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規章
A. 深圳市地鐵運營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地鐵運營管理,保障地鐵的運營安全與服務質量,維護乘客的合法權益和地鐵的運營秩序,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地鐵的運營管理及其他組織和個人與地鐵運營相關的活動,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地鐵,是指城市地下鐵路公共客運系統,包括其延長的地面和高架部分。
本辦法所稱地鐵設施,是指地鐵交通的隧道、軌道、高架、車站(含出入口、通道和通風亭)、車輛、機電設備、通信信號系統和其他附屬設施、設備,以及為保障地鐵運營而設置的相關設施、設備。
本辦法所稱地鐵運營單位(以下簡稱運營單位)是指依法具有地鐵經營權的企業。第四條運營單位應當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提供規范、連續、高效、優質的地鐵運營服務。第五條地鐵票價實行政府定價。第六條市政府交通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市交通部門)是地鐵運營的行業主管部門,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制定運營服務標准;
(二)監督運營單位履行安全管理等法定義務;
(三)監督檢查運營單位提供的服務質量;
(四)組織對運營單位的運營情況進行評估;
(五)受理公眾對運營單位的投訴;
(六)依法查處地鐵運營管理中的違法行為;
(七)法律、法規、規章和市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
市政府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及地鐵沿線各區人民政府按照各自的職責,共同做好地鐵運營管理工作。第七條運營單位負責地鐵運營的具體管理,履行下列職責:
(一)保障地鐵運營服務質量;
(二)履行安全管理職責,保證地鐵運營安全;
(三)按照規定設置、維修、更新地鐵設施,保障地鐵車站和車輛的環境衛生;
(四)維持地鐵運營的正常秩序;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運營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對危害地鐵運營安全、妨害運營服務或者擾亂運營秩序的行為有權予以制止,並協助政府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處理。第八條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當遵守地鐵運營有關管理規定,不得危害地鐵運營安全與運營秩序,不得干擾地鐵正常運營。第九條市政府設立地鐵運營安全管理機構,負責維護地鐵運營安全與運營秩序,並接受市交通、城管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委託,對危害地鐵運營安全、妨害運營服務或者擾亂運營秩序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第二章運營安全與設施保護第十條運營單位應當遵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建立健全各項安全運營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加強地鐵運營安全管理,保障地鐵安全運營。
運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應當按照安全運營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履行本崗位安全職責。第十一條運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運營安全管理人員應當具備與運營安全管理活動相適應的專業知識、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第十二條運營單位應當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運營知識,熟知安全運營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按照國家規定應當具備相應上崗資格的人員,應當按照規定考核合格後持證上崗。第十三條運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行業標准和技術規范要求,及時、妥善維護地鐵設施,確保地鐵設施的運行狀態符合設計標准,滿足安全、穩定和運營時段連續使用的要求。
運營單位應當書面記錄地鐵設施的設置、維修、更新情況並予以保存,定期向市交通部門報告。第十四條運營單位發現地鐵運營存在安全隱患,應當採取相應的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市交通、公安及其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地鐵運營安全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安全隱患,應當責令運營單位採取相應的措施消除安全隱患。第十五條運營單位應當每兩年組織相關檢測單位和專家,對地鐵運營的線路、系統進行全面的檢測和安全評估,制定改進措施,並將評估報告和改進情況報告市交通部門。第十六條在地鐵安全保護區范圍內從事下列作業,應當符合安全保護區規劃要求,並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機構對設計、施工方案或者作業方案進行地鐵運營安全影響評估:
(一)建設建築物、構築物;
(二)從事爆破、打樁、頂進、抽水、鑽探、挖掘作業;
(三)大面積取土等顯著減少地鐵地下設施載荷量的活動;
(四)架設電力、通訊線路,埋設電纜、管道設施,穿鑿通過地鐵交通路基的地下坑道;
(五)需移動、拆除和搬遷地鐵設施的作業;
(六)大面積堆放物品等顯著增加地鐵地下設施載荷量危及地鐵運營安全的活動;
(七)其他可能危害地鐵設施安全的行為。
地鐵安全保護區的范圍按照市政府的規定執行,市政府可以根據地鐵安全運營的要求和地質條件,並結合城市發展的客觀狀況予以調整。
B. 國家電網公司辦理新建發電機組進入商業運營工作規章(試行)速求答案
新建發電機組進入商業運營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新建(包括擴建、改建,以下統稱新建)發電機組進入商業運營管理,維護電網企業和發電企業的合法權益,促進電網和並網發電機組安全穩定運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電力監管條例》、《電網調度管理條例》及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核準的與省級及以上電網並網運行的新建火力發電機組、新建水力發電機組。
其它新建發電機組可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條 新建發電機組進入商業運營的相關工作應堅持公平、公正、高效的原則。
第四條 電力監管機構對新建發電機組進入商業運營工作實施監管。
第二章 進入商業運營的條件和程序
第五條 發電企業應根據新建機組的建設情況,在計劃進入商業運營前向政府有關部門申請次年調控電量,同時向相關電網企業通報建設進度安排,由政府有關部門及相關電網企業根據綜合平衡情況予以安排。
第六條 新建發電機組進入商業運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新建火力發電機組已按《火力發電廠基本建設工程啟動及竣工驗收規程》(電力工業部電建〔1996〕159號)要求完成分部試運、整套啟動試運,已簽署機組啟動驗收交接書。新建水力發電機組已按《水電站基本建設工程驗收規程》(DL/T5123-2000)要求完成帶負荷連續運行、可靠性運行,已簽署機組啟動驗收鑒定書。
(二)完成並網運行必需的試驗項目,電力調度機構已出具發電機組和接入系統設備(裝置)滿足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技術要求和調度管理要求的意見。
(三)通過電力監管機構組織的並網安全性評價。
(四)已與相關電網企業簽訂《並網調度協議》,並已報所在地電力監管機構備案。
(五)按照電力監管機構的規定辦理電力業務許可證(發電類)。
第七條 新建發電機組進行調試運行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一)發電企業應按《電網運行規則》與《並網調度協議》的要求提前3個工作日向相關電網企業提出調試運行申請。
(二)電網企業應自接到發電企業調試運行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安排調試工作。電網因故不能及時安排調試運行的,應書面向發電企業說明。對涉及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相關試驗,原則上應自提出申請之日起20日內完成。
第八條 新建發電機組進入商業運營的程序:
(一)新建發電機組滿足商業運營條件後,發電企業應當向電網企業提出轉入商業運營的申請。
(二)電網企業應當自收到發電企業提出的新建發電機組進入商業運營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核實情況並予回復。
第九條 新建發電機組經核實已滿足進入商業運營條件的,商業運營的起始時間從機組滿足第六條第一項要求的時點開始計算。
第十條 新建發電機組從進入商業運營之日起納入並網發電機組運行管理考核范疇。
第十一條 發電企業申請調試運行、進入商業運行的有關文件,以及電網企業相應的答復文件,應抄送相應電力監管機構和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備案。
第三章 調試運行期上網電量的結算
第十二條 新建發電機組調試運行期上網電量指第一次並網運行開始到進入商業運營止的上網電量(簡稱調試電量)。調試電量上網電價按照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執行;尚無規定的,由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按照不低於補償發電機組變動成本的原則協商確定;經協商不能達成一致的,按管理許可權報電力監管機構和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協調裁定;也可按照所在電網前三年平均調試電量上網電價並考慮煤價變動等因素確定。電網前三年平均調試電量上網電價由所在電網企業統計明確,並報相應電力監管機構和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 新建發電機組調試電量上網電價與其商業運營電價差額形成的資金,主要用於補償為新建機組調試運行提供服務的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資金使用方案由所在電網企業商發電企業提出,報相應電力監管機構和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備案。
第四章 附則
第十四條 發電企業與電網企業對新建發電機組進入商業運營發生爭議的,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五條 本辦法由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十六條 本辦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