸方式有鐵路和公路運輸,陸路運輸對貨物在大陸內的流通起著重要作用,鐵路和公路運輸又有自己的運行特點。公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汽車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汽車運輸規則》、《汽車危險貨物運輸規則》。國際公約有:《國際公路貨物運輸合同公約》、《國際公路車輛運輸公約》。
鐵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鐵路貨物運輸管理規則》。國際公約有:《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議》、《鐵路貨物運輸國際公約》。
(3) 航空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航空貨物運輸方面國內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法》、《中國民用航空貨物國際運輸規則》。國際航空貨物運輸適用的國際公約有:《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華沙公約,海牙議定書、《瓜達拉哈拉公約》。
(4) 多式聯運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我國有關多式聯運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四章海上貨物運輸中對多式聯運作出的規定,交通主管部門制定的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管理規則。國際公約有《聯合國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公約》、國際商會制定的《聯運單證統一規則》。
6. 我國的物流法有哪些
我國目前並無專門針對物流領域的統一立法,所謂的物流法是指涉及物流活動的各類法律規范的總稱。以下是物流活動所涉及的法律法規及國際公約的簡要概述:
1. 水路運輸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 國內法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運輸合同分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運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等。
- 國際公約涉及《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即海牙規則)、《修改的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國際公約議定書》(海牙-維斯比規則)、《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漢堡規則)以及《聯合國多式聯運公約》等。
2. 陸路運輸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 公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汽車貨物運輸規則》等;國際公約包括《國際公路貨物運輸合同公約》和《國際公路車輛運輸公約》。
- 鐵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等;國際公約則有《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議》和《鐵路貨物運輸國際公約》。
3. 航空運輸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 國內法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法》和《中國民用航空貨物國際運輸規則》。
- 國際公約包括《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華沙公約)及其海牙議定書、《瓜達拉哈拉公約》等。
4. 多式聯運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 國內規定可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四章海上貨物運輸中對多式聯運的規定,以及交通主管部門制定的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管理規則。
- 國際公約則有《聯合國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公約》和國際商會制定的《聯運單證統一規則》。
以上概述旨在提供一個關於我國物流法的基本框架,但請注意,隨著法律和政策的不斷更新,具體的法律法規可能會有所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