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違約責任的法律解釋

違約責任的法律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2-06 22:48:54

① 合同違約責任有哪些相關法律規定

您好,《合同法》第七章 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九條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
第一百一十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第一百一十一條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一十二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一百一十四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第一百一十五條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第一百一十六條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
第一百一十七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一百一十八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第一百一十九條當事人一方違約後,對方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當事人因防止損失擴大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違約方承擔。
第一百二十條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一百二十一條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第一百二十二條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② 關於違約金的規定級司法解釋

勞動者違反專業技術培訓約定的服務期和禁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支付違約金。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只有以下兩種情況,用人單位可以勞動者約定違約金:
一、按《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對勞動者進行了專業技術培訓(不是崗前職業培訓),支付了培訓費,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培訓協議中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但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尚未履行期間分攤的培訓費用。
二、按《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二十四天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與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保密事項和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用人單位違反上述規定約定勞動者支付違約金的,違法無效。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第二十五條 除本法第二十二條 和第二十三條 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
《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法釋〔2013〕4號
第六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按月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前款規定的月平均工資的30%低於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第七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當事人解除勞動合同時,除另有約定外,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履行競業限制義務,或者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後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八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後,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請求解除競業限制約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九條 在競業限制期限內,用人單位請求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時,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在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時,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額外支付勞動者三個月的競業限制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條 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後,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按照約定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③ 違約責任是一種什麼法律責任

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而依法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④ 什麼是違約責任,如何認定違約損害賠償責任

您好,您的問題不是很清楚,以下是關於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的認定,
(一)轉讓未過戶情形下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主體認定。
根據法律規定,機動車買賣應當辦理過戶登記手續。但在實際買賣中,交付機動車後不過戶的現象大量存在,導致機動車所有人和使用人相分離。如發生交通事故,應如何認定損害賠償責任主體,在實踐中存在爭議。我國《
侵權責任法》第 50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
條明確規定,機動車多次轉讓但未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發生交通事故並造成損害,責任在該機動車一方的,由最後一次轉讓並交付的受讓人承擔賠償責任。筆者認為,該規定符合「二元說」的規則,比較合理。機動車名義上的所有人既不具有機動車的運行支配權,也不享有機動車帶來的運行利益,理應不承擔賠償責任。受讓人作為實際所有人,其享有機動車的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二)出借情形下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主體認定。
機動車出借的情形通常發生在朋友、 親屬之間。
按照「二元說」的標准,出借人將機動車出借後,由借用人實際支配機動車並獲取運行利益,借用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第49
條規定,由機動車實際使用人來承擔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或管理人應根據其過錯大小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有人認為,出借人將機動車出借,是為了滿足友情、親情等人際關系的和諧,屬於間接運行利益,故應與借用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筆者並不贊同,這是對「二元說」的廣義理解,擴大了賠償責任主體,系對出借人責任的加重,會導致出現出借人不敢冒險借車的情況。因此,應對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作狹義解釋,由借用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三)掛靠情形下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主體認定。
在經濟生活中,掛靠經營的現象十分普遍。按照「二元說」的認定規則,掛靠人同時符合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的標准,應承擔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但被掛靠人是否承擔責任則存在爭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的規定,掛靠情形下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應當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實踐中,掛靠分為有償和無償兩種。從運行利益來看,在有償掛靠中,被掛靠人收取管理費的行為應視為其享有機動車運行利益;在無償掛靠中,被掛靠人雖不直接取得管理費,但也能間接獲得利益。從運行支配來看,無論有償與否,被掛靠人對掛靠車輛都存在管理和監督義務,其有義務監督機動車的運營。因此,被掛靠人對掛靠人的車輛進行管理並從掛靠經營活動中獲取了利益,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四)好意同乘情形下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主體認定。
隨著交通擁堵狀況的日益嚴重,「拼車」、「搭便車」成為人們出行的選擇。一旦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由誰來承擔賠償責任呢?此時雙方之間是好意同乘關系,法律對此沒有明確規定,學界亦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好意同乘是駕駛人對搭車人的善意施惠,雙方之間是好意施惠關系。搭車人既然自願搭車,就應承受該機動車帶來的所有風險,並對其受到的損害自負責任。筆者對此難以贊同,在審判實踐中,應當基於不同情況具體分析認定賠償責任主體。 在好意同乘中,駕駛人對搭車人負有一定的安全保障義務,若因其重大過失或故意造成搭車人人身或者財產損害的,應該根據其過錯大小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並根據收益與付出的關系適當減輕駕駛人的責任。

熱點內容
安徽省律師收費 發布:2025-10-02 15:09:54 瀏覽:511
2018年新修訂信訪條例 發布:2025-10-02 15:04:14 瀏覽:776
法院拍賣揚州 發布:2025-10-02 15:01:03 瀏覽:271
12萬民法 發布:2025-10-02 15:00:22 瀏覽:634
法治報告演講 發布:2025-10-02 14:57:56 瀏覽:251
實行依法治國建設依法治國 發布:2025-10-02 14:45:19 瀏覽:104
入境沖關刑法 發布:2025-10-02 14:43:33 瀏覽:630
大化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02 14:36:40 瀏覽:339
岳陽的律師 發布:2025-10-02 14:25:43 瀏覽:894
法律援助活動實施方案 發布:2025-10-02 14:25:42 瀏覽: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