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違法行為有關法律責任
『壹』 民事違法行為例子有哪些
1,違反合同的行為,即沒有合法理由而不履行合同的行為。
2,在合同以外,侵害他人民事回權力的行為。比答如:消費者被騙;在未知情況下,個人肖像、名譽被用於商業活動;被毆打或交通事故造成的人生健康受到侵害。等等
判斷一個違法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還是刑事違法行為,主要的是看違法行為的主體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還是違反民事法律規定的或者是觸犯刑法行為的。
簡單來說,違法行為嚴重觸犯刑法,可能受到刑事制裁的,就屬於刑事違法行為;
輕微違法行為,尚達不到刑事處罰標準的,可以進行行政處罰(治安處罰),就屬於行政違法行為;
所謂的民事違法行為,只能說違法法律規定,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權利,需要進行賠償或承擔其他責任的行為。
例如:在網上傳某人緋聞或者隱私,侵犯他人名譽權的,是民事違法行為,應當賠償對方損失;如果在網上轉播危害公共安全的謠言,造成公眾恐慌的,但沒有嚴重後果的,就是行政違法,會受到治安處罰;在網上傳播企圖顛覆政府國家的謠言,危害國家安全的,就構成刑事違法,要受到刑事制裁。
『貳』 民事違法行為有哪些
民事違法行為:
(1)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護的權利和利益;
(2)行為具有違法性,即違反民事法律的規定。民事違法行為分為違反合同行為和侵權行為兩大類,前者指合同當事人沒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後者指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權利的行為。
民事違法行為在表現形式上可分為作為和不作為。違法的作為是指實施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違法的不作為是指不實施法律所要求做的行為。它同其他違法行為相比,有以下特徵:
(1)民事違法行為是違反民法規定的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的行為;
(2)某些民事違法行為不要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如從事高度危險作業造成他人財產或人身損害的,即使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過錯,也同樣構成民事違法行為;
(3)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違法行為,本人雖不承擔民事責任,但要由其監護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4)某些情況下,違反國家民事政策和社會共公利益的行為也可構成民事違法行為。
(2)民事違法行為有關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
1、朱某在工廠浴室撿到蘇某的進口手錶,先說第二天歸還,後來又說自己把手錶弄丟了。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錶。
2、在網上傳某人緋聞或者隱私,侵犯他人名譽權的,是民事違法行為,應當賠償對方損失;如果在網上轉播危害公共安全的謠言,造成公眾恐慌的,但沒有嚴重後果的,就是行政違法,會受到治安處罰;在網上傳播企圖顛覆政府國家的謠言,危害國家安全的,就構成刑事違法,要受到刑事制裁。
我國民法第七十九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歸還失主。
『叄』 什麼是民事違法行為
違約行為和侵權行為
『肆』 違反民事法律法規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違反民事法律法規應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版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4)民事違法行為有關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條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組織,該組織分立、合並的,承繼權利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伍』 行政違法行為和民事違法有什麼區別
行政違法行為和民事違法的區別是:違反的法律法規不同、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
1、違反的法律法規不同
行政違法行為:違反的是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如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交通管理條例、義務教育法、環境保護法等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的行為,都屬於行政違法行為。
民事違法行為:違反的是民事法律法規,這些民事法律法規主要有:民法通則、經濟合同法、著作權法、繼承法、專利法等。
2、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
行政違法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是行政制裁。行政制裁是指依照國家的行政法規或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規章制度,對違反行政法規的人進行的制裁。行政制裁可分為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其中,行政處分也叫紀律處分,它的種類一般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職、降級、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八種。行政處罰的種類一般有:警告、罰款、沒收非法所得、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或營業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整頓、行政拘留及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等。
民事違法行為: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是民事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八章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公民和法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主要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參考資料: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陸』 民事違法行為案例以及含義,觸犯的法律,承擔的法律責任,處罰機關來解釋民事違法行為
中國法律,沒有民事違法這一說,只有民事責任,民事責任問題,只有法院有權受理
『柒』 觸犯民法就是屬於民事違法行為了嗎
一、行政違法行為和民事違法行為的區分:
1.簡單說,行政違法行為就是違反國家國務院及其下屬部門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行政違法要受處罰或罰金,一般體現的是國家與個人的關系,具有公權性質。
2.民事違法行為就是違反民法法律規定的行為,包括商法,民法,姻婚法,繼承法,經濟法等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民事違法責任有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停止侵害,排除妨礙等。這里一般體現的是個人之間的關系,具有私法性質。
二、行政違法行為和民事違法行為定義:
判斷一個違法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還是刑事違法行為,主要的是看違法行為的主體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還是違反民事法律規定的或者是觸犯刑法行為的。 簡單來說,違法行為嚴重觸犯刑法,可能受到刑事制裁的,就屬於刑事違法行為;輕微違法行為,尚達不到刑事處罰標準的,可以進行行政處罰(治安處罰),就屬於行政違法行為。
所謂的民事違法行為,只能說違法法律規定,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權利,需要進行賠償或承擔其他責任的行為。 例如:在網上傳某人緋聞或者隱私,侵犯他人名譽權的,是民事違法行為,應當賠償對方損失;如果在網上轉播危害公共安全的謠言,造成公眾恐慌的,但沒有嚴重後果的,就是行政違法,會受到治安處罰;在網上傳播企圖顛覆政府國家的謠言,危害國家安全的,就構成刑事違法,要受到刑事制裁。
資料擴展
一、行政違法是違反行政法規的違法行為。包括兩種情況:
(1)職務過錯,即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這類失職行為使國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遭受損害,但還沒達到瀆職罪的程度。
(2)行政過錯,即公民和法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如司機違反交通管理法規的行為。有的學者認為行政違法在許多情況下,專指行政過錯,主張把職務過錯稱為紀律違法。
二、民事違法行為是違反法律規范和侵犯民事權利的行為。民事法律事實的一種。違反法律規范是行為違法性的形式;違反民事義務和侵犯
一是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
二是侵犯國家的、集體的財產;
三是侵犯他人的財產和人身權利。
根據當事人所負的義務不同,違法行為有違法的作為和違法的不作為兩種。違法的作為指實施法律禁止做的行為;違法的不作為指不實施法律要求做的行為。行為的違法性,是承擔民事責任的要件之一。違法行為,如對他人造成損害,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如該違法行為系民事行為,則應歸於無效。
『捌』 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的區別
主要區別於違反行政法和民事法,觸犯的法律不同,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也不同。違法表現不同:行政違法行為觸犯的是國家通過法律法規直接確定的義務,而民事違法還包括當事人約定的義務。一般意義上民事違法涉及到民眾個人利益,行政違法大多是公安部門提請。
拓展資料
區分實質行政違法與形式行政違法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首先,從法律效力看,實質違法一般屬無效行為,從該行為發生之時即沒有法律效力,而形式違法一般屬可撤銷行為,它經有效補救可轉化為有效行為;其次,
從法律後果看,實質違法所引起的法律後果主要是承擔懲罰性行政責任(如行政處罰、行政處分),而形式違法所引起的法律後果主要是承擔補救性行政責任(如撤銷違法)。
簡單的說二者的主要區別是:
一、違反的規范不同,前者是行政法律法規,後者是民事法律法規。
二、違法表現不同:行政違法行為觸犯的是國家通過法律法規直接確定的義務,而民事違法還包括當事人約定的義務。
三、違法結果不同:違反行政法的結果是接受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而違反民事法律的後果是向對方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
行政違法---酒駕就是抓到要拘留。
民事違法---借錢不還
行政訴訟---對公安行政拘留不負,以公安局為被告提起訴訟
民事訴訟---借錢不還,以借款人為被告提起訴訟
『玖』 民事違法行為應承擔的法律十四中責任
《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內)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容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