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供應商行賄的法律責任

供應商行賄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31 22:31:22

A. 個人獨資企業內部人員與供應商勾結收受回扣,企業法人可以只告供應商,不追究內部人員責任嗎

企業內部人員與供應商勾結收受回扣是違法的,達到一定數額就涉嫌受賄罪,回會被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會答判刑的。所以企業法人不僅可以舉報供應商行賄,還可以到司法機關報案要求追究內部人員受賄的刑事責任。所謂的只告供應商是不準確的,因為內外勾結收受回扣的行為不屬於民事糾紛,而是涉嫌犯罪,只要報案就是行賄受賄一並予以追究責任的。

B. 華為供應商行賄將受到什麼處罰

華為供應商行會受到什麼處罰?其實它們受到處罰都是非常嚴重的,因為他都是比較正規的公司,不要去行賄

C. 商業賄賂的法律法規

按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商業賄賂是指經營者為銷售或者購買商品而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賄賂對方單位或者個人的行為;經營者不得採用財物或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購買商品。但在有關行政解釋的文字描述中,都是以賄賂來解釋商業賄賂,而沒有指出包含在「賄賂」一詞中的目的要件和客體要件的內容,容易使人解讀為「經營者只要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銷售或購買商品就是商業賄賂行為」,而這一理解顯然不妥。 商業賄賂的本質是通過不正當的利益引誘來爭取交易機會,排擠競爭對手的公平競爭,為自己謀取不當經濟利益,它破壞的是公平競爭秩序。所以,必須在具備充分證據能夠證明經營者給付財物為自己獲取了或足以獲取交易機會或其他經濟利益的前提下,才能認定構成商業賄賂行為。然而,如果經營者只是為了索要被拖欠的貨款而採用賄賂手段,就不能認定為商業賄賂;如果供貨商因大型零售商利用壟斷的優勢地位索取不合理費用,而被迫支付相關費用,也不宜一概認定為商業賄賂;如果經營者對只經營自己產品的代理商進行返利,又在法律所允許的范圍內,也不宜認定為商業賄賂。 商業賄賂既包括行賄行為也包括受賄行為在一般情況下,商業賄賂是對偶行為,既包括行賄方也包括受賄方,二者不可分割。但在有關法律法規中,只是明確禁止回扣中的行賄行為與受賄行為,即「在賬外暗中給付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的,以行賄論處;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賬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賄論處」,而給付和收受回扣僅是商業賄賂行為的一種。同時,「賄賂對方單位或者個人的行為」中的「賄賂」一詞系暗中給付財物進行收買之義,即行賄行為。這樣,就容易使人將商業賄賂行為簡單地理解為行賄行為,並由此引發爭議甚至訴訟。 受賄主體的概念外延需要明確有關法律未明確一般商業受賄主體的概念外延,只是明確了回扣的受賄主體是「對方單位或者個人」。也就是說,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可能成為回扣之外的商業受賄主體。《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的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本法所稱的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如果將購買或銷售商品時收受賄賂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作為受賄主體論處,就會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比如,「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購買商品自用時,它就不屬於《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的經營者。另外,在治理商業賄賂的行政執法實踐中,到底應該以「主體論」觀點為判斷標准,還是應該以「行為論」觀點為判斷標准,來分析商業受賄方是否屬於《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界定的經營者,也存在不同的理解。 對商業受賄行為的法律責任應當作出專門規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了商業行賄行為的法律責任,即經營者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監督檢查部門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但是,《反不正當競爭法》並未對受賄行為的法律責任作出專門規定,由此出現「法有禁止而無處罰」的尷尬。如果規定對商業受賄行為按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處罰,則容易自相矛盾。因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二條並未規定商業受賄行為的法律責任,所以這種法律轉致規定很難成立。 執法人員應認真學習,正確理解和把握基本概念基於法律法規存在的缺陷,中央治理商業賄賂領導小組印發了《關於在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中正確把握政策界限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商業賄賂是在商業活動中違反公平競爭原則,採用給予、收受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等手段,以提供或獲取交易機會或者其他經濟利益的行為。」這樣,就明確了商業賄賂包括行賄行為與受賄行為,並把《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的「其他手段」細化為「其他利益等手段」,明確了商業賄賂的目的要件和客體要件。同時,《意見》明確指出,商業賄賂主體既包括各類公司、企業及其從業人員、個體工商戶以及其他經營者和社會團體、行業組織、社會中介組織及其從業人員,也包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及其工作人員等。《意見》還劃分了折扣、傭金、附贈、捐贈、其他利益與商業賄賂相關財物之間的界限,為在更大范圍內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

D. 經法院查出公司供應商賄賂公司高層該怎樣處理

構成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應依法移交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刑法
第一百六十三條【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兩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第三百八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一百六十四條【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為謀取不正當商業利益,給予外國公職人員或者國際公共組織官員以財物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E. 行賄罪必須承擔什麼法律責任和刑事責任

一、在被訴前主動交待,並有重大立功表現,不追究刑事責任;
二、在被回訴前主動交待,答可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三、行賄在5000元以上,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四、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情節特別嚴重,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F. 商業賄賂法律責任

商業賄賂法律責任:
首先,對什麼人可以構成反商業賄賂中規定的商業賄賂主體?根據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於商業賄賂本身的規定,商業賄賂是經營者為了銷售或者購買商品而利用財物對其他單位或者個人進行賄賂的行為,因此,商業賄賂發生在經營者的經營活動中,而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因此反商業賄賂中所規定的商業賄賂的主體只能是從事商品經營和營利性服務的經營者,而不包括國家工作人員或單位,也就是說,如果商業賄賂行為構成犯罪,罪名也只能是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或者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
其次,如果構成反商業賄賂中所規定的商業賄賂行為,企業經營者將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呢?商業賄賂行為根據危害程度的不同,存在違法和犯罪兩個層次,分別應當承擔民事,行政,刑事責任。第一,承擔民事責任。根據新《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經營者違反法律規定,給被侵害的經營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賠償損失屬於民事責任的一種。
第二,承擔行政責任。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經營者違反法律規定,以行賄的手段銷售或者購買商品的,應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據新《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根據情節的輕重對經營者處以1萬元以上20萬以下的罰款,如果有非法所得的,應當予以沒收。這里的沒收非法所得和處以罰款的行為都屬於行政責任。第三,承擔刑事責任。刑事責任依照我國《刑法》進行處罰。如果商業賄賂行為本身構成了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受賄罪、單位受賄罪、行賄罪、單位行賄罪、對單位行賄罪、介紹賄賂罪等罪名的話,依照刑法分則對不同罪名規定的刑事責任進行處罰。
總之,商業賄賂行為是我國法律所明確禁止的,尤其在新《反不正當競爭法》發布實施之後,商業賄賂行為,更是成為我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所打擊的重點領域,並且由上述文章內容可以看出任何企業經營者從事商業賄賂,都要承擔法律責任,輕則是行政責任,重則有可能是刑事責任。因此希望企業經營者能夠明確反商業賄賂中所規定的商業賄賂行為的范圍,也能夠明確一旦構成商業賄賂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十分巨大,在企業經營者具備這樣的意識之後,就能夠提前做出行之有效的應對辦法,規避商業賄賂行為,避免成為反商業賄賂的執法對象。

G. 政府采購招標代理行賄什麼處罰

一般來說就是罰款,暫停一定時間的代理資格。如果造成危害情況比較大,社會影響較大的,會進行刑事處罰,一般采購依行賄罪處。

根據政府采購法,有可能只是民事責任,但有可能會涉及到刑事責任,主要看涉及的嚴重性。

《政府采購法》第77條中規定,供應商在政府采購中有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成交的;採取不正當手段詆毀、排擠其他供應商的;與采購人、其他供應商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惡意串通的;向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行賄或者提供其他不正當利益的;在招標采購過程中與采購人進行協商談判的,其中標、成交無效。
《政府采購法》第25條規定,供應商向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評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競爭性談判小組的組成人員、詢價小組的組成人員行賄或者採取其他不正當手段謀取中標或者成交,其中標、成交無效。
《政府采購法》第79條中規定,政府采購當事人有本法第71條、第72條、第77條違法行為之一,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並應依照有關民事法律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上述規定,供應商在采購過程中有違法的投標行為,除其中標、成交無效外,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如果違反了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應當承擔法律規定的民事責任。

H. 采購拿回扣,觸犯什麼法律

該行為構成了,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觸犯了刑法中的條例

如果全額退回任職單位,且單位不去追究責任,就不會判刑,如果單位追究責任最高可判5年。

第一百六十三條 【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單位,主觀方面是故意,而且具有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2處罰編輯觸犯本罪,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3描述編輯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8)供應商行賄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認定

1.劃清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與非罪行為的界限。

(1)按照《刑法》第163條的規定,構成公司、企業、其他單位人員受賄罪必須是受賄數額較大的,不足較大數額的按一般受賄行為處理。

數額較大的具體界限,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印發《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的通知第十條規定:在經濟往來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數額在五千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2)公司、企業、其他單位人員在法律、政策許可的范圍內,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合理報酬的,不屬於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受賄,因而是合法行為而不是犯罪。

(3)公司、企業、其他單位人員接受親朋好友的一般禮節性饋贈,而沒有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親朋好友謀取利益的,不成立公司、企業、其他單位人員受賄罪。上述(2)、(3)兩點說明,區分公司、企業、其他單位人員受賄罪與合法行為的界限,關鍵是看行為人獲得的財物是否屬於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利益而取得。

(4)區分以收受回扣、手續費為特點的公司、企業、其他單位人員受賄罪與正當業務行為的界限。在正常的市場交易行為中,取得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折扣、傭金是正當業務行為;而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為個人所有的,應認定為公司、企業、其他單位人員受賄罪。

2.劃清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與受賄罪的界限。

兩罪區分的關鍵在於犯罪主體的不同:本罪的主體是公司、企業、其他單位人員,即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以及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國有公司、企業、其他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國有其他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

I. 供應商給買家回扣,法律怎麼處罰供應商的

供應商給買家回扣是屬於正常的商業行為,不違法的,所以不會處罰的,就好像買什麼牌子的電器,廠家返現多少或送多少電費,一個道理

供應商給賣家回扣是商業賄賂

熱點內容
公司不讓請假勞動法有規定嘛 發布:2025-10-03 21:09:18 瀏覽:576
行政法熱點事件 發布:2025-10-03 21:01:05 瀏覽:17
刑法延長拘留 發布:2025-10-03 20:59:29 瀏覽:777
經濟法職業經理人制度 發布:2025-10-03 20:52:35 瀏覽:63
經濟法基礎知識答案 發布:2025-10-03 20:50:11 瀏覽:93
經濟法的價值取向 發布:2025-10-03 20:50:10 瀏覽:977
法治伴我成長作文素材 發布:2025-10-03 20:44:25 瀏覽:265
宋功德任中辦法規局 發布:2025-10-03 20:38:58 瀏覽:898
華政研究生國際法和經濟法哪個好 發布:2025-10-03 20:35:55 瀏覽:326
法院警衛員 發布:2025-10-03 20:35:16 瀏覽: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