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執法規定
『壹』 公安機關執法細則
公安機關執法細則的針對公安機關從執法前的准備工作、案件辦理、證據管理、復議程序等多個方面。
該細則旨在解決相關突出的執法問題,確保民警嚴格、准確規范執法。對公安執法的各個環節做出了相關規定,尤其是確定了執法主體、執法行為、執法場所、執法信息化等公安執法的基本要求。同時還針對刑事、行政、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案件的相關程序做出了相關行為規范。
1、出警前應當檢查裝備是否齊全。
2、出警過程中應當依照接處警的相關規定進行,依據法律規定處理警情,對於不構成案件的可以當場告知對方權利、義務,或協助調解。
3、如果執法過程中發現有違法嫌疑的,應當依法進行核實。
公安機關對於辦理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有不同的程序。
對於行政案件,公安機關應當在受理後進行調查取證,對於有明確線索或嫌疑人的,應當盡快核實相關情況,通常情況下應當在60日內作出處理決定。
對於刑事案件,公安機關認為有犯罪事實且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立案,案件偵查終結後移送檢察院。對於認為沒有犯罪事實等情況的,應當做出不予立案的決定,已經立案的應當撤銷案件。
1、報告撰寫:詳細記錄執法過程及結果,撰寫執法報告。
2、證據整理:整理收集到的所有證據,確保證據鏈完整。
3、案件移交:按照規定將案件及相關材料移交給有權處理的部門或機構。
4、後續跟進:對於需要進一步處理的案件,應持續關注進展,並按要求配合其他部門工作。
5、總結反饋:對整個執法過程進行總結反思,提出改進建議,並向上級匯報。
《公安部關於印發《公安機關執法細則(第三版)》的通知》(2018修正)進一步細化了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在執法過程中的具體操作指南,確保執法行為規范、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