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罵公職人員應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A. 言語辱罵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違反了治安管理法和刑法的有關規定。按情況嚴重程度不同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1)辱罵公職人員應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言語辱罵形成犯罪的條件:
1、侮辱他人的行為。
行為的主要手段有:
(1)、暴力侮辱人身,這里所講的暴力,僅指作為侮辱的手段而言。例如以糞便潑人,以墨塗人,強剪頭發,強迫他人做有辱人格的動作等,而不是指毆打、傷害身體健康的暴力。如果行為人有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故意和行為,則應以傷害罪論處。
(2)、採用言語進行侮辱,即用惡毒刻薄的語言對被害人進行嘲笑、辱罵,使其當眾出醜,難以忍受,如口頭散布被害人的生活隱私、生理缺陷等。
(3)、文字侮辱,即以大字報、小字報、圖畫、漫畫、信件、書刊或者其他公開的文字等方式泄漏他人隱私,詆毀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
2、侮辱行為必須公然進行。
所謂「公然」侮辱,是指當著第三者甚至眾人的面,或者利用可以使不特定人或多數人聽到、看到的方式,對他人進行侮辱。公然並不一定要求被害人在場。
3、侮辱對象必須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數人,但必須是具體的,可以確認的。在大庭廣眾之中進行無特定對象的謾罵,不構成侮辱罪。死者不能成為本罪的侮辱對象,但如果行為人表面上侮辱死者,實際上是侮辱死者家屬的,則應認定為侮辱罪。
4、公然侮辱他人的行為還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能構成本罪。雖有公然侮辱他人的行為,但不屬於情節嚴重,只屬於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
B. 辱罵他人應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沒有指名道姓
1.
辱罵他人可以構成侮辱罪,情節嚴重的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2.
我國憲法內將名譽權作為公民的一容條重要人身權加以規定。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C. 國家公職人員被辱罵、恐嚇、要挾,追究的相關法律
國家公職人員被辱罵、恐嚇、要挾,追究的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3)辱罵公職人員應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恐嚇案例:
5月,冠縣、高唐、聊城東昌府區等地居民接連接到一名自稱是黑社會的恐嚇電話,,有居民被騙走數萬元。近日,冠縣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一審宣判,以敲詐勒索罪判處郭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五萬元。
經審理查明,住豐寧滿族自治縣的郭某通過QQ群聊天,在網上購買了大量私人信息,隨後用手機給多人打電話,以黑社會名義用言語恐嚇的方式索要錢財,讓人將錢打到其指定的銀行卡上。為花錢消災,有群眾被騙3萬元。在5月10日,郭某撥打電話敲詐冠縣的李某時被識破,李某報案後,公安機關將郭某逮捕歸案。
法院審理認為,郭某以黑社會名義多次打電話勒索他人,數額較大,其行為構成敲詐勒索罪。鑒於郭某認罪態度較好,退賠了被害人損失,可從輕處罰。冠縣法院遂判處郭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五萬元。(記者 孟凡蕭 通訊員 呂志棟)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男子自稱黑社會恐嚇他人 電話敲詐數萬元被判刑
D. 言語辱罵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言語辱罵抄 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襲法》第42條之規定,涉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誹謗,依法應給予治安行政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E. 辱罵對方,應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一般的辱罵行為法律實踐中不會追究,如果情節嚴重的話可能構成侮辱罪。
達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構成民法上的侵權行為。
誹謗罪(刑法第246條),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所以不可能構成誹謗罪。
F. 辱罵他人應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一般的辱罵行為法律實踐中不會追究,如果情節嚴重的話可能構成侮辱罪。回
達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構成民法答上的侵權行為。
誹謗罪(刑法第246條),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所以不可能構成誹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