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綠化條例
❶ 南京市城市綠化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綠化管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彰顯人文綠都特色,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務院《城市綠化條例》、《江蘇省城市綠化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城市綠化的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
法律、法規規定由林業等部門和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負責的綠化工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第三條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城市綠化工作,區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在職責范圍內負責轄區內城市綠化工作。
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城市管理、林業、交通運輸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城市綠化工作。第四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城市綠化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確定本行政區域綠化覆蓋率目標,保障城市綠化建設和養護所需經費。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轄區內城市綠化工作。第五條城市綠化應當因地制宜、生態優先、科學規劃,注重綠地功能、生態效應和景觀要求。
市、區人民政府及其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嚴格保護綠化成果,提高綠化覆蓋率,加強對城市及其周邊地區的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濕地等自然生態敏感區域的保護,維持城市地域的自然風貌,構建城市綠化生態系統。第六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推動全民義務植樹等群眾性城市綠化活動。
機關、企事業單位應當開展植樹工作,並組織適齡市民參加社會義務植樹活動。
鼓勵單位和個人以投資、捐資、認種、認養等方式,參與城市綠化建設和養護工作。
鼓勵社會組織和志願者開展城市綠化服務工作,引導市民參與城市綠化保護活動。第七條機關、企事業單位應當加強綠化科學知識、法律法規和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宣傳,增強市民履行綠化義務和保護綠化成果的意識。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破壞綠化和綠化設施的行為進行投訴和舉報。
市、區人民政府或者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對城市綠化工作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第二章規劃和建設第九條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規劃等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應當在批准前十日內公示,並採取召開論證會或者聽證會等形式公開徵求意見。第十條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確定各類城市綠地范圍的控制線(以下稱綠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經批準的城市綠線,不得擅自變更。
城市綠地實行綠線管理制度,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十一條建設工程項目應當安排附屬綠化用地,其綠地率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城市新建居住區不得低於百分之三十;
(二)改建的居住區不得低於百分之二十五;改建前比率超過百分之二十五的,改建時不得低於原有標准;
(三)學校、醫院、休(療)養院(所)、機關、團體、公共文化等單位,不得低於百分之三十五;
(四)公園不得低於百分之七十;
(五)主幹道不得低於百分之二十,次幹道不得低於百分之十五;
(六)工業企業、交通樞紐、倉儲、商業中心等不得低於百分之二十;
(七)經環境保護部門認定的產生有害氣體及有污染排放的企業不得低於百分之三十,並根據國家標准設立防護林帶;
(八)其他工程建設項目或者單位附屬綠地不得低於百分之三十。
屬於舊城改造的,前款規定的比率可以降低百分之五。
在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風貌區和歷史街巷內進行建設活動,不得減少原有的綠地面積。第十二條建設工程項目附屬綠化工程,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其設計方案應當與主體工程設計方案同時報批。第十三條建設工程項目附屬綠化工程未達到本條例規定的綠化用地標準的,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核發規劃許可證前,應當徵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工程項目附屬綠化工程設計方案的審查意見。第十四條城市綠化工程和建設工程項目附屬綠化工程應當按照基本建設程序進行建設管理。綠化工程和建設工程項目附屬綠化工程的設計、施工、監理,應當符合有關技術標准、規范和信用信息管理規定。
依法應當實行招標的城市綠化工程,按照規定進行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