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庫管理條例
1.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2018修正)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
一、概述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是我國針對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所制定的重要法規。該條例旨在加強水庫大壩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水資源安全。
二、詳細內容
1. 條例修訂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庫大壩在防洪、供水、灌溉、發電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安全風險。因此,對水庫大壩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2018年的修正是對原條例的完善與更新,以更好地適應當前形勢。
2. 主要內容:
水庫大壩建設與安全管理。該部分強調了水庫大壩建設的規劃、設計、施工等環節,要求必須符合相關安全標准,並加強建設過程中的安全監管。
大壩運行與安全管理。規定了大壩運行過程中的巡查、監測、維修、評估等日常管理工作,要求確保大壩運行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安全事故應對與處罰。明確了水庫大壩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機制,以及對安全管理不善導致事故的責任人進行處罰。
監督管理。強調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責,確保各項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實施。
三、解釋及重要性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的重要性在於為水庫大壩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保障。通過對規劃、建設、運行等各環節的安全要求,以及事故應對和處罰措施,確保了水庫大壩的安全運行,進而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的水資源安全。同時,也提醒各級管理部門和人員要高度重視水庫大壩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強巡查和監測,確保大壩的安全穩定。
四、總結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是我國針對水庫大壩安全管理的重要法規,它的實施對於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的水資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各級管理部門和人員應嚴格遵守該條例的各項規定,確保水庫大壩的安全運行。
2.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水庫大壩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壩高十五米以上或者庫容一百萬立方米以上的水庫大壩(以下簡稱大壩)。大壩包括永久性擋水建築物以及與其配合運用的泄洪、輸水和過船建築物等。
壩高十五米以下、十米以上或者庫容一百萬立方米以下、十萬立方米以上,對重要城鎮、交通干線、重要軍事設施、工礦區安全有潛在危險的大壩,其安全管理參照本條例執行。第三條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對全國的大壩安全實施監督。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大壩安全實施監督。
各級水利、能源、建設、交通、農業等有關部門,是其所管轄的大壩的主管部門。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大壩主管部門對其所管轄的大壩的安全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第五條大壩的建設和管理應當貫徹安全第一的方針。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大壩安全的義務。第二章大壩建設第七條興建大壩必須符合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大壩主管部門制定的大壩安全技術標准。第八條興建大壩必須進行工程設計。大壩的工程設計必須由具有相應資格證書的單位承擔。
大壩的工程設計應當包括工程觀測、通信、動力、照明、交通、消防等管理設施的設計。第九條大壩施工必須由具有相應資格證書的單位承擔。大壩施工單位必須按照施工承包合同規定的設計文件、圖紙要求和有關技術標准進行施工。
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應當派駐代表,對施工質量進行監督檢查。質量不符合設計要求的,必須返工或者採取補救措施。第十條興建大壩時,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批準的設計,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國家規定劃定管理和保護范圍,樹立標志。
已建大壩尚未劃定管理和保護范圍的,大壩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安全管理的需要,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劃定。第十一條大壩開工後,大壩主管部門應當組建大壩管理單位,由其按照工程基本建設驗收規程參與質量檢查以及大壩分部、分項驗收和蓄水驗收工作。
大壩竣工後,建設單位應當申請大壩主管部門組織驗收。第三章大壩管理第十二條大壩及其設施受國家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毀壞。大壩管理單位應當加強大壩的安全保衛工作。第十三條禁止在大壩管理和保護范圍內進行爆破、打井、採石、采礦、挖沙、取土、修墳等危害大壩安全的活動。第十四條非大壩管理人員不得操作大壩的泄洪閘門、輸水閘門以及其他設施,大壩管理人員操作時應當遵守有關的規章制度。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干擾大壩的正常管理工作。第十五條禁止在大壩的集水區域內亂伐林木、陡坡開荒等導致水庫淤積的活動。禁止在庫區內圍墾和進行採石、取土等危及山體的活動。第十六條大壩壩頂確需兼做公路的,須經科學論證和大壩主管部門批准,並採取相應的安全維護措施。第十七條禁止在壩體修建碼頭、渠道、堆放雜物、晾曬糧草。在大壩管理和保護范圍內修建碼頭、魚塘的,須經大壩主管部門批准,並與壩腳和泄水、輸水建築物保持一定距離,不得影響大壩安全、工程管理和搶險工作。第十八條大壩主管部門應當配備具有相應業務水平的大壩安全管理人員。
大壩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第十九條大壩管理單位必須按照有關技術標准,對大壩進行安全監測和檢查;對監測資料應當及時整理分析,隨時掌握大壩運行狀況。發現異常現象和不安全因素時,大壩管理單位應當立即報告大壩主管部門,及時採取措施。第二十條大壩管理單位必須做好大壩的養護修理工作,保證大壩和閘門啟閉設備完好。第二十一條大壩的運行,必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發揮綜合效益。大壩管理單位應當根據批準的計劃和大壩主管部門的指令進行水庫的調度運用。
在汛期,綜合利用的水庫,其調度運用必須服從防汛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以發電為主的水庫,其汛限水位以上的防洪庫容及其洪水調度運用,必須服從防汛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水庫的調度運用。第二十二條大壩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大壩定期安全檢查、鑒定製度。
汛前、汛後,以及暴風、暴雨、特大洪水或者強烈地震發生後,大壩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對其所管轄的大壩的安全進行檢查。
3. 水庫管理范圍規定
為加強水庫安全管理,規范管理范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制定了水庫相關管理規定,下面我給大家介紹關於水庫管理范圍規定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水庫管理范圍規定如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水庫管理,保障水庫安全,充分發揮水庫工程效益,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和《江西省水資源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水庫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中型水庫是指庫容1000萬立方米至1億立方米的水庫。
本規定所稱小型水庫包括小(一)型水庫和小(二)型水庫。小(一)型水庫是指庫容100萬立方米至1000萬立方米的水庫;小(二)型水庫是指庫容10萬立方米至100萬立方米的水庫。
第三條 市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市水庫管理工作。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水庫管理工作。
第四條 水庫按下列分工管理:
(一)國家所有的水庫由其管轄部門設立水庫管理單位管理;
(二)集體所有的小(一)型水庫由鄉(鎮)水庫管理單位管理;
(三)集體所有的小(二)型水庫由村民委員會指定專人管理,但受益跨村的由鄉(鎮)水庫管理單位管理。
第五條 水庫管理應當確保水庫壩首樞紐與渠系工程安全,科學調度蓄水、放水,充分發揮水庫工程效益,合理計收水費。
第六條 水庫管理人員應當具有相應的業務知識和管理水平,定期接受崗位培訓。
第二章 水庫安全管理
第七條 國家所有的水庫由管轄部門依照下列標准提請縣(區)人民政府劃定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
(一)中型水庫的壩端外延50米、下游壩腳外延100至300米、溢洪道和其他泄水建築物兩側各10至20米為管理范圍;管理范圍外延100至500米為保護范圍。
(二)小型水庫的壩端外延30米、下游壩腳外延50至100米為管理范圍;管理范圍外延50至200米為保護范圍。
(三)水庫庫區校核洪水位以下為管理范圍;管理范圍以上100至150米或者至流域分水嶺為保護范圍。
集體所有的水庫參照前款規定,由縣(區)人民政府劃定保護范圍。
水庫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應當設置明顯的標志。
第八條 國家所有的水庫管理范圍內,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土地使用權屬於水庫管理單位,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佔用。劃定水庫管理范圍時應當依照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辦理手續。
國家所有的水庫保護范圍內,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不變,土地的使用應當接受水庫管理單位的監督。
第九條 水庫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內禁止進行爆破、打井、採石、采礦、挖沙、取土、建墳等危害水庫安全的活動。
第十條 水庫運用應當保證安全。
水庫在汛期蓄水時,應當制訂度汛方案。綜合利用的水庫,其調度運用必須服從市、縣(區)防汛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第十一條 水庫防洪安全必須達到以下防禦洪水標准:
(一)中型水庫正常運用50年一遇,非常運用1000年一遇。
(二)小(一)型水庫正常運用30年一遇,非常運用500年一遇。
(三)小(二)型水庫正常運用20年一遇,非常運用200年一遇。
第十二條 水庫未達到防禦洪水標准或者有嚴重質量缺陷的,水庫管理單位應當制訂除險加固計劃。
第十三條 水庫除險加固的水文、地質勘探和設計等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水庫除險加固的施工應當通過招標、投標確定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
中型水庫壩首主要建築物的除險加固,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水利工程監理單位監理,並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質量監督。
第十四條 水庫除險加固經費,主要通過以下渠道籌集:
(一)縣(區)留用的防洪保安資金、水利建設基金;
(二)各級財政安排的專項資金;
(三)水庫管理單位收取的部分水費;
(四)上級有關部門下撥的專項資金;
(五)群眾投勞。
第三章 水費計收及管理
第十五條 水庫實行有償供水。
水費計收標准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 水庫管理單位應當會同受益鄉(鎮)、村對農業用戶的灌溉面積進行核定,經核定後的灌溉面積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由原核定單位重新核定。
第十七條 水庫管理單位應當將用水戶應當交納的水費數額登記造冊,予以公布,並報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水庫管理單位可以直接向用水戶收取水費,有關鄉(鎮)、村予以配合;也可以委託鄉(鎮)、村代收。
第十八條 用水戶應當按照核定的水費數額和規定的交費日期交納水費。農業用戶每年九月底交納水費的一半,年終結清;工業等其他用戶逐月交納水費。逾期不交納水費的,由水主管部門限期交納,並依法按月加收拖欠水費數額5‰的滯納金。
第十九條 國家所有的水庫收取的水費應當上交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納入財政專戶管理,由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工程維修與管理需要提出使用計劃,縣(區)財政根據工程維修與管理需要提出使用計劃,縣(區)財政部門核撥給收取水費的水庫管理單位使用。
集體所有的水庫收取的水費,由水庫管理單位管理使用,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
水費應當專戶管理,專款專用,結余水費可以結轉下年度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二十條 水費用於下列開支:
(一)工程維修養護費、動力燃料費、大修理和更新改造費;
(二)水庫管理人員工資、輔助工資、福利費、公務費、房屋修繕費和勞動保護費等管理費;
(三)宣傳、獎勵、培訓、試驗研究、觀測、綠化等業務費用。
第二十一條 水庫管理單位應當加強財務管理,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努力節約開支,收好、管好、用好水費。每年度開始前,水庫管理單位應當編制水費收支計劃;國家所有的水庫的水費收支計劃應當報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水費使用的預決算應當每年公布。
財政、審計等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水費收取和使用情況的監督。
第四章 發展水庫經濟
第二十二條 水庫管理單位在保證水庫安全、充分發揮水庫工程效益的同時,應當利用水庫管理范圍內的水土資源和設備、技術條件,因地制宜開展綜合經營,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實現管理經費和工程維修經費自給自余。
第二十三條 水庫管理單位應當大力引進資金和技術,採取合資、合作、獨資、租賃等經營方式,發展以養殖業、種植業為主體的立體開發項目,有條件的可以發展旅遊業、商業等第三產業,並逐步實現農、工、貿一體化。
第二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上規模、上等級的項目,應當按照有關給予扶助。
第五章 罰 則
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規定,在水庫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內進行爆破、打井、採石、采礦、挖沙、取土、建墳等危害水庫安全活動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賠償損失,採取補救措施,並可以對單位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以200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規定,截留、挪用水費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部門報請同級人民政府責令返還被截留、挪用的款項,並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提出處分建議。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規定,觸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九條 本規定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