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1-30 16:47:51

1. 列舉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刑事訴訟法》 第十五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1)法律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有哪些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 第三條規定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

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

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四條 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

第五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對於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第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第八條 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2. 在刑事訴訟中法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況的有哪些

您好。
。《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這與刑法的規定相呼應,目的是為了嚴格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不認為是犯罪的即不構成犯罪,當然不能追究刑事責任。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刑法》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在追訴期限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特赦是一種恩赦制度,是國家針對特殊的罪犯赦免其刑罰的制度,特赦令具有特別法的效力。經特赦令免除了刑罰的人,不再因同一犯罪事實而再次受到追究。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我國刑法規定,侮辱罪、誹謗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罪,告訴才處理,不告不理。被害人有權利決定對這幾類犯罪行為是否追訴,國家不主動追訴。如果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沒有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能主動進行審判,公安機關也不能主動進行偵查取證;如果自訴人在人民法院判決宣告前撤回告訴的,應當允許。即對此類犯罪,公安司法機關不得主動追究。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刑事訴訟追訴的對象,是刑事訴訟中最為重要的一類訴訟參與人。由於我國實行「罪責自負、罪不株連」的刑法原則,一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訴訟即告終止。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免予追究刑事責任即一個人的行為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已構成了犯罪,但由於具有某些情節或者特殊情況,其他法律規定免除刑事責任的,也不予追究。

因此,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原則,在訴訟過程中是一個處處決定案件進程的標准和尺度。在立案審查時,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如果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以上六種情形之一的,就應作出不立案的決定;在偵查階段發現的,偵查機關就應撤銷案件;在審查起訴階段發現的,檢察機關就應作出不起訴決定;在審判階段,人民法院如果認定屬第一種情形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屬於其他五種情形的,應裁定終止審理,宣告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在司法實踐中,實行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原則,可以保證國家追訴權統一、正確地實施,防止對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人錯誤地進行追究,從而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可以節約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

3. 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有哪些與免於處罰有什麼區別

根據法律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有以下幾種情形:

  1. 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根據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

  2. 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刑法規定了對於刑事犯罪的追訴期限: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超過上述法定追訴時效的,一般不再追究刑事責任。

  3. 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在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決定特赦。這種特赦命令具有終止刑事追究的法律效力

  4. 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以被害人提出告訴為前提。被害人沒有提出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對這類案件的追究就失去了法律基礎。

  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刑法實行罪責自負、反對株連的原則,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追究刑事責任已經沒有意義,因此不予追究。

  6. 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區別:

不追究刑事責任:是因為立案後經偵察後確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情節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案件就此終結。

免於處罰:是有刑事犯罪的發生,但因其他法定情形,如行為人不滿14周歲或不滿16周歲等,作出的一種處理結果。

4. 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有哪些,與免於處罰有什麼區別

根據法律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慶幸有以下幾種: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根據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刑法規定了對於刑事犯罪的追訴期限: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超過上述法定追訴時效的,一般不再追究刑事責任。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在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決定特赦。這種特赦命令具有終止刑事追究的法律效力。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以被害人提出告訴為前提。被害人沒有提出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對這類案件的追究就失去了法律基礎。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刑法實行罪責自負、反對株連的原則,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追究刑事責任已經沒有意義,因此不予追究。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不追究刑事責任:是因為立案後經偵察後確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情節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案件就此終結。
免於處罰:是有刑事犯罪的發生,但因其他法定情形,如行為人不滿14周歲或不滿16周歲等,作出的一種處理結果。

5. 哪些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刑訴抄法第15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6.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有下列情形之一來的,不追源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不起訴或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沒有告訴或告訴後撤回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於追究刑事責任的

7. 不追究刑事責任不能追訴原則的法定情形有哪幾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回責任,已答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8. 哪些情形可以依法不追究違法者的刑事責任

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了5類具體情形和一類條件情形;同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定未滿14歲的人和 精神病人兩類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廣東省農業環境保護條例失效 發布:2025-10-04 03:11:31 瀏覽:66
勞動法的工傷賠償標准 發布:2025-10-04 03:11:24 瀏覽:950
德安睿律師 發布:2025-10-04 03:05:37 瀏覽:99
刑事訴訟法誰講得好 發布:2025-10-04 03:03:26 瀏覽:294
法院劃扣哪些銀行 發布:2025-10-04 02:51:34 瀏覽:399
法院調查取證的范圍 發布:2025-10-04 02:48:59 瀏覽:13
律師信範文 發布:2025-10-04 02:43:38 瀏覽:307
蒼南縣司法拍賣網 發布:2025-10-04 02:37:07 瀏覽:836
重慶大學法律碩士學費 發布:2025-10-04 02:37:02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