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概論義務名詞解釋
❶ 國際經濟法概論自考重點歸納
國際經濟法概論自考重點歸納如下:
一、國際經濟法的主體 自然人:作為個體參與國際經濟活動,其法律地位和權利義務通常依賴於所在國或居住國的法律體系。 法人:作為獨立的法律實體,在國際經濟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參與國際合同、投資和貿易等經濟行為,並必須遵守所在國和國際法律的規定。 國家:是國際經濟法的重要主體,參與國際經濟規則的制定和實施。 國際經濟組織:如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其規則和決策對國際經濟法具有重要影響。
二、國際經濟法的淵源 國內法:各國制定的涉及國際經濟活動的法律法規,是國際經濟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際商務慣例:在國際貿易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被廣泛接受和遵循的商業規則和做法,為國際經濟活動提供了一定的指導和規范。 聯合國大會的規范性決議:作為聯合國的主要決策機構,其通過的涉及經濟法原則和規則的決議對國際經濟活動具有深遠影響,為成員國提供了行動指南,促進了國際經濟秩序的穩定與發展。
三、國際經濟法主體與淵源的聯系 主體需遵守的法律體系:自然人、法人、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在參與國際經濟活動時,不僅要遵守本國和國際法的規定,還需要遵循國際商務慣例,並考慮聯合國大會通過的規范性決議。 法律淵源的互補性:國內法、國際商務慣例和聯合國大會的規范性決議共同構成了國際經濟法的法律體系,為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各主體在參與國際經濟活動時,需全面考慮這些法律淵源,以確保其行為合法合規,促進國際經濟的健康發展。
❷ 自考經濟法概論的問題
經濟法律關系是經濟法獨有的范疇。它的構成包括主體客體和內容三部分,其中主體包括國家經濟調控管理類主體和市場主體兩類。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行為、物、智力成果、人格和身份等四類。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權利和義務。
經濟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經濟法通過對其調整對象進行規范、調整,形成了其調整對象的經濟法律關系。
經濟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要基於法律事實。
經濟法律事實可以分為兩類:
①事件,是指不以經濟法主體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能引起經濟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現象。
例如:甲、乙簽訂10萬元的合同,雙方約定,甲向乙支付10萬元,乙於07年2月1日交付貨物,但是在07年1月20日發生強烈地震。此時的地震就屬於事件。
②行為,是指以經濟法主體意志為轉移的,為達到一定經濟目的而進行的有意識的活動。
經濟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消滅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有作為法律依據的經濟法律規范,即依據什麼發生、變更和消滅。
2.有經濟法主體,即誰承擔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權利與義務。
3.有經濟法律事實出現,即什麼原因引起發生、變更和消滅。經濟法律事實可以分為(客觀)事件和(主觀)行為兩類:
(1)事件是指不以經濟法主體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能引起經濟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現象,包括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兩種。自然現象稱為絕對事件;社會現象稱為相對事件。
事件的出現都是不以人們(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徵。
(2)行為是指以經濟法主體意志為轉移的,為達到一定經濟目的而進行的有意識的活動,包括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
注意:(1)經濟法律事實是客觀事實的一部分,那些不為法律規范所規定,不能引起任何法律後果的客觀事實不是經濟法律事實。(2)經濟法律事實中,事件與行為的區別在於是否以經濟法主體的意志為轉移。(3)有的經濟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只需一個法律事實出現即可成立;有些經濟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或消滅則需要兩個以上的法律事實同時具備。
❸ 自學考試國際經濟法概論名詞解釋之二
40)國際投資法:是調整國際(跨國)投資活動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際經濟法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包含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涉外投資法或對外投資法;涉及跨國投資問題的各類雙邊性國際條約、區域性國際條約和全球性國際公約;以及國際政府間機構制定的有關跨國投資活動的規范性文件,等等。
41)國際貨幣金融法:是國際經濟法的組成部分。它是調整國際貨幣金融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和。它的調整范圍很廣泛,涉及國際間貨幣兌換、借貸、收付方式、結算、金融市場、貨幣體系以及金融機構等多方面的法律制度。
42)匯率:是一國貨幣折換成其他國家貨幣的比價,也可以說是用國際貨幣單位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對於匯率,國際上有兩種表示方法:一是直接標價法,二是間接標價法。
43)直接標價法:是一種匯率的表示方法,是以一單位外國貨幣為雹攜基準,將其摺合成一定數額的本國貨幣。由於這種標價方式的特點是以若干單位的本國貨幣表示一單位外國貨幣的價格,因此又稱本幣匯率。目前絕大多數國家採用直接標價法。
44)間接標價法:是一種匯率的表示方法,是以一單位本國貨幣為基準,將其摺合成一定數額的外國貨幣。又由於這種標價方式的特點是用若干外國貨幣表示一單位本國貨幣的價格,因此又稱外幣匯率。英國一直沿用間接標價法。
45)固定匯率制:與浮動匯率制相對,是指外匯行市受到某種限制而在一定幅度內波動的一種匯率制度。在固定匯率制下,一國往往以法律形式規定外匯匯率,形成法定匯率,又稱「官方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應按該匯率進行。
46)浮動匯率制:與固定匯率制相對,是指外匯行市不受某種客觀因素限制而由外匯供求關系自行決定漲落的一種匯率制度。在外匯市場上,當外匯供應不足時,本幣匯率就上升;反之,本幣匯率就下降,從而形成市場匯率。
47)外匯管制:是指一國貨幣主管*對外匯結算、買賣、借貸、轉移和匯率等實施各種管理和控制措施。通過外匯管制,可以改善本國國際收支,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的穩定。
48)國際融資:是一種跨國的借貸活動,主要包括國際貸款、國際證券投資和國際租賃等形式。
49)國際定期貸款:是國際商業銀行向工商企業、公司提供的一種中短期貸款。這是一種典型的國際貸款形式。
50)歐洲貨幣貸款:是指在貸款貨幣發行國以外國家的金融市場上發放的一種國際商業貸款。在貨幣發行國境外的銀行存款或放款的貨幣即為歐洲貨幣。
51)國際銀團貸款:又稱「國際辛迪加貸款」,是指由數家直至數十家各國銀行聯合起來,組成一個銀行集團,共同向借款人提供長期巨額的商業貸款。可以分為直接參與型和間接參與型兩種形消首式。
52)項目貸款:是國際上對自然資源開發和大型工程項目建設的貸款方式。項目貸款可分為無追索權項目貸款和有限追索權項目貸款兩種基本類型。其中後者又根據當事人簽訂的各種協議的層次分為三種形式:雙層次結構項目貸款、三層次結構項目貸款和四層次結構項目貸款。
53)國際證券的私募發行:是國際證券發行方式之一,又稱「國際證券的直接發行」,指證券發行人只能向特定的投資者直接銷售證券,而不能公開向大眾投資者推銷,也不能進入公開的證券交易所市場流通。
54)國際證券的公募發行:是國際證券發行方式之一,又稱「國際證券的公開拿肆數發行」,指證券發行人公開向大眾投資者推銷證券的發行方式。公募發行的證券可以在公開的證券交易所流通。各國對國際證券公募發行的審核制度基本上可以分為注冊制和核准制兩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