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違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法律責任

違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01 23:09:50

①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屬於什麼行為

1996年1月16日國務院令第191號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規定:警內械,是指人民容警察按照規定裝備的警棍、催淚彈、高壓水槍、特種防暴槍、手銬、腳鐐、警繩等警用器械;所稱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規定裝備的槍支、彈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人民警察制止違法犯罪行為,可以採取強制手段;根據需要,可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發生嚴重危害後果的,可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使用武器。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應當以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盡量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為原則。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為,受法律保護。人民警察不得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使用警械和武器。

② 警察使用警械和槍支都有哪些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正確使用警械和武器,及時有效地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財產,保護公共財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人民警察制止違法犯罪行為,可以採取強制手段;根據需要,可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發生嚴重危害後果的,可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使用武器。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警械,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規定裝備的警棍、催淚彈、高壓水槍、特種防暴槍、手銬、腳鐐、警繩等警用器械;所稱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規定裝備的槍支、彈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

第四條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應當以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盡量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為原則。

第五條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為,受法律保護。

人民警察不得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使用警械和武器。

第六條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應當命令在場無關人員躲避;在場無關人員應當服從人民警察的命令,避免受到傷害或者其他損失。

第二章 警械的使用

第七條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經警告無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淚彈、高壓水槍、特種防暴槍等驅逐性、制服性警械:

(一)結伙斗毆、毆打他人、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者進行其他流氓活動的;

(二)聚眾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運動場等公共場所秩序的;

(三)非法舉行集會、遊行、示威的;

(四)強行沖越人民警察為履行職責設置的警戒線的;

(五)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的;

(六)襲擊人民警察的;

(七)危害公共安全、社會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為,需要當場制止的;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規定使用警械,應當以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為限度;當違法犯罪行為得到制止時,應當立即停止使用。

第八條 人民警察依法執行下列任務,遇有違法犯罪分子可能脫逃、行凶、自殺、自傷或者有其他危險行為的,可以使用手銬、腳鐐、警繩等約束性警械:

(一)抓獲違法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重大嫌疑人的;

(二)執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審訊、拘傳、強制傳喚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規定使用警械,不得故意造成人身傷害。

第三章 武器的使用

第九條 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為的緊急情形之一,經警告無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一)放火、決水、爆炸等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二)劫持航空器、船艦、火車、機動車或者駕駛車、船等機動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

(三)搶奪、搶劫槍支彈葯、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四)使用槍支、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實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槍支、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相威脅實施犯罪的;

(五)破壞軍事、通訊、交通、能源、防險等重要設施,足以對公共安全造成嚴重、緊迫危險的;

(六)實施兇殺、劫持人質等暴力行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七)國家規定的警衛、守衛、警戒的對象和目標受到暴力襲擊、破壞或者有受到暴力襲擊、破壞的緊迫危險的;

(八)結伙搶劫或者持械搶劫公私財物的;

(九)聚眾械鬥、暴亂等嚴重破壞社會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

(十)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或者暴力襲擊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

(十一)在押人犯、罪犯聚眾騷亂、暴亂、行凶或者脫逃的;

(十二)劫奪在押人犯、罪犯的;

(十三)實施放火、決水、爆炸、兇殺、搶劫或者其他嚴重暴力犯罪行為後拒捕、逃跑的;

(十四)犯罪分子攜帶槍支、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拒捕、逃跑的;

(十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規定使用武器,來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後可能導致更嚴重危害後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第十條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

(一)發現實施犯罪的人為懷孕婦女、兒童的,但是使用槍支、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實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二)犯罪分子處於群眾聚集的場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危險物品的場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將發生更為嚴重危害後果的除外。

第十一條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一)犯罪分子停止實施犯罪,服從人民警察命令的;

(二)犯罪分子失去繼續實施犯罪能力的。

第十二條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無辜人員傷亡的,應當及時搶救受傷人員,保護現場,並立即向當地公安機關或者該人民警察所屬機關報告。

當地公安機關或者該人民警察所屬機關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進行勘驗、調查,並及時通知當地人民檢察院。

當地公安機關或者該人民警察所屬機關應當將犯罪分子或者無辜人員的傷亡情況,及時通知其家屬或者其所在單位。

第十三條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應當將使用武器的情況如實向所屬機關書面報告。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十四條 人民警察違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應有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到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人員,由該人民警察所屬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賠償。

第十五條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無辜人員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由該人民警察所屬機關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補償。

第五章 附 則

第十六條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執行國家賦予的安全保衛任務時使用警械和武器,適用本條例的有關規定。

第十七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0年7月5日公布施行的《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規定》同時廢止。

③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後承擔那些法律責任

第一條 為了使人民警察依法有效地執行公務,以及時制止犯罪行為,保護人民群眾和採取正當防衛,特製訂本規定。
第二條 人民警察在執行逮捕、拘留、押解人犯和值勤、巡邏、處理治安事件等公務時,可以根據本規定,使用武器和警械。武器和警械是指:槍支、警棍、警笛、手銬、警繩和其它警械。
第三條 人民警察在執行公務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時,可以開槍射擊:
(一)逮捕、拘留、押解人犯,遇有以暴力抗拒、搶奪武器、行凶或脫逃等非常情況,非開槍不能制止時;
(二)犯罪分子以暴力破壞社會秩序,危及人民生命安全,非開槍不能制止時;
(三)人民警察保衛的對象、目標,受到暴力侵襲或者有受到暴力侵襲的緊迫危險,非開槍不能制止時;
(四)犯罪分子劫獄或在押人犯越獄、行凶、暴動、搶奪武器,非開槍不能制止時;
(五)人民警察的生命安全遭到犯罪分子的暴力威脅,非開槍不能自衛時。
第四條 人民警察依照第三條的規定對犯罪分子開槍時,除遇到特別緊迫的情況外,應當先進行口頭警告或鳴槍警告,犯罪分子一有畏服表示,應當立即停止射擊。開槍射擊後,應當保護現場,並立即向上級報告。
第五條 人民警察在執行公務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時,可以使用警棍:
(一)依法執行逮捕、拘留,遇到抗拒時;
(二)處理打砸搶、聚眾騷亂和結伙斗毆事件,警告無效時;
(三)遭到犯罪分子襲擊,需要使用警棍自衛時。
第六條 人民警察在使用警棍制止犯罪行為時,應當以制服對方為限度。當對方的犯罪行為得到制止時,應即停止使用。
第七條 人民警察在執行公務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時,可以使用警笛:
(一)需要呼喚正在巡邏、值勤的軍警共同制止犯罪時;
(二)需要動員群眾協助追捕正在逃跑的人犯時;
(三)需要用以警告正在犯罪的分子停止犯罪行為時;
(四)需要用以制止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時。
前款第一、二、三項的笛聲為連續短促音,第四項的笛聲為持續長音。
第八條 人民警察在押解犯罪分子過程中,為防止逃跑、行凶,可以使用手銬、警繩。
第九條 人民警察在追捕人犯或者制止打砸搶行為時,為了避免傷亡,對被圍困後仍進行抗拒的犯罪分子,可以使用其它警械。
第十條 人民警察正在執行公務的各種警車,可以使用特殊音響警報器和紅色回轉警燈。對使用特殊音響警報器和紅色回轉警燈的警車,其它車輛應當避讓。

④ 警察違法放槍什麼罪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九條規定了,警察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武器,也就是可以開槍。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
第九條 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為的緊急情形之一,經警告無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一)放火、決水、爆炸等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二)劫持航空器、船艦、火車、機動車或者駕駛車、船等機動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
(三)搶奪、搶劫槍支彈葯、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四)使用槍支、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實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槍支、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相威脅實施犯罪的;
(五)破壞軍事、通訊、交通、能源、防險等重要設施,足以對公共安全造成嚴重、緊迫危險的;
(六)實施兇殺、劫持人質等暴力行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七)國家規定的警衛、守衛、警戒的對象和目標受到暴力襲擊、破壞或者有受到暴力襲擊、破壞的緊迫危險的;
(八)結伙搶劫或者持械搶劫公私財物的;
(九)聚眾械鬥、暴亂等嚴重破壞社會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
(十)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或者暴力襲擊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
(十一)在押人犯、罪犯聚眾騷亂、暴亂、行凶或者脫逃的;
(十二)劫奪在押人犯、罪犯的;
(十三)實施放火、決水、爆炸、兇殺、搶劫或者其他嚴重暴力犯罪行為後拒捕、逃跑的;
(十四)犯罪分子攜帶槍支、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拒捕、逃跑的;
(十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規定使用武器,來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後可能導致更為嚴重危害後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⑤ 公安機關違法使用武器是屬於行政賠償還是刑事賠償

是刑事自訴還是行政賠償訴訟?

--------------------------------------------------------------------------------

[案情簡介]
2002年3月某天,公民李某在家中休息時被當地公安機關因調查傳喚。李某被帶至一派出所接受調查時,與兩名偵查人員發生口角而在抓扯中受傷。一個小時後,公安機關結束調查讓李某回家。後經鑒定,李某在抓扯中所受傷為輕傷。李某遂以該公安機關及兩名偵查人員為被告,以故意傷害罪向當地基層法院提起刑事自訴,要求追究被告的刑事責任,並提出附帶民事訴訟賠償500元錢。法院受理後認定傷害之事實不能成立,但李某的輕傷確系受偵查人員抓扯所致,因此判令該公安機關向李某支付醫療費200元。李某不服一審判決,隨即向上級法院提起上訴。二審法院接到此案後卻舉棋不定,感到甚為難辦。

[具體分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的規定,自訴案件范圍包括:(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的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而兩高三部一委的《關於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之第4條明確將「故意傷害案(輕傷)」列為「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因此本案應首先分析偵查人員對李某的抓扯導致其受輕傷是否構成故意傷害。
先順帶提一點,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因此,如果故意傷害罪名成立,則李某可以就其輕傷醫治所支付的醫療費用提出附帶民事訴訟賠償。然而,對於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根據法律規定,必須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造成的損失,即損害事實與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之間必須具有因果聯系。該案中,一審法院已認定故意傷害的事實不成立,那麼再判令被告支付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就毫無道理。既然沒有犯罪事實,李某所受的傷害之因果關系就不成立,附帶民事訴訟賠償從何談起?如果法院確實認為公安機關應對李某的傷害承擔責任的話,那麼應當告知李某另行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賠償,而不是以刑事訴訟中附帶民事訴訟的方式下判,否則於法無依。
那麼,李某遭受偵查人員的抓扯而受輕傷,到底構不構成輕傷害案呢?這需要分析偵查人員的行為是否符合故意傷害罪的構成要件,甚至是分析其是否構成犯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其第十一條亦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對行政機關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訴訟。而且該法第六十七條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造成損害的,有權請求賠償。」公安機關作為行政機關,其偵查人員對李某進行傳喚和調查,屬於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即實施具體行政行為。在這一過程中,出現違法行使職權的情形,屬於行政訴訟法的調整范圍。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三條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採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三)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該條是對行政賠償的規定。據此,李某可向有關機關提出行政賠償的要求或者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筆者認為,公安機關偵查人員的抓扯行為,雖然導致李某輕傷,但並不構成故意傷害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之規定,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構成刑訊逼供罪或逼取證人證言罪,致人傷殘的依關於故意傷害罪的規定從重處罰。在這里,法律明確了其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別,二者的本質不同在於,刑訊逼供罪或逼取證人證言罪在主觀上是以逼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或證人的證言為目的,而故意傷害罪是以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為目的。並且,刑訊逼供罪或逼取證人證言罪也不屬於公民可以提起自訴的案件范圍,而是屬於公訴案件的范圍。公安機關同時又是承擔刑事公訴案件偵查職能的刑偵機關。因此,即便是公安機關及其偵查人員在對李某傳喚調查的過程中,有刑訊逼供或逼取證人證言的行為,造成李某的傷害,李某也不能就此提起刑事自訴,而是應當向有關機關進行控告和申訴,提出刑事賠償的要求。根據《國家賠償法》第十五條第四款的規定,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所以,本案中,李某的訴求不屬於刑事自訴案件的受案范圍,法院本來應當裁定不予受理,結果卻予以受理並作出了判決。這種少見的情形,應該說是違反了刑事訴訟法關於職能管轄的規定,難怪自訴人上訴會讓二審法院不知如何是好。

[處理意見]
在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審程序審理的案件,認為依法不應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可以由第二審人民法院直接裁定撤銷原判,駁回起訴。而在現行刑事訴訟法律中尚無此類規定。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五款之規定,「對於其他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參照此規定,本案中,一審法院違反職能管轄的規定錯誤的受理了本不該受理的案件,當屬嚴重違反法定訴訟程序的情形,審判公正性實難保證。因此,對於李某的上訴,二審法院應當裁定撤銷一審判決,發回重審。由於二審法院不能直接裁定駁回自訴人的起訴,故在發回重審的同時,應告知一審法院重新審理時裁定不予受理。這樣處理方才符合現行規定。當然,一審法院亦應告知李某,可以另行提起行政賠償訴訟,提出國家賠償要求。

自己看看,

⑥ 違法使用武器,警械使公民受到傷害的應當如何處理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對人民警察使用警械武器作了嚴格規定。其中第10條規定人內民警察遇容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①發現實施犯罪的人為懷孕婦女、兒童的,但是使用槍支、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實施暴力犯罪的除外;②犯罪分子處於群眾聚集的場所或者大量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危險物品的場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將會發生更為危險後果的除的,應當立即停止使用武器:①犯罪分子停止實施犯罪 服從人民警察命令的;②犯罪分子失去繼續實施犯罪的能力的。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逮捕、拘留、押解人 犯和執勤巡邏處理治安事件等公務時,可以依照有關規 定使用武器和警械,但根據國家賠償法第15條第(五) 項規定,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國家應當承擔賠償 責任。

⑦ 人民警察違法使用武器應負哪些法律責任

司法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使用武源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國務院1996年1月頒布的《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8條至第11條對人民警察使用警械、武器作了嚴格規定。
該條例第10條規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
(1)發現實施犯罪的人為懷孕婦女、兒童的,但是使用槍支、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實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2)犯罪分子處於群眾聚集的場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危險物品的場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將會發生更為嚴重危害後果的除外。
該條例第11條規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1)犯罪分子停止實施犯罪,服從人民警察命令的;
(2)犯罪分子失去繼續實施犯罪能力的。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還於1983年9月聯合下發了《關於人民警察執行職務中實行正當防衛的具體規定》,監獄法第45條、第46條對監獄管理過程中使用武器和警械的條件和程序也作了明確規定。

⑧ 什麼樣的行為構成違法使用武器、警械的行為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使用武器、警械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使用武器、警械的人,必須是法律、法規規定允許使用武器、警械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規定,有權使用武器、警械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有:人民警察、海關工作人員和軍事設施管理單位的值勤人員。其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無權使用武器或警械。

必須是在法律、法規規定所遇到的情形下,按規定的要求使用武器、警械,包括搶支、警棍、警笛、手銬、警繩和其他批准列裝的武器和警械。根據《人民警察使用武器警械的規定》,人民警察在執行行政管理公務時。遇到規定的三種情況之一的才可以開槍射擊,使用警棍、警笛時也必須遇確。規定的情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工作人員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規定》,海關工作人員執行緝私任務時,只有遇到規定的情形時,才可以開槍射擊和使用警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的規定,軍事設施管理單位的值勤人員在執行保衛軍事設施安全任務時,遇到危及軍事設施安全或值勤人員生命安全等緊急情況下可以使用武器。

根據上述規定,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對違法犯罪分子開槍時,除遇到特定緊迫的情況外,應當先進行口頭警告或鳴槍警告,違法犯罪分子一有畏服表示,應當立即停止射擊。在使用警棍制止違法犯罪時,應當以制服對方為限度。當對方的違法犯罪行為得到制止時,應即停止使用。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行政管理公務時,沒有法律、法規規定的根據,或違反法律、法規有關使用武器、警械的規定使用武器、警械,並造成公民人身傷害或者死亡的結果的,行政機關應承擔行政賠償責任。

⑨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1996年1月16日國務院令第191號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規內定:警械,是指人民容警察按照規定裝備的警棍、催淚彈、高壓水槍、特種防暴槍、手銬、腳鐐、警繩等警用器械;所稱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規定裝備的槍支、彈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人民警察制止違法犯罪行為,可以採取強制手段;根據需要,可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發生嚴重危害後果的,可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使用武器。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應當以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盡量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為原則。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為,受法律保護。人民警察不得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使用警械和武器。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216條 發布:2025-10-03 16:47:40 瀏覽:877
教育道德與 發布:2025-10-03 16:46:49 瀏覽:159
工作法律咨詢 發布:2025-10-03 16:46:42 瀏覽:758
借款合同怎樣寫才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3 16:20:44 瀏覽:940
謝志剛律師 發布:2025-10-03 16:16:38 瀏覽:439
勞動合同法第39條致48條 發布:2025-10-03 16:06:34 瀏覽:219
快遞安全規章制度登記 發布:2025-10-03 16:01:58 瀏覽:614
外面有小三范婚姻法嗎 發布:2025-10-03 15:54:35 瀏覽:207
我國民事訴訟法作用 發布:2025-10-03 15:53:56 瀏覽:279
電子合同法的特徵 發布:2025-10-03 15:52:34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