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電信設施建設和保護條例
① 雲南省電信設施建設和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和規范電信設施建設,保障電信設施安全和通信暢通,促進電信業健康發展,提高信息化水平,提供優質安全的電信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電信設施的建設和保護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電信設施,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電信服務並實現電信功能的通信交換、傳輸設備及其配套設施,包括通信機房、基站、光(電)纜、管道、桿(塔)、分線箱(盒)、交接箱(間)、節點設備等。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電信事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支持電信設施建設的資金、土地等政策措施,協調解決建設和保護的相關重大問題。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合做好電信設施建設與保護的相關工作。第四條省電信管理機構負責全省電信設施建設和保護的組織協調、監督管理工作。其委託的信息化主管部門等行政機關或者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下簡稱受委託組織)依照委託的范圍和許可權履行相關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公安、財政、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林業、商務、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電信設施建設和保護的相關工作。第五條電信設施屬於公共基礎設施。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礙電信業務經營者依法從事電信設施建設、危害電信設施安全。第六條鼓勵民間資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與電信設施建設和維護。第二章規劃建設第七條省電信管理機構應當編制本省電信行業發展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授權的部門批准。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編制城鄉規劃時,應當編寫電信設施建設章節,並徵求省電信管理機構或者受委託組織的意見。
縣級以上有關部門在編制、修訂涉及電信設施建設的相關專項規劃時,應當徵求省電信管理機構或者受委託組織的意見。
電信業務經營者編制企業發展規劃,應當符合城鄉規劃、電信行業發展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第八條電信設施建設應當遵循統籌規劃、優化配置、資源共享、破除壟斷的原則,執行國家通信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並符合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要求。第九條省電信管理機構應當根據電信行業發展規劃,統一組織電信設施的建設,實現資源共享,避免重復建設。
新建、改建或者擴建電信管道、移動通信基站、桿路、鐵塔等設施,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統一建設或者聯合建設。第十條公共機構辦公場所、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其管理者應當為電信設施建設提供必要的場地。
電信業務經營者可以在商用、民用建築物上設置小型天線、移動通信基站等公用電信設施,但事先應當與建築物產權人或者使用人進行協商,並滿足建築物的荷載要求,保證建築物安全、正常使用,按照協商支付使用費。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一規劃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溝),為電信線路入地提供條件。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在城市規劃控制區內建設架空電信線路,城市建成區內已有的架空電信線路應當逐步入地。
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以及城市廣場等區域建設電信設施,應當依法保護歷史文物和自然資源,採取美化或者隱蔽措施。第十二條下列建設項目應當配套建設電信設施:
(一)開發區、產業園區;
(二)城鎮道路、高等級公路、軌道交通、鐵路;
(三)機場、車站、港口、碼頭;
(四)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場館;
(五)公共機構辦公場所、住宅小區;
(六)旅遊景區、村鎮、集鎮。
前款所列項目的建築物內的電信管線和配線設施以及建設項目用地范圍內的電信管道,應當納入建設項目的設計文件,並隨主體工程同時施工與驗收。所需經費應當納入建設項目概算。
第一款所列項目的開發者、所有者和管理者應當為電信經營者使用區域內電信設施提供平等的接入和使用條件。
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通過與項目開發者、所有者和管理者以及電信用戶簽訂排他性協議等方式,阻礙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進入區域提供服務,限制用戶選擇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依法開辦的電信服務。
② 雲南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有效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應當遵守《條例》和本規定。第三條本規定所稱的建設項目,是指列入國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對環境有影響而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下列新建、改建、擴建、遷建項目:
(一)流域開發、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旅遊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等區域性開發類建設項目;
(二)放射性設施類建設項目;
(三)農業種植、林木種植、牲畜飼養、淡水養殖等農林牧漁類建設項目;
(四)露天開采、煤炭采選、金屬礦采選、非金屬礦采選等採掘類建設項目;
(五)食品加工及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皮革、造紙、印刷業、煉焦、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醫葯製造、化學纖維製造、橡膠製品、塑料製品、非金屬礦物製品、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機械製造等製造類建設項目;
(六)電力、煤氣、水生產供應類建設項目;
(七)城市道路、城市舊區改造、固體廢物集中填埋、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等城市建設類建設項目;
(八)地質勘查、水利工程類建設項目;
(九)公路建設、鐵路建設、民航工程、港口、碼頭、水運樞紐等交通運輸和倉儲、電信類建設項目;
(十)批零、餐飲類建設項目;
(十一)房地產開發類建設項目;
(十二)城市園林及城市綠化、學校、旅館、旅遊景區開發、纜車索道建設、娛樂服務、展覽館、影劇院等社會服務業類建設項目;
(十三)醫院、療養院、衛生站、體育場、體育館等衛生體育類建設項目;
(十四)廣播電影電視類建設項目;
(十五)國家環保部門確定的其他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第四條縣級以上環保部門對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監督和分級審批管理。
省環保部門負責審批下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
(一)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負責審批的建設項目;
(二)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不滿2億元的工業建設項目和總投資1億元以上不滿2億元的非工業建設項目;
(三)跨地、州、市行政區域的建設項目;
(四)國家環保部門確定由省環保部門負責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建設項目。
地、州、市環保部門負責審批下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
(一)州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及其有關部門負責審批的總投資不滿5000萬元的工業建設項目和總投資不滿1億元的非工業建設項目;
(二)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負責審批的總投資200萬元以上不滿5000萬元的工業建設項目和總投資500萬元以上不滿1億元的非工業建設項目;
(三)跨縣、市、區行政區域的建設項目;
(四)省環保部門確定由地、州、市環保部門負責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建設項目。
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負責審批的總投資不滿200萬元的工業建設項目和總投資不滿500萬元的非工業建設項目,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由縣、市、區環保部門負責審批。
上級環保部門負責審批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必要時可以委託下一級環保部門審批。第五條建設項目的選址應當符合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
在建設項目初步選址或者項目建議書階段,建設單位和其主管部門應當聽取環保部門的意見;對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建設項目,環保部門應當參與初步選址。第六條建設單位應當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報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但是,鐵路、交通等建設項目,經有審批權的環保部門同意,可以在初步設計完成前報批;不需要進行可行性研究的,應當在建設項目開工前報批,其中需要在開工前辦理營業執照的,應當在辦理營業執照前報批。第七條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篇章,建設單位應當在設計階段報有審批權的環保部門備案。其中需要進行設計審查的,環保部門應當參與審查。
③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4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電信市場秩序,維護電信用戶和電信業務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保障電信網路和信息的安全,促進電信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電信活動或者與電信有關的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電信,是指利用有線、無線的電磁系統或者光電系統,傳送、發射或者接收語音、文字、數據、圖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動。第三條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全國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在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第四條電信監督管理遵循政企分開、破除壟斷、鼓勵競爭、促進發展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依法經營,遵守商業道德,接受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第五條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為電信用戶提供迅速、准確、安全、方便和價格合理的電信服務。第六條電信網路和信息的安全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第二章電信市場第一節電信業務許可第七條國家對電信業務經營按照電信業務分類,實行許可制度。
經營電信業務,必須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頒發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未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從事電信業務經營活動。第八條電信業務分為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
基礎電信業務,是指提供公共網路基礎設施、公共數據傳送和基本話音通信服務的業務。增值電信業務,是指利用公共網路基礎設施提供的電信與信息服務的業務。
電信業務分類的具體劃分在本條例所附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中列出。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對目錄所列電信業務分類項目作局部調整,重新公布。第九條經營基礎電信業務,須經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取得《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業務覆蓋范圍在兩個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須經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取得《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業務覆蓋范圍在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審查批准,取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運用新技術試辦《電信業務分類目錄》未列出的新型電信業務的,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備案。第十條經營基礎電信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營者為依法設立的專門從事基礎電信業務的公司,且公司中國有股權或者股份不少於51%;
(二)有可行性研究報告和組網技術方案;
(三)有與從事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資金和專業人員;
(四)有從事經營活動的場地及相應的資源;
(五)有為用戶提供長期服務的信譽或者能力;
(六)國家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一條申請經營基礎電信業務,應當向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本條例第十條規定的相關文件。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80日內審查完畢,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第十二條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經營基礎電信業務的申請時,應當考慮國家安全、電信網路安全、電信資源可持續利用、環境保護和電信市場的競爭狀況等因素。
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採用招標方式。第十三條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營者為依法設立的公司;
(二)有與開展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資金和專業人員;
(三)有為用戶提供長期服務的信譽或者能力;
(四)國家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四條申請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應當根據本條例第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向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並提交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相關文件。申請經營的增值電信業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須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批的,還應當提交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文件。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審查完畢,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頒發《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或者《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④ 《電信條例》第五十七條
《電信條例》第五十七條是電信安全
第五十七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路製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下列內容的信息:
(一)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
(三)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第五十八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有下列危害電信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行為:
(一)對電信網的功能或者存儲、處理、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或者修改;
(二)利用電信網從事竊取或者破壞他人信息、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三)故意製作、復制、傳播計算機病毒或者以其他方式攻擊他人電信網路等電信設施;
(四)危害電信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其他行為。
第五十九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有下列擾亂電信市場秩序的行為:
(一)採取租用電信國際專線、私設轉接設備或者其他方法,擅自經營國際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電信業務;
(二)盜接他人電信線路,復制他人電信碼號,使用明知是盜接、復制的電信設施或者碼號;
(三)偽造、變造電話卡及其他各種電信服務有價憑證;
(四)以虛假、冒用的身份證件辦理入網手續並使用行動電話。
第六十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電信安全的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安全保障制度,實行安全保障責任制。
第六十一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在電信網路的設計、建設和運行中,應當做到與國家安全和電信網路安全的需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
第六十二條 在公共信息服務中,電信業務經營者發現電信網路中傳輸的信息明顯屬於本條例第五十七條所列內容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保存有關記錄,並向國家有關機關報告。
第六十三條 使用電信網路傳輸信息的內容及其後果由電信用戶負責。
電信用戶使用電信網路傳輸的信息屬於國家秘密信息的,必須依照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採取保密措施。
第六十四條 在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等緊急情況下,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可以調用各種電信設施,確保重要通信暢通。
第六十五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國際通信業務,必須通過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國際通信出入口局進行。
我國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之間的通信,參照前款規定辦理。
第六十六條 電信用戶依法使用電信的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電信內容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對電信內容進行檢查。
電信業務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擅自向他人提供電信用戶使用電信網路所傳輸信息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