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生產劣質木耳菌法律責任

生產劣質木耳菌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31 13:40:02

㈠ 木耳在生長時腐爛嚴重是什麼原因

爛耳的主要原因是耳基、耳片長時間處於水分飽和狀態使菌絲細胞壁溶解。爛耳的防治要從科學的水分管理入手,造成乾乾濕濕的水分狀態,每天讓耳基、耳片有一段乾燥的時間,進入雨季後,要保障通風以降低濕度,防止爛耳現象發生。
黑木耳生長發育過程中常見病害及防治
1、侵染性病害
1.1毛霉
毛霉俗稱長毛菌,廣泛存在於土壤、空氣中,在潮濕的條件下生長迅速,接種後培養室的濕度過高,很容易發生毛霉。一旦感染毛霉,培養基表面就會形成灰白色粗壯稀疏的菌絲,因菌絲生長速度極快,不幾天就佔領了黑木耳生長所需要的整個空間,使料袋變黑。
1.2麴黴
麴黴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黑麴黴、黃麴黴、灰綠麴黴。在黑木耳制種與栽培中經常出現麴黴污染。黑麴黴落初為白色、菌絲體絨狀,擴展較慢,肉眼看呈黑色、疏鬆的顆粒狀。黃麴黴菌落初略帶黃色,後漸變為黃綠色。灰綠麴黴落初為白色,後為灰綠色。
1.3 青黴
青黴在自然界分布極廣,菌絲前期多為白色,與黑木耳菌絲相似,難以辨認。後期轉為綠色、藍色、灰綠色等。防治青黴可加強室內通風,保持清潔,定期消毒,同時注意降低溫度,以控制其發生。
1.4鏈孢霉
鏈孢黴菌絲體疏鬆,在培養料表面形成橙紅色或粉紅色的霉層,稍受震動便散發到空氣中到處傳播,是黑木耳生產中的惡性雜菌。它和綠色木霉、青黴、麴黴不同,雖然不分泌毒素,但生命力強、生長迅速、並有很強的傳播能力,一旦在菌房出現,會對生產造成很大威脅,甚至絕產。
1.5木霉
木霉的適應性強,尤喜酸性環境。在培養基上菌落外觀為淺綠、黃綠或綠色。
2、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由於環境條件不適宜或管理不善所引起的黑木耳病害稱為非侵染型病害。主要表現為爛耳、菌袋褐變、紅根、黃耳等。
2.1爛耳的原因及防治
爛耳的主要原因是耳基、耳片長時間處於水分飽和狀態使菌絲細胞壁溶解。爛耳的防治要從科學的水分管理入手,造成乾乾濕濕的水分狀態,每天讓耳基、耳片有一段乾燥的時間,進入雨季後,要保障通風以降低濕度,防止爛耳現象發生。
2.2菌袋褐變得原因及防治
褐變是菌絲體培養階段或催芽階段溫度過高,導致栽培菌袋分泌黃水和黏液,表層菌絲消解,在強光刺激下形成了褐變和厚厚的膜層,限制了耳基的發生。發生褐變的菌袋不形成耳基,即使形成耳基、耳片也不生長,過一個階段即脫落。褐變菌袋的防治應降低菌絲體培養溫度和催芽處理階段的溫度(﹤20℃),降低強光刺激。褐變菌袋應重新開口,使深層菌絲長出耳基。
2.3黃耳產生原因及防治
黃耳影響了黑木耳的商品性能,使得木耳價格偏低,造成黃耳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栽培種發菌結束後菌袋於0℃以下保存、催耳芽期及出耳期菌種受凍害,由於低溫冷凍的刺激,耳片停止褐色素的分泌,導致出耳後期耳片變黃、變薄;
(2) 養菌期和催耳芽期菌袋傷熱引起出耳期耳片變黃;
(3) 菌齡過長,菌種老化引起出耳期耳片變黃;
(4) 菌種特性,某些品種長出的木耳耳片呈黃色;
(5)溫度高、濕度大,木耳生長過速,黑色素積淀少,木耳易呈黃色。
黃耳防治應從防止高溫、低溫刺激入手。冬季菌種儲藏溫度應控制在1~5℃范圍內,菌絲體培養階段、催芽處理階段溫度避免過高;生產中應盡量避免使用老化菌種,應使用有資質的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菌種;子實體發育過程中溫、濕度的合理調控。做到以上幾點可有效控制黃耳的出現。
3、綜合防治措施
黑木耳病害的防治原則是以防為主、綜合防治、防重於治。
3.1把握好菌種質量關
栽培用的菌種,要保證高產、優質,菌種生活力旺盛,菌種旺盛,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及抗病蟲害能力。把好質量關必須做到菌種生產整個過程無菌操作;及時進行菌種復壯、淘汰老化、退化及劣質菌種,並減少傳代次數,以保證優良菌種的生長活力。
3.2搞好環境衛生
環境衛生是黑木耳病害綜合防治的重要環節。良好的衛生環境,可有效的減少病害的發生與蔓延。首先搞好培養室的衛生,培養室、地栽場地等與黑木耳生產有關的場所應盡量遠離能產生生活垃圾的場所,培養室內要粉刷牆壁,安裝紗布紗窗;其次是搞好栽培期的衛生,生產中要定期消毒滅菌,黑木耳栽培時使用的工具都應及時洗凈消毒。及時處理廢棄菌袋,並對周圍環境及所有器具進行徹底消毒。
3.3培養料的處理
栽培黑木耳要盡量選用新鮮、無霉變的原料,培養料的配製要充分考慮到栽培菌種的定植及生長發育,使之很快形成優勢菌,從而抑制雜菌,並提高抗病能力;培養料配製時含水量要適宜。
3.4改善生長環境
黑木耳病害的發生和危害的輕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種環境因素,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應盡可能的對黑木耳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成分、溫度、濕度、光照強度、PH值、通氣條件等進行科學的調配和管理,使整個環境條件適合黑木耳的生長而不利於雜菌的生長。
3.5葯物防治
栽培食用菌時一般不提倡用葯劑防治病蟲害,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使用葯劑,用葯品和用葯量應符合NY/T393、NY/T394綠色食品農葯使用准則的要求,不得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葯。

㈡ 發展黑木耳生產應首先考慮哪些基本條件

在目前我國黑木耳生產經歷了20多年的改革與發展,面臨的總體形勢已是產大於銷。我國菇木資源有限,「綠色壁壘」日益嚴峻,所以在發展黑木耳生產時,首先應著重考慮如下條件。
(1)市場定位
2003年全國鮮黑木耳生產已達30萬噸以上,而我國黑木耳在國際市場的銷售對象主要是華人群體,加之黑木耳銷售中不斷出現的「綠色壁壘」,國外市場佔有額還有可能下降。因此,這種國際商業形勢決定了黑木耳產品銷售的主要市場在國內。在准備發展黑木耳生產的時候,首先找准所要生產的黑木耳產品在國內或國外市場的定位。以黑木耳產品加工或銷售公司的國內外市場佔有額為依據,以技術部門為依託,建立符合市場質量標準的集約化黑木耳生產基地,可以較好地解決黑木耳生產的市場定位問題。
(2)資源問題
資源問題是關繫到黑木耳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栽培黑木耳的主原料以使用雜木屑為主,現已逐步加大其他種類原料作為主原料的應用,但無論如何,雜木林資源是可持續發展黑木耳生產的重要問題。在規劃發展黑木耳生產時,同時規劃雜木林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措施和辦法,這樣才能在發展黑木耳生產的同時具有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3)技術問題
技術問題包括菌種、栽培、加工過程的技術和設備問題。在這其中,除必要的規范設備和場所外,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與經驗、市場信息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國際市場對黑木耳產品的質量要求主要是子實體單片,干品的吸水率應達到1∶14以上。有關技術問題請閱讀如下相關資料。

㈢ 大棚掛袋木耳紅根怎麼處理

由於環境條件不適宜或管理不善所引起的黑木耳病害稱為非侵染型病害。主要表現為爛耳、菌袋褐變、紅根、黃耳等。
防治原則是以防為主、綜合防治、防重於治。
1、把握好菌種質量關
栽培用的菌種,要保證高產、優質,菌種生活力旺盛,菌種旺盛,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及抗病蟲害能力。把好質量關必須做到菌種生產整個過程無菌操作;及時進行菌種復壯、淘汰老化、退化及劣質菌種,並減少傳代次數,以保證優良菌種的生長活力。
2、搞好環境衛生
環境衛生是黑木耳病害綜合防治的重要環節。良好的衛生環境,可有效的減少病害的發生與蔓延。首先搞好培養室的衛生,培養室、地栽場地等與黑木耳生產有關的場所應盡量遠離能產生生活垃圾的場所,培養室內要粉刷牆壁,安裝紗布紗窗;其次是搞好栽培期的衛生,生產中要定期消毒滅菌,黑木耳栽培時使用的工具都應及時洗凈消毒。及時處理廢棄菌袋,並對周圍環境及所有器具進行徹底消毒。
3、培養料的處理
栽培黑木耳要盡量選用新鮮、無霉變的原料,培養料的配製要充分考慮到栽培菌種的定植及生長發育,使之很快形成優勢菌,從而抑制雜菌,並提高抗病能力;培養料配製時含水量要適宜。
4、改善生長環境
黑木耳病害的發生和危害的輕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種環境因素,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應盡可能的對黑木耳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成分、溫度、濕度、光照強度、PH值、通氣條件等進行科學的調配和管理,使整個環境條件適合黑木耳的生長而不利於雜菌的生長。
5、葯物防治
栽培食用菌時一般不提倡用葯劑防治病蟲害,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使用葯劑,用葯品和用葯量應符合NY/T393、NY/T394綠色食品農葯使用准則的要求,不得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葯。

㈣ 目前我國黑木耳生產主要有哪些模式各有何優缺點

目前我國黑木耳生抄產主要模式,以栽襲培原料有否滅菌劃分為熟料栽培和發酵料栽培;熟料栽培具有菌袋的成品率高、出耳均勻、產量普遍較高,但需較多的工序和消耗更多燃料;發酵料栽培具有工序較簡單、節省滅菌燃料,但只能在氣溫較低的季節內進行、且用種量大、菌袋的成品率較低;熟料栽培中又以原料的容器可劃分為短袋栽培、長袋栽培;以栽培場所劃分可劃分為室內栽培、室外栽培,在室外栽培中有室外蔭棚下的畦式袋栽、掛袋栽培、層架栽培等;以熟料短袋室外無蔭棚畦栽、蔭棚下掛袋、層架式、畦式栽培為常見;蔭棚下長袋層架式栽培是值得提倡的栽培模式,它具有子實體單片率較高、菌袋脫離地面較衛生等優點。

㈤ 3.劣質黑木耳的手感是怎樣的木耳泡發後是怎樣的

口嘗:抄正常曬乾的黑木耳襲應該是清淡無味的,如果出現其他味道酸、甜、辣、澀等,則是經過浸泡的。
用手摸:正常的木耳會發出乾脆的響聲,手感乾燥;浸泡過的木耳手感潮濕,木耳發軟。
手段二:色素染色
使用墨汁、紅糖、鹵水或者硫酸鎂浸泡木耳,加深表面黑色,讓賣相更好看。誤食可能會導致腹瀉、嘔吐。
看干貨顏色:正常木耳正方面顏色不一致(一面發黑,一面發白),染色木耳正方面都是黑色。
看泡水顏色:正常木耳泡出來的水色略微發黃,染色木耳浸泡後明顯褪色(色素溶解在水裡)。
手段三:硫磺熏蒸
使用了硫磺熏蒸保證木耳不會長蟲,但硫磺會殘留在木耳表面,對人體有害。
聞氣味:硫磺的氣味和燃放鞭炮的氣味一樣,非常刺鼻。
手段四:真假混合
在假木耳(地耳或者其他劣質木耳)中混入少量真木耳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看泡發後重量:泡發1小時之後,1千克真木耳可泡發到10千克(最好的可以泡發到22千克),摻假木耳泡發率一般在3千克到5千克左右。
手段五:直接造假
使用硅藻膠和紅砂糖、精粉、水一起熬制,最後壓製成型。

㈥ 黑木耳生產中有哪些方面可能造成產品污染

(1)生產環境對黑木耳產品的污染
黑木耳生產原本多在山區林木資源和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的地方,環境對黑木耳產品造成的污染機會很少。但是由於農業生產中長期大量施用農葯、化肥,工業「三廢」的排放,可能造成土壤、水源和空氣的污染。
①土壤造成的污染。在黑木耳栽培中,有的地方直接在地面栽培含有污染成分的土壤可能給產品帶來污染。
②空氣污染。大氣的污染有兩個方面,一是工業廢氣排放對黑木耳產品造成的污染;二是黑木耳產品若採用烘烤,在烘烤加工過程中,使用煤、油、柴等燃料燃燒後有害氣體可能被產品所吸附而造成某些有害成分超標,如黑木耳用煤為燃料烘烤,若非間接烘乾,可能造成二氧化硫含量超標。
③水質污染。黑木耳生產和加工的許多過程環節均需要用水,有的水分是直接與子實體接觸,有的水分被菌絲體吸收再輸送到子實體中,有的水分在加工中與子實體融為一體成為產品。因此,受污染的水質在黑木耳生產和加工中使用可能污染黑木耳產品,造成有害成分或有害微生物超標。在黑木耳的生產管理過程中,與子實體直接接觸的水質和加工過程中的用水均應達到飲用水的標准。
(2)培養料(原輔材料)帶來的污染
黑木耳的培養料若是來自天然無污染的地方,其產品當然是無污染的產品;若培養料來自有較多農葯殘留的農林下腳料,其中某些有害成分可通過菌絲在分解吸收基質營養時積累到菌絲和子實體中,造成產品污染。
培養料的污染除外來成分外,還有培養料本身的變質及入侵微生物的有害代謝物,如黃麴黴毒素。
(3)農葯使用帶來的污染
隨著黑木耳生產的發展,各種競爭性或侵害性的雜菌、病蟲害將越來越頻繁發生。一部分菇農必然會採用類同防止其他作物病蟲害的辦法,使用農葯進行滅菌除蟲。在使用農葯的過程中,特別是使用毒性較大的滅蟲農葯,容易給食用菌產品帶來農葯中有害成分的污染,或子實體農葯殘留。有機氯、有機磷、有機汞是農葯種類中的三大類,農葯造成的急性中毒有3/4以上是由這三類農葯引起的。黑木耳栽培提倡無農葯栽培。
(4)人為操作造成的污染
黑木耳的生產和加工離不開人為操作,由於操作使用的工具、用品或操作者本身攜帶有污染物,也可造成食用菌產品的污染。

㈦ 黑木耳如何進行發菌管理

17cm×33cm的菌袋接菌後要放在消毒後的培養架上發菌,培養架的每層之間高度為35cm左右,培養初期,袋應直立整齊擺放,袋間留有適當的距離,待菌絲伸入培養料內後,可以將袋底相對,口朝外,卧放2行,上下迭疊4排。16cm×52cm的菌袋發菌時將培養袋擺成「#」形,高十層左右,初期四個菌袋一層,每垛間要留有適當的距離,隨著溫度的升高可改為三個一層或二個一層。

培養前期,即接種後15天內,培養室的溫度適當低些,保持在20℃~22℃,使剛接種的菌絲慢慢恢復生長,菌絲粗壯有生命力,能減少雜菌污染。中期,即接種15天後,黑木耳菌絲生長已佔優勢,將溫度升高到25℃左右,加快發菌速度。後期,當菌絲快發滿,即培養將結束的10天內,再把溫度降至18℃~22℃,菌絲在較低溫度下生長得健壯,營養分解吸收充分。這樣培養出的菌袋出耳早,分化快,抗病力強,產量高。

發菌期間菌袋內的溫度必須一直控制在32℃以下,溫度測量以上數第二層和最下層為准。 培養室的濕度一般保持在55%~65%之間。黑木耳在菌絲培養階段不需要光線,培養室的窗戶要糊上報紙,使室內光線接近黑暗。培養室每天要通風20~30分鍾。保證有足夠的氧氣來維持黑木耳菌絲正常的代謝作用。後期,更要增加通風時間和次數,保持培養室內空氣新鮮。

㈧ 生木耳可以吃嗎

可以的!木耳多生長在柞木的朽木上,其它樹種也有,但以柞木耳為上乘。 新鮮木耳可生吃,清洗干凈拌冷盤,多以炒食為主, 用肉炒或其他蔬菜搭配炒吃更佳,也可做湯。烹飪時應加些動物油或植物油。是著名的衛生保健食品。木耳入葯味甘、性平,有益氣強身、活血、止血、涼血、潤肺等功效。
人工栽培木耳可利用木段,也可用木屑,擴大木耳的生產能力。 當前必須保護好林木資源,只有豐富的木材資源基礎,才能保證木耳資源不斷。
黑木耳是大興安嶺純天然、無污染之珍品,具有較高的營養、葯用價值,含有人體所必須的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近年來,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餐桌上的佳品。黑木耳有很高的醫療價值。具有極強的吸附能力,對人體消化系統有良好的清滑作用,是紡織業、理發業和礦山高粉塵作業條件下工人必備的保健食品。還具有清肺潤肺、益氣強身、止血、活血、止痛等功效。是治療風濕性腰腿疼痛、手足麻木抽筋、痤瘡出血、肺結核、產後虛弱等疾病的常用配方葯物。並對治療痢疾、動脈硬化、延長血液凝固時間、抗腫瘤活性都有一定的作用。

[優質的黑木耳的識別方法]優質的黑木耳干制前耳大肉厚,耳面烏黑光亮,耳背稍呈現灰暗,長勢堅挺有彈性。干制後整耳收縮均勻,干薄完整,手感輕盈,拗折脆斷,互不黏結。用清水泡發後,整耳均勻發脹恢復彈性,各自張散。如干耳表面有暗灰色不規則斑面,這是木耳制前的漬創面,干制後這些斑面比周邊連接健康的耳肉還要薄。經清水泡發後,這些潰面就會發霉,用手一搓,潰霉的肉質就會溶解離開耳體下沉。這樣的木耳僅僅影響其質量級數,還不至於損害人身健康,只要用水清洗干凈就是了。

[劣質的黑木耳的識別方法]劣質摻假的木耳千萬要小心。為了增加木耳重量,有人用鹽水、糖水泡浸,更有甚者用可以令人腹瀉嘔吐的硫酸鎂、有腐蝕作用的明礬等化學物質浸泡甚至蒸煮木耳。經過化學處理的木耳,通常表面有一層薄薄的白霜,容易受潮黏結,味道或咸或甜或苦澀,手感比正常木耳較沉。當放進清水浸泡時,這些摻假木耳會比正常木耳稍重而很快就沉到水底,泡漲後還會粘手。

常吃黑木耳有益動脈

黑木耳含豐富的植物蛋白及多種有益元素,鐵質甚多,有抗膽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蛋白、纖維和鈣質在動脈內膜上,沉積之作用,並有抗血小板凝集於血管壁之功能,因而能阻止動脈內膜增厚、管壁硬化或鈣化,並對血液有抗凝之功效。

服法:取一小把黑木耳浸入熱水中(60~80℃),泡5~10分鍾,然後洗凈濾干,倒入沸水煮5分鍾,撈起,放入塘瓷容器內,加米醋、少量食鹽、少許糖及麻油,一定量的生薑末,拌勻,儲入冰箱內。食時取出,每日食一碗。

但是有出血現象者如痔瘡出血、皮膚紫斑、牙齦出血、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或有其他出血趨向者,慎勿多食。

黑木耳豆腐湯降血脂(合理膳食)

原料:豆腐250克、黑木耳30克、雞湯、姜、蔥花、鹽、香油適量。
做法:先將豆腐切成片,黑木耳泡發後洗凈。將雞湯中加入豆腐、黑木耳、姜絲、蔥花同燉,熟後加少許鹽、香油即成。
特點:木耳、豆腐含豐富的鈣、蛋白質和礦物質、維生素。木耳、豆腐里的卵磷脂和不飽和脂肪酸等物質能分散、沉澱血液中的膽固醇,轉化為對人體有益的物質。此菜有抗血凝、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並對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療效。

黑木耳拌腐竹

平時工作壓力大休息不好,容易使血脂升高。不好的飲食結構也會造成高血脂。黑木耳對降血脂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它的吃法很多。

參考菜譜一:

原料:黑木耳,海米,黃豆芽

調料:健康平衡鹽,太太樂蘑菇精,麻油

做法:黑木耳用溫水浸泡約十五分鍾,然後用清水沖洗干凈。

海米用溫水稍微清洗一下,撈出瀝干水分,待用。

黃豆芽清洗干凈,將豆皮,根須去除。

湯鍋內倒入半鍋清水,開大火煮沸後將黑木耳和黃豆芽放入,煮約二分鍾即可撈出,瀝干水分。黑木耳切成細絲。

取一深碗,將切好的黑木耳細絲,黃豆芽和海米一起放入,加入健康平衡鹽,太太樂蘑菇精和麻油攪拌均勻,再裝入平盤中即可。
希望採納!

㈨ 如何提高袋栽黑木耳商品質量

(1)選用良種和使用優質菌種菌種的優劣是黑木耳生產成敗的關鍵。更是優質高產的基礎。優良菌種要求母種菌絲純白、平貼培養基斜面上、毛短、整齊、不爬壁。每日生長量為0.5厘米左右(在30℃以下)。久置見光後,在斜面上出現膠質、琥珀色顆粒狀原基。原種和栽培種菌絲潔白、健壯、生長較快,無雜菌污染,菌絲與瓶(袋)壁緊貼、瓶壁或表面有淺褐色菊花狀或梅花形膠質原基。菌齡以45~50天為宜。若瓶內有酒、酸、臭等異味,則是劣質菌種,應堅決淘汰。(2)許多工農業廢棄物都可用來栽培黑木耳如各種闊葉樹種木屑、禾本科作物秸稈、米糠、麩皮、棉籽殼等。但是不論利用哪種原料使用時應掌握以下原則:
①注意碳氮比:適合黑木耳生長發育的培養料碳氮比應在20∶1左右。
②精細處理原料:對所用原料如玉米芯等應粉碎成小顆粒,秸稈類應鍘成一寸左右長,並進行粗細搭配。
③掌握持水特性:棉籽殼、高粱殼等,吸水慢,持水性不好。對這類原料就應預先浸泡或加入持水性較好的鋸木屑等使用;補充磷、鈣營養,黑木耳對無機鹽類的要求,以磷和鈣吸收較多,所以應在培養料中補充1%~2%的過磷酸鈣。另外碳酸鈣等鈣鹽還可中和菌絲營養生長過程中所產生的酸而起緩沖作用,所以還應補加1%~2%碳酸鈣和石膏。
④以下三種配方經栽培實踐認為較好:棉殼80%、木屑20%、石灰1%,加水1.5倍;木屑70%,麩皮或米糠30%,過磷酸鈣、石灰各1%,加水1.6~1.8倍;玉米芯粉碎80%、米糠20%、過磷酸鈣和石膏粉各1%,加水1.4~1.6倍。
⑤代用栽培黑木耳,目前有壓菌磚、箱栽、畦栽、瓶栽及塑料袋栽等等。瓶栽和袋栽不僅保溫效果好,而且大部分菌絲又是在與外界條件隔絕情況下生長——病蟲雜菌侵染的機會少。用塑料袋栽黑木耳,必須嚴格掌握以下關鍵技術:配料、裝袋及滅菌,選用上述任一配方,調pH7~7.5,按常規裝袋,上套圈,塞棉塞,並用牛皮紙包紮袋口,在98.1千帕壓力下滅菌1.5~2小時。接種與培養:滅菌後冷卻至28℃以下時即應及時接種。接種後的菌袋在5%石灰澄清液中浸一下,取出並用鑷子夾棉花團粘石灰粉灑少量於棉塞,置於22~26℃下培養。
⑥當菌絲長滿袋後應及時將棉塞和套圈去掉用線繩將袋口扎緊,以避免噴水時水從袋口進入袋內,扎繩時應將袋口反折,並盡可能使菌塊上部不留空隙。以控制耳基萌發過多。用小刀或剪子,在袋周圍呈梅花形交錯、均勻地劃2厘米長直道。將開好口的栽培袋以覆瓦式排列於培養架上或懸吊在培養架上,控制栽培室空氣相對溫度在85%~95%、室溫在18~24℃及充足的光線。在適宜的培養條件下,約經4~5天,開口處即可看到黑色耳芽出現,此階段不僅注意每天2~4次噴霧水,要特別加強光照。菌袋的陽面,由於光線充足,又易於吸收到水分,因此耳芽生長很快,6~10天就可開片。15天左右耳片即充分展開,直徑可達8~10厘米以上。當耳片色澤較淡,耳基開始收縮,即應採收。每採收1袋,就把菌袋反轉過來,使原來的背面朝上,仍按前述覆瓦式排放約7~10天又可採收第二茬。

㈩ 做木耳菌為什麼要放石膏

在食用菌來配方中,石膏起的是自緩沖酸鹼度PH值的作用,能夠不斷的中和食用菌生長過程中代謝產生的有機酸,調整培養基中的酸鹼度,將食用菌菌絲生長環境的PH值穩定在一定的范圍內。
通常在食用菌培養基配方中,石膏的添加量是1%,栽培某些代謝酸產生多的品種,或者培養基緩沖性能不好時可以適當增加。
石膏和白灰一樣,在食用菌配方中的添加量雖然不多,但是卻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一定要購買優質的建築石膏,避免因使用劣質石膏帶來的損失。
碳酸鈣可以代替石膏。
在食用菌生產中常用的是建築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鈣,化學式為CaSO4•1/2H2O,也叫半水石膏和熟石膏。也可以使用生石膏,生石膏的化學式為CaSO4•2H2O。

熱點內容
中級經濟法公司法律制度 發布:2025-10-03 23:15:42 瀏覽:847
2018四川產假勞動法 發布:2025-10-03 23:06:40 瀏覽:622
廣東職工法律知識競賽 發布:2025-10-03 23:01:33 瀏覽:830
空白信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3 22:58:01 瀏覽:341
刑法什麼邢 發布:2025-10-03 22:50:41 瀏覽:232
證人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是 發布:2025-10-03 22:34:12 瀏覽:375
清華大學2012法律碩士錄取名單 發布:2025-10-03 22:33:01 瀏覽:363
法律咨詢服務部是什麼 發布:2025-10-03 22:32:16 瀏覽:830
法律服務小分隊計劃 發布:2025-10-03 22:24:28 瀏覽:264
劉忠社會法 發布:2025-10-03 22:24:21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