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國家管理政策法規

國家管理政策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1-30 06:43:26

Ⅰ 全球各地區管理體制與政策法規對比分析

北美地區為了進一步促進自身經濟發展,不斷深化經濟制度改革,同時通過采礦、石油及天然氣行業准入程度的開放,修訂礦權,頒布各類優惠政策以此來吸引國外投資。近幾年來,很多國家加大國內油氣資源的開發力度,使本國的能源政策適應國內外的變化,重點支持節省資源、保護環境的技術,完善投資、財政、稅收等經濟手段,推行其能源政策,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

有些南美國家在石油政策上沿用西方國家的模式,使用對外招標開發油氣資源。這些國家根據本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特徵設定稅收和行業法案,其中對相關的稅率、費率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歐洲地區基於已有的經濟基礎和政治體制,形成了完整的能源管理體制以及配套的能源法律制度,稅費制度也十分成熟和完善。同時,對於能源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例如注重清潔能源和更高的環境保護訴求。

前蘇聯地區在法律方面進行補充和完善,為吸引國外投資提供基礎,具體來說在金融、關稅以及稅收方面都設立了較為優惠的政策。這些國家積極制定和完善與吸收外國投資的相關立法。確定了國際上通用的、可以接受的稅收、付費以及提成的標准水平,使許可證形式大為減少,並且規范和簡化了境內取得許可證的程序。

由於非洲國家都積極地希望走上獨立自主的民族崛起之路,因此在經濟體制方面不斷進行改革,並通過法律、政策、稅收等方面的優惠,吸引外國的投資和先進技術。非洲多數國家油氣法律政策仍然很不完善,已有2/3的國家大幅修改了關於礦業投資的立法,修改了礦業法、外商投資法等相關法律,以確保外國投資者的合法所得,同時也在法律上保證外商企業的合法權益。為吸引外國投資,很多非洲國家陸續出台優惠的稅費政策。

亞太地區各國由於自身資源量及經濟發展水平,都有專門的油氣管理機構和國家所有的石油公司,因此油氣行業在亞太地區具有較高的國家壟斷性。以往,亞洲國家通過積極的吸引外國投資加快本國發展。但是,亞太國家也越來越重視自身意識,追求國家利益。因此,亞太地區各國政府對於油氣行業的干涉也越來越強,同時提出了更高的環境保護要求。

多數中東地區的國家國有化的油氣資源很少,外國投資者的投資限制很少,但部分國家禁止外資獲得資源所有權,僅限技術服務合同。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等國家有專門的石油法,其他國家尚沒有油氣專門或統一的立法。全球各地區管理體制與政策法規概況對比如表4.13所示。

表4.13 全球各地區管理體制與政策法規概況對比表

世界主要資源輸出國的油氣資源投資環境的對比分析見附錄3。在全球范圍內,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中東、非洲、前蘇聯地區和南美地區,這些地區具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但是各個地區的具體情況不同。特別是中東、非洲油氣資源豐富,開發潛能大,積極吸引外商投資,是中國未來石油資源供應地首選;北美、歐洲投資環境利弊兼存,與中國關系一直在波折中前進,因此合作機遇與挑戰並存;南美油氣合作前景廣闊,但由於競爭激烈,還有地域距離問題,未來油氣投資仍任重而道遠;前蘇聯地區自然資源豐富,與中國鄰近,投資條件良好,但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個別地區仍有不安定的社會動盪問題;亞太地區天然氣豐富,潛力十分巨大,亞太地區由於發展中國家的崛起,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量巨大,而亞太地區石油的儲量有限、天然氣儲量相當可觀,因此,在亞太地區積極尋求天然氣合作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近年來,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不斷出台油氣方面的鼓勵性政策,加大戰略性油氣勘探開發投資,不斷調整油氣戰略部署,建立穩定供應的油氣戰略規劃,世界地緣油氣及其供求發生了很大變化。而中東、非洲等油氣資源豐富國家政治局勢不穩定,給中國國外油氣資源投資帶來了很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客觀綜合評價全球各大地區和主要資源國的油氣投資環境,為中國國外油氣投資提供決策參考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對外油氣資源投資是解決中國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海外油氣資源投資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的投資環境,因此對投資環境的全面了解和正確判斷,是我國海外油氣投資走出的關鍵步驟。只有處理好油氣投資多元化與主要渠道之間的關系,提高對外投資成功率,方能減少國外油氣投資項目的風險以及保證國內油氣的供應安全和國家安全。

Ⅱ 我們國家法律法規有哪些

憲法,它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國一切法律、法規的母法。其他法律、法規是憲法的子法。子法如與母法的內容相違背,子法則無效。除了憲法之外,可以把其餘一切法律、法規分為以下四大部分。

(1)刑事方面。

它又分兩類,一類是實體法,即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的,犯了什麼罪,將要受到怎樣的處罰等。如:刑法、懲法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有關決定、通知、補充規定等。另一類是程序法,即規定辦理刑事案件程序、步驟的法律。如刑事訴訟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有關補充規定等。

(2)民事方面。

它也分兩類,一類是實體法,如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著作權法等等,以及有關的補充規定。另一類是程序法,如民事訴訟法、仲裁條例等,也包括各種有關的補充規定、暫行規定等。

(3)經濟方面。

實體法主要有經濟合同法、技術合同法、稅法、產品質量法等。程序法與民事方面的程序法相同或基本相同。

(4)行政方面。

實體法有食品衛生法、環境保護法、勞動法、安全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程序法有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條例和其他有關補充規定等。

Ⅲ 國家政策 與 國家法律法規 有什麼不同

國家政策是指中央制定的政策。各地方制定的政策符合憲法、法律、專法規和國家政策屬的,村委會應當遵守和執行,不符合的則可以不執行甚至可以抵制。如亂收費、亂佔耕地、亂砍濫伐等,村委會不僅不能執行,而且應當予以抵制。

國家法律法規是指人大立法制定的關於民政各項工作的有關法律、國務院以《條例》或暫行辦法以及規定發布的關於民政各項事務管理的有關規章

Ⅳ 國家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規有哪些

關於土地抄管理方面的政襲策法律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3、《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
5、《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條例》;
7、《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8、《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辦法》;
9、《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
10、《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
11、《土地登記規則》;
12、《土地登記資料公開查詢辦法》;
13、《土地復墾規定》;
14、《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
15、《閑置土地處置辦法》等等。

Ⅳ 如何加強對國家法律,政策法規,規章制度的研究和工作中的現實應用

一、會計法律責任概述 會計法律責任是指會計法律關系中的主體因違反會計法律、法規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後果,是對違法者違法行為的制裁。我國《會計法》明確規定,會計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單位負責人、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其他人員和會計的監管部門。這里的法律法規不僅僅指《會計法》,還包括《公司法》、《審計法》、《保險法》、《注冊會計師法》、《合夥企業法》、《獨資企業法》、《企業破產法》、《所得稅法》等與會計工作有關的相應法律、法規。 會計法律責任的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行政責任,又分為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二是民事責任,由於會計人員一般是被動的造假,不需承擔主要的民事責任,企業的法人要對企業的財務報表負責,因此民事責任主要由企業的法人承擔;三是刑事責任,這是會計法律責任中最為嚴重的,如果會計違法行為比較嚴重,造成的後果或者損失巨大,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由於會計工作涉及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會計人員責任重大,對會計法律責任的認識直接關繫到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影響到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進而影響到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決策,加之我國目前對於會計法律責任的認識和執行中還尚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加強會計法律責任意識的培養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經濟形勢的需要。 二、會計法律責任存在的問題 新《會計法》的全面實施強化了企業和會計工作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意識,減少了會計舞弊和貪污的發生,總體上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但是,還是有很多會計人員法律責任意識淡薄,對會計法律責任的認識存在誤區,對會計造假的認定存在誤解,同時在會計法律責任的強制執行過程中,執法的剛力不夠,導致會計造假、會計舞弊的行為時有發生。 1、會計人員對會計法律責任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 一方面,目前的我國的就業壓力比較大,為了保住飯碗很多會計人員迫於壓力屈服於老闆的意識,而將會計的責任拋於腦後。另外,由於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的總負責人是企業的法人代表,很多會計人員認為自身所承擔的法律責任相對比較小,出了問題會有領導負責。這種對法律責任沒有足夠重視的態度,直接導致造假賬、偷稅漏稅行為的發生。 2、單位的負責人對自身要承擔的會計法律責任認識不充分 新《會計法》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但是在現實中很多企業的負責人只是把自己放在了最高決策者的位置上,過多的關注企業的行政管理工作,忽略了企業的財務工作,甚至很多負責人不懂會計,對於企業的財務制度和財務決策沒能及時的監督和考核,導致企業的財務缺乏有力的內部控制機制。 3、對虛假會計信息的認定存在認識誤區 在認定會計法律責任的時候,關鍵性的一步是確認虛假的會計信息,而目前對於虛假的會計信息的認定,存在兩種觀點。一種是認為應該通過會計專業的角度來判定,一種則是認為要根據法律的角度來確定。兩種觀點沒有達成一種共識,致使對於實際工作中虛假會計信息的認定至今存在著分歧。 4、對於會計違法行為的處罰缺乏有力的外部保障體制 雖然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於會計法律責任都有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在違法行為發生時,對於責任的追究和處罰缺乏有力的外部監督保障機制。我國目前對於會計違法行為的制裁監督機構跟其他的違法行為是一樣的,都是依靠檢察院進行監督執行,缺乏一個專門的有力的行政部門,保障對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制裁得到有效執行和實施。 三、提高對會計法律責任認識的幾點建議 由於會計法律責任的主體不僅僅是會計人員,還涉及到單位的管理層,因此要全面的、有針對性的加強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意識的培養,努力做到防患於未然。 首先,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法律責任意識。會計人員是財務工作的執行者,其素質直接關繫到財務工作成果的質量,因此要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明確會計人員的職責及其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從根源上防止和減少違法行為的發生。 其次,提高單位負責人的會計法律責任意識,確保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的有效性。提高企業負責人的會計責任意識,促使他們學習必要的財務知識,增強會計法制觀念,加強對會計工作的管理,並通過制定有效的內部財務控制體系,防止和監督會計舞弊的發生。 再次,企業和政府部門要加強對會計違法行為的執法力度,保障法律責任違規處罰的有效落實。雖然制定法律法規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引導和約束人們的行為,並不是為了懲罰違法行為,但是對於違法行為的處罰決不能手軟。上級管理部門要加大對財務人員舞弊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包庇任何違規、違法行為,國家行政機關可以通過設立專門的機構,確保對違法行為的處罰落實到實處。 總之,企業的管理者、會計人員、政府的相關的行政部門都要加強會計和法律相關知識的學習,明確自己的職責和法律責任,會計人員要遵守職業道德,服務企業,服務社會。企業以及政府一旦發現違法行為,要及時進行制止並將責任落實到相關人員,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Ⅵ 國家體育總局的政策法規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體育總局民政部公安部關於加強健身氣功活動管理有關問題意見的通知 2010-02-02
《全民健身條例》 2009-09-07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2008-05-07
國家體育鍛練標准施行辦法 2008-05-07
反興奮劑條例 2008-05-04
外國人來華登山管理辦法2007-11-14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 2004-08-20
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 2003-09-17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 2008-05-08
國家體育總局、民政部、公關部關於加強健身氣功活動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 2008-05-08
國家體委關於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縣級體育事業的意見 2008-05-08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 2008-05-08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 2003-09-17 關於印發《中等體育運動學校設置標准》的通知 2012-01-11
國家體育總局第15號令《少年兒童體育學校管理辦法》 2012-01-11
國家體育總局第14號令《中等體育運動學校管理辦法》 2012-01-11
體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011-04-01
動力傘運動管理辦法 2010-05-27
體育事業「十一五」規劃 2010-02-05
關於廢止部分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決定 2010-02-04
關於加強體育道德建設的意見 2010-02-04
國家體育總局關於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工作規范化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0-02-04
全國汽車運動管理規定 2010-02-04
全國性體育社會團體管理暫行辦法 2010-02-03
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 2010-02-03
滑翔傘運動管理辦法 2010-02-03
關於加快體育俱樂部發展和加強體育俱樂部管理的意見 2010-02-03
國家體委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工作規范暫行規定 2010-02-03
關於加強體育法制建設的決定 2010-02-03
全國體育競賽最佳賽區和優秀賽區評選實施辦法 2008-05-09
關於嚴格禁止在體育運動中使用興奮劑行為的規定(暫行) 2008-05-09
興奮劑檢查工作人員管理暫行辦法 2008-05-09
體育彩票公益金管理暫行辦法 2008-05-08
舉辦體育活動安全保衛工作規定 2008-05-08
運動員教練員獎勵實施辦法 2008-05-08
運動員突出貢獻津貼實施辦法 2008-05-08
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 2008-05-08
體育統計工作管理辦法 2008-05-08
授予優秀運動員、教練員體育運動獎章的暫行辦法 2007-12-03
關於廢止部分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決定 2007-11-29
健身氣功管理辦法 2007-11-14
少年兒童體育學校管理辦法 2007-11-14
關於下發總局行政許可項目審批條件及程序的通知 2007-04-23
國家體育總局規章制定程序規定 2005-10-25
社會捐贈(贊助)運動員、教練員獎金、獎品管理暫行辦法 2005-06-03
關於我國體育運動項目統計世界冠軍、奧運冠軍(金牌)的管理辦法 2005-06-02
體育競賽裁判員管理辦法(試行) 2005-06-02
國內登山管理辦法 2004-09-03
大型運動會檔案管理辦法 2003-09-18
全國綜合性運動會工作人員紀律規定 2003-09-18
國家體育總局直屬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管理暫行辦法 2003-09-18
體育彩票財務管理暫行規定 2003-09-18
全國體育競賽管理辦法(試行) 2003-09-18
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 2003-09-17

Ⅶ 政府發布的各種管理條例屬於法律嗎

不是法律,屬於法規。

Ⅷ 國家應急管理的法律、法規

省級總體應急預案 1.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 天津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 河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4.山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5. 內蒙古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6. 遼寧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7. 吉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8.黑龍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9. 上海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0. 江蘇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1. 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2. 安徽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試行) 13. 福建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4. 江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5.山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6.河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7. 湖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8. 湖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9.廣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0. 廣西壯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簡本) 21. 海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2. 重慶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3. 四川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4.貴州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5.雲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6.西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7. 陝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8. 甘肅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9. 青海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0.寧夏回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國家專項應急預案 1. 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2.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 3. 國家地震應急預案 4.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5. 國家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 6. 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7. 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預案 8. 國家處置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應急預案 9. 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 10. 國家處置城市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11. 國家處置電網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 12.國家核應急預案 13.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14.國家通信保障應急預案 15.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16.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 17. 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 18. 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9.國家糧食應急預案(待發布) 20.國家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待發布) 21.國家涉外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待發布)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2007年8月30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自然災害類 ·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 水法 · 防汛條例 ·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 · 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 · 防沙治沙法 · 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 · 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 · 防震減災法 · 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 · 森林法 · 森林防火條例 ·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 森林法實施條例 · 草原防火條例 · 自然保護區條例 ·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 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事故災難類 ·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 建築法 · 消防法 · 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 · 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 ·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 工傷保險條例 ·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 道路運輸條例 · 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 漁業船舶檢驗條例 · 河道管理條例 · 海上交通安全法 · 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條例 · 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 · 電力監管條例 · 電信條例 ·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 環境保護法 · 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 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 大氣污染防治法 ·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 水污染防治法 ·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 海洋環境保護法 · 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 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 ·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公共衛生事件類 ·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 · 傳染病防治法 · 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 食品衛生法 ·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 動物防疫法 · 國境衛生檢疫法 ·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 植物檢疫條例 · 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 社會安全事件類 · 民族區域自治法 · 戒嚴法 · 人民警察法 · 集會遊行示威法 · 監獄法 · 信訪條例 · 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 · 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 · 殯葬管理條例 · 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 中國人民銀行法 · 商業銀行法 · 保險法 · 證券法 · 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 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 · 預備役軍官法 · 領海及毗連區法 · 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 國防交通條例 · 民兵工作條例 · 民用運力國防動員條例 · 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 價格法 · 農業法 ·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 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 · 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 · 種子法 · 野生動物保護法 · 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 · 農葯管理條例 · 獸葯管理條例 ·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 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採納哦

Ⅸ 國家對節能減排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文件,法律法規

部分法律法規,不一一列舉
1998年1月1日,我國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90號),標志著中國的節能工作逐步納入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
1998年11月19日國務院發布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53號),要求:「建設產生污染的建設項目,必須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國家標准和地方標准;在實施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區域內,還必須符合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要求。」
1999年2月11日中國節能產品認證管理委員會出台了《中國節能產品認證管理辦法》
1999年3月10日,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頒布《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令第7號)
2000年2月18日,建設部發布《民用建築節能管理規定》(建設部令第76號)
2000年3月20日,國務院發布並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國務院令第284號)
2000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3號)。
2000年6月16日,交通部發布《交通行業實施節能法細則》(交體法發〔2000〕306號)
2000年10月20日,財政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關於加強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的通知》(財建〔2000〕438號)。
2000年10月25日,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水利部、建設部、科學技術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於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國經貿資源〔2000〕1015號)
2000年11月26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印發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的通知》
2000年12月6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關於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的通知》》(環發〔2000〕235號)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第21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7-13 18:05:18 瀏覽:709
回扣違反經濟法那一項 發布:2025-07-13 18:05:08 瀏覽:805
刑法104條 發布:2025-07-13 18:02:53 瀏覽:398
呼和浩特法院院長 發布:2025-07-13 17:57:54 瀏覽:642
合同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7-13 17:57:53 瀏覽:260
濰坊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13 17:53:17 瀏覽:747
趙萬一商法學 發布:2025-07-13 17:51:47 瀏覽:937
公司剋扣工資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3 17:48:04 瀏覽:290
2015法律碩士報名人數 發布:2025-07-13 17:48:02 瀏覽:544
產品召回司法實踐經濟法 發布:2025-07-13 17:48:00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