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增值稅暫行條例第38條

增值稅暫行條例第38條

發布時間: 2025-10-13 09:26:14

『壹』 新舊增值稅的差異比較資料

為切實確保《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的順利實施,2008年12月15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令第50號公布了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新《細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與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財法字[1993]第38號,以下簡稱舊《細則》)相比,新《細則》按照準確、簡練、統一、規范的原則,在立法角度、納稅義務、徵收范圍、銷售行為等方面的具體規定都做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新《細則》與舊《細則》的主要變化或主要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結合增值稅轉型改革方革方案的案,對部分條款進行補充或修訂

此次增值稅轉型改核心是落實到位,允許企業新購入的機器設備所含進項稅額在銷項稅額中抵扣。為保證方案落實到位,在增值稅實施細則中對一些具體問題予以明確。

一是明確除專門用於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等的機器設備進項稅額不得抵扣外,包括混用的機器設備在內的其他機器設備進項稅額均可抵扣。新《細則》第二十一條新增了對固定資產范圍做出界定,規定「條例第十條第(一)項所稱購進貨物,不包括既用於增值稅應稅項目(不含免徵增值稅項目)也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徵增值稅(以下簡稱免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固定資產」。同時,取消了舊細則中「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年限超過兩年的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對固定資產限定條件。也就是說,新《細則》規定,只有「使用期限超過12個月的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工具、器具等」才是固定資產。這就意味著,機器、機械、運輸工具等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不同,其用途存在多樣性,經常混用於生產應稅和免稅貨物,無法按照銷售額劃分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結合東北和中部地區轉型試點的經驗,必須特殊規定,只有專門用於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等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才不得抵扣,其他混用的固定資產均可抵扣。

二是明確不動產在建工程不允許抵扣進項稅額,並對其概念進行了界定。按照舊《細則》要求,在非增值稅應稅項目中除提供非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以外,還包括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在新條例中由於購進固定資產可做抵扣,因此新《細則》改為了不動產在建工程,明確不動產在建工程不允許抵扣進項稅額,並對其概念進行了界定。即:不能移動或者移動後會引起性質、形狀改變的財產,包括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

三是根據其上位法授權,將不得抵扣進項稅額的納稅人自用消費品,具體明確為應征消費稅的遊艇、汽車和摩托車。新《細則》第二十五條規定,納稅人自用的應征消費稅的摩托車、汽車、遊艇,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應征消費稅的遊艇、汽車、摩托車屬於奢侈消費品,個人擁有的上述物品容易混入生產經營用品計算抵扣進項稅額。為堵塞漏洞,借鑒國際慣例,規定凡納稅人自己使用的上述物品不得抵扣進項稅額,但如果是外購後銷售的,屬於普通貨物,仍可以抵扣進項稅額。

二、與營業稅實施細則銜接,明確混合銷售行為和兼營行為的銷售額劃分問題

繼續維持對混合銷售行為處理的一般原則,即按照納稅人的主營業務統一徵收增值稅或者營業稅。但鑒於銷售自產貨物並同時提供建築業勞務的混合銷售行為較為特殊,對其採用分別核算、分別徵收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辦法。

舊《細則》規定,納稅人兼營銷售貨物、增值稅應稅勞務和營業稅應稅勞務應分別核算銷售額和營業額,不分別核算或不能准確核算的,應一並徵收增值稅,是否應一並徵收增值稅由國家稅務局確定。但在執行中,對於此種情形,容易出現增值稅和營業稅重復徵收的問題,給納稅人產生額外負擔。此次修訂,將這一規定改為,未分別核算的,由主管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分別核定貨物、增值稅應稅勞務的銷售額和營業稅應稅勞務的營業額。

三、進一步了完善小規模納稅人的相關規定

新《細則》第二十八條規定,小規模納稅人的標准為:(一)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人,以及以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為主,並兼營貨物批發或者零售的納稅人,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以下簡稱應稅銷售額)在50萬元以下(含本數,下同)的;(二)除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以外的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在80萬元以下的。

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准和相關規定的調整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將原來工業和商業小規模納稅人銷售額標准分別從100萬元和180萬元降為50萬元和80萬元;二是將原來年應稅銷售額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個人、非企業性單位、不經常發生應稅行為的企業統一按小規模納稅人納稅的規定,調整為年應稅銷售額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其他個人(自然人)繼續按小規模納稅人納稅,而非企業性單位和不經常發生應稅行為的企業可以自行選擇是否按小規模納稅人納稅。

四、調整了納稅人放棄免稅後不得再申請免稅的時間

新《細則》第三十六條規定: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適用免稅規定的,可以放棄免稅,依照條例的規定繳納增值稅。放棄免稅後,36個月內不得再申請免稅。這項規定同現行政策相比,將放棄免稅後不得再申請免稅的時間,由12個月延長到36個月。

五、對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計算進行了調整

新《細則》第二十六條規定,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當月無法劃分的全部進項稅額×當月免稅項目銷售額、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營業額合計÷當月全部銷售額、營業額合計。而舊《細則》是以當月全部進項稅額×當月免稅項目銷售額、非應稅項目營業額合計÷當月全部銷售額、營業額合計。其區別在於「當月無法劃分的全部進項稅額」和「當月全部進項稅額」雖有幾字之差,但涵義卻不相同。

熱點內容
公司遵守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13 12:23:02 瀏覽:40
城鄉清潔條例 發布:2025-10-13 12:11:25 瀏覽:697
廣東省東莞勞動法 發布:2025-10-13 12:11:20 瀏覽:310
如何正確理解法治理念 發布:2025-10-13 12:10:43 瀏覽:778
新婚姻法對軍婚規定 發布:2025-10-13 12:01:27 瀏覽:502
黨建網黨內規章 發布:2025-10-13 11:59:45 瀏覽:530
損害賠償責任法律依據 發布:2025-10-13 11:59:08 瀏覽:190
2014刑法學形成性考核冊 發布:2025-10-13 11:57:36 瀏覽:405
寶山法院案號 發布:2025-10-13 11:57:29 瀏覽:18
海商法與三公約之比較 發布:2025-10-13 11:57:29 瀏覽: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