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停車場車輛被盜法律責任是

停車場車輛被盜法律責任是

發布時間: 2021-01-31 18:20:23

❶ 停車場車被偷,責任歸誰

你需要證明保安有過錯,比如你說在保安的眼皮底下被偷的,這就專能說明保安沒有盡到一般的屬注意義務,對此有過錯,保安是職務行為,應由其公司承擔責任。

其實,對於停車場的法律關系,有認識不同,有租賃關系和保管關系,如果認定為租賃關系,你租賃該停車位,那麼保安沒有保管的義務,偷了也不是他們的責任,但是如果是保管關系,就不一樣,具體來說,還是看保安有沒有盡到注意義務。

給個好評加分吧

❷ 停車場車輛被砸被盜誰負責任

某安全班長在對廣場車輛進行檢查時,發現停放在出口處一輛車的後門車窗玻璃破碎。經過錄像察看,在發現車窗被砸大約7個小時之前,有一穿灰色夾克的男子走近該車,打碎後門車窗玻璃,並取走放在車廂裡面的手提包,此時廣場無人值班。經過察看該時段控制中心工作錄像得知,當值班長離開廣場到控制中心處理一名住戶搬運冰箱事宜,控制中心當值人員注意力分散而沒有監控到砸窗盜包事件。
[分析] 1、當值班長處理其它事情時,沒有交待其它崗位頂崗或關注,造成西廣場車場處於無人管控的真空狀態。
2、互控制度落實不到位,崗位離開後,控制中心工作人員未對其區域進行重點監控,對關鍵鏡頭的關注力度不夠,未能及時發現問題。
3、在事件發生近七小時後現場崗位才發現車窗被砸,於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現場崗位責任心不強。
[法律焦點] 1、物業管理企業是否負有賠償責任關鍵取決於對物業管理企業的義務如何界定,即物業管理合同中約定的物業公司對停放在小區內車輛的管理義務,是維護停車秩序的義務,還是保管義務?按照《城市新建住宅小區管理辦法》的規定,維護停車秩序是物業管理企業的義務。而保管系民事合同關系,如果物業管理企業與業主團體或業主約定由物業管理企業對車輛履行保管義務,則在車主將車輛交付給物業管理企業管理後,物業管理企業必須履行保管義務。即使沒有約定為保管合同關系,只要該管理的事實完全符合保管合同的構成要件,物業管理企業也應承擔保管合同責任。因此,是否構成保管合同關系,是決定本案物業管理企業是否承擔賠償責任的關鍵所在。
2、按照《合同法》第367條之規定:「保管合同至保管物交付時成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保管合同屬於實踐性合同,而非諾成性合同;保管合同的成立,不僅要有當事人雙方要約與承諾的意思表示一致,而且還必須有寄存人將保管物交付給保管人的行為,即保管物必須轉移給保管人佔有控制後,保管合同才生效;否則,即便雙方已達成保管合意,該保管合同也未生效。那麼,能否將物業管理企業收取了車輛停車費用,車主將車輛停放在停車位上的行為理解為車主已將車輛移轉給物業管理企業佔有控制(交付)呢?律師認為,車主將車輛停放在指定車位上的行為,並不一定意味著車輛實際佔有控制權能的轉移(交付)。第一,如果雙方明確約定對車輛的管理為保管合同關系,同時約定了將車輛停放在指定車位即為保管物交付的,只要車主將車輛停放在該指定停車位,保管合同就開始生效,物業管理企業就應承擔保管責任;如果沒有約定將車輛停放在指定停車位即為車輛交付的,除非雙方辦理了交付手續,否則,車主停放車輛的行為難以構成保管物的交付。第二,如果雙方未約定對車輛的管理為保管合同關系,而物業管理企業收取停車費,並按照車輛管理的規章制度對車輛實行管理,業主停放車輛必須辦理交接手續,而且只有在查驗停車憑證與車輛完全相符後才予以放行的,則停放車輛的行為也構成保管物的交付;基於此管理事實,應推定雙方之間為車輛的保管合同關系成立並生效。如果沒有辦理車輛交接手續,或者雖然辦理了停車手續(如核發停車證)但未嚴格查驗手續的,也很難構成保管合同關系。
3、但是,不構成保管合同關系並不意味著物業管理企業對停放車輛被盜所致的損失就不承擔任何責任。因為,即使不構成保管合同關系,物業管理企業仍然對車輛以及物業小區的治安秩序等負有管理義務。如果物業管理企業在治安管理方面違反義務,對車輛被盜有一定過錯的,則物業管理企業也應當對車輛被盜的損失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例如,盜賊正在小區內盜竊車輛,業主報告給物業管理企業保安後,保安人員不是採取積極措施阻止而是置之不理,物業管理企業應當承擔怠於履行管理義務所致損失的賠償責任。如果物業管理企業已經盡到管理義務的,則不承擔賠償責任。
[實際操作] 1、建議在物業管理合同中不要與業主約定車輛保管義務。與業主簽訂其他協議時也要特別注意義務的界定。
2、如已構成保管合同關系,注意履行過程中過錯的避免。過錯發生後,及時與保險公司聯系賠償事宜,轉嫁風險。

❸ 放在停車場的車輛被盜怎樣索賠

你好,你和停車場保管人員已經形成了有價保管協議,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應當根據摩托車價值全額賠償

相關法律依據可以看下合同法 第365條-378條

❹ 車在收費停車場被偷停車場有責任嗎

據媒體報道,3年前,成都錦江區的程先生把車停在家門口的停車場,5天後要用內車時,卻發現價值21萬的本田車不容翼而飛。法院判決停車場承擔20%的賠償責任,但停車場承包人始終以「沒錢」為由拒絕給付。圖為停車場負責人被法警強制執行,在搜查出收據、賬單、錢款的登記表上簽字確認。

賬目顯示停車場日進萬元,法院要求當場支付所有賠償款。停車場負責人在錦江區法院執行法官的見證下簽訂協議進行賠償拖欠款。

❺ 車輛在露天停車場被盜停車場會賠償嗎

他們應該賠償。
一、就算交費有效期到7月21日0點為止,但是他們並沒有提前告知你回要你把車開答走,而且車子一直停放在停車場里,所以既然車子停在那裡他們就有義務把車子保管好。
二、就算7月21日0點後因保管費到期,他們沒有繼續保護車子安全的義務,但誰也沒辦法確定丟車的具體時間,他說車子是在0點至三點之間丟失的,我們還認為車子就是在0點前被盜的呢,他們一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建議你咨詢一下起訴的程序,不行的話就走法律程序

❻ 車子在停車場被盜,能否要求賠償

商場的停車義務附隨於經營者的經營活動,也應承擔對消費者財產安全的義務。此外由回於商場工作答人員在犯罪嫌疑人不能出示停車卡的情形下,既不盤問,也未要求其提供合法佔有、使用車輛的證據,就輕易放行,存在重大過失,導致了車主的損失。車子被盜後車主得到賠付需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一、需購買盜搶險;二、需滿足盜搶險的條款;三、需證明車主是沒有責任的。

即便車輛被盜,也買了盜搶險,車主也不會得到全額賠付。因為車子發生了折舊,保險公司一般會按照折舊率進行賠付。同時,如果車主理賠資料不全,有可能增加免賠率。車主丟失行駛證、購車原始發票、車輛購置附加費憑證等每一項增加0.5%的絕對免賠,丟失車鑰匙增加5%的絕對免賠。車險專家提醒車主盡量不要把這類材料放在車內,停車時要養成索取車輛保管憑證的習慣。雖然很多停車費收據上印著丟失不管,但可以證明車主在一定時間段內在該停車場停車。

❼ 停車場丟車 應該由誰來賠償

車輛在停車場丟失(不可抗力原因除外),應該由停車場負責賠償。
第一,物業管理公司是受業主的委託對住宅區進行管理,它本身不擁有土地使用權,更無權將車位使用權(實際上是車輛所佔位置那塊土地的使用權)出租給車主。但因為物業管理公司的職責是受託對小區內的「綠化、環境衛生、公共秩序等項目進行維護、修繕和整治,使之保持正常狀態」,對進出住宅區的車輛進行「保管」,正是物業管理公司的職責所在。
第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規定》和有關規章規定,國有土地使用權人出租自己已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必須經過政府國土管理部門批准;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必須辦理登記手續,這是一種「要式行為」。避開物業管理公司對住宅區土地無使用權不談,即使住宅區業主將車位所佔土地的使用權委託給物業管理公司行使,那麼它將車位所佔土地面積的使用權每次出租給車主時,都必須經過國土部門的批准和登記方為有效,但這在實際操作上是做不到的。而保管則只要經過公安交管部門批准取得停車場經營資格,就可從事車輛保管業務,且保管合同不是要式合同。
第三,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13條規定:「租賃合同的內容包括租賃物的名稱、數量、用途、租賃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賃物維修等條款」,可見,租賃合同須具備上述主要內容才算完整有效。而停車卡的內容極為簡單,根本不可能包含上述內容。該法第368條則規定:「寄存人向保管人交付保管物的,保管人應當給付保管憑證……」可見,法律對保管合同的內容和形式規定得十分簡單,僅為「保管憑證」即可。「停車卡」其實就是典型的保管憑證。
第四,按照法理,財產租賃合同是指出租方將某一特定的財產交給承租人使用,承租方支付報酬,並於使用完畢後返還原物的合同。車輛進入停車場後,即使車主中意某個特定的停車位,但他不會如願以償,因為車主要完全聽從停車場管理人員的指揮,指定放在哪裡就得放在哪裡。
停車場與車主的關系是一種典型的保管合同關系,「停車卡」是保管合同的憑證。按照民法理論,作為保管合同一方當事人的保管人擁有三項權利:
第一,它有權要求寄存人支付保管費;
第二,它擁有因不可抗力造成保管物的損毀、滅失可以免除賠償責任的權利(但必須提供證據);
第三,因寄存物本身性質或暇疵而造成保管人的財產損失時。
有權要求寄存人賠償。保管人在享有權利的同時負有三項義務:
第一,妥善保管寄存物的義務。如果因保管人的過錯造成寄存物毀損、滅失,應負賠償責任;
第二,在保管合同期滿時,有向寄存人返還保管物的義務;
第三,在第三人對保管物主張權利或保管物受到意外毀損滅失時,有義務迅速通知寄存人。而作為保管合同另一方當事人的寄存人,其權利義務恰恰與保管人的義務和權利相對應。

法律援助;停車場車輛被盜索賠

朋友,既然來你收了別人的源停車費,你就要承擔相應的保管義務;車子丟了,不管別人自己有沒有上鎖,你都需要賠付,他沒上鎖,具有一定過錯,法院裁量的時候有自由裁量權可能會讓他自己承擔一部分責任,但你的主要責任肯定是跑不掉的。另外,讓你不承擔責任的辦法也有,但從公平、公正的角度來說,不能教給你。

❾ 停車場內車輛被盜或損壞,物業賠不賠

今年剛出台的法律,得賠

近年來,由於車輛在停車場內被盜而引發的索賠糾紛呈不斷上升趨勢。此類糾紛往往爭執較大,雙方各執己見,實踐中所處理的結果也各不相同。

一、分歧點

1、主張車輛丟失停車場不承擔責任的認為,車主與停車場的關系僅是車位租賃關系。並且,停車票證上往往也印有此類特別約定,即停車場只是為車主提供車輛臨時停放場地並收取場地使用費,對停放的車輛不負保管義務,其丟失車輛不應承擔責任。並且停車場僅取5元、10元的停車費,而要賠一輛上萬元的車輛顯然不公平。發生車輛丟失,車主可以通過保險索賠或加強車輛防盜裝置來保證車輛安全。

2、主張停車場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則認為,車主與停車場之間的關系是保管合同關系。停車場既然允許車主停車並收取停車費,自然應保證車輛的安全,其停車管理人員就有看管的義務。

二、消保委評論觀點

我們認為,判斷停車場是否應該對車輛的安全承擔責任,關鍵是要搞清或確定收費的性質。也就是說如果收取的5元或10元是「車位使用費」或「車位租賃費」,上述第一種觀點無疑是正確的。如果是「車輛保管費」,那麼上述第2種觀點就應該得到支持。現在問題是如何判定,停車場收的費到底是「使用(租賃)費」,還是「保管費」呢?

我們先來弄清收費單位(人)有沒有資格或權力收取「車位使用費」或「車位租賃費」。這里的關鍵是「車位」,而「車位」無疑就是土地。也就是必須依法取得其所佔場地(車位)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才具有收取「車位使用費」的資格,其他任何人都無權收取「車位使用費」。為了更加明確的說明問題,我們把住宅小區內的停車收費作為事例。

事實上,住宅小區范圍內除用於建造地上建築物以外的土地,都屬附屬地。它是小區配套服務必需的土地,從屬於建築物(住宅)基地,並與該基地使用權不可分離。其停車場(車位)所佔用的土地使用費,已經計入住宅小區「成本」之內,含入公共面積及銷售價格之中,所以說其「車位」使用權是小區的所有業主共同共有。其它樓宇停車場,同理。有些社會公共停車場,其佔用的土地屬國家或集體所有和使用。現在,我們應該明白有些收費單位或個人是無權收取「車位使用費」或「租賃費」的。盡管有些發票印有收取的是「使用費」也不行。

我們仍以住宅小區為例,對於小區的業主(車主)來說,他們停車的「車位」應該是他自己所享有使用權的共有份額。那麼,他停在自己享有份額的「車位」還向收費單位交費,這個費到底是什麼費用?從收費單位與車主之間這種支付與收取「費用」的過程,以及車主依據「停車卡」進入、駛離「車位」看,實際上就是車輛保管合同的履行與完成過程。

1、車主有支付費用的義務和享有接受服務的權利。收費單位有收費的權利和提供服務的義務,雙方互盡義務,符合保管合同為雙務合同的特徵;2、提供服務的內容並不是對於車輛進行沖洗、保養、維護,而是為車輛提供保管服務(未經收費單位同意不能停與離),符合保管合同的勞務特徵;3、車主將車(保管物)駛入車位,視為交付給保管人(收費單位),符合保管合同的實踐的特徵;4、車主將車停放在車位,車仍然是車主的車,並沒有發生轉移車輛所有權或使用權,符合保管合同不轉移保管物的特徵。

三、有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365條:「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並返還該物的合同。

第366條:寄存人應當按照約定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費。

第367條: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時成立。

第374條:保管期間,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毀損、滅失的,保管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保管無償的,保管人證明自己沒有重大過失的,不承擔責任損害賠償責任。

❿ 收費停車場車被盜,責任歸誰

那要看那個停車場是不是正規的!有沒有給你開具停車收費的發票!如果有,他們就應該負責任,如果沒有!這個官司不太好打啊!

熱點內容
中級經濟法公司法律制度 發布:2025-10-03 23:15:42 瀏覽:847
2018四川產假勞動法 發布:2025-10-03 23:06:40 瀏覽:622
廣東職工法律知識競賽 發布:2025-10-03 23:01:33 瀏覽:830
空白信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3 22:58:01 瀏覽:341
刑法什麼邢 發布:2025-10-03 22:50:41 瀏覽:232
證人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是 發布:2025-10-03 22:34:12 瀏覽:375
清華大學2012法律碩士錄取名單 發布:2025-10-03 22:33:01 瀏覽:363
法律咨詢服務部是什麼 發布:2025-10-03 22:32:16 瀏覽:830
法律服務小分隊計劃 發布:2025-10-03 22:24:28 瀏覽:264
劉忠社會法 發布:2025-10-03 22:24:21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