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種子管理條例
㈠ 雲南省農作物種子條例的第二章 種質資源保護
第七條省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定期向社會公布本省重點保護和可供利用的農作物種質資源目錄。
種子管理機構負責組織農作物種質資源的調查、收集、整理、鑒定、登記、保存、交流和利用工作,並建立農作物種質資源檔案。
第八條省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農作物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保護區(地)。
州(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需要建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區(地)。
第九條對下列農作物種質資源,省種子管理機構應當採取建立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或者劃定種質資源保護區(地)的方式予以保護:
(一)列入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名錄的天然農作物種質資源;
(二)瀕危稀有的農作物種質資源;
(三)具有特殊價值的農作物種質資源;
(四)其他需要保護的農作物種質資源。
第十條建立農作物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保護區(地),由種子管理機構確定保護范圍,制定保護方案,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組織實施。
經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建立的種質資源保護區(地),種子管理機構應當設立保護標志,加強保護管理。
第十一條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區(地)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採集或者採伐種質資源;
(二)狩獵、放牧、開墾、燒荒、采礦、旅遊等;
(三)傾倒廢棄物、排放污水和有毒有害物質;
(四)引進新的物種;
(五)其他危害農作物種質資源的行為。
第十二條因科研需要在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區(地)採集或者採伐種質資源的,應當經建立該保護區(地)的種子管理機構審核,報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經批准採集種質資源的利用情況應當報種子管理機構備案,種子管理機構對涉及的科研秘密,應當予以保密。
第十三條向省外提供雲南特有的農作物種質資源,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逐級報省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十四條從境外和省外引進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應當在省種子管理機構監督下進行隔離試種,經風險評估確認安全後方可使用。
引進的農作物種質資源有遺傳缺陷或者對省內農作物種質資源、自然生態環境有危害或者可能產生危害的,省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決定停止引進和推廣,並商有關部門採取相應的安全控制措施。
省種子管理機構應當對引進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實施跟蹤評價,並公布評價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