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五虎規章
① 騰訊五虎將的人物介紹
潤訊工程師馬化騰
丁磊的成功給了很多人榜樣的力量。比如馬化騰。流行的最廣的一個版本是,正是因為看到丁磊靠著免費電子郵箱攻城拔寨,走向成功,與丁磊在CFIDO上有過交情,同有電信背景的馬化騰心中泛起陣陣漣漪,因此決定創辦騰訊。
關於騰訊為什麼在1998年創辦,還流傳著另外一個版本。至少在馬化騰畢業後工作的第一個公司潤訊內部流傳著這樣的傳聞:當時馬化騰關於類QQ軟體的提議,沒有引起潤訊高層的任何興趣,因為他們看不到這個小東西上面有任何前景。據潤訊一個中層幹部透露:」在當時的討論中,有人說:』這東西究竟是收錢還是不收錢?如果不收錢,我做它來干什麼?『」當時很多人並沒有看到,客戶資料比現金收入更加重要。特別是有忠誠度的客戶,商家往往是有錢也買不到。之後,馬化騰身影便在潤訊消失了,創辦了騰訊。不過,這段傳聞僅僅停留在傳聞階段,馬化騰並非是一個意氣用事的人,馬化騰自己也未必能看好QQ的未來,不然,之後也不會出現幾度出售的故事。但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那就是在潤訊期間,馬化騰並沒有顯示出之後什麼特別之處。
多位前潤訊的老員工在回憶起他們的前同事馬化騰時,都用了沒想到、當年其實不起眼這樣的詞彙來形容馬化騰,他們的統一描述是小馬當年一點都不顯山露水,不過今天,小馬二字好象沒人能叫得出口了。
1993年從深圳大學畢業後,馬化騰進入潤訊,當時的工資是1100元。如果你了解傳呼行業,你一定知道潤訊。20世紀90年代初,對傳呼業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時代,從事這一行的企業一般都有相關的背景。由於相對壟斷,中國最早的一批尋呼企業過的簡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而作為其中的龍頭老大潤訊傳呼又是當時特殊中的特殊。潤訊最盛的時候,一年有20億的收入,毛利超過30%。潤迅公司當時是全深圳福利最好的單位,每天都為自己的2萬名員工提供真正的』 免費的午餐』。馬化騰雖然在潤訊中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工程師,但其在潤訊期間,正是潤訊神話的最光輝的年份,因此,潤訊無疑提升了馬化騰的視野,以及給馬化騰在管理上的必要的啟蒙。
馬化騰的啟動資金有傳言來自炒股,說曾經有把10萬元炒到70萬元的手筆。對此,馬化騰本人沒有正面回應過,但馬化騰承認自己曾經靠開發股霸卡發過一筆小財。
馬化騰雖然家庭富裕,但其創業資本更多來自自己的積累,之所以50萬創業,是因為,這是當時開公司的最低門檻。
馬化騰把自己的公司起名為騰訊,意味深長,一方面,自己的名字有個騰字,公司和自己多有相關;另一方面,騰也有騰飛發達的意思。至於後綴為訊,更多是因為老東家潤訊對馬化騰的影響。
技術天才張志東
馬化騰創辦騰訊,最開始是兩個人,除自己外,另一個是他在深圳大學的同學張志東, 兩個人同在計算機系。
張志東本科畢業後去了華南理工大學讀計算機碩士學位,畢業後回到深圳,加入當時深圳著名的黎明電腦公司。黎明電腦因為給深滬兩市提供證券交易軟體而紅極一時,至今依然健在,並拿到過茅道臨所代表的華登風險的投資,黎明電腦的創辦者鄧一明也是深圳IT業的大人物之一,後來幫助騰訊公司找錢並成為騰訊 12名個人股東之一的天使投資人劉曉松當年也在黎明電腦工作過。
張志東是個計算機天才,在深圳大學,張志東和馬化騰都屬於計算機技術拔尖的一撥,但張志東是其中最拔尖的;即便放大到深圳整個計算機發燒友的圈子裡,張志東都是其中的翹楚性人物。
張志東是個工作狂人,基本沒什麼業務愛好,唯一的興趣是喜歡下象棋,工作空隙會抽空上網殺上一盤。張志東在黎明電腦的時候工作就很努力,經常加班到很晚,到第二天早上兩三點也是常有的事情。黎明電腦的一位當年張志東的同事曾經講述過他們對張志東惡作劇的段子,當時加班晚了只要走手續是第二天上班是可以請假晚到的,這幾個兄弟當看到張志東加班很晚後,第二天早上天一亮就給張志東家電話,和他聊天,把張志東聊得睡不著了後,告訴張志東他們都請過假了,今天不去了,並鼓動張志東也不要去上班了,這種情況下,張志東依舊准時出現在公司上班。
張志東個子不高,比馬化騰和曾李青要矮上一個頭,圓臉,說話總帶微笑,但討論技術問題時會有些偏執,有時也會激動的臉紅脖子粗。熟悉張志東的人都把張志東叫冬瓜,取張志東的東字的諧音,也與其身材有一定的暗合。但隨著騰訊的長大,張志東也逐漸位高權重,旁人逐漸把稱呼改成瓜哥或喊他的英文名 Tony,以示尊敬。
張志東也很值得尊敬,一是其技術上的爐火純青,即便是他的政敵或是對手,都對這點佩服的五體投地。QQ的架構設計源於1998年,十年過去了,用戶數從之前設計的百萬級到現在的數以億計,整個架構還在適用,真的難能可貴,甚至說不可思議。張志東值得尊敬的另一個原因是其對物質上的追求極低,在騰訊創始人們紛紛在澳洲買別墅,開遊艇,高管集體團購寶馬的態勢下,張志東一直開著20多萬的中檔車。
對此,一位張志東的多年密友解釋說,瓜哥不靠這些來證明自己。張志東的確不需要靠這些來證明自己。張志東是騰訊第二大個人股東,他上市之初持有的股份超過6%,按照騰訊最高市值1200億港幣計算,張志東身價理論上接近70億港幣(實際不到,因為他不斷做著套現,但應該也是數以10億港幣計)。而即便不在騰訊,以張志東最終做出用戶上億的產品來衡量,張志東在獵頭市場上也至少值10個億,只是實在想不出誰能出得起這個價錢。
市場奇才曾李青
馬化騰和張志東創辦公司後的一個月後,騰訊的第三個創始人曾李青加入。
曾李青在本書的前面的章節中都偶有提及,他是深圳互聯網的開拓人物之一。曾李青是深圳乃至全國第一個寬頻小區的推動者,這個項目說白了也就是個系統集成項目,一方面去買設備,然後加價賣給地產商,這個項目差點夭折,原因是電信設備提供方要的錢和地產商能承擔的價格都是一樣,都是120萬,但曾李青很想把這個項目做成,最後還真做成了。為了這個項目能通過,曾李青把財務、行政和采購等相關部門的人都叫在一起,曾李青當時給大家算了一個帳,說,我們跟設備提供商簽定設備購買的協議,約定在實施工程的一年中,根據工程的進度和當時的設備時價來付款,他提醒大家,這個工程要做一年,一年的時間內統籌的好這 120萬的設備最多80萬就能拿下;而我們抓緊和地產商簽協議,讓他們先付款,我們先收入120萬再說,所以這個項目穩賺。那時是20世紀90年代中的時候,曾李青以類似做期貨的方式做系統集成的手法讓人不得不佩服。
後來已經成為騰訊COO的曾李青有一次請他的老同事張春暉去騰訊公司討論一個項目,會中突然網路不通,電話打過去也不見人來,雖然一桌子全是自己的手下和請來的客戶,曾李青卻一個人貓下腰,鑽到桌子底下,把線路調通,目睹此景的張春暉想起了當年曾李青和他一起在深圳電信機房幫人調試設備的場景,張春暉感慨,曾李青很實在,是個能做大事的人。
曾李青中學是在廣州華南師范大學附中讀的,本科讀的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個學校出過柳傳志。曾李青大學學的是通信,因此畢業後被分到深圳電信,順理成章,波瀾不驚。
曾李青是騰訊除馬化騰、張志東之外第三大個人股東,媒體上關於馬化騰最早創業的5個合作夥伴或是中學同學,或是大學同學的說法屬於以訛傳訛;曾李青和馬化騰既不是中學同學,也不是大學同學,他們的交集是馬化騰的姐姐馬建南是曾李青在深圳數據局的同事, 而且也有多年的交情。
根據多名騰訊員工的描述,曾李青是騰訊5個創始人中最好玩、最開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個,與溫和的馬化騰、愛好技術的張志東相比,是另一個類型。
不過,1998年秋天,激情滿懷的曾李青很郁悶。深圳電信與深圳本地的兩家大企業賽格集團、特區發展集團聯合投資的龍脈公司走到了盡頭,作為龍脈市場部經理的曾李青遭遇了人生的最低谷,他思前想後,決定去找當時的深圳電信局局長許文艷,他想請許文艷局長幫他出主意,是回局裡好,還是就此離開電信局下海,曾李青的困惑是回局裡發展前途不大,離開又有些不捨得。許文艷幫曾李青拿定主意,以曾李青大開大合的性格,回局裡多少不合適,還是以向單位交錢的方式停薪留職下海吧,許文艷還向曾李青推薦去找馬化騰。
曾李青在此之前也認識馬化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橋梁–當時深圳電腦協會的會長丁阿姨。丁阿姨和許文艷關系很好,經常讓深圳電信出人出場地出錢出資源支持他們搞活動,每到這種情況,許文艷就把曾李青派去。丁阿姨的丈夫和馬化騰的父親是同事,同為鹽田港的高管,丁阿姨的女兒也是馬化騰、張志東從中學到大學的同學,其中馬化騰與丁阿姨的女兒屬於青梅竹馬的那種,大家經常開他們的玩笑,他們也很正經的相處了很長時間,之後的故事是省略號;丁阿姨的兒子貢海星從深圳大學一畢業後也加入騰訊,是騰訊的創業元老,12個個人股東之一;因此,馬化騰和張志東也經常被丁阿姨拉來」抓壯丁」。所以,三個人很熟悉。
曾李青記得他們三個人第一次就公司成立的事情見面是他在深圳電信的那間小辦公室里,他們簡單的分了下工,馬化騰負責戰略和產品,張志東負責技術,曾李青負責市場。
2000年從湖南某大學計算機系畢業進入騰訊的李華是騰訊對外招聘的第一個外地大學生,內部編號18號。他第一次來騰訊見到馬化騰的時候,大吃一驚,在他看來,他要進的這家公司的老闆更像是他的一位學長,他當時甚至認為,騰訊的另一位創始人曾李青是老闆,當然,這只是李華的第一印象而已,真正的情況是馬化騰、張志東和曾李青都是老闆,馬化騰是最大的老闆。
從外表上看,曾李青的確比馬化騰更有老闆像,兩個人個子上相差無己,但曾李青要比馬化騰要富態很多,在穿著上也明顯更商務一些,在語言表達和人際溝通方面也要強上許多。因此,每次兩個人結伴出去談商務合作,曾李青總是會被人誤認為是大老闆,而外表清秀、給人大學男生印象的馬化騰總是會認為是公司的運營助理或秘書的角色。
華南互聯網的資深人士,時任廣東電信旗下21CN事業部高級經理的丁志鋒曾和作者回憶起騰訊最困難的時候求見21CN的情景:當時騰訊希望21CN 收購QQ,丁志鋒還記得報價是300萬人民幣(而不是以訛傳訛的100萬),代表騰訊來談的正是馬化騰和曾李青,不過,當兩個人走進會議室的時候,21CN的所有人都把曾李青認成馬化騰,這很顯然是因為曾李青的派頭更足。即便是討論過程中,曾李青也比馬化騰更具備攻擊性,更象拿主意的人。
② 騰訊五虎將,百度七劍客和阿里十八羅漢,都賺了多少錢
騰訊賺錢業務多,如視頻,扣扣,微信,手機游戲,地圖,搜索等。
伴隨著BAT崛起的,是其三大「教主」的財富火箭式增長。騰訊「教主」馬化騰,2014年位列「新財富500富人榜」第四名。雖然名次與去年保持一致,但其財富卻近乎翻倍。BAT另外兩位「教主」——網路的李彥宏、阿里巴巴的馬雲也緊隨其後,分別位居2014年「新財富500富人榜」第5位及第7位。
究竟是時代成就英雄還是英雄造就時代?這是一個永遠沒有答案的問題。他們從1998年前後開始空手創業,到目前俱擁有數百億甚至近千億元的財富,時間跨度不過短短十餘年,此財富增長速度遠非其他傳統行業的富人所能企及。遙想「三教主」創業之時,誰敢憧憬自己十餘年後能成為中國首富級人物?
BAT三巨頭皆有多位聯合創始人,他們被外界冠之以江湖氣十足的頭銜:「騰訊五虎將」(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舟),「網路七劍客」(李彥宏、徐勇、劉建國、郭眈、雷鳴、王嘯、崔珊珊),「阿里十八羅漢」(馬雲、孫彤宇、蔡崇信、彭蕾、張瑛等)。
「三教主」於2004年首次進入「新財富500富人榜」,當年李彥宏的財富為10億元(第156位),馬雲的財富為5.3億元(第284位),馬化騰的財富為3.5億元(第398位)。及至2014年,三人財富分別達到608億元、457億元、739億元(2013年12月31日市值數據),各自財富分別增長了60倍、86倍、210倍。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十八羅漢是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的,十八羅漢原只有十六羅漢,都是釋迦牟尼的弟子,均是歷史人物。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
③ 騰訊五虎當初是如何走到一起,是如何分配任務的
騰訊五虎,當時是他們用緣分走到一起的,現在是分配任務,每個人適用,每個人擅長的
④ 股權架構設計有什麼原則嗎
股權設計遵循的原則:
原則一,股權架構要明晰。
首先,股東數量一定要少!一般創業初期股東就是創始人、聯合創始人、投資人,盡量不要超過3個;
其次,創業企業會涉及幾輪融資,以及引進資源型合夥人、管理團隊持股、包括企業在成熟期會做員工股權激勵。
原則二,要明確股權比例。
投資人持多少股一定要明確得非常清楚,並且要有一個對公司有掌控權利的「帶頭大哥」!
原則三,股東之間的資源互補。
初創時,股東之間的優勢不要太過於相似。如果兩個股東之間的優勢過於相似的話,很有可能在公司發展中出現分歧,甚至另起爐灶以相同的商業模式互相競爭。
原則四,股東之間要信任合作。
這是初創企業非常重要的一點!初創企業前期沒有過多的資本,每個股東相互信任、各司其職,利用自己的優勢資源,對公司作出貢獻,才能推動企業飛速發展。
怎樣有效分配股權比例
如何有效分配股權比例,也有四個基本的原則。即評估初創期資金的重要性、保證CEO有較大股權比例、依據合夥人優勢及實際貢獻、確保股權要有明顯梯次感。
首先,評估初創期資金的重要性。企業初創時,資金雖然重要,但找到合適的投資人不可忽視。投資人對創始合夥人人力資本的認可、對項目的認可、對公司的未來認可,並明確CEO才是對公司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必須占對公司有絕對控制權的股份比例。所以,創業初期一定要評估資金的重要性,不能說「為了把這個項目做起來,多少股份我都給」。
其次,保證CEO有較大的股份比例。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融資,資本方會考察CEO對企業是否有絕對的控制權,核心團隊是否持股,有控制權的CEO和穩定的團隊才能保證企業的快速前行。
第三,對其他的合夥人要根據他的優勢、貢獻,給予相應的股份比例。前文提到過,合夥人之間要資源互補、各司其職,且合夥人獲得股權也是有一定的對價的。
第四,確保股權要有明顯的梯次感。一定要有大股東、相對比例較大的股東、小股東這樣一些身份,才能保證企業相互平衡、相互制約,才是創業企業相對良性的股權比例。
初創企業股權比例大致有這樣的分配原則:創始人在50%—60%之間,聯合創始人在20%—30%之間,期權池在10%—20%之間。而企業成立之初,建議創始人的股份在80%左右比較合適,因為在接下來的VC 、A輪、B輪、C輪融資,會涉及到稀釋股權,初創期較大的股權比例才能保證企業在多次融資後保持相對的控股權。
四、如何合理預留股權比例
預留股權主要用於員工股權激勵預留、新吸收合夥人預留,這部分股權比例是10%—20%。
為什麼是預留?因為公司在早期時候,通常不建議做員工股權激勵。為什麼?因為公司早期的估值不高,此時做員工股權激勵得不到員工的認可,即使你給到公司5%的股權給員工,他也會覺得是沒有價值的,反而會想,「嘿,老闆今天是不是想少發工資給我」。員工激勵一定是在公司做到一定的階段,估值上升後員工才會覺得有價值,才會真正的起到激勵的作用。
新吸收合夥人預留,是後期吸收對公司有利的資源方和合夥人時會使用到的股份。不論是員工股權激勵還是新吸收的合夥人,這部分股份並不是免費贈與的,而都是需要有一定的對價取得的。
五、如何選擇股權授予模式
前面我們講的預留的股權,授予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按照合作的年份授予、按照項目進度授予、按照融資進度授予、按照運營業績授予。
例如,根據被授予人約定服務年限,每年給予一定的股份,如:分4年,每年按照約定授予的股權成熟25%;另外就是根據項目進度、融資進度、運營業績作為考核標准,分期予以授予股權。
員工股權激勵股權授予前期針對公司核心管理團隊,例如CFO、COO、CTO這樣的核心崗位,股權比例一般為3%—5%。
六、哪些情形取消股權授予
我認為合夥開公司跟結婚差不多,兩個人情投意合你儂我儂的時候什麼都可以,但是離婚的時候,大家就會撕破臉來爭財產。股權授予也是一樣,所以提前約定好怎麼授予、怎麼取消,是非常重要的。
⑤ 騰訊五個元老,走了三個還剩倆,馬化騰會不會放他們走
騰訊五虎,走了三個還剩倆
但是現在說到騰訊,我們第一反應就是馬化騰,其實騰訊在創立之初的時候,並不是馬化騰一個人創立起來的,和他一起的還有張志東、曾李青、許晨曄和陳一丹。
當時被稱作「騰訊五虎」幾個人,一共湊了50萬元來創業,當時馬化騰出的錢最多,一共有23.75萬元,當然,他的股份也是最多的,手中有47.5%的股份,剩下張志東等人也各自按照出資分配了股權。
許晨曄是除了馬化騰之外,還唯一留在騰訊的創始人。正如張志東說的,現在是年輕人的天下,許晨曄在騰訊那麼多年,在未來是走還是留,我們都無從知曉。但是很多人表示許晨曄應該是不會輕易離開的,畢竟在網路推廣方面那麼厲害的許晨曄,馬化騰是不會輕易放走的。
現在很多企業也都像騰訊一樣,最初的創始人一個接一個的離開,可能很多企業都是基於公司的考慮,想要將機會留個年輕人,所以才選擇離開,其中包括阿里巴巴。
⑥ 騰訊五虎當初是如何走到一起,是如何分配任務的
一般的話,他們都是會進行一下合理的分配任務的,非常好
⑦ 騰訊董事長是誰
1號人物:馬化來騰 網名:pony 所持號碼源 QQ:10001 騰訊公司總裁CEO
2號人物:張志東 網名:Tony 所持號碼 QQ:10002 騰訊公司技術總監
3號人物:曾李青 網名:kney 所持號碼 QQ:10003 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4號人物: 陳一丹 網名:Charles 所持號碼 QQ:10004 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行政官
5號人物:許晨曄 網名:daniel 所持號碼 QQ:10009 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信息官
騰訊五虎將,是指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的五個創始股東。CEO馬化騰,CIO許晨曄,CTO張志東,COO曾李青,CAO陳一丹。
2007年,曾李青辭去騰訊COO一職,成為「終身榮譽顧問」;騰訊的另一位創始人陳一丹在2013年3月,也是發完財報後,宣布離開騰訊,成為第二位離開的騰訊五虎將成員。
2014年3月19日,騰訊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騰訊主要創始人、執行董事及首席技術官(CTO)張志東即將離任。
現在騰訊五虎將只剩兩位,馬化騰現擔任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⑧ 騰訊五虎將的介紹
騰訊五虎將,是指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的五個創始股東。CEO馬化騰,CIO許晨曄,CTO張志東,COO曾李青,CAO陳一丹。
⑨ 騰訊五虎將的背景介紹
騰訊有5個創始股東: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不過,最開始是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3個全職,到年底,許晨曄和陳一丹才加進來。
他們5個人湊了50萬,其中馬化騰佔了47.5%的股份,張志東佔20%的股份,曾李青佔了12.5%的股份,其他兩個人各佔10%。經過幾次稀釋,最後他們上市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只有當初的1/3的樣子,但即便這樣,他們每個人的身家都以10億為計量單位。
首席信息官許晨曄和曾李青是深圳電信數據分局的同事,他和馬化騰同為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的同學。許晨曄是一個非常隨和又有自己觀點,但不輕易表達的一個人,是有名的』好好先生』。他最大的愛好是與人聊天,興趣則多種多樣。
首席行政官陳一丹原名陳惠龍,是馬化騰在深圳中學的同學,陳惠龍也是在深圳大學讀的大學,專業是化學系。陳惠龍後來改名陳一舟,因與另一位互聯網名人,創辦ChinaRen、現千橡公司CEO陳一舟重名,因此,又改了一次名字,叫陳一丹。陳一丹有律師執照,非常嚴謹,同時又是一個非常張揚的人,他能在不同的時候激起大家激情的狀態。
⑩ 騰訊五虎當初是如何走到一起,是如何分配任務的
可以直接去網上查一下他們的故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