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有限合夥人承擔的法律責任

有限合夥人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31 11:28:57

Ⅰ 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怎樣承擔民事責任

有限合夥企業與普通合夥企業的比較與優勢
1、比較
(1)經營管理
有限合夥企業專中的有限合夥人一般不參與合屬伙的具體的經營管理,而是由普通的合夥人從事企業的經營管理。
普通合夥企業的合夥人一般都可以參與合夥企業的經營管理。
(2)風險承擔
有限合夥人是以其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而普通合夥人之間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2、優勢
企業由少數普通合夥人經營管理並承擔無限責任,可以最大限度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降低決策管理成本;「有限責任」利於吸引他人入伙,增加資金來源,擴大企業規模,提高投資收益。
有限合夥既具有限責任的優點,又保留了合夥經營上的靈活性,被普遍認為是最適合風險投資的企業組織形式。

Ⅱ 企業合夥人應承擔的責任

合夥人是公民合夥投資組建企業進行經營的主體。合夥人在享受合夥企業帶來的利益而定時內候,也要履行一定容的義務責任。合夥人有按照合夥協議提供約定的資金、實物、技術等的義務。合夥人無論是提供資金、實物還是技術,都應在合夥協議中明確規定,合夥人應按協議的約定的數量、質量等具體要求履行義務,否則,應負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合夥人有直接參與共同經營、共同勞動的義務。這種共同的經濟利益是通過合夥人的合夥經營和共同勞動,否則就不能取得合夥人的資格。合夥人有接受監督和檢查的義務。個人合夥事業經營好壞,與各合夥人的利益密切相關。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負無限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合夥人對被推舉的負責人和合夥其他成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合夥人對於其他合夥人因連帶責任為自己償還一定數額的債務的,負有償還的義務。

Ⅲ 有限合夥企業誰承擔無限責任

普通合夥、有限合夥與有限責任合夥的主要區別。
1.設立要求不同。一般來說,法律對有限合夥和有限責任合夥設立條件的要求嚴於對普通合夥設立條件的要求。對於普通合夥,只要有符合法律規定的合夥協議即可以成立。在有的國家,普遍合夥可以採取口頭或者其他非正式的方式設立,甚至可以依當事人之間通常的行事方式來認定。但對干有限合夥和有限責任合夥,則有嚴格要求。有限合夥的合夥人之間不但要有合夥協議,還必須有經政府批準的有限合夥證書(即有限合夥章程)。有限責任合夥,法律一般要求其必須向政府有關部門提交專門注冊表。
2.出資要求不同。一般情況下,普通合夥和(特殊普通合夥)有限責任合夥的合夥人,可以用勞務、信用出資。而有限合夥中的有限合夥人,則不得以勞務和信用作為出資,只能以貨幣、實物等向合夥組織投資。
3.經營方式不同。普通合夥和有限責任合夥的合夥人在合夥組織的經營管理方面具有同等地位,每個合夥人都有權對內經營管理合夥事務,對外代表合夥組織從事交易活動,都是合夥組織的代理人或代表人。而有限合夥,只是由其合夥人中的普通合夥人來經營管理。

對於你的問題,關於連帶責任
1、有限合夥人對合夥組織債務只以其出資為限承擔責任,普通合夥人對合夥組織的債務以其個人財產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責任承擔方式
有限合夥是英美法系國家的一種法律制度,其與大陸法系國家中的隱名合夥類似。

有限責任合夥,英文名稱為LimitedLiabilityPartnerships(簡稱LLP),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合夥人組成,各合夥人對自己執業行為引起的合夥組織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對其他合夥人的執業行為引起的合夥組織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2.普通合夥:合夥人以其個人財產對合夥組織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滿意請採納。

Ⅳ 有限合夥人可以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嗎

在有限合夥企業中,有限合夥人僅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這是有限合夥制度的一項基本原則。但是,這一原則的前提是有限合夥人不執行合夥事務,如果有限合夥人參與了合夥的經營管理,執行了合夥事務,從理論上講該有限合夥人就不應再享有有限責任的保護,而應當與普通合夥人一樣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讓有限合夥人在特定情況下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主要目的在於對合夥企業債權人的保護,因此,應當從合夥企業債權人的角度進行判斷。只有在企業債權人誤認為有限合夥人是作為合夥企業的普通合夥人執行合夥事務,並與該有限合夥人進行交易的,才可以讓該有限合夥人對因此產生的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應注意兩點:
(1)第三人要求有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應當負有舉證責任。即第三人應當證明:有理由相信有限合夥人為普通合夥人;相信該有限合夥人是在代表合夥企業同自己進行交易;基於這一判斷同執行合夥事務的有限合夥人發生了交易。對於使第三人產生誤認的理由,應當是合理的,並且應當有證
(2)有限合夥人僅對因誤認產生的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即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有限合夥人為普通合夥人並與之交易的。該有限合夥人對該筆交易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對於有限合夥企業的其他債務,有限合夥人仍然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
有限合夥人不代表合夥企業,不執行合夥事務,這既是法律規定的原則,也是設立有限合夥企業時,有限合夥人對其他合夥人的承諾。當有限合夥人違反了這一承諾時,除了要對因此產生的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給企業或者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還要承擔賠償責任。本條第二款明確規定,有限合夥人未經授權以有限合夥企業名義與他人進行交易,給有限合夥企業或者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該合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有限合夥人以有限合夥企業名義與他人進行交易,是經過其他合夥人授權的,則表明其他合夥人對有限合夥人違反承諾的行為予以同意,即使給合夥企業或者其他合夥人造成了損失,該有限合夥人也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其他合夥人的授權並不能免除有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權人的責任,即使有限合夥人以有限合夥企業名義與他人進行交易是經過授權的,如果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有限合夥人為普通合夥人並與之交易的,該有限合夥人仍然要對因此產生的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Ⅳ 有限合夥企業誰承擔無限責任

普通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白話來說 普通合夥人一般包括幫助融資的基內金公司以容及融資方。
他們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他們的相關資產將會抵押。

至於為什麼有人原因當普通合夥人有幾個原因。

因為他是有限合夥企業的發起人,他需要融資需要錢。
第二,在有限合夥企業中運營的具體項目, 無限合夥人,也就普通合夥人要向有限合夥人承諾一定比例的回報和利息。假設普通合夥人像有限合夥人承諾10%每年的利息,如果項目運行良好創造了每年50%的利潤。仍然只分給有限合夥人10%的利息,剩餘40%歸於無限責任合夥人。如果項目運行不佳,虧損10%,那無限合夥人除了自己承擔虧損的10%,仍需拍賣或處置相應資產兌付承諾有限合夥人10%的利息。

Ⅵ 有限合夥人與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的責任有什麼區別

有限合來伙企業由普通合夥自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夥企業,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
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組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本法對普通合夥人承擔責任的形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Ⅶ 合夥企業法里,普通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問題

合夥企業的債務,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內伙人以其認繳容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二條規定: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組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本法對普通合夥人承擔責任的形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7)有限合夥人承擔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以增資方式成為公司股東的有限合夥企業,對於持股個人實際的股權鎖定時間,可以在合夥協議中約定。

持股個人享受收益(或獲利退出)有四種方式:

1、分享企業收益:按照份額享有上面所提到的以有限合夥企業為主體的股權轉讓收益。

2、轉讓財產份額:按照協議約定將屬於自己的財產份額轉讓他人。

3、退夥結算:根據合夥協議約定條件退夥,並獲得自身財產。

4、散夥清算:有限合夥企業解散,個人按照合夥協議約定獲得清算後的財產。

Ⅷ 關於公司合夥人法律責任的問題。

合夥人共負盈虧,共擔風險,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如果大股東私自以公司的名內義在外欠了容大筆錢沒有跟合夥人協議私自處分合夥企業財產,公司對外負債的債權人不知情的,合夥人仍需承擔連帶責任。
對於這種情況,你仍然要承擔責任,可以按照出資比例或協議的規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承擔清償責任後有權向大股東追償。

Ⅸ 有限合夥人對內是否承擔責任

法律規定:有來限合夥企自業由普通合夥人執行合夥事務。有限合夥人未經授權以企業名義與他人進行交易,給有限合夥企業或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應承擔賠償責任。法律未明確規定的,有限合夥人可按合夥協議承擔責任。
一般說來,是不可能對內無任何責任的。

Ⅹ 有限合夥企業的責任承擔

有限合夥企業的正常經營債務承擔
《合夥企業法》僅在總則中對有限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進行了規定:「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即有限合夥企業對其債務,應先以其全部財產進行清償;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由普通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故意或重大過失形成的企業債務的承擔
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是沒有爭議的,合夥人包括有限合夥人的故意或重大過失形成的債務,到底如何處理呢?即先由合夥企業承擔責任;合夥企業財產不足清償的,由普通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然後向有故意或重大過失責任的合夥人進行追償。其理論依據在於合同相對性原則和表見代理制度。
一方面,合夥企業與第三人之間的行為多為合同行為,合夥企業在進行相應的合同行為時,主體為合夥企業本身,因此,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必須由合夥企業承擔責任。
另一方面,不執行合夥企業事務的合夥人對外代表合夥企業進行合同行為,善意第三人完全有理由相信其行為代表合夥企業;對此,合夥企業在管理上也有一定的過錯,因此,應承擔責任。而這種責任承擔方式的法律依據為《合夥企業法》的強制性規定、禁止性規定和法律責任的規定。
有限合夥企業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的責任
《公司法》對於虛假出資和抽逃出資的行為,不僅規定了相應股東的補繳責任及其他股東的連帶責任等民事責任;還規定了行政責任,即《公司法》第二百條:「公司的發起人、股東虛假出資,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為出資的貨幣或者非貨幣財產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虛假出資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第二百零一條:「公司的發起人、股東在公司成立後,抽逃其出資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所抽逃出資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條亦規定了「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對公司發起人、股東虛假出資及抽逃出資的行為進行制裁。可以說,中國現行法律對於發起人、股東虛假出資和抽逃出資的責任是有較完整規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對於這種違法行為起到了遏製作用。
在有限合夥企業裡面,虛假出資或抽逃資金的也只有是有限合夥人,因為有限合夥人主要是以自己的資金作為自己入伙的保證,而普通合夥人是以自己的親自經營再加上自己的資金等方面的投入。有限合夥人承擔有限責任是有限合夥企業的關鍵,也是吸引投資之處,這一點與股東較為相似。就2006年修訂的《合夥企業法》來看,沒有直接規定有限合夥人虛假出資和抽逃出資的責任,一旦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應該參照上面公司法和刑法中的相關規定去追究相應的責任,以避免偏離了當初增加有限合夥企業的初衷。即其他合夥人可以要求虛假出資和抽逃出資的有限合夥人補繳或返還,並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一款:「合夥人違反合夥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違約責任」對其承擔違約責任提供了法律依據。同時該法第六十五條規定:「有限合夥人應當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按期足額繳納出資;未按期足額繳納的,應當承擔補繳義務,並對其他合夥人承擔違約責任。」虛假出資本身即是未足額繳納出資的表現之一,因此承擔補繳責任及違約責任,有了又一法律依據。而抽逃出資發生在合夥企業成立後,不屬於未足額繳納出資的情形,但抽逃出資本身是對合夥企業財產權的侵害,違反了《合夥企業法》關於「合夥人不得從事損害本合夥企業利益的活動」的規定,應定為違反法律,應將抽逃部分予返還。
可以在合夥協議中明確禁止抽逃出資行為,並且約定相應的違約責任,則可以要求抽逃出資的有限合夥人承擔違約責任。《合夥企業法》第六十五條規定:有限合夥人應當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按期足額繳納出資;未按期足額繳納的,應當承擔補繳義務,並對其他合夥人承擔違約責任。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在合夥協議中明確的規定,如果出現了違反合夥協議規定的就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把虛假出資和抽逃資金明確的寫入合夥協議中,作到懲罰有依據,當到了條件成熟的時候在法律上作出明確的規定,規定應該如何進行處罰等。
合夥人身份互換後責任承擔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如果具備了一定的條件,雙方的身份是可以互換的。但是有一個問題,雖然是互換,就必須針對原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相應的責任。根據《合夥企業法》第八十三條規定:有限合夥人轉變為普通合夥人的,對其作為有限合夥人期間有限合夥企業發生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第八十四條規定普通合夥人轉變為有限合夥人的,對其作為普通合夥人期間合夥企業發生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熱點內容
輪胎店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4 01:33:43 瀏覽:355
民法通則贈與 發布:2025-10-04 01:01:35 瀏覽:484
2014年法律服務工作計劃 發布:2025-10-04 00:59:42 瀏覽:258
勞動法違法常識 發布:2025-10-04 00:32:12 瀏覽:309
2018年4月自考行政法學真題 發布:2025-10-04 00:25:14 瀏覽:193
中山大學法律碩士代碼 發布:2025-10-04 00:11:25 瀏覽:575
國營企業成本管理條例 發布:2025-10-04 00:06:17 瀏覽:621
法學的職業生涯規劃 發布:2025-10-03 23:58:11 瀏覽:128
勞動法工資休假 發布:2025-10-03 23:56:33 瀏覽:887
美國勞動法pdf 發布:2025-10-03 23:53:48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