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日本居住條例

日本居住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1-27 10:13:10

A. 日本企業5S管理制度是什麼

5S管理規范草案

第一條 總則
為了給員工創造一個干凈、整潔、舒適、合理的工作場所和空間環境,使公司辦公管理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層次,特製定如下制度。
第二條 本制度適用於公司本部及各外埠公司全體員工。
第三條 整理
1. 每月對文件(包括電子文檔)作盤點,把文件分為必要(有效)和不要(過期無效)的,不要的全部銷毀。必要文件交秘書部送檔案室歸檔。
2. 每月對表單記錄(包括電子文檔)作盤點,盤點後的有效表單記錄統一交秘書部送檔案室歸檔。
3. 對所轄區域的物品、設備、空間做盤點,並區分其「要」和「不要」;
分類如下:
1) 設備:電腦、列印機、文具、書籍等;
2) 空間:櫃架、桌椅、儲物箱等。
3) 物品:個人用品、裝飾品
4. 依據《必要品的使用頻率和常用程度基準表》決定物品的「要」與「不要」 ;
5. 「不要」物品經各部門主管判定後,集中報廢或拍賣;

必要品的使用頻率和常用程度基準表
常用程度 使用頻率 處理方法
低 ? 過去一年都沒有使用過的物品,而且不能再用 丟棄


? 在過去的6個月中只使用過一次的物品
? 一個月使用一次的物品 集中存放(例如歸檔或存放在庫房中)

高 ? 一周使用一次的物品
? 每天都使用的物品
? 每小時都要使用的物品 保存在辦公桌或隨身攜帶

第四條 整頓
? 卡座區整頓:
1. 辦公桌:桌面除文件、電腦、口杯、電話、文具外,不允許放其他物品;文具必須豎放。辦公用品一般的常用品:筆、訂書機、塗改液、即時帖、便條紙、橡皮、計算器,可以集中放在辦公桌的一定區域內,電腦線、網線、電話線有序放置;人離開半小時以上應將桌面收拾干凈。
2. 抽屜:抽屜里盡量不放辦公用品。最下層抽屜可以放A4的文件、資料;把這個空間從充分利用起來,可以放下面這些東西:
? 個人的東西
? 個人的參考資料(文件夾、辭典、手冊、商品目錄等)
? 文件卷宗(各種信息、草擬的文件材料等)
? 空白稿紙、不常使用的文具等
3. 坐椅:靠背、坐椅一律不能放任何物品,人離開時椅子調正,離開半個小時以上,椅子應放回桌洞內;
4. 電腦:電腦置寫字台左前角,豎式主機置桌面下;
5. 卡座屏風:內外側不允許有任何張貼;
6. 垃圾簍:罩塑料袋,置寫字台下右前角;
7. 桌洞下不得堆積雜物。
8. 外衣手袋:請置掛於衣帽間或抽屜內,嚴禁隨意放在辦公桌椅上。

? 辦公室整頓:
1. 辦公室:桌面除公司購置案頭用品、文件盒、筆筒、文件、電腦外無其他物品;
2. 抽屜:同卡座區規范;
3. 電腦:桌面呈45度角貼牆放置,豎式主機置桌面下;
4. 垃圾簍:置於桌後;
5. 飲水機:放指定地點,不得隨意移動;
6. 報刊:必須上報架,或閱完後放入辦公桌內;
7. 外衣手袋:同卡座區規范
? 文件、資料管理整頓:
1. 檔案管理依據《集團檔案管理制度》執行
2. 將文件按照待處理、處理中和已處理分類放置,此外還有機密類文件。根據應用情況應將分為每日必用、常用和常不用三種,常不用的文件要盡快處置;
3. 硬碟里的電子文檔、資料分類必須條理清晰,電子文件需要永久、長期保存的,應形成紙質和辦公軟體等雙套介質材料歸檔保存;
4. 儲存公用信息的軟盤採取保護措施,使大家都自覺地小心使用。並且為了明確存儲在硬碟和軟盤里的信息聯系,建議在軟盤的標簽上註明題目。還要把軟盤分類。修改以後,一定要註明標題、日期。同時軟盤也應該像保存文件一樣,保存在專用的夾子里。

? 信件、電子郵件(OA)整頓:
1. 做一個臨時性的信夾,把不能立即處理的信件放在裡面,必須保存的東西則放在信件保存冊里;
2. 辦公自動化裡面重要郵件應該及時備份;電腦硬碟中應專門建立一個文件夾,不能處理的郵件存放在裡面;
3. 為了減輕伺服器負擔,提高響應速度,辦公自動化中已看郵件不要超過一定數量,經理、處長不得超過100封,部長不得超過50封,員工不得超過20封。系統管理員不定期抽查。
第五條 清掃
公司新辦公樓有專門的保潔人員,公共區域(如通道、樓梯)不需清掃,清掃的對象主要是個人辦公區域:桌面,桌洞;辦公設備:電腦、傳真機、復印機、列印機等等
清掃基準
對象 清掃標准要求 周期 清掃時間
個人區域 桌面干凈整潔、桌洞內無垃圾、無雜物遺落 每天5分鍾清掃 每天下班後5分鍾
辦公設備 主機和重點部位的正面、背面、送風口無污垢 每周一次 每周五下班前15分鍾

文檔 桌面、電腦中不能有失效文件,不可輕易看到機密文件
超過保管年限的表單及時集中銷毀,保管年限內的表單裝訂送秘書部歸檔
無破舊的卡片、冊子、檔案、報刊等
無無用的手稿與工作無關的文件

每月一次

月末

第六條 清潔
? 落實整理、整頓、清掃工作。
1. 徹底落實前面的整理、整頓、清掃工作。
2. 利用文化宣傳活動,保持新鮮活躍的活動氣氛
? 保持5S意識

第七條 素養
? 遵守《集團員工手冊》有關規定
? 遵守《公司日常管理規定》
? 素養巡查
行政部每天兩次例行巡查(早晨、中午)
每月底5S推行委員會對整個公司的5S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5S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對公司不定期巡查

獎懲條例
採取記分制,每人每月基準分100分,凡違反上述整理、整頓、清掃管理規范一次者扣5分,違反《公司日常管理規定》者扣10分。
行政部每天進行檢查,對違規者在辦公自動化上予以公布。月末進行統計,對被扣5分者給予警告處分,被扣10分者扣發當月工資50元,15分者100元,以此類推。
每月各公司、處室的所有員工得分的平均分作為各公司、處室每月得分,對連續兩個月排名第一名的公司、處室的員工給予當月平均獎金10%的獎勵;對連續兩個月排名最後的公司、處室的員工扣發當月平均獎金的10%。
年終將每位員工每月得分相加,得分最高者評為「5S先進個人」給予精神、物質獎勵。

B. 在日本 精神病人殺人是否像中國一樣有相關的免罪條例

不會免罪,照樣服刑,會給個單間。監獄里會沒有專門關禁閉的地方?這都沒有還監獄個屁,關的也都是特殊犯人還扯什麼人權組織提抗議,真是好笑,電影看多了吧

C. 日本環境法的歷史

50年代以前,在日本主要是一些地方性的防治污染法規,如《大阪府煤煙防治條例》(1932年),《京都府煤煙防治條例》(1933年),《東京都工廠公害防治條例》(1949年),《神奈川縣企業公害防治條例》(1951年),《東京都雜訊防治條例》(1954年),《大阪府企業公害防治條例》(1954年)和《福岡縣防治公害條例》。50年代末之後,日本陸續頒布了一系列全國性法律,如《工業用水法》(1956年),《自然公園法》(1957年),《關於公用水域水質保護法》(1958年),《關於限制工廠排水等法律》(1958年),《下水道法》(1958年),《關於水洗煤炭業的法律》(1958年),《關於限制建築物採用地下水法》(1962年),《防止公害視野團體法》(1965年)和《關於整頓防衛設施環境法》。1967年頒布了《公害對策基本法》。隨後又制定了《大氣污染防治法》(1968年),《雜訊控製法》(1968年),《城市規劃法》(1968年)和《公害糾紛處理法》(1970年)。《公害對策基本法》規定了一些防治公害的重要制度但又強調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被資本家歪曲利用,致使環境污染繼續惡化,國民多次舉行示威遊行。於是,1970年,日本召開了第64屆國會,制定了《防止公害事業費企業負擔法》,《關於處理與清理廢棄物品法》,《海洋污染防治法》,《關於公害損害人體健康犯罪處罰法》,《關於農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和《水質污染防治法》6項新的公害法,並修改了《公害對策基本法》,《雜訊控製法》,《大氣污染防治法》,《道路交通法》,《自然公園法》,《毒品與劇毒品管理法》,《下水道法》和《農葯管理法》8項已有的公害法律。1970年《公害對策基本法》修正案,刪掉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的條款,明確規定了保護國民健康和維護其生活環境是公害對策法所要達到的目的。1971年日本國會又頒布了《環境廳設置發》,《惡臭防治法》和《關於在特定工廠整頓防治公害組織法》。1972年制定了《公害等調整委員會設置法》和《自然環境保護法》。1973年頒布了《城市綠化法》和《關於公害損害健康補償法》。此外,日本憲法中關於國民享有健康及文化生活的權利的規定也被用於環境保護,很多地方制定了地方性公害法規及嚴於國家的標准。

D. 日本通過游戲防沉迷條例,日本游戲產業有什麼影響嗎

日本通過游戲防沉迷條例,日本游戲產業有什麼影響嗎?

E. 約束日本不對其他國家發起戰爭的是什麼東西,和平憲法,還是日美安保條例

1、約束日本不對其他國家發起戰爭的是《和平憲法》,這是2次大戰後國回際新秩序的一環答,但去年已經被安倍改成可以向海外派兵,這是為動用武力找到了法律依據;所以現有的所謂《和平憲法》的和平意義已經完全喪失,當然遭到中國等亞洲國家的強烈反對;
2、《日美安保條例》是為應對日本遭到周邊國家打擊時,美國給予保護的約定條款;

F. 日本霸佔台灣50年幹了些什麼閱讀答案

參考資料
1895年4月17日,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署《馬關條約》,把台灣島及其所屬島嶼、澎湖列島等地的主權讓與日本。《馬關條約》是近代中國所受到的極為慘痛的一次宰割,兩岸人民世世代代辛勤耕耘開發的寶島一朝斷送。從此,中國的寶島台灣陷入日本的殖民統治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大丈夫為國死,可無憾!」

割讓的消息一傳開,舉國震驚,朝野上下群情激憤,迅速掀起轟轟烈烈的反割台斗爭。台灣民眾的反應尤為強烈,人們奔走,鳴鑼罷市,擁入官署,抗議清廷賣國割台行徑,決心誓死抗日保台。4月18日,《馬關條約》簽署的第二天,台灣愛國義士丘逢甲憤而割破手指血書「拒倭守土」,並特地上書清政府廢約抗日。
在上書無效的情況下,5月25日,丘逢甲聯合台灣巡撫唐景崧組建義軍,唐景崧坐鎮台北,黑旗軍首領、清軍愛國將領劉永福駐守台南,丘逢甲則居中,准備抗擊日寇。但因組織倉促,6月7日,日軍攻佔台北,丘逢甲的義軍宣告失敗。6月17日,日軍統帥樺山資紀在台北宣布建立殖民統治政權,宣布台灣及澎湖列島「歸入大日本版圖」,並定此日為所謂的「始政日」。
日軍雖然佔領台北,但台灣人民的反抗斗爭卻更加猛烈地在全台展開。各地軍民紛紛組織義軍堅持抵抗日軍入侵。在台中門戶新竹,台灣義軍與日軍持續作戰一個多月,先後進行大小戰斗20餘次,殲敵近千名,最終因為軍械不繼,糧食斷絕,新竹失陷。繼續南下欲侵佔整個台灣的日軍,處處遇到台灣義軍和民眾的抵抗,8月底,有2000餘日軍斃命。當時,有侵略者哀嘆道:「原以為台灣不過巴掌大小之地,以一旅之眾即可一舉殲滅,而結果證明,輕信這種結論是錯誤的。」
台灣軍民的抵抗使日軍陷入泥潭,日本政府不得不派兵增援。9月中旬,日軍先後調集7萬餘人,傾巢進犯,大舉進攻台南重鎮嘉義。台灣義軍奮勇抗擊,以一當十,毫不退縮,戰斗異常慘烈。抗日義軍首領徐驤身負重傷,仍躍起高呼:「大丈夫為國死,可無憾!」壯烈犧牲。10月21日,日軍趁守軍內無糧餉、外無強援的情況下,攻陷台南,守將劉永福被迫登船退返大陸。至此,台灣人民抗擊日本佔領的有組織斗爭告一段落。
從1895年6月到10月,不畏強暴的台灣軍民前仆後繼,奮勇殺敵,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抗日保台篇章。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慘重代價,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和第二旅團長山根信誠被擊斃,4800名日軍被打死,近一半的日軍被打傷。日方曾有記載:「不論何時,只要我軍一被打敗,附近村民便立刻變成我們的敵人。每個人,甚至年輕婦女都拿起武器來,一面呼喊著,一面投入戰斗。我們的對手非常頑強,絲毫不怕死。他們隱藏在村舍里,當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毀,他們就鎮靜地轉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機會就發動進攻。」
「總督命令即為法律」

1895年11月18日,樺山資紀向日本大本營報告,台灣全島完全平定。然而,台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斗爭卻沒有停息。為了鎮壓台灣起義,實施殖民統治,從1895年至1919年間,日本派出7任軍人總督,進行殘酷的軍人專政。
1896年3月,日本將台灣劃歸拓殖省管轄,頒布《台灣總督府條例》及相關條例,規定「在台灣,總督命令即為法律」的獨裁製度。為配合這種總督制度,日本在台灣又建立了特殊的警察制度,在台灣全島布設警察網,州、廳、市、郡乃至街道都有警察部門,警察以日本人為主體,負責各類政務。警察遍及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成為伸入台灣民眾日常生活的鬼魘和直接屠殺台灣民眾的劊子手。從此,台灣成為名副其實的警察社會。以1902年為例,全台設有10個廳、97個支廳、992個派出所,以後最多時各類警察機構達到1500餘處,警察1.8萬餘人。在台灣的經濟發達地區,每隔兩三公里就有一個警察機構,每300人就配有一名警察。日本警察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當時,台灣民間嚇唬小孩兒有一句慣用語:「大人來啦!」所謂「大人」就是指當時的凶惡的日本警察。
為鎮壓台灣此起彼伏的各地起義,日本派了大量軍隊、憲兵和警察維持秩序。1897年,日軍實行「三段警備法」,將全島分為三個地帶:「安全帶」主要指一些大城市和大村落,由警察負責治安;「不穩帶」是義軍經常出沒的地區,由憲兵和警察協同警備;「危險帶」是抗日義軍駐守區域,由軍隊警備,輔以憲兵進行討伐。這一措施進一步加強了日本殖民者對台灣人民的武力統治。
1898年,日本殖民當局又實施「保甲條例」,將保甲設為警察軍事統治的輔助組織,規定10戶一甲,10甲為一保,全保全甲內部連坐,只要一甲之內某戶出現「犯罪」,同甲戶的人都會受懲罰。這種毫無道理的連坐案件在日據時代年年都有數百例。另外,日軍還組織壯丁團,接受警察當局指揮、監督,成為日軍剿殺抗日義軍的炮灰。到1943年,全台共設保6074個,設甲5.8萬個,控制戶數達50餘萬戶;壯丁團團丁最高時達到13萬多人。這樣,保甲制度以一種「以台制台」的方式控制和奴役台灣民眾,成為日本殖民者對台灣統治的重要手段。 「總督命令即為法律」
1895年11月18日,樺山資紀向日本大本營報告,台灣全島完全平定。然而,台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斗爭卻沒有停息。為了鎮壓台灣起義,實施殖民統治,從1895年至1919年間,日本派出7任軍人總督,進行殘酷的軍人專政。
1896年3月,日本將台灣劃歸拓殖省管轄,頒布《台灣總督府條例》及相關條例,規定「在台灣,總督命令即為法律」的獨裁製度。為配合這種總督制度,日本在台灣又建立了特殊的警察制度,在台灣全島布設警察網,州、廳、市、郡乃至街道都有警察部門,警察以日本人為主體,負責各類政務。警察遍及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成為伸入台灣民眾日常生活的鬼魘和直接屠殺台灣民眾的劊子手。從此,台灣成為名副其實的警察社會。以1902年為例,全台設有10個廳、97個支廳、992個派出所,以後最多時各類警察機構達到1500餘處,警察1.8萬餘人。在台灣的經濟發達地區,每隔兩三公里就有一個警察機構,每300人就配有一名警察。日本警察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當時,台灣民間嚇唬小孩兒有一句慣用語:「大人來啦!」所謂「大人」就是指當時的凶惡的日本警察。

為鎮壓台灣此起彼伏的各地起義,日本派了大量軍隊、憲兵和警察維持秩序。1897年,日軍實行「三段警備法」,將全島分為三個地帶:「安全帶」主要指一些大城市和大村落,由警察負責治安;「不穩帶」是義軍經常出沒的地區,由憲兵和警察協同警備;「危險帶」是抗日義軍駐守區域,由軍隊警備,輔以憲兵進行討伐。這一措施進一步加強了日本殖民者對台灣人民的武力統治。
1898年,日本殖民當局又實施「保甲條例」,將保甲設為警察軍事統治的輔助組織,規定10戶一甲,10甲為一保,全保全甲內部連坐,只要一甲之內某戶出現「犯罪」,同甲戶的人都會受懲罰。這種毫無道理的連坐案件在日據時代年年都有數百例。另外,日軍還組織壯丁團,接受警察當局指揮、監督,成為日軍剿殺抗日義軍的炮灰。到1943年,全台共設保6074個,設甲5.8萬個,控制戶數達50餘萬戶;壯丁團團丁最高時達到13萬多人。這樣,保甲制度以一種「以台制台」的方式控制和奴役台灣民眾,成為日本殖民者對台灣統治的重要手段。
台灣出現「飢餓輸出」怪現象
在建立殖民統治制度的同時,日本沒有停止瘋狂的剝削和掠奪。從1895年開始,日殖民當局先後頒布了關於土地的若干條規則和條例,強佔全台94.15%的山林原野和75%的土地,台灣許多農民破產,被迫逃亡。
日本殖民當局強佔了台灣絕大部分土地和山林後,對廣大農民進行了殘酷的剝削。殖民者收取高額土地稅,實現其「農業台灣,工業日本」的殖民統治的經濟模式,全面改造台灣地區傳統的耕作方法和生產條件,還將大量糧食源源不斷地輸往日本。據統計,到1934年,台灣輸入日本的稻米已達51.5萬噸,佔台灣當年稻米生產總量的一半左右。糧食掠奪般地輸往日本,造成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的台灣島內糧食嚴重缺乏,歷史上稱這種殘酷而又「怪異」的現象為「飢餓輸出」。
除了糧食,台灣其他豐富的物產也成了日本掠奪的目標。日本殖民者對食鹽、煙、酒、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實行專賣,還把在日本國內禁止吸食的鴉片在台灣實行專賣,毒害台灣人民。日本殖民當局於1897年3月最先設立了台灣制葯所,對鴉片實行專賣。接著又於1899年5月和8月先後設立了台灣鹽務所和台灣樟腦局,對食鹽和樟腦實行專賣。最終於1901年6月在台灣總督府內正式設立了專賣局,統一負責掌管整個台灣地區的全部商品的專賣事宜。

日本殖民者在台灣的經濟掠奪尤以製糖業最為典型,曾有歷史學家稱:「一部台灣糖業史,就是一部日本殖民史。」日本殖民當局無理地規定,台灣蔗農生產的甘蔗只能賣給當地日本控制的製糖會社。通過強制性的壟斷,每年90%以上的台灣糖輸入日本,台灣的糖價也一跌再跌,台灣蔗農成為日本糖業資本家的奴隸。
在日本的控制之下,日本在台灣的經濟管理部門成為吮吸中國人民膏血的魔鬼,台灣成了為日本軍國主義服務的原料、加工基地。這種掠奪激起了台灣同胞的滿腔怒火,他們紛紛揭竿而起,繼續進行抗日斗爭。
1895年12月13日,就在第一任日本殖民台灣的總督樺山資紀宣布「全島完全平定」的二十幾天後,黑旗軍舊部林大北在宜蘭起義,打響台灣淪陷後抗日的第一槍。
「抗日三猛」奮勇抗日
林大北的起義喚起了各地台胞的反抗意識。全島民眾雲集響應,逐漸形成了以北部簡大獅、中部柯鐵和南部林少貓為主的多支抗日義軍。此三人當時被稱為「抗日三猛」。
1895年12月31日,簡大獅聯合各路義軍數千人圍攻台北,雖因武器簡陋未能破城,但

讓日本殖民台灣的首任總督見識到台灣強大的反抗力量。接著,簡大獅率義軍,屢屢在各地重創日軍,使日本佔領當局寢食難安,將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1898年,簡大獅遭日寇圍剿退到廈門。清政府軟弱怕事,竟引渡簡大獅給日本。1901年,簡大獅就義於台北監獄。
中部義軍以柯鐵為首,一直堅守在雲林縣附近的大坪山上。1896年6月,柯鐵率領各部義軍出擊,收復雲林、鹿港、彰化和嘉義等地。1900年2月,柯鐵不幸病逝,余部被日軍逐個擊破。
南部林少貓的義軍主要活動在台南鳳山一帶,行蹤飄忽不定,不斷給日本殖民者以打擊。1898年12月,林少貓集合數千義軍攻打潮州,與日軍血戰三天三夜,令日軍聞風喪膽。1902年,林少貓不幸被日本佔領當局騙殺,余部離散。此後,台灣人民的武裝抗日斗爭由大規模的起義開始轉入零星的反抗。
零星的反抗給了日軍可乘之機。日本殖民當局調集軍隊、警察開往各地鎮壓起義,隨意屠殺當地台灣民眾,犯了滔天罪行。比如,在1896年「大平頂事件」中,3萬台灣民眾被屠殺;在1901年「後壁林慘案」中,3473人被屠殺;在1902年「噍吧篍事件」中,3萬餘人被屠殺;在1913年12月「苗栗事件」中,1200餘人被屠殺。有的學者統計,在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被日寇殘殺的台灣民眾達60萬人。 用「生物學原則」統治台灣
日本施行暴政反而加強了台灣民眾的團結意識,日本殖民當局不得不正視到中國人民的強大和持久的民族凝聚力。日本殖民當局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向日本大本營建議,治台必須建立在「生物學原則」基礎上,揚言實行「科學的殖民政策」,既要鎮壓各地起義,建立統治機構,又要採取集中漸進的同化主義政策。
在後藤新平的影響下,日本先派出7任軍人總督,以軍人專政的方式平定台灣各地起義。1919年10月,日本殖民當局改軍人體制為軍政分立制,派出了9屆文職總督實行同化政策,籠絡台灣民眾,企圖達到永久霸佔台灣的目的。

同化政策之一是推行奴化教育。一方面,在初等教育上推行普及日語的教育。日本殖民當局設立「公學校」和「國(日)語傳習所」,專門教授日語,培訓日本特色的文化內容,比如武士道的劍術等,灌輸日本民族精神。在學校里,日本殖民當局公開叫囂:「絕對禁止使用漢文,不滿者滾回支那(日本對中國的鄙稱)去。」禁止漢語、普及日語,是日本同化侵略中最毒辣的一招。
另一方面,奴化教育又防止台灣民眾接受高等教育。從中等教育開始限制中國學生所學專業;高等教育更是明顯。在這種奴化教育下,台灣基本上找不到一所適合台灣百姓的中等以上教育機構。這種歧視連日本國內教育家都無法忍受,紛紛撰文進行批評。迫於壓力,第一任文官總督田健治郎決定,日語好的台灣兒童可以進入好的中學,並與日本學生同校學習。日本殖民當局以此鼓吹,台灣教育已經沒有種族差別,實際上這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殖民教育對台灣百姓的歧視。台灣高等教育基本上由日本人享受,而且除了醫學專門學校及台南高等商業學校外,其他一切高等學校都在日本國內舉行考試。在日本霸佔時代,帝國大學(後來的台灣大學)內日籍學生佔80%以上,中國學生不到20%。教學內容更是以傳播殖民主義文化為主,有關中國的歷史、思想、文化均在排除之列,以從根上切除中華民族文化的影響。
1936年,為配合日軍全面侵華,到任不久的第17任總督小林躋造,即開始推行「皇民化運動」,主要內容是,進行親日思想宣傳和精神動員,極力消除台灣民眾的祖國觀念,灌輸大日本臣民思想。
在推行「皇民化運動」後,日本殖民當局進一步強制推行日語,設立3832處日語講習所,連居住在山區的高山族人都必須使用日語。接著,日本當局又強迫中國人從生活習俗等各方面向日本方式看齊。日本殖民當局下令撤銷春節等傳統節日,燒毀台灣民間的諸家神靈,專設日本的天照大神,並且強令在10月27日都要祭祀;中小學則規定每月1、8、15日都要按時參拜神社。台灣家庭必須使用日本式的家庭用品,婦女必須穿和服;吃飯要吃日本料理;行禮要行日本90度的彎腰禮;結婚要在日本花嫁神前結婚;葬禮要採用大和安葬式。為挖掉台灣民眾身上的中國根,日本殖民當局後來還禁止中國人使用中國名字,僅在1941年,被迫改名的台灣民眾就有7萬多人。 把台灣作為侵華的戰略棋子
隨著侵華戰爭的深入,日本殖民者把台灣設為戰略棋盤上的一顆重要棋子。1942年9月,日本政府成立了「大東亞省」管轄新佔領地區,而將台灣、朝鮮等戰前就已霸佔的領土置於「內務省」管轄之下,妄圖將台灣「內地化」。
戰爭期間,日本在台灣先後修建了數個機場,作為轟炸中國大陸和太平洋區的前哨基地。日軍攻佔南京、侵略華南所依賴的空中力量也都來自台灣的基地。

為了補充兵源和軍費,日本殖民當局一面強迫開展「金報國運動」,發行「奉公債券」、「報國債券」,挨家挨戶搜刮民間藏金,僅1944年,台灣負擔的日本軍費高達1.5億元,人均收入的35%都被用於日本軍費;另一方面,日本殖民當局以「臨時勞務部」的名義,強迫大批台灣勞工到中國大陸、東南亞等戰場充當軍夫、翻譯、護士等工作,同時,修改兵役法,強迫台灣青年參加侵略戰爭。據統計,20多萬人被日本侵略者強征入伍,3萬多人戰死。
日本這種殖民暴行使台灣民眾積聚了滿腔怒火,許多愛國志士有的紛紛返回大陸,為抗日大業盡一份力量;有的在島內組織政黨,進行合法手段的斗爭和宣傳;有的創辦刊物,為反對殖民統治吶喊助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台灣人民奔走相告,無不歡欣鼓舞,台灣各大城市人山人海,歡呼聲、鞭炮聲響徹雲霄。所有人都在等待著重新回到祖國懷抱的光復日的到來。

G. 日本什麼時候才能恢復軍隊,戰後條例是怎麼限制它的

二戰時期,日本都給亞洲各國帶來了很大的傷害,所以二戰結束後,美國就和日本簽訂了《和平憲法》,規定他不能擁有軍隊,但是其實日本這么多年來,一直在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目前也已經擁有了軍隊,而且數量達到30萬之眾,只是名字叫法和正規部隊不同而已。

但是日本的自衛隊人數在不斷增長,已經達到了30萬左右,這就已經完全不是為了自保了,而且日本還偷偷地發展軍事技術力量,甚至已經擁有了製造核彈的能力,軍備費用甚至一度超過了俄羅斯,已經排在世界前列,所以說日本還沒有恢復軍隊,不過是日本自欺欺人的一種說法。

H. 在日本留學生與人打架觸犯什麼條例

暴行罪 自己谷歌上搜一下吧

I. 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好像條例有規定它只能自衛,

根據和平憲法,日本是沒有宣戰權的,但是,別忘記還有在冷戰中為了應對蘇聯內的威脅而簽訂容的日美安保條例
日本自衛隊就是一支為了抵禦蘇聯潛艇和戰略空軍滲透而建立起來的部隊,你說他遭到攻擊以後有沒有開戰權利?

《日美安全保障條約》規定:
各締約國宣誓在日本國施政的領域下,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武力攻擊,依照本國憲法的規定和手續,採取行動對付共同的危險。

根據條款解釋,日本在受到武力進攻以後,就進入戰爭狀態,而且美國應該給日本提供武力保護。一旦開戰,除了核武器,導彈打到哪裡就不歸憲法管了。
其實么,所有的條例,都是美國人定的,要不要開戰,得看美國爹的想法。

熱點內容
民法典農村 發布:2025-09-10 22:53:11 瀏覽:208
海商法英文單詞 發布:2025-09-10 22:51:35 瀏覽:732
民訴立法體例 發布:2025-09-10 22:28:01 瀏覽:973
上海司法仲裁 發布:2025-09-10 22:19:53 瀏覽:322
2013年廈門大學法律碩士錄取名單 發布:2025-09-10 22:09:33 瀏覽:203
法官騷擾 發布:2025-09-10 21:39:08 瀏覽:914
勞動合同法員工離職 發布:2025-09-10 21:38:30 瀏覽:434
得失道德經 發布:2025-09-10 21:23:01 瀏覽:406
經濟法和會計一起考 發布:2025-09-10 21:03:46 瀏覽:483
法學書綠皮 發布:2025-09-10 21:03:45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