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青少年法律知識小論文

青少年法律知識小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2-06 15:55:14

『壹』 法制小論文

遵紀守法 嚴以律己—爭當一個文明的新時代青少年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和社會主義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會對個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依法辦事,已成為人們的共同信念。一個國家的法律體制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志。我國法律法規也日趨完善,只要留意不難發現我們身邊無處不存在法律的氣息。《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法》、《教師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作為一名青少年要學習法律知識,學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護法,只有全體人民的法制意識加強了,才能實行依法治國,我們的國家才能不斷強大。 然而,根據管家有關數據表明:我國青少年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長趨勢,可見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制觀念對我們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青少年違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識淡薄、受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比如在社會不講社會公德,惹事生非、打架斗毆、偷竊敲詐。在學校不遵守中學生守則、違反校紀校規。這些青少年學生雖然也知道自己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但他們無法真心地體會到事態的嚴重性。因此校園中違紀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同學認為違紀與違法是兩碼事,違反校規校紀大不了被老師批評,沒什麼大不了的,殊不知習慣成自然,違紀就會逐步成違法,以後到社會就有可能作為法的事。有的同學認為如今是追求個性化的社會,如果被學校這個規那個矩束縛,不利於自己發展,作了違紀的事才能體現自己的瀟灑,但是,設想一下,如果學校沒有了校規校紀,那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如何保障?一個從小沒有遵紀守法的意識與習慣的人,長大了很難說他能成為一個守法的公民。 有人說「掌握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是跨入21世紀的名片,而具備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才是跨入21世紀的通行證」。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是促進生產力發展,實現人民民主專政的工具,它的根本任務是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公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學法才能明確哪些是可以做或必須做的,哪些是不該做或禁止做的,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四化建設的生力軍。青少年學法、知法、守法的狀況如何對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關系極大,青少年要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接受法制教育逐步把自己培養成四有新人。 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是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廣大青少年都想成為有用之才,而要成才首先必須健康的成長。由於青少年年齡小,閱歷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易受不良風氣的影響,青少年容易沖動,特別是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或自己的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容易失去理智,導致違法犯罪。因此,為了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預防和減少犯罪,就需要對青少年進行正面的法制教育,正確引導、讓他們能懂法、守法、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養成守法習慣,培養守法意識,提高守法能力。 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是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需要。維護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要運用好這個權利,只有學法懂法,才能認清和揭露違法犯罪行為。 遵紀守法,學法護法是一種被人們公認的美德。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紀,遵紀是守法的基礎,青少年時代是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代,我們青少年學生要認真學習《中學生守則》、遵守校紀校規,遵紀守法,嚴以律己,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自強、自尊、自重、自愛,爭當一個文明的新時代青少年。

『貳』 一篇關於法律的小論文

學習《未成年保護法》的一點體會

2007年6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將要實施,這次修訂是從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出發,針對未成年人保護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明確了未成年人的權利和保護未成年人的原則,凸顯了政府執法主體的地位,全面充實了家庭、學校、社會和司法四大保護的內容,強化了法律責任

關注青少年兒童成長,維護青兒童少年的合法權益,已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共識,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我們的社會中還存在著大量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現象,維護青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還有許多需要我們的社會努力去做的事。

作為高中學生,一、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二、通過自己學習法律知識來影響帶動家人,傳播法律知識。三、通過學習法律知識,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和習慣。

我認為要從幾個方面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

一是要提高學生自身的法律意識,使學生們自覺遵守法律規定。了解法律並遵守法律,應落實到在日常生活的具體行動中。

二是要教師了解並尊重未成年人的客觀需要,不以教師的主觀意願去要求孩子。未成年人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有其自身的需要和特點。比如孩子好動,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樣長時間安靜地坐著不動。

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和理解未成年人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能憑者自己的主觀意願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

三是要充分認識不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的危害性。不尊重為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會使學生未成熟的心靈受到殘害,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如受侮辱的幼兒會形成懦弱或強烈逆反的性格,將來可能成為對自己和社會都不利的人;受體罰的孩子為了躲避受罰,可能會養成說謊的惡習。因此,教師對孩子人格尊嚴的侮辱,可以說是殘害兒童幼小心靈的無形殺手,必須堅決予以杜絕。

四是教師在對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講求合理有效的方法,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發展。教師既要嚴格管理,又要耐心教育,對學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師生之間建立一種互相尊重、信任、平等的關系,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是對於存在缺點、錯誤的未成年人,教師更應對其進行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鼓勵和幫助他們改進。

未成年人是中華民族未來的脊樑,教育培養好他們是關繫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黨和政府歷來重視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針對未成年人身心發育過程和思想行為特點,開展了大量的工作,進行了有效的教育。未成年人保護以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法等相關法律的實施,使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了法制化軌道。《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我國第一部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實施這些法律,能夠幫助未成年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發展,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展,有利於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對於確保國家長治久安,興旺發達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認真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使我對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對未成年人有哪些權益受到國家的保護、當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該怎麼辦有了一定的了解。未成年人處於身心發育的特殊階段,決定了其始終處於一種被撫養、被監護、被教育、被保護的地位。

在生活中,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常常受到監護人、及其他成年人的侵犯,嚴重傷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和自尊心。在此,我只想談一談關於學生考試自己的一點想法:應試教育下的學生們一心只為學習,一直以來,學生們考完試後的輕松完全被等待排名揭曉的緊張所代替。

因此,對於考試他們總有著本能的畏懼。考得好則萬事大吉,考得不理想則像「過街老鼠」到處喊打。

長期以往下來,學生們飽受學習壓力的折磨,無論從身心和心理健康方面受到了不良的影響,最近幾年從媒體方面看到多起未成年學生因承受不了過重的壓力而自殺的事件。由此充分體現了現行社會或多或少的忽視了對未成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的保護。家長們在給孩子提供富裕的生活物質方面的前提下,一味的要求孩子在學業上出人頭地,處處爭優,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而學校的老師也因為工作性質等因素對學生也採取的態度是喜優厭差。無形之中對一部分學生的心理造成了打擊,其實這樣後果很嚴重。

學習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後,我從思想上有了一定的改觀,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去發現和實踐法律精神。社會復雜的,人總會受環境影響,因此我們要重視道德修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自覺遵守法律,謹慎交友,防微杜漸,防患與未然,即使如此,如果我們面對犯罪時,利用法律武器對付他們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了。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日常生活中里不開法律,法律是我們的「衛士」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我們享受權益,需要法律的保護。

法律論文資料庫
http://www.law-lib.com/

『叄』 法制小論文 1000字

遵紀守法 嚴以律己—爭當一個文明的新時代青少年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和社會主義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會對個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依法辦事,已成為人們的共同信念。一個國家的法律體制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志。我國法律法規也日趨完善,只要留意不難發現我們身邊無處不存在法律的氣息。《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法》、《教師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作為一名青少年要學習法律知識,學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護法,只有全體人民的法制意識加強了,才能實行依法治國,我們的國家才能不斷強大。 然而,根據管家有關數據表明:我國青少年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長趨勢,可見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制觀念對我們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青少年違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識淡薄、受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比如在社會不講社會公德,惹事生非、打架斗毆、偷竊敲詐。在學校不遵守中學生守則、違反校紀校規。這些青少年學生雖然也知道自己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但他們無法真心地體會到事態的嚴重性。因此校園中違紀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同學認為違紀與違法是兩碼事,違反校規校紀大不了被老師批評,沒什麼大不了的,殊不知習慣成自然,違紀就會逐步成違法,以後到社會就有可能作為法的事。有的同學認為如今是追求個性化的社會,如果被學校這個規那個矩束縛,不利於自己發展,作了違紀的事才能體現自己的瀟灑,但是,設想一下,如果學校沒有了校規校紀,那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如何保障?一個從小沒有遵紀守法的意識與習慣的人,長大了很難說他能成為一個守法的公民。 有人說「掌握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是跨入21世紀的名片,而具備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才是跨入21世紀的通行證」。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是促進生產力發展,實現人民民主專政的工具,它的根本任務是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公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學法才能明確哪些是可以做或必須做的,哪些是不該做或禁止做的,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四化建設的生力軍。青少年學法、知法、守法的狀況如何對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關系極大,青少年要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接受法制教育逐步把自己培養成四有新人。 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是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廣大青少年都想成為有用之才,而要成才首先必須健康的成長。由於青少年年齡小,閱歷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易受不良風氣的影響,青少年容易沖動,特別是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或自己的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容易失去理智,導致違法犯罪。因此,為了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預防和減少犯罪,就需要對青少年進行正面的法制教育,正確引導、讓他們能懂法、守法、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養成守法習慣,培養守法意識,提高守法能力。 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是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需要。維護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要運用好這個權利,只有學法懂法,才能認清和揭露違法犯罪行為。 遵紀守法,學法護法是一種被人們公認的美德。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紀,遵紀是守法的基礎,青少年時代是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代,我們青少年學生要認真學習《中學生守則》、遵守校紀校規,遵紀守法,嚴以律己,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自強、自尊、自重、自愛,爭當一個文明的新時代青少年。

『肆』 結合法律知識和自身實際生活,以未成年的自我保護為主題寫一篇不少於300字的小論文

現在社會上存在著諸多醜惡現象,如黃、賭、毒等。未成年人正處於成長期,很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國家要求對未成年人進行全方位的保護。同時青少年自己也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吳坤同學的作法不僅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其他青少年,是完全正確的。此外,為了有效地保護自己,青少年還應該學習和掌握自我保護的一些方法:
(1)應了解不同層次、不同職業人員的特徵,善於觀察和識別壞人。
(2)記住可信賴的成年人的名字、電話,這樣,在遇到侵害時可及時尋求他們的幫助。
(3)學會拒絕不正當要求,堅決不與壞人壞事同流合污。比如朋友讓我們去打群架、賭博、看黃色錄像等等,這些事堅決不要答應,還應勸說朋友也不要去。
(4)學習一些必要的自衛術。
(5)獨自在家時,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包括不認識的警察;如有人撬門趴窗,應大聲呼救或電話報警。必要時可拿起菜刀、錘子作為武器來震懾歹徒。
(6)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尾隨,應想辦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者躲避到單位、居民家中。
(7)迷路後,應及時告訴警察,或者打電話讓最信賴的人來迎接,不要隨便向陌生人求助。
(8)上學、放學時,應與同學結伴而行,身上不要帶過多的錢,不要攜帶貴重物品,即使帶了,也不要隨意顯露。
(9)女孩舉止不要輕浮,著裝不要暴露。
(10)遭到壞人綁架、劫持、傷害、強奸等暴力侵害時,要大聲呼救,並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反擊。如果壞人過於兇狠,一般不要與其硬拼,因為未成年人的體力對付不了窮凶極惡的歹徒。這時要鎮靜、機智地與其周旋,以尋找機會脫身並報警。
總之,遇到問題、遭遇侵害時,一定要及時與家長、老師、公安機關取得聯系,並採取上述必要的應對方法。不能緘言不語,屈服於惡勢力。否則,犯罪分子的氣焰會更加囂張,會有更多的人面臨危險。

『伍』 青少年法律知識學習心得

學習法制知識心得體會

近日,學校開展了相關法制宣傳活動,在學習了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後,對於社會主義的法制體系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誠然,「規矩」在此可以理解為約束我們的法律法規。法之所以能成為人們行為的規范准則,主要是通過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強制五種方式來對社會起到規范作用,這是任何社會的法都具有的。

在社會主義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而我們的生活也緊跟著時代的步伐,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單位組織開展的法制講座和法制知識競賽,我有以下幾點認識和體會:

1、要積極主動學法、懂法。認真學習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法律意識、規范我們自身的行為,而且有利於維護我們自身權利。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習了該項法規後在以後的日常出行中,就會主動參照該法律規范約束我們的行為,減少出行中出現的意外和傷害。

2、要做到自覺用法。學會利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實現法律公正,人人平等。在學習一系列法律法規後不僅要「學法知法」,更重要的是學會「用法」。比如面對突發事件時,首先要保持冷靜,再者可參照《突發事件應對法》來處理所遇到的問題。而當前建設生態文明也可學習和運用環境保護法和貴陽市生態文明城市條例來建設和維護我們的家園。

3、要規范自覺守法,做一個合格的公民。學法懂法是前提,怎樣用法是關鍵,而能夠自覺守法才是真正完善地落實了這一活動。「勿以善小而不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時刻規范自己的行為活動,遵紀守法,嚴於律己,為自己為單位為社會樹立行為規范,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每一次身邊小事做起。自覺形成良好遵守法律法規的觀念,只要這樣才能真正地知法,用法,才能把守法落到實處。

我們生活在一個法制的社會里,只有學好法律法規,增強法制觀念,提高法律意識,有效地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也為單位為社會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陸』 中學生法律知識論文

要限度,應從防衛的實際需要出發,進行全面衡量,以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的客觀實際需要作為防衛的必要限度。只要防衛在客觀上有必要,防衛強度就可以大於、也可以小於、還可以相當於侵害強度。適當說認為,防衛的必要限度,是指防衛人的行為正好足以制止侵害人的不法侵害行為,而沒有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不應有的危害,並認為應將基本相適應說與必需說結合起來。
盡管理論上存在不同爭論觀點,但司法實踐上的傾向對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採取了較為嚴格的態度,使公民正當防衛的積極性受到了挫傷。有鑒於此,新刑法第20條第2款與第3款,對正當防衛的限度採取了放寬的態度。
刑法第20條第2款規定:「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是關於防衛過當的一般規定。我們認為,其中的「必要限度」,應以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所必需為標准,易言之,只要是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所必需的,就是必要限度之內的行為。是否「必需」,應全面分析案件。一方面要分析雙方的手段、強度、人員多少與強弱、在現場所處的客觀環境與形勢。防衛手段通常是由現場的客觀環境決定的,防衛人往往只能在現場獲得最順手的工具,不能要求防衛人在現場選擇比較緩和的工具。問題在於如何使用防衛工具即防衛強度間題(包括打擊部位與力度)。對此應根據各種客觀情況,判斷防衛人在當時的情況下應否控制防衛強度、能否控制防衛強度。另一方面,還應權衡防衛行為所保護的合法權益性質與防衛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後果。即所保護的合法權益與所損害的利益之間,不能懸殊過大,不能為了保護微小權益而造成不法侵害者重傷或者死亡,即使是非殺死侵害人不能保護微小權益的情況下,也不能認為殺死不法侵害者是必需的。
以上說明了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的含義,但並非凡是超過必要限度的,都是防衛過當,只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才是防衛過當。第一,輕微超過必要限度的不成立防衛過當,只是能夠被清楚、容易地認定為超過了必要限度時,才可能屬於防衛過當。第二,造成一般損害的不成立防衛過當,只是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重傷時,才可能屬於防衛過當。第三,不存在所謂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但沒有造成重大損害的情況,換言之,只是在造成重大損害的情況下,才存在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問題;不存在所謂「手段過當」而「結果不過當」或者相反的現象;「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才是防衛過當。第四,關於防衛過當的必要限度不適用針對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進行的防衛。
刑法第20條第3款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可以認為,這是刑法關於無限度正當防衛的規定,即符合本規定的,絕對是正當防衛,不存在防衛過當的問題。其條件除了要求防衛人有防衛意識、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進行防衛外,最重要的條件是,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進行防衛。第一,對於非暴力犯罪以及作為一般違法行為的暴力行為,不適用上述規定,仍然存在防衛過當問題。第二,對於輕微暴力犯罪或一般暴力犯罪,不適用上述規定,只是對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進行防衛,才沒有防衛過當問題。第三,並非對於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犯罪進行防衛的都適用上述規定,只有當這些暴力犯罪以及其他暴力犯罪,嚴重危及人身安全時,才適用上述規定。例如,行為人以搶劫故意採用麻醉方法取得他人財物的,屬於搶劫罪,但這種犯罪並非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對之進行防衛的,不適用上述規定。第四,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並不限於刑法條文所列舉的上述犯罪,還包括其他嚴重暴力犯罪,如搶劫槍支彈葯罪、劫持航空器罪;也不限於直接對人的身體行使有形力的暴力犯罪,如果對物行使有形力但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也屬於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如嚴重放火罪、爆炸罪等等。
三、防衛過當的刑事責任
如上所述,對於不屬於「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不法侵害行為進行防衛的,才存在防衛過當問題;即對於不屬於「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不法侵害進行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成立防衛過當。
防衛過當不是獨立罪名,對於防衛過當應根據其符合的犯罪構成確定罪名,而不能定所謂「防衛過當罪」、「防衛過當致人死亡罪」、「防衛過當致人重傷罪」等罪名。從刑法第20條關於防衛過當的規定來看,只是在造成不法侵害人重傷或者死亡時,才存在防衛過當問題;造成他人輕傷以及針對財產進行防衛的,不存在防衛過當問題。因此,對防衛過當確定罪名的關鍵,是如何正確認識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
關於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理論上有不同主張:第一種觀點認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既可以是過失,也可以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在防衛強度違反了自我約束性造成過當時,可以是過失與間接故意;在防衛行為違反了隨時隨地終止性的情況下,就是間接故意。第二種觀點認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既可以是過失,也可以是間接故意,但不能是直接故意。第三種觀點認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只能是過失,不能是故意。第四種觀點認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只能是疏忽大意的過失。我們傾向干第三種觀點。首先,防衛過當的行為人是在認識到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情況下,為了保護合法權益,才實施防衛行為的;為了追求或者因為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而實施的行為,不可能是防衛行為,也不可能是防衛過當;只有出於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的防衛意識,但因為疏忽大意沒有預見防衛過當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時,才是防衛過當。其次,認為防衛過當可以是故意的觀點,混淆了刑法上的故意與一般生活意義上的故意的區別,混淆了防衛不適時與防衛過當的區別。防衛行為是「故意」實施的,但這是正當防衛的認識與意志,而不是犯罪的認識與意志;行為人只是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防衛行為,所造成的結果是法律所允許的結果,而不是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行為人希望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而不是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防衛行為不是出於刑法上的故意,防衛過當也就不可能是故意的。不法侵害結束後,防衛人應停止防衛行為,如果出於某種原因繼續進行對不法侵害造成損害的,屬於防衛不適時,視情況成立故意犯罪、過失犯罪或意外事件,而不是防衛過當問題。防衛過當以符合正當防衛的前四個條件為前提,但在防衛過當案件中,並非前一半是正當防衛,後一半是防衛過當。如果前一半是正當防衛的話,後一半也是防

『柒』 求18篇關於法制、法律的知識小論文,字數300左右

會根據海關

『捌』 政治小論文——青少年安全問題,初二下法律知識,快!

有50至100分的才幫你寫

『玖』 <法律伴我成長>的政治小論文

法律伴我成長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隨著改革開放地深入發展,信息革命地日新月異,我國社會體制也正進一步地完善,但同時不可避免地受到國外頹廢文化思想的侵蝕,加上一些不負責的傳媒和商業影片過分渲染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國內拜金主義、讀書無用論及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導致社會出現了人生價值的多元化選擇。特別是我們青少年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確立、並且易變時期,對社會當前存在的不良因素及誘惑難於辨別而且缺乏足夠的自覺抵抗力,因而對人生感到迷茫和困惑,人生價值取向失衡,思想產生偏激和叛逆,出現厭學、逃學、整天沉浸在游戲機廳、網吧里,甚至在與社會正軌相背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陷越深,最終不能自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刻,辨別是非能力薄弱,有強烈的好奇心,另外青少年模仿能力很強,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有這樣的一個少年犯張XX,16歲,是看了很多港台警匪戰片和武俠小說,對其中「老大」的任務和打打殺殺的場面很羨慕,總想著幾個人組成團伙,佔領一條街,稱王稱霸,一次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攔路搶劫,結果被判4年.
學習法律知識是善於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的需要。有些青少年由於不懂得法律,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傷害的時候,不能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是用「私了」,或者採用違法犯罪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例如,有的人一輛自行車被人攔路搶走了,這個人不去向公安機關報案,而是叫上了幾個朋友去向壞人索要,並將對方打傷致殘,結果這個青少年倒犯了故意傷害罪。
此外,學習法律知識也是強化社會主義道德意識,提高道德修養,促進自己健康成長的需要。道德是人們關於善與惡、美與丑、正義與邪惡、公正與偏私、光榮與恥辱、誠實與虛偽等觀點,以及與此相適應的行為規則的總和。道德和法律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兩類社會規范,都是調整人們行為的規則和尺度,也是廣大青少年必備的基本要素。
我國法律的實施一方面要靠國家的強制力,另一方面也要靠人民群眾的自覺遵守。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也是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的起碼條件,每一個公民都要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
要遵守憲法,首先要學習法律,了解法律,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不懂得法律,沒有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不但不能自覺地遵守法律,而且還會做出違反法律甚至違法犯罪的事情來。由於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人數急劇增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許多青少年不懂得法律。例如有的青少年交朋友、談戀愛,當對方不願意並提出中斷戀愛關系時,他就不擇手段地威嚇甚至用暴力來傷害對方,這明明是違法犯罪的行為,他反而認為是在談戀愛。這些例子是由於他們不懂得法律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因此,所有的青少年學生應該自覺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從身邊發生的違紀行為導致處分、或一些因違法導致鐵窗生涯而悔恨終身的案例中吸取教訓。青少年應堅定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信念;樹立遠大理想,確立人生的奮斗目標,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勤學苦練,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黨的方針路線指引自己,用優秀思想文化影響自己,激勵自己;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努力提高知法、用法、守法和護法的水平,讓法律一直隨著我們成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律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是嚴厲、冷酷、無情或其他的一些類似不盡人情的形容詞來描述。但我們的老師卻把課堂氣氛調節的十分活躍,使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想法、看法。在不受條條框框的約束下,同學們的思想更開放,思路更清晰和活躍,大家學會把一個案例從多方面去考慮,我們經常在課堂上爭的面紅耳赤,大家爭相發表自己的觀點,再結合老師的指引,我們對法律知識有了更理性的認識和理解,對於法律本身的影像也更加深刻了。課堂教學中各個案例的選擇,不僅針對所學知識,而且很貼近我們學生生活,所以針對性較強,我們理解起來也更便捷和透徹,真正調動起我們學習法律的熱情和積極性。

法律不但保護了我們的合法權利和利益,而且即使對罪犯的懲罰,也是一種警攝和教育的作用。法律就像一個程序,只要人們按照這一程序運行,生活就會更加安定和諧,社會經濟也才會更加有序發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對不遵守規矩的人,法律也會有網開的一面。比如,對於犯罪後主動自首或檢舉其他犯罪現象的,盡量使自己給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那麼,法律在某種程度上也會給予一定的減輕或從軽處罰。這樣,才更能體現法律「教育為先,懲罰在後」的理念,也才會讓犯錯誤和違法犯罪的人有悔過自新的機會,使一部分違法犯罪的人能向好的方面發展,為社會造福。

當然,法律對那些嚴重危害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和破壞經濟發展的人的打擊又絕不留情。這樣一方面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另一方面,對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又提供了更加強有力的保證。比如,像殺人、搶劫等對社會造成及其惡劣影響的犯罪行為,法律都施以重刑,甚至是死刑,給罪犯以嚴罰,同時給眾人以警世!

「有法天下和」。法律是社會重要的組成,是一個准繩,通過法律去規范人們的行為,去造福社會。所謂:

「 法有嚴格條,

律有人性規,

人守法而高,

情通法更貴! 」

熱點內容
法官肖峰 發布:2025-10-02 16:41:36 瀏覽:733
大學生設立法律援助中心意義 發布:2025-10-02 16:40:39 瀏覽:206
高等教育法是否屬於行政法 發布:2025-10-02 16:39:45 瀏覽:693
協議書上的經辦人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02 16:37:42 瀏覽:890
經濟法概論義務名詞解釋 發布:2025-10-02 16:33:40 瀏覽:806
臨床實驗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2 16:26:18 瀏覽:571
農業基地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2 16:19:22 瀏覽:577
昆士蘭州法律援助辦事處 發布:2025-10-02 16:10:21 瀏覽:318
被執行人法院會公布嗎 發布:2025-10-02 16:10:21 瀏覽:820
西政經濟法博士 發布:2025-10-02 15:46:48 瀏覽: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