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法規相關文件
① 近五年內我國總計出台了多少部稅收法律法規文件,涉及多少項稅收內容
您想要了解近五年內的稅收法律文件可以去國家稅務總局查詢。
稅收行來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在自法律形式中低於憲法和稅收法律(這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而稅收規章是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的,比如說財政部、國稅總局和海關總署。在法律形式中低於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范性文件一般指指縣以上(含本級,最高到省級)稅務機關制定的地方性稅收適用性文件,法律形式最低。
③ 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公告是部門規章嗎
不是。復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稅收部制門規章都是以局長令的形式發布,而其他的像公告、國稅函、國稅發、財稅字等都是屬於稅收規范性文件,俗稱紅頭文件。很明顯部門規章的效力比規范性文件高。
部門規章是國務院下屬各部位(比如教育部)制定的調整某一領域的關系的規范性。效力低於行政法規。地方政府規章是由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政府部門制定的,只是用來管理當地事務。效力低於同級及上級地方性法規(地方人大制定)
而規范性文件,俗名也叫紅頭文件通常以部委名義或部委辦公廳名義發布。規章以部委召開部務會議通過,由部門首長(部長或委員會主任)簽署,以部長令形式公布。比如公安部123號令。
④ 中國現行的稅收基本法律,法規和規章有哪些
參考來時間: 2011年收集的。
中國現行自的稅收基本法律、法規和規章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1993年12月13日中華人 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34號發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2008
年11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38號修訂並公布,自 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1993年12月25 日財政部文件(93)財法字第38號發布,2011年10月28日中華
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65號第二次修改並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1993年12月13日中華人 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35號發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2008
年11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39號修訂並公布,自 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1993年12月25 日財政部文件(93)財法字第39號發布,2008年12月15日中華
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令第51號修訂並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2000年10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94號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⑤ 相關的稅收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稅收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范圍內普遍適用,具有僅次於憲法的法律效力。目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稅收實體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以下簡稱《車船稅法》);稅收程序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的規范性決議、決定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其制定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比如,1993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我國現行稅法絕大部分都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稅收的基本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比如,現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車輛購置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資源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關稅等諸多稅種,都是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條例。
二是法律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車船稅法》、《稅收征管法》,由國務院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
三是稅收的非基本制度。國務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決定等。比如200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37號)中有關房地產交易營業稅政策的規定。
四是對稅收行政法規具體規定所做的解釋。比如2004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解釋的復函》(國辦函〔2004〕23號)。
五是國務院所屬部門發布的,經國務院批準的規范性文件,視同國務院文件。比如2006年3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關於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33號)。
⑥ 稅收法律、稅收法規、稅收規章的制定機關有何不同
1、效力不同。
在我國稅收法律的效力是最高的,其次效力為稅收法規,最後為稅收規章。即稅收法律效力大於稅收法規大於稅收規章。
2、制定機關不同。
在我國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依法定程序制定和頒布的規范性文件才能稱為稅收法律。稅收法規狹義上是由國家權力機關以外的國家機關制定的。稅收規章是由稅收行政管理機關制定的。
3、定義不同。
稅收法律從廣義上來說包含法律及一切規范性的法規和規章。狹義上的法律在我國指的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稅收法規從廣義上說等同於稅法。從狹義上說指的是由國務院或地方人大制定的文件。稅收規章則指的是由稅收部門在職權范圍內依據具體的事務制定的文件。
(6)稅收法規相關文件擴展閱讀:
稅收法律的基本原則:
1、稅收法定原則。
稅收法定原則是稅法最基本的原則,它是稅法三大基本原則中最基本的原則。
2、稅收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普遍原則,它涵蓋了政治、經濟、外交、法律等幾乎所有的社會層面,而不同的層面有其具體的不同內容。
3、稅收效率原則。
效率原則是現代市場經濟國家普遍遵循的原則。
稅收法規的基本原則:
1、統籌兼顧各種利益,正確處理需要與可能,有利於國家積累資金的原則。
2、貫徹執行黨的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有利於國民經濟建設發展的原則。
3、貫徹區別對待,合理負擔的原則。
⑦ 如何區分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
法律是由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起草並由國家主席簽發主席令後頒布實行;而行政法規是專由國務院依照有關屬程序制定發布的各類法規的總稱;部門規章是國務院各部委或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而有普遍拘束力的決定和命令的制定和發布機構是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所以你所說的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及其他稅收規范性文件都屬於我國稅收法律制度,但他們的效力范圍不一樣.大致來說是稅收法律的效力>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其他稅收規范性文件.
⑧ 各項稅收法律法規中,屬於部門規章的有哪些
關於稅務方面的,部門規章主要有: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消費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資源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契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印花稅暫行條例施行細則》《文化事業建設費徵收管理暫行辦法》
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所屬的各部門、委員會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發布的調整部門管理事項的規范性文件是部門規章。
部門規章,習慣上也稱規章,是國務院下屬的各個部、委員會、直屬廳、局、屬制定的,一般沒有公布令,名稱一般都叫做「辦法」、「規定」。
(8)稅收法規相關文件擴展閱讀:
現行稅法中屬於法律的有9部: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法》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法》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
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范圍
作用體現在處理不同等級稅法的關繫上,效力低的稅法與效力高的稅法發生沖突,效力低的稅法即是無效的,法律>行政法規>規章
⑨ 稅收法規有哪些常見問題
自2016年5月1日起,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相關的營業稅優惠政策平移過渡到增值稅政策。
公司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政府,取得政府的補償費需要繳納營業稅嗎?
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行為營業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277號)規定,納稅人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時,只要出具縣級(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正式文件,無論支付征地補償費的資金來源是否為政府財政資金,該行為均屬於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的行為,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1993〕149號)規定,不徵收營業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及納稅人代墊拆遷補償費有關營業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520號)第一條規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行為營業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277號)中關於縣級以上(含)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正式文件,包括縣級以上(含)地方人民政府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權文件,以及土地管理部門報經縣級以上(含)地方人民政府同意後由該土地管理部門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權文件。
2.公司將單位住房出租給本單位員工,取得的收入需要繳納營業稅嗎?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住房租賃市場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0〕125號)第一條規定,對按政府規定價格出租的公有住房和廉租住房,包括企業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向職工出租的單位自有住房;房管部門向居民出租的公有住房;落實私房政策中帶戶發還產權並以政府規定租金標准向居民出租的私有住房等,暫免徵收房產稅、營業稅。因此,公司按以上規定出租的住房可免徵營業稅。
3.個人出租房屋在營業稅方面有沒有什麼優惠政策?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住房租賃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24號)第二條第三項規定,對個人出租住房,不區分用途,在3%稅率的基礎上減半徵收營業稅。
4.個人轉讓房屋在營業稅方面有沒有什麼優惠政策?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39號)第一條規定,個人將購買不足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全額徵收營業稅;個人將購買2年以上(含2年)的非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按照其銷售收入減去購買房屋的價款後的差額徵收營業稅;個人將購買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徵營業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職業教育等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3〕62號)第二條規定,對個人銷售自建自用住房,免徵營業稅。
5.公司按房屋成本價銷售住房給員工,請問要繳納營業稅嗎?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職業教育等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3〕62號)第二條規定,對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按房改成本價、標准價出售住房的收入,免徵營業稅。
6.個人將房屋贈給配偶,需要繳納營業稅嗎?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金融商品買賣等營業稅若干免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111號)第二條規定,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土地使用權,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暫免徵收營業稅:(一)離婚財產分割;(二)無償贈與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三)無償贈與對其承擔直接撫養或者贍養義務的撫養人或者贍養人;(四)房屋產權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產權的法定繼承人、遺囑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因此,個人將房屋贈給配偶,不需要繳納營業稅。
7.公司以房屋投資入股另一家公司,請問要繳納營業稅嗎?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股權轉讓有關營業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2〕191號)第一條規定,以無形資產、不動產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8.個人轉讓自有住房,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建設部關於個人出售住房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9〕278號)第四條規定,對個人轉讓自用5年以上、並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繼續免徵個人所得稅。
9.個人的房屋被政府拆遷,取得的補償款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棚戶區改造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101號)第五條規定,個人因房屋被徵收而取得貨幣補償並用於購買改造安置住房,或因房屋被徵收而進行房屋產權調換並取得改造安置住房,個人取得的拆遷補償款按有關規定免徵個人所得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城鎮房屋拆遷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5〕45號)第一條規定,對被拆遷人按照國家有關城鎮房屋拆遷管理辦法規定的標准取得的拆遷補償款,免徵個人所得稅。
10.個人出租住房,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住房租賃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24號)第二條第一項規定,對個人出租住房取得的所得減按10%的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
特別提醒:各個地方政策不一樣,有的地方是綜合稅率,有的地方是核定徵收。
11.個人將房屋贈與給親戚,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無償受贈房屋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78號)第一條規定,以下情形的房屋產權無償贈與,對當事雙方不徵收個人所得稅:(一)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與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二)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與對其承擔直接撫養或者贍養義務的撫養人或者贍養人;(三)房屋產權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產權的法定繼承人、遺囑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因此,個人將房屋贈與上述文件規定中的人員時,免徵個人所得稅。
12.公司按房屋成本價銷售住房給員工,員工以低於市場價格而取得的住房的差價收益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單位低價向職工售房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7〕13號)第一條規定,根據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有關規定,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以下簡稱單位)在住房制度改革期間,按照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房改成本價格向職工出售公有住房,職工因支付的房改成本價格低於房屋建造成本價格或市場價格而取得的差價收益,免徵個人所得稅。第二條規定,除本通知第一條規定情形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單位按低於購置或建造成本價格出售住房給職工,職工因此而少支出的差價部分,屬於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應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前款所稱差價部分,是指職工實際支付的購房價款低於該房屋的購置或建造成本價格的差額。
因此,公司按成本價格向員工銷售住房,如果在住房制度改革期間,按照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房改成本價格向職工出售公有住房,職工因此而少支出的差價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否則需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13.公司將舊房轉讓需要繳納土地增值稅嗎?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促進公共租賃住房發展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52號)第四條規定,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轉讓舊房作為公共租賃住房房源、且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的,免徵土地增值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棚戶區改造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101號)第二條規定,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轉讓舊房作為改造安置住房房源且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的,免徵土地增值稅。
14.個人銷售住房需要繳納土地增值稅嗎?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房地產交易環節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137號)第三條規定,對個人銷售住房暫免徵收土地增值稅。
15.房地產公司出售住房土地增值稅有什麼優惠嗎?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138號)第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免徵土地增值稅:(一)納稅人建造普通標准住宅出售,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一條規定,條例第八條(一)項所稱的普通標准住宅,是指按所在地一般民用住宅標准建造的居住用住宅。高級公寓、別墅、度假村等不屬於普通標准住宅。普通標准住宅與其他住宅的具體劃分界限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16.因國家徵用的房產,公司需要繳納土地增值稅嗎?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免徵土地增值稅:(二)因國家建設需要依法徵用、收回的房地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一條規定,條例第八條(二)項所稱的因國家建設需要依法徵用、收回的房地產,是指因城市實施規劃、國家建設的需要而被政府批准徵用的房產或收回的土地使用權。
因城市實施規劃、國家建設的需要而搬遷,由納稅人自行轉讓原房地產的,比照本規定免徵土地增值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土地增值稅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6〕21號)第四條規定,因「城市實施規劃」而搬遷,是指因舊城改造或因企業污染、擾民(指產生過量廢氣、廢水、廢渣和噪音,使城市居民生活受到一定危害),而由政府或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根據已審批通過的城市規劃確定進行搬遷的情況;因「國家建設的需要」而搬遷,是指因實施國務院、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委批準的建設項目而進行搬遷的情況。
17.分立公司承受被分立公司的土地需要繳納土地增值稅嗎?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改制重組有關土地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5號)規定第三條規定,按照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企業分設為兩個或兩個以上與原企業投資主體相同的企業,對原企業將國有土地、房屋權屬轉移、變更到分立後的企業,暫不征土地增值稅。第五條規定,上述改制重組有關土地增值稅政策不適用於房地產開發企業。
因此,非房地產開發企業發生上述行為的,可暫不徵收土地增值稅。
18.企業合作建房有關土地增值稅政策?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土地增值稅一些具體問題規定的通知》(財稅字〔1995〕48號)第二條規定,對於一方出地,一方出資金,雙方合作建房,建成後按比例分房自用的,暫免徵收土地增值稅;建成後轉讓的,應徵收土地增值稅。
19.個人之間更換自有住房,需要繳納土地增值稅嗎?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土地增值稅一些具體問題規定的通知》(財稅字〔1995〕48號)第五條規定,對個人之間互換自有居住用房地產的,經當地稅務機關核實,可以免徵土地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