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條例部門規章

條例部門規章

發布時間: 2021-01-28 17:44:20

『壹』 法規 條例 規章 規定 規范 什麼區別

你好,作為一個法律人,我可以幫你。

法規分為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可以以條例來命名。行政法規的具體名稱有條例、規定和辦法。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稱「條例」;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規定,稱「規定」;對某一項行政工作作比較具體的規定,稱「辦法」。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一般是較大市以上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效力才高。

行政規章區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兩種。部門規章就是一般指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地方規章是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規定是規范性文件,不屬於法律范疇,效力低於法律。

法律效力等級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望採納

『貳』 屬於部門規章的有哪些

關於稅務方面的,部門規章主要有: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消費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資源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契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印花稅暫行條例施行細則》《文化事業建設費徵收管理暫行辦法》

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所屬的各部門、委員會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發布的調整部門管理事項的規范性文件是部門規章。

部門規章,習慣上也稱規章,是國務院下屬的各個部、委員會、直屬廳、局、屬制定的,一般沒有公布令,名稱一般都叫做「辦法」、「規定」。

(2)條例部門規章擴展閱讀:

現行稅法中屬於法律的有9部: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法 》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法》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

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范圍

作用體現在處理不同等級稅法的關繫上,效力低的稅法與效力高的稅法發生沖突,效力低的稅法即是無效的,法律>行政法規>規章

『叄』 有哪些屬於部門規章

在稅收方面,部門規章制度主要包括:

細則實施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消費稅暫行條例》的實施細則營業稅暫行條例》的實施細則的資源稅暫行條例》,和實施細則的規定稅收暫行規定固定資產投資方向

」實施細則的土地增值稅暫行規定》實施細則的契稅暫行規定》實施細則的印花稅暫行規定》「臨時措施的建設費用管理文化事業」

行政規章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所屬部門及其委員會發布的在其職權范圍內調整行政事項的規范性文件。

部門規章,通常簡稱「規章」,由國務院直屬各部委、委員會、部門、局制定。它們通常被稱為「措施」和「條款」,而不是發布的命令。

(3)條例部門規章擴展閱讀:

在現行稅法中有9個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噸位稅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

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銷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規定的決定。

法律、行政法規的適用范圍:

其效果體現在處理不同層次的稅法之間的關繫上。如果低效力的稅法與高效力的稅法相沖突,那麼低效力的稅法就是無效的。

『肆』 什麼是法律 法規 規章 部門規章 分別由什麼機關制定

1. 法律分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制定的,非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

2.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

3. 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

4. 部門規章是由國務院各部門制定的;

5. 地方政府規章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簡介:

1. 法規 : 法令、條例、規則、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 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2.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統治集團就是政黨,包括國王、君主),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伍』 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條例的區別和聯系

廣義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法律是全國人大制定的版。  
行政法規權是國務院制定的。  
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  
規章是國務院部門、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及地方政府制定的。
注意: 
1、規定是規范性文件,不屬於法律范疇,效力低於法律。 2、條例是法律的名稱,不是法律的種類。 
法律效力等級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我國法律遵循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在法律覆蓋層面上,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地方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陸』 法規,規章,自治條例,行政法規有何不同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憲法第四條第三款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根據憲法第一百一十六條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都是地方立法行為,條例的法律地位相當於地方性法規,屬於地區性和局部性法規,其法律效力僅限於自治權管轄的范圍。
自治條例通常規定有關本地區實行的區域自治的基本組織原則、機構設置、自治機關的職權、工作制度及其他重大問題。自治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綜合性的基本依據和活動准則。單行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區域自治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制定的單項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對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立法許可權作了特別規定,即「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人大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行政法規是中國法律層次的一個劃分。它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及法律的授權,制訂並頒布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法律位階】
從高到低依次分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並修改
基本法律 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並修改,如刑法
其他法律(或稱:一般法律或普通法律,是指「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並修改
行政法規 由國務院制定並修改
地方法規 由省、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並修改、也有部分城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制定行政法規
自治條例 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並修改
部門規章 由國務院各部、委、總局、局、辦、署經國務院批准制定的一種在本部門管轄范圍內有效的低層次法律地方法規、自治條例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沖突解決】
由於存在普遍性和局部性的問題,在法律的適用上,如果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有沖突,雖然從下位法服從上位法的原則出發,應當優先適用地方法規,但是司法實踐中需要提請國務院裁定適用問題。部門規章之間的沖突也需要國務院裁定解決。

『柒』 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有什麼區別

一、區別:

1、概念含義不同:

(1)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3)規章,是指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並以法定方式對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

狹義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2、制定主體不同:

(1)法律一般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民法、刑法等;

(2)法規,指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一般指狹義的規范性文件,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制定的,具有普遍適用效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3、效力等級不同: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5)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互有交叉,無法比較。

二、不能直接寫成"衛政法發[2006]228號 《衛生標准管理辦法》",因為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標題的格式應為XX(發文機關)關於XX(事項)的XX(文種)。

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捌』 法律、法規、部門規章應如何區分

區別:廣義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1、制定者不一樣:

法律是全國人大制定的;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規章是國務院部門、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在其許可權內制定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文件,稱為「部門規章」。

2、效力不一樣:

法律的級別是最高的,其次是法規,然後再到部門規章。

3、含義概念不一樣: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法規是法令、條例、規則和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

規章是各級領導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實施管理,規范工作、活動和有關人員行為,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並發布實施的、具有行政約束力和道德行為准則的規范性文書的總稱。

(8)條例部門規章擴展閱讀:

三者發布:

1、國家行政法規的制發主體是國務院。

2、部門規章的主要是國務院各部門。

3、政府規章的制定主體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城市、計劃單列市的人民政府。

以上這些單位或部門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章,都可用「公布令」來發布。而其他一些地區和部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而制定的,不屬於法規、規章的「類規章性文件」,不能用「公布令」發布,只能用「通知」予以發布。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法律

網路--法規

網路--規章

『玖』 為什麼規章不能叫條例

行政法規能叫條例,規章不能叫,因為法規和部門規章是上下位關系,必須規范名稱以版免混淆(否則部權門規章有越權的嫌疑,扮豬吃老虎)。而行政法規 則可以叫「辦法或規定」。所以看一個文件是屬於法規還是部門規章,一方面看名稱,另一方面則要看文件的制定機關和審批機關。

『拾』 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區別是

1、范圍不同

法律抄法規、行政法規和襲部門規章這三個的范圍不一樣,法律法規范圍最大,包含了行政法規以及部門規章,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單獨的。

2、制定人不同

法律法規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則是國務院制定,而部門規章是適用於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這些部門自己發布的。

3、適用對象不同

法律法規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部門規章同樣不適用普通民眾,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自己調整內部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

(10)條例部門規章擴展閱讀

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立法通過後,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部門規章是國務院所屬的各部、委員會,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規定等,也是經濟法的來源。

熱點內容
規范職工道德 發布:2025-07-11 02:13:15 瀏覽:745
代理商法人授權書 發布:2025-07-11 02:11:13 瀏覽:251
法院跑腿 發布:2025-07-11 02:11:11 瀏覽:966
道德經講預防 發布:2025-07-11 01:52:16 瀏覽:553
對於勞動法的收獲和體會 發布:2025-07-11 01:41:30 瀏覽:612
黨處罰條例 發布:2025-07-11 01:41:22 瀏覽:164
合同法索賠三倍 發布:2025-07-11 01:40:47 瀏覽:817
勞動合同法中哺乳期的規定 發布:2025-07-11 01:36:26 瀏覽:643
重慶請律師 發布:2025-07-11 01:07:56 瀏覽:35
案例行政法形成性考核 發布:2025-07-11 01:03:34 瀏覽: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