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法律責任
① 簡述破產企業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法律責任
《破產法》規復定的破產責任包制括兩個方面:(1)破產企業在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前6個月至破產宣告之日的期間內,有藏匿、私分或者無償轉讓財產;非正常壓價出售財產;對原來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放棄自己的債權等行為的,對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對企業破產負主要責任的,給予行政處分,破產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對企業破產負主要責任的,對該上級的主管部門的領導人給予行政處分;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破產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人,因玩忽職守造成企業破產致使國家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依法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② 高級管理人員的權利涉及到的法律條文和司法解釋
公司法
第六章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資格和義務
第一百四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二)因貪污、賄賂、侵佔財產、挪用財產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滿未逾五年;
(三)擔任破產清算的公司、企業的董事或者廠長、經理,對該公司、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三年;
(四)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的公司、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並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三年;
(五)個人所負數額較大的債務到期未清償。
公司違反前款規定選舉、委派董事、監事或者聘任高級管理人員的,該選舉、委派或者聘任無效。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間出現本條第一款所列情形的,公司應當解除其職務。
【釋義】
本條是關於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規定。
〖評析〗
任職資格即任職條件,包括積極條件和消極條件。第一款為消極條件,法定五種消極條件。由於屬於強制性規范因此第二款作了遵守強調,否則為無效。第三款屬於第一款的進一步適用。
從資質水平角度,證券公司高管應當符合2006年1月1日生效的 《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資質水平測試指引(2005修訂)》。
第一百四十八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職權收受賄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佔公司的財產。
【釋義】
本條是關於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忠實義務、勤勉義務的規定。
〖評析〗
新增法條。
忠實義務--信託義務,是指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執行公司事務時,應以公司利益為最高准則,不得以損害公司利益為代價而追究自己或者他人利益。大陸法系公司法基於委任關系、英美法系公司法基於信託關系導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忠實義務。表現為競業禁止、不得進行抵觸利益交易、不得利用公司機會、不得佔用公司資金、不得泄露公司秘密等。
勤勉義務--注意義務、善管義務,是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執行公司事務時,應以一個合理謹慎的人在相似的情形下所應表現的謹慎、勤勉和技能履行其職責。其產生的根源也是基於信託關系及委任關系,對於不同的主體,勤勉義務的表現形式也不同。
忠實義務要求不為某些行為,屬於消極義務;勤勉義務要求保證為一定行為,屬於積極義務,兩者結合方可保證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利用職務--利用職務上的主管、經管、經手的權力。
收受賄賂--收受財物,包括財產性的或非財務性的不正當利益。
侵佔公司財產--侵吞、盜竊、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司財產。
③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損害股東利益怎麼辦——股東直接訴訟
【咨詢問題】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損害股東利益怎麼辦? 【朱海波律師解答】根據《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擴展閱讀】《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了股東直接訴訟制度,是新公司法的一大進步。 直接訴訟是指股東在自身權利受到因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或者公司章程的行為侵犯時,以自己的名義對侵害者提起的訴訟。 股東直接訴訟的有以下幾種: 1、依據《公司法》第三十四條侵害股東知情權之訴我國《公司法》第三十四條規定:股東有權查閱、復制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股東可以要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股東要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的,應當向公司提出書面請求,說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據認為股東查閱會計賬簿有不正當目的,可能損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絕提供查閱,並應當自股東提出書面請求之日起十五日內書面答復股東並說明理由。公司拒絕提供查閱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閱。 2、依據《公司法》第二十二條確定決議無效和撤銷決議之訴我國《公司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公司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無效。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股東依照前款規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應公司的請求,要求股東提供相應擔保。公司根據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已辦理變更登記的,人民法院宣告該決議無效或者撤銷該決議後,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撤銷變更登記。 3、股權回購之訴依據《公司法》第七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一)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二)公司合並、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三)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六十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九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4、其他侵權之訴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侵害股東的其他權益時,可依據民法提起侵權賠償之訴。
④ 監事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公司法第五十四條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行使下列職權:
(一)檢查公司財務;
(二)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的行為進行監督,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決議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出罷免的建議;
(三)當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要求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予以糾正;
(四)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會議,在董事會不履行本法規定的召集和主持股東會會議職責時召集和主持股東會會議;
(五)向股東會會議提出提案;
(六)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定,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起訴訟;
(七)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第五十五條監事可以列席董事會會議,並對董事會決議事項提出質詢或者建議。
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發現公司經營情況異常,可以進行調查;必要時,可以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等協助其工作,費用由公司承擔。
第五十六條監事會每年度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監事可以提議召開臨時監事會會議。
監事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除本法有規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規定。
監事會決議應當經半數以上監事通過。
監事會應當對所議事項的決定作成會議記錄,出席會議的監事應當在會議記錄上簽名。
⑤ 破產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首先破產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對該公司的破產只要不是自己的違法行為或者明顯管理上的失誤所導致的破產就沒有法律責任這一說了!以下是董事、監事以及高管的具體職責第十二條 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勤勉盡責,關注信息披露文件的編制情況,保證定期報告、臨時報告在規定期限內披露,配合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第十三條 董事應當了解並持續關注公司生產經營情況、財務狀況和公司已經發生的或者可能發生的重大事件及其影響,主動調查、獲取決策所需要的資料。監事應當對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履行信息披露職責的行為進行監督;關注公司信息披露情況,發現信息披露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的,應當進行調查並提出處理建議。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及時向董事會報告有關公司經營或者財務方面出現的重大事件、已披露的事件的進展或者變化情況及其他相關信息。第十四條 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嚴格遵守公平信息披露原則,做好公司未公開重大信息的保密工作,不得以任何方式泄漏公司未公開重大信息,不得進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或者其他欺詐活動。第十五條 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應當積極支持、配合董事會秘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對於應披露的重大信息,應當第一時間通知董事會秘書。對於董事會秘書提出的問詢,應當及時、如實予以回復,並提供相關資料。
⑥ 《公司法》規定的 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 的義務 有哪些
新公司法關於董事、監事和高管人員的勤勉注意義務的規定,體現在7個方面:
A、第條規定,召開股東會應當提前十五日通知,股東會應當對所議事項的決定作成會議記錄,股東應當簽字;
B、第46條規定,董事任期屆滿未及時改選,或董事在任期內辭職導致董事人數少於法定人數的,在新的董事到任前,董事仍需依法履行其職務;
C、第49條規定,董事會應當對所議事項的決定作成會議記錄,出席會議的董事應當簽字;
D、第56條規定,監事會應當對所議事項的決定作成會議記錄,出席會議的監事應當簽字;
E、第113條規定,董事會議應當由董事本人出席,因故不能出席的,應當書面委託其他董事代為出席會議,且委託書中應當寫明授權的范圍,董事會應當對所議事項的決定作成會議記錄,出席會議的董事應當簽字。
F、董事應當對董事會的決議承擔責任。董事會決議違反法律、法規或公司章程、股東大會決議,使公司遭受嚴重損失的,參與決議的董事對公司負賠償責任。但經證明表決時表明異議並記載於會議記錄的不承擔責任。
G、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向公司申報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變動情況,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上述人員離職後半年內,不得轉讓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對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轉讓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