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處審核
『壹』 政策法規處是干什麼的
政策法規處的主要職責為:負責組織起草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研究擬訂體制改革政策制度並組織實施。承擔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合法棗塵性審查工作。組織辦理機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合同審核和法律咨詢等工作。負責擬訂管理制度和有關標准,指導、協調接待工作。承擔管理的具體工作。
例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政策法規處的主要職責:
負責住房公積金法治政府建設考核;負責住房公積金政策、執法意見和重大行政執法規程、手續的合法性審查;負責組織參加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及行政訴訟案件的處理,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負責對有關法律法規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和措施;負責法治宣傳與培訓。
1、負責參與住房公積金地方性法規的立法工作;
2、負責組織實施住房公積金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
3、負責組織實施住房公積金年度普法及法治培訓工作;
4、負責中心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的應訴和處理;
5、負責對中心主要業務規章制度、重大制度創新宏岩跡和業務創新、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對外合同、協議文本等進行合法性審查,並提供法律建議或意見;
6、負責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蔽並;7、負責協調編制中心權責清單、公共服務事項和中介服務事項清單相關工作;8、負責組織年度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並依法報備、公示;
9、負責協調配合司法部門_詢、凍結、解凍住房公積金,協調配合有關強制執行的界定、施行工作;
10、負責中心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考試、培訓、執法證申領、注銷、報備等相關工作;
11、負責牽頭督促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政協委員提案、信訪件辦理工作;
12、負責牽頭住房公積金領域打擊騙提騙貸工作;
13、負責對分中心的相關業務指導;
14、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三條依照本法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的行政機關是行政復議機關。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具體辦理行政復議事項,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行政復議申請;
(二)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取證,查閱文件和資料;
(三)審查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與適當,擬訂行政復議決定;
(四)處理或者轉送對本法第七條所列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
(五)對行政機關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依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提出處理建議;
(六)辦理因不服行政復議決定提起行政訴訟的應訴事項;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行政機關中初次從事行政復議的人員,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
第四條行政復議機關履行行政復議職責,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
『貳』 法制審核人員要求
初次從事行政處罰決定法制審核的人員,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才能進行法制審查。在行政機關負責人作出行政處罰的決定之前,應當由從事行政處罰決定法制審核的人員進行法制審核;未經法制審核或者審核未通過的,不得作出決定。
一、工商行政處罰的一般程序:
1、調查取證:立案後,辦案人員應當及時指槐進行調查,收集、調取證據,並可以依法進行檢查。調查取證時,一般應當著工商行政管理制服,並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執法證》。
2、核審:案件核審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法制機構負責實施。核審完畢,辦案機構應將案卷、擬作出的行政處罰建含氏議及核審意見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責人審查決定。
3、告知: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責人對行政處罰建議批准後,由辦案機構告知當事人擬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依據、處罰內容,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陳述、申辯權及其他權利。
4、處理決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責人經過審查,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給予行政處罰、銷案、不予行政處罰、移送其他機關等處理決定。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應當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
二、行政處罰的執行:
處罰決定作出並送達後,當事人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的期限內予以履行。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唯老友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1、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
2、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或者將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五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在行政機關負責人作出行政處罰的決定之前,應當由從事行政處罰決定法制審核的人員進行法制審核;未經法制審核或者審核未通過的,不得作出決定:
(一)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
(二)直接關系當事人或者第三人重大權益,經過聽證程序的;
(三)案件情況疑難復雜、涉及多個法律關系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應當進行法制審核的其他情形。
行政機關中初次從事行政處罰決定法制審核的人員,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
『叄』 法律審核的內容有哪些
法律分析:(1)對錯誤事實的審核。事實是定案的基礎。對錯誤事實,主要審核以下內容:了解受審查人員的基本情況;處分決定或調查報告認定受審查人員犯有什麼錯誤;每條錯誤違反了什麼規定,是否都能構成處分依據;錯誤事實發生的時間、地點、情節、後果、本人應負的責任,以及產生錯誤的主客觀原因等。如發現事實不清,要提請或協同原報案單位補充查證清楚,要使所認定的錯誤事實符合客觀實際。
(2)對證據的審核。證據是判斷事實的依據。對證據必須認真地進行鑒別;證據是否是真實的,是否和案件有聯系,來源是否合法。同時還要考慮:證據是否充分,是否能把案件事實證明清楚,所得出的結論是否是唯一的,證據之間是否有矛盾,有了矛盾是否能得到合理的排除。認定錯誤的事實,一定要有充分的證據。沒有證據或證據不充分、不確實,不能認定。證據充分、確實,即使受審查人拒不承認,也可以認定。
(3)對錯誤性質的審核。認定問題的性質,必須在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基礎上,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和黨紀政紀條規,審核案件的定性是否准確,是否符合違紀構成的要件。適用法律法規是否公正有效,用語是否准確嚴謹。是什麼性質的問題就定什麼性質。性質難以確定的,用寫實的辦法作出結論。
(4)對處理意見的審核。在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的基礎上,根據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和黨紀政紀條規,審核受審查人員是否應該給予處分,是否有從輕、從重、減輕、加重的情節,所給的處分是否恰當。如不恰當,要提出處理意見和依據。既不能濫施紀律,也不能姑息遷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株連無辜。
(5)對辦案手續的審核。手續是正確處理案件的制度保證。對辦案手續的審核主要是通過審查材料來審核:調查案件的程序是否合法,程序上規定的手續是否都履行了,在調查取證的過程中是否採用了非法手段等等。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 第二條 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中國共產黨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范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