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學校侵權責任法律依據

學校侵權責任法律依據

發布時間: 2021-01-31 03:16:56

Ⅰ 學校賠償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第一,你和學校建立的是宿舍管理合同關系。管理方有義務保障管理區域內的物品的安全。物品因第三人盜取而丟失,屬於管理方違約,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之一就是管理方賠償損失。比如,存在銀行里邊的錢,銀行有義務妥善管理,保證資金的安全。如果帳戶內資金非因儲戶原因而被他人盜取,那麼銀行就要承擔賠償責任。校方和你的關系,與銀行和儲戶的關系是一樣的。
此外,本案不是保管合同關系。物品在你自己手裡,並未交予校方,因此不是保管合同。
第二,除了提出合同義務之外,你也可以按另一條途徑,提出侵權賠償。同時涉及合同義務和侵權賠償責任的,權利人有權選擇依照《合同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總之,不論是合同義務,還是侵權責任,校方都應當賠償你的財產損失。
相關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二十一條 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Ⅱ 學校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1)侵權行為造成了損害事實,且損害必須是學生在學校或者學校組織的活動中發生的;(2)學校的違法行為;(3)學校行為須與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4)學校主觀上須有過錯.

Ⅲ 要求學校賠償的法律依據

第一,你和學校建立的是宿舍管理合同關系。管理方有義務保障管理區域內的物品的安全。物品因第三人盜取而丟失,屬於管理方違約,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之一就是管理方賠償損失。比如,存在銀行里邊的錢,銀行有義務妥善管理,保證資金的安全。如果帳戶內資金非因儲戶原因而被他人盜取,那麼銀行就要承擔賠償責任。校方和你的關系,與銀行和儲戶的關系是一樣的。
此外,本案不是保管合同關系。物品在你自己手裡,並未交予校方,因此不是保管合同。
第二,除了提出合同義務之外,你也可以按另一條途徑,提出侵權賠償。同時涉及合同義務和侵權賠償責任的,權利人有權選擇依照《合同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總之,不論是合同義務,還是侵權責任,校方都應當賠償你的財產損失。
相關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二十一條 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Ⅳ 校園侵權案件如何歸責

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對於校園侵權的歸責原則有兩種,第一是無過錯責任原回則,指的是無行答為能力人受到侵權,第二是過錯責任原則,指的是限制行為能力人收到侵權的情況。
第三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Ⅳ 學生在學校受到人生損害,學校如何承擔侵權責任

湖南都市頻道法律顧問張艷(艷妹子)律師團隊為您提供專業的法律解答
更多法律咨詢和解答請登錄長沙張艷律師團隊網站查詢:

《侵權責任法》規定:第三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其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認定標準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
第十一條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二條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Ⅵ 侵權責任法中關於「教育機構傷害責任」是怎麼規定的

在《侵權責任法》第38-40條有規定。從管理責任角度不包括有民事行為能回力的人。
第三十八條 無民事答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Ⅶ 侵權行為有哪些,學校侵權責任構成要件是什

您好,
校園侵權行為指的是,在學校實施的有關教育或教學的各種活動中,也包括學校開展的一些校外的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相關責任的時空內,由於行為人的故意或者是過失而給校內師生的人身或財產等合法權益造成不法侵害的行為。校園侵權表現得最多的是以學校作為侵權方而給學生造成合法權益損害的行為。
可以依據以下三個標准進行分類:侵權的行為方式;過錯主體的不同;過錯承擔的責任不同,三個重要的標准來區分。
(一)從侵權的行為方式來劃分
從侵權行為的方式來看,校園侵權行為可以具體分為有作為的侵權行為和無作為的侵權行為。
1、有作為的侵權行為。這個主要從作為形式上來講的,主要是指相關的主體以積極的行為來對學生的合法權益造成侵害的行為類型。比如教師對學生的嚴重體罰,學校的亂收費等。
2、無作為的侵權行為。也是從作為形式上來講的,這種侵權行為採取的形式是不作為的形式,或者是消極類型的行為,這種對學生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行為,是由於學校不履行特定的義務而造成的,這是相關人員或主體的一種職責缺位。比如學校設施的損壞對學生造成傷害,學生之間互毆而老師沒有進行阻止等。
(二)從過錯主體的不同來劃分
以這個標准來劃分校園的侵權行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一個是學校過錯,一個是學生自己的過錯,一個是第三者的過錯,一個是混合過錯。這四個方面構成了侵權行為的幾種重要的主體。
1、由於學校的過錯而導致侵權類型
從我們對2002年開始實行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的規定的解讀中,可以發現,對該規定中由於學校過錯而導致的侵權行為有11種不同的情景,通過總結,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兩個大的類別。一個是,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或者是管理過程中,對學生的合法權益的一種侵害。另一是,學校在進行相關的學校建設、教育教學等相關活動中對學生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一種侵權類型。這兩種侵權類型都是由於學校造成的,學校應該承擔必要的賠償責任。
2、由於學生自己的原因而導致的侵權類型
這種侵權類型的主要起因於學生自身的原因,比如由於學生自身心理素質比較差,抗壓能力低而導致的自傷自殘行為導致自己人身財產的損失;學生因違法學校相關規定和紀律而導致的自己合法權益的受損等等,都是由於學生自身的過失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校園侵權行為。
3、由於第三者的過錯而導致的校園侵權的類型
對於這種侵權類型可以具體分為以下兩個不同的主體,一個校內的第三方,一個是校外的第三方。
(1)校內的第三方。這一種侵權類型的是加害人和受害人都是學校的在校學生。受害人因為學校其他學生的不適當行為而給自己的合法權益造成傷害的侵權類型。比如學生之間打架斗毆造成的受害學生身體傷害,或者學生之間在玩耍過程中造成的人身傷害。
(2)校外的第三方。這種侵權的類型也比較普遍,比如由於校外人員在學校的一些不合法或不正當行為對校內的老師或學生的人身或財產權益帶來損害的侵權類型;校外的車輛在校內行駛不當給學校教師或學生帶來傷害的侵權類型;學校教師和學生在學校規定的時間和地域范圍內,在校外的實習單位或場所由於校外的其他人員或單位給自己的人身財產帶來損害的侵權類型等等。
4、由於加害主體和受害主體的共同原因而導致的侵權類型
學生進入學校接受教育,就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其與學校的一定關系,雖然學校對學生不承擔相應的監護義務,但是學校對學生的安全保障還是負有一定義務的。這一種有加害主體和受害主體共同的原因造成的侵權類型,就是在侵權行為的主體雙方都有過錯的前提下進行的判斷。
(三)從主觀過錯的不同來劃分
根據這種侵權類型的劃分標准,可以將其分為以下兩中具體的類型:故意侵權類型和過失侵權類型
1、故意侵權類型。加害主體在行為發生之前已經意識到行為的後果特別是對受害人的人身或財產上帶來的相關的損害,但是,加害者從主觀心理的狀態下聽任這種行為發生,或者是程咬金這種行為發生的校園侵權行為類型。
2、過失侵權類型。這種侵權類型要求加害者對受害者負有注意義務,其實加害者清楚如果不怎麼樣會對受害者造成的相關權益的損害,但是由於加害者的疏忽或失誤而導致了這種結果的出現,這種侵權類型在現實生活中也非常普遍,學校應該負有管理上疏忽或失職的責任,應該承擔一定的賠償。

Ⅷ 學校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是

1)侵權行為造成了損害事實,且損害必須是學生在學校或者學校組織的活動中發生的;(2)學校的違法行為;(3)學校行為須與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4)學校主觀上須有過錯.

Ⅸ 校園侵權行為責任承擔形態的界定

校園侵權雖然發生在校園里,但是其等同於社會上的侵權行為,十分嚴重,因此我國專門為此設立了法律條款來約束,對侵權行為所要承擔的責任作出了詳細的規定,接下來由的小編為您具體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校園侵權行為的責任形態的界定
1、直接的責任形態和間接的責任形態。
這是侵權責任的最基本的責任形態。這種判斷的標准主要是責任是有行為人自己承擔,還是有與其有特定關系的相關責任人或與某種物件有管領關系的人來承擔,如果是前者就是直接的責任形態,如果是後者就是間接的責任形態。
2、單方的責任形態和多方的責任形態
這種判斷的標准主要看侵權責任是有侵權關系中的一方主體還是有雙方的主體來承擔,如果是前者就是單方責任形態,如果是後者就是多方責任心態。
3、單獨責任形態和共同責任形態
這種類型的判斷標準是從加害這一方來考慮的,如果侵權責任是由加害者的一個人單獨來承擔就是單獨責任形態類型,如果是多個加害人,那麼侵權責任也會由一個承擔向多人共同承擔變化,這種後者的承擔類型就是共同責任形態。
二、校園侵權行為導致未成年學生損害的學校責任
1、過錯推定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2、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3、補充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四十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三、成年學生的權益受損害的侵權責任
1、對於因學校的教育設施及其管理存在缺陷,導致學生的生命、健康受到損害的情況,學校在承擔侵害責任方面,應按照《民法通則》及《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處理。所以如果學生沒有過錯的,由學校承擔單方直接責任。
2、對於大學生之間在學校發生侵權行為的,按照一般的侵權來處理。依照最高法院司法解釋,「行為人致人損害時年滿18周歲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經濟收入的,由撫養人墊付,墊付有困難的,也可以判決或者調解延期給付。」
3、學生在實習或實踐活動受到傷害,在一些有相關規定的省份,可比照勞動法的規定按照工傷來賠償,在沒有相關規定的地方,可按照《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要求賠償。
4、大學生因為不遵守學校紀律或相關規章的規定的,而給自己帶來的損害,學校方面不承擔任何民事責任,而是由學生本人承擔一切造成的後果,當然如果學校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補償則另當別論。
由上可見,國家十分重視被侵權人的利益,對於責任的承擔分類規劃越詳細,說明校園侵權行為的嚴重性,而熟知以上法律知識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採取防範措施,如果您遭遇類似情況,心有困惑,請務必咨詢網站的在線律師,他們將為您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
學校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學校侵權行為有哪些
老師體罰學生怎麼處理

熱點內容
輪胎店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4 01:33:43 瀏覽:355
民法通則贈與 發布:2025-10-04 01:01:35 瀏覽:484
2014年法律服務工作計劃 發布:2025-10-04 00:59:42 瀏覽:258
勞動法違法常識 發布:2025-10-04 00:32:12 瀏覽:309
2018年4月自考行政法學真題 發布:2025-10-04 00:25:14 瀏覽:193
中山大學法律碩士代碼 發布:2025-10-04 00:11:25 瀏覽:575
國營企業成本管理條例 發布:2025-10-04 00:06:17 瀏覽:621
法學的職業生涯規劃 發布:2025-10-03 23:58:11 瀏覽:128
勞動法工資休假 發布:2025-10-03 23:56:33 瀏覽:887
美國勞動法pdf 發布:2025-10-03 23:53:48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