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買賣不過戶新法規定
① 二手車買賣不過戶只簽訂買賣協議是否受法律保護
這個買賣協議是具法律效力的,受法律保護。所以協議是有效的,但是車不過戶可能會對以後的所有權歸屬產生糾紛,建議還是及早辦理過戶。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條規定,當事人之間已經以買賣方式轉讓並交付機動車但未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受讓人承擔賠償責任。根據交警部門做出的事故責任認定書而定,由新車主承擔 但須舉證。
(1)機動車買賣不過戶新法規定擴展閱讀:
二手車過戶辦理流程:
1、來到過戶大廳後,出示相關材料領取一張《XX市舊機動車買賣合同》,雙方各自填寫資料。填好後,拿上以上所有的資料就可以去辦理「轉移受理」。
2、直接將車開到過戶驗車處,工作人員會對車輛進行檢查、拓號、拆牌和照相,需繳納35元的拓號費。領取車輛照片,貼於檢查記錄表上。這些辦完後,可以將車停到停車場,進入過戶大廳辦理手續。
3、取號機取號之後,拿著相關材料排隊繳納過戶費。二手車過戶由排量、年限決定,費用從180元到980元不等。其中1.0L以下排量收費200元左右,1.0L-1.9L排量收費400元左右,2.0L-2.9L排量收費600元左右,3.0L及以上收費800元左右。年限越長的車過戶費越便宜。另外,過戶費各個交易市場略有不同。
4、轉移受理:需要的材料有機動車注冊、轉移、注銷登記表/轉入申請表,檢查記錄表,原登記證,原行駛證,原車主身份證,原車牌號,車輛照片,交易市場過戶發票。
5、車主把相關的檔案帶回要上戶的車管所本地,如數上繳,並辦理車輛的上牌手續即可。
過戶五要點:
一、產證要合法產證上的鋼印號、發動機號、登記日期,這都是需要特別關注的要點。除了要核實之外,還要注意是否有塗改痕跡,出現塗改痕跡基本可以和交易陷阱劃等號了。
二、車輛購置稅一定要檢查一下原車的稅單,有些車原來沒有交過購置稅,在過戶後這些未交稅、免交稅的車輛會被要求補齊購置稅,這可是一筆為數不菲的支出,所以誰來補交的問題一定要確定。
三、養路費對於養路費這塊內容基本沒有空子可鑽,只要注意看一下繳費憑證,上面清楚地記錄了養路費的期限,就可避免糾紛的發生。(如今養路費已取消)
四、保險過戶應及時辦清二手車過戶手續,以免索賠時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五、車輛本身抵押車輛、被監管車輛是被禁止交易的。車輛信息可通過車管所查詢。
參考資料:網路-二手車過戶
② 機動車不過戶新交通法有什麼規定
對於機動車新所有人不過戶的問題,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只規定了過戶的要求。
③ 機動車買賣沒過戶有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出大事,買方無能力賠償,那你說人家不找你找誰???協議不頂用的,還是不要省這幾百塊
④ 車輛不過戶,寫了轉讓協議可以嗎
機動車不過戶,私下寫份轉讓協議,協議成立,但是不生效,不動產必須登記過內戶,動產要交付,汽車容屬於擬制不動產,所以按照法律規定是要過戶的,協議對外無法律效力。
簡單地說,汽車只要交付,達成買賣的合意就是轉移所有權了。
只是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也就是說,原來的車主再次把車子賣給不知情的第三人,對方符合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是可以取得汽車的,你不能取得汽車所有權,只能要求車主承擔違約責任。
而你們之間達成的協議,只要符合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是合法有效的。
⑤ 新交通法二手車買賣不過戶有連帶責任嗎
二手車的賣買必須辦理過戶手續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31條「機動車協議都不回簽當然沒有法律答效益啊 買賣協議是無論你簽不簽過戶協議都要簽的 非常謝謝 汽車屬於特殊商品,雙方簽定買賣和同該合同自雙方簽字時生效,但必須進行過戶登記,否則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還有如果不過戶,如果買房在以後的使用期間造成交通事故的賣方要承擔連帶責任。 只要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有效!清泉責任法里有明確規定!!
二手車的賣買必須辦理過戶手續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31條「機動車協議都不簽當然沒有法律效益啊 買賣協議是無論你簽不簽過戶協議都要簽的 非常謝謝 汽車屬於特殊商品,雙方簽定買賣和同該合同自雙方簽字時生效,但必須進行過戶登記,否則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還有如果不過戶,如果買房在以後的使用期間造成交通事故的賣方要承擔連帶責任。 只要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有效!清泉責任法里有明確規定!!
⑥ 只簽訂車輛轉讓合同不過戶有法律效力嗎
機動車不過戶,私下寫份轉讓協議,協議成立,但是不生效,不動產必須登記過戶,版動產要交付,權汽車屬於擬制不動產,所以按照法律規定是要過戶的,協議對外無法律效力。
簡單地說,汽車只要交付,達成買賣的合意就是轉移所有權了。
只是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也就是說,原來的車主再次把車子賣給不知情的第三人,對方符合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是可以取得汽車的,你不能取得汽車所有權,只能要求車主承擔違約責任。
而你們之間達成的協議,只要符合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是合法有效的。
⑦ 最高院新規:二手車未過戶車輛責任由誰承擔
買賣標的物交付的方式有以下幾種情況:
(1)如果標的物是動產的,則轉移動產佔有時為交付。
(2)如果是不動產等法律規定必須辦理特定手續的,以辦理特定手續後轉移。
(3)當事人約定的其他方式,但不得違反法律的規定。其中,辦理登記作為標的物交付的特定要件,應當由法律明確作出規定。
第一,車輛本質上屬於動產范疇,根據民法通則和合同法中關於動產買賣合同的規定,應視轉移佔有為交付時,所有權發生轉移。
第二,法律並未規定登記過戶為車輛交付的必要條件
雖然車主變更、車輛轉籍等要辦理異動登記手續,但這僅僅是履行行政登記手續,而非物權法意義上的交付行為和所有權轉移行為。把車輛異動登記與不動產登記過戶混為一談,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第三,根據合同法規定,標的物交付的,風險責任轉移
車輛買賣未經登記但轉移佔有的情況下,佔有人對機動車已經具有事實上的支配地位,體現了支配性質,同時車輛的運行利益也為佔有人所有,這與風險責任的轉移相一致。
按照我國擔保法和海商法的規定,除不動產外,登記也是民用航空器、船舶、機動車輛為客體的動產物權公示方法。但對於這些動產物權登記的效力,立法上一般採用「登記對抗主義」,即登記並非這些動產物權變動的要件,其意義在於「對抗要件」,即在多重買賣的情況下,未經過登記的買賣行為,不能對抗因登記而取得車輛所有權的第三人。因此,並不是說辦理過戶登記的有關規定毫無意義。但是車輛買賣未過戶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的,登記車主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因過戶登記行為屬於行政法規定的范疇,而車輛買賣屬於民事法律行為,根據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定,風險責任從買賣標的物轉移佔有時轉移,未經登記但轉移佔有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的,原登記所有人不承擔責任,由實際負管理職責的主體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原車主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不合法理原車主與車輛買受人達成車輛買賣協議並交付車輛後,當該車輛發生交通事故時,仍舊要求原車主承擔賠償責任,不但顯失公平,有悖於權利義務一致性的原則,而且還與民事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不相符。
首先,公平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標准,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確定其民事權利和民事責任,是一項重要的司法原則,審判實踐部門應當本著公平合理的觀念對案件進行裁判。車輛買賣未經過戶登記但轉移佔有的情況下,買受人對機動車已經具有事實上的支配地位,體現了支配性質,同時車輛的運行利益也為買受人所有,這與風險責任的轉移相一致。
買受人作為實際車主,已將車輛實際佔有和使用,其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權能是具有直接經濟內容的權能。而對於原車主來說,其雖然是登記車主,但因交付車輛已喪失了對車輛的運行支配和運營利益,車輛實際上已脫離了他的控制范圍,無管理的可能。在買受人佔有機動車期間,原車主不應再承擔危險。因此審判實踐中,判決不實際支配車輛的原車主承擔賠償責任,實際支配車輛的買受人卻不承擔責任,這樣的判決既不公正也不合理。
交通事故是在直接滿足買受人某種需求或讓買受人可以取得某種利益的過程中發生的,買受人享受了這些權利自然也應承擔義務。其次,法律所確定的權利和義務不是任意的,它是以由一定的生產關系和其他社會關系所要求的社會自由和社會責任為基礎,在任何法律關系中,權利與義務都是有機統一的,具有一致性。權利人在行使自己權利的時候必須承擔一定的義務,而義務人在履行自己義務時也同時享受一定的權利,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