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盜用法律責任
『壹』 盜用他人身份證復印件在法律上要承擔什麼責任
1:盜用他人的身份證件在刑法上構成盜用身份證件罪。
2:第二百八十條之一【使版用虛假權身份證件、盜用身份證件罪】在依照國家規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使用偽造、變造的或者盜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情節嚴重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3:盜用他人的身份證件在民法上可能會造成侵權,比如造成損失,需要賠償被盜用者的損失。
4:構成行政違法
5:《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的;
(二)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的;
『貳』 盜用她人身份證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
第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
(二)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
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
第十八條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所列行為之一,從事犯罪活動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上面的總結來看,最低可能要處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
情節嚴重的從事犯罪活動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可能要判刑。
『叄』 身份證復印件被他人盜用怎麼辦會有什麼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抄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七條 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二)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
『肆』 盜用她人身份證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抄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
第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
(二)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
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
第十八條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所列行為之一,從事犯罪活動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上面的總結來看,最低可能要處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
情節嚴重的從事犯罪活動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可能要判刑。
『伍』 盜用了他人的身份證,應該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
您好,
盜用身份證罪可抄以處一個月至六個月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1、據(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八十條之一:
「在依照國家規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使用偽造、變造的或者盜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情節嚴重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2、刑法第二百八十條
(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盜用身份證罪)「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
『陸』 如果我的身份證被盜用了,我可以起訴誰。派出所需要承擔責任嗎
報警,本人不擔責
公安部關於對居民身份證丟失補領有關問題綜合答版復意見中指出:居民權身份證是公民的法定身份證件,其主要功能是公民從事有關活動時證明本人身份。公民在使用居民身份證證明身份時,各相關證件使用部門負有核對人、證一致性的義務,確認無誤後方可為持證人辦理相關業務。如果居民身份證丟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相關部門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丟失證件者無須對自己未實施的行為承擔責任。《居民身份證法》也明確規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柒』 身份證被別人盜用辦了企業營業執照,盜用者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如果居民身份證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相關部門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丟失證件者版無須對自己未實施的權行為承擔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明確規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捌』 盜用身份證違法嗎
是的,抄根據《中華人民襲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第十七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
(二)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
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
『玖』 冒用他人身份證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使用他人身份證,且以他人名義進行活動,屬於冒用他人身份證行為,將會受到法律制裁。視情節輕重,會承擔不同的法律後果。
一、行政責任:罰款200元至1000元,或者處10日以下拘留,沒收違法所得。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六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居民身份證的;
(二)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第十七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
(二)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
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
二、民事責任:冒用者需賠償損失,被冒用者無需承擔責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三、刑事責任:冒用者觸犯刑法,以犯罪論處。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信用卡詐騙罪、盜竊罪】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廢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惡意透支的。
前款所稱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並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後仍不歸還的行為。
盜竊信用卡並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9)身份證盜用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要注意的是,如果居民身份證丟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審查部門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丟失證件者不用承擔任何責任。而且公民在使用居民身份證證明身份時,用證單位負有反復核對人、證一致性的責任,確認無誤後方可為持證人辦理相關業務。
用證單位不履行人、證一致性核對責任導致公民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像案例中的韓某拿著武漢胡小姐的身份證就能申請貸款,銀行顯然沒有盡到審核義務,也應擔責。
提醒:
1、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應妥善保存。
2、可申請登記指紋信息防盜用。
現在,出入很多場所都需要出示身份證,隨身攜帶身份證也已經成為不少人的出行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防止身份證被冒用?受訪的兩位律師表示,個人身份證及其復印件的保管和使用一定要謹慎,切記身份證原件盡量不要外借或寄存他處,丟棄身份證復印件時應先將其撕毀。
使用身份證復印件時,最好在復印件不妨礙內容閱讀處親筆詳細註明用途,萬一日後有意外發生,也好查對筆跡、認定責任。
一般來說,身份證復印件只有和原件一起使用時才有效,同時,身份證復印件也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比如他人冒用你的身份證復印件辦理了手機卡惡意欠費,主要過錯在於業務員沒有認真審核。
具體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在身份證復印件上進行簽注,加以預防:用藍色圓珠筆或簽字筆寫上『某某事務專用』字樣,內容盡量詳細,但不要遮住身份證號碼和姓名;在簽注時部分文字與身份證要有交叉;通常寫三行,每一行後面要畫上橫線,以免被他人偷加文字。
8月10日,公安部、中央綜治辦、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人社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中國人民銀行8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於規范居民身份證使用管理的公告》,公告明確公民應當依法使用居民身份證,不得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
公民應當增強居民身份證安全保護意識,妥善保管居民身份證,防止丟失、被盜。同時,公告也對防止信息被冒用加以明確:登記指紋信息的居民身份證可以有效防止被他人冒用,有利於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公民可積極主動到公安機關申請換領登記指紋信息的居民身份證。
如果是身份證丟失去補辦身份證,可以登記指紋信息,這樣可以更保險。同時,要提高自己的安全保護意識,盡量不外借身份證。
『拾』 身份證信息被盜用,所觸犯的法律責任由本人承擔嗎
不用承擔責任。
公安部關於對居民身份證丟失補領有關問題綜合答復專意見中指出:屬居民身份證是公民的法定身份證件,其主要功能是公民從事有關活動時證明本人身份。公民在使用居民身份證證明身份時,各相關證件使用部門負有核對人、證一致性的義務,確認無誤後方可為持證人辦理相關業務。如果居民身份證丟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相關部門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丟失證件者無須對自己未實施的行為承擔責任。《居民身份證法》也明確規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