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內部行政行為的法律責任

內部行政行為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07 17:53:53

❶ 內部行政行為與外部行政行為分別指什麼

1、外部行政行為,是與行政機關內部行為相對應的一個行政法學概念。行政行為的意思是說是一種法律行為即引起權利義務變更的行為,其次要能夠發生行政法效果的行為,具有外部性、單方性和強制性的特點。

2、內部行政行為是「外部行政行為」的對稱。發生於行政組織內部,基於行政隸屬關系,是指隻影響行政組織內部事務的措施。如行政首長對工作的指揮,對機關內部的組織和管理以及對下級公務員發布的命令和指示等。

(1)內部行政行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內部行政行為與外部行政行為主要區別:

1、行為與相對人之間的關系不同。

實施內部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與該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之間,必定存在一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隸屬關系以及其它隸屬關系,或者存在一種監督與被監督的法定的監督關系。

實施外部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與該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之間,基本上不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隸屬關系或者其它隸屬關系,而只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這種管理與被管理關系最終取決於外部行政行為的實施者所擁有的對某類行政事務的管理職能而不來源於該行政機關的領導職能。

2、行政行為的作用力不同。

內部行政行為通常只涉及行政機關的內部行政事務,其作用主要和行政機關的正常運轉有關,不影響外部相對人的權利和義務,外部行政行為是行政機關對外行使公共權利的行為,因而直接影響著外部相對人的利益。

由於這兩種行政行為的上述區別以及行政機關行使這兩種權利的性質和依據也不同,因此,不同性質的行為引起的爭議應由不同的途徑予以解決,即內部行政爭議由行政機關自身解決,外部行政爭議由法院解決。

如果將行政內部爭議也交由法院解決,一方面法院不熟悉行政機關內部事務,並缺乏具體的爭議處理手段,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法院干擾行政機關正常工作,影響依法行政的效力。因此,行政訴訟法明確規定,法院不受理就行政機關對行政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提起的訴訟。

❷ 內部行政行為在什麼情況下可訴

具體分類如下,職權標准:具有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行為標准:①具體行為②違法行為結果標准:損害合法權益法律上規定的:①行政處罰案件②強制措施案件③侵犯經營自主權案件④行政許可案件⑤不履行法定職責案件⑥行政給付案件⑦違法要求履行義務案件學理上通說:①行政裁決案件②部分行政確認③行政檢查案件④部分行政合同司法解釋上規定的:①公平競爭權案件②國際貿易案件③反傾銷案件④反補貼案件⑤最高法院就個案進行答復、批復中明確的幾類案件以下為不可訴的行為:①國家行為案件②抽象行政行為③內部行政行為④法定行政終局裁決⑤刑事偵查行為⑥調解仲裁行為⑦行政指導行為⑧重復處理行為⑨對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⑩勞動監察指令書行政裁決是行政機關對平等主體的民事糾紛進行處理。它具有有強制力,可以強制執行它屬於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應當提起行政訴訟和它意思容易產生誤解的是行政調解行政調解無強制力,當事人可以不履行行政調解不屬於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應當提起民事訴訟你所說的行政關系是行政機關在行使權力履行國家行政職能時產生的大量社會關系.范圍很廣,只要是行政機關或者依法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的組織等履行國家職能的都可以構成行政關系這是個行政學上的理論,不屬於法律范疇,因此我不能給你更准確的答案.並且我要求加分,呵呵~

❸ 內部行政行為的概念

我國行政訴訟法將其列為不可訴行為之一,即被處分或被處理的人不服,不能申請復議,但可依專照有關法律和屬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出申訴。如《行政監察法》第37條規定:「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對主管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處分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監察機關提出申訴,監察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訴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復查決定;對復查決定仍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查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上一級監察機關申請復核,上一級監察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復核決定。」

❹ 內部行政行為和外部行政行為

  1. 內部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在內部行政組織管理過程中所作的只對行政組織內部產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因而內部行政行為對公務員的權利和義務有重大的影響。外部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具有管理關系,而不是隸屬關系;

  2. 內部行政行為與外部行政行為主要區別:

    (1)行為與相對人之間的關系不同。實施內部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與該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之間,必定存在一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隸屬關系以及其它隸屬關系,或者存在一種監督與被監督的法定的監督關系。實施外部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與該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之間,基本上不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隸屬關系或者其它隸屬關系,而只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這種管理與被管理關系最終取決於外部行政行為的實施者所擁有的對某類行政事務的管理職能而不來源於該行政機關的領導職能;

    (2)行政行為的作用力不同。內部行政行為通常只涉及行政機關的內部行政事務,其作用主要和行政機關的正常運轉有關,不影響外部相對人的權利和義務,外部行政行為是行政機關對外行使公共權利的行為,因而直接影響著外部相對人的利益。由於這兩種行政行為的上述區別以及行政機關行使這兩種權利的性質和依據也不同,因此,不同性質的行為引起的爭議應由不同的途徑予以解決,即內部行政爭議由行政機關自身解決,外部行政爭議由法院解決。如果將行政內部爭議也交由法院解決,一方面法院不熟悉行政機關內部事務,並缺乏具體的爭議處理手段,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法院干擾行政機關正常工作,影響依法行政的效力。因此,行政訴訟法明確規定,法院不受理就行政機關對行政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提起的訴訟。

❺ 內部行政行為能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內部行政行為並非法律條文上的定義,新舊《行政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均未涉及到內部行政行為的具體定義,只是學者們對某一類行為的提煉和概括,因此無論是其內涵還是外延都存在模糊交界。為了便於研究,結合各家學說的共通之處,對內部行政行為作出如下較為寬泛的定義。

內部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在內部行政主體管理過程中,所作出的只對行政組織內部產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內部行政行為是國家自身管理的反映,主要受內部行政組織規范的調整,產生內部法律效果,不針對外部特定人。

內部行政行為可以分為人事性質和工作性質的內部行政行為。

人事行為的爭議不能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已成既定事實,《行政復議法》、《公務員法》等法律規定均無一例外地將公務員尋求救濟的途徑局限於行政系統內部,而沒有賦予其進行司法救濟的權利。

究其理論根源,特別權力關系是產生於行政系統內部的一種法律關系,具體表現為行政主體以達成特別的行政意圖為目的,根據特定的法律緣由,對處於被管理地位的相對人下達總括性的命令,採取強制性的措施,相對人對此只能無條件服從和執行而不能對之反駁和違抗。

公務員與行政機關處於一種特別權力關系之中,相比公民與國家間的一般權利義務關系,公務員享有特殊權利,也因此必須承擔特殊義務。

工作性質的內部行政行為包括上級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批復、指示、命令,還有同級機關之間往來的公函、通知、建議、意見等,新、舊版《行政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並沒有明確規定不可訴,只是理論上的總結與概括。

除受上述特別權力關系理論影響外,還考慮到兩個方面:

一是行政機關內部工作管理行為大多屬於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調整、政治決策,專業技術性強,主要目標指向國、部門和機關利益,一般不牽涉私人利益,且為保障行政管理的效率最大化,行政機關理應享有完全的自主決定權而不受司法權的干預。

二是我國行政訴訟制度設立的初衷即是為了體現私權利對公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從而維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等相對人的權益。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使得工作性質的內部行政行為被默認地排除在司法審查范圍之外。

(5)內部行政行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內部行政行為在什麼情況下可訴?

上訴人(原審被告):延安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市安監局)。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延安宏盛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宏盛公司)。

一審法院查明:宏盛公司承建延安市子長縣石窯坪小區河東村村民安置建設工程項目後,與山東省濟南聖龍建築機械有限公司簽訂塔吊買賣合同,購買了該公司製造日期為2004年7月14日的塔式起重機一部,合同"約定賣方不負責安裝,由買受人找有資質的隊伍安裝,出賣人派技術人員指導。

後項目部將起重機的安裝口頭承包給一個長期從事塔吊安裝但沒有建設廳簽發的《資質證》和《上崗證》的安裝隊伍,並於2007年7月16日將塔吊首次安裝好。同月23日,延安市特種設備檢驗所對塔吊檢驗為合格。

20O7年11月21日7時許,因塔吊提升高度不夠,在安裝附牆加升第4個標准節的作業過程中,塔吊外套架、回轉機構及以上部位的起重臂、平衡臂、平衡重及塔帽整體朝後臂方向傾翻,從33米高處墜落,造成3人死亡、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達431415.2元。

事故當日天氣多雲轉晴,日平均溫度9.6度,日平均風速1米/秒,可排除自然因素造成事故。事故發生後,由市安監局、市技術監督局、市城鄉建設局、市公安局等單位成立子長縣「10.21」"事故調查組,對事故進行了調查,調查期間,技術組於11月18日給調查組出具了事故分析報告,認為「該塔吊是否存在質量問題有待於司法鑒定」。

後宏盛公司就塔吊的產品質量向調查組申請司法鑒定,調查組認為事故的原因很明確,不需要進行技術鑒定。宏盛公司遂向呼和浩特市科學技術咨詢服務中心申請司法鑒定,後經子長縣公證處證據保全公證後。

2008年1月7日,呼和浩特市科學技術咨詢服務中心作出的鑒定結論為:頂升套架焊接質量存在明顯缺陷;頂升套架所檢結構材料中部分材料性能不符合GB/T700-2006對Q235B的要求。其間,子長縣「10.21」事故調查組於2007年12月5日向延安市人民政府作出《子長縣「10.21」建築工地塔式起重機倒塌事故調查報告》,認為該事故是一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直接原因是塔吊安裝隊沒有安裝資質,並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的規定,報請延安市政府批復。

2008年1月10日,市安監局作出了延市安監發【2008】16號《關於子長縣「10.21」建築工地塔式起重機倒塌事故調查報告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該《批復》同意《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性質和事故責任的認定。

後子長縣監察局將該《批復》內容告知被上訴人宏盛公司,並向宏盛公司送達了該《批復》的復印件。宏盛公司後向陝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提出行政復議:陝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2008年7月4日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書》,對該《批復》予以維持,同時告知申請人可以自接到復議決定之日I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宏盛公司遂起訴至法院。

宏盛公司訴稱,《子長縣「10.21」建築工地塔式起重機倒塌事故調查報告》對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性質和事故責任的認定缺乏事實依據。延安市安監局作出的延市安監發【2008】16號《批復》,「同意《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性質和事故責任的認定」是違法的。

嚴重違反了《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27條之規定,應當進行技術鑒定而不作技術鑒定,並據此提出對宏盛公司和有關人員的處理意見,是錯誤的。該起事故的原因是產品質量,而不是安裝資質。子長縣監察局通知宏盛公司要按該《批復》對其進行處理,並給宏盛公司送達了該批復的復印件,該《批復》嚴重侵犯了宏盛公司的合法權益。

宏盛公司不服該批復,向陝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申請行政復議,陝西省安全監督管理局行政復議維持了該批復,現向法院起訴,要求撤銷延市安監發【2008】16號批復中「同意《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性質和事故責任的認定」。

延安市安監局辯稱,其作出的延市安監發【2008】16號《批復》是其代表延安市人民政府對子長縣人民政府的批復,是內部批復,批復中認定的事故責任、事故性質、事故原因僅在之後職能部門的處罰中作為處罰的依據,並不對宏盛公司送達,不對宏盛公司產生法律效力,該批復不可訴。

分析報告中雖有「是否存在質量問題有待於司法鑒定」這一句話,宏盛公司也口頭申請司法鑒定,但出事塔吊有廠方生產合格證,也經特種設備檢驗所檢驗合格,調查組的專家排除了質量問題,認為主要是無資質造成事故,無須鑒定,所以就未鑒定;本案中司法鑒定不是必經程序,上訴人所作批復是合法的,應予維持。

一審法院認為,2007年11月18日事故調查技術組出具的事故分析報告明確指出「該塔吊是否存在質量問題還有待於司法鑒定「。原告也一再要求對塔吊的產品質量申請司法鑒定,調查組未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27條「事故調查中需要進行技術鑒定的,事故調查組應當委託具有國家規定資質的單位進行技術鑒定。

必要時,事故調查組可以直接組織專家進行技術鑒定"的規定進行技術鑒定,致使事故調查未能夠准確、全面查清原因。原告所述理由及訴訟請求應當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之規定,判決撤銷被告市安監局於2008年1月10日作出的「延市安監發【2008】16號」《關於子長縣「10.21」建築工地塔式起重機倒塌事故調查報告的批復》中「同意《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性質和事故責任的認定;並由被告延安市安監局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案件訴訟費50元由被告市安監局承擔。

❻ 內部行政行為能否產生行政法律關系

行政機關內部由相關組織法進行調整。
內部行政行為不對外發生效力。
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是行政機關與對外的行政相對人。
所以,內部行政行為不會對外發生行政關系。

❼ 什麼是內部行政行為

內部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在內部行政組織管理過程中所作的只對行政組織內部產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因而內部行政行為對公務員的權利和義務有重大的影響。
我國行政訴訟法將其列為不可訴行為之一,即被處分或被處理的人不服,不能申請復議,但可依照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出申訴。如《行政監察法》第37條規定:「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對主管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處分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監察機關提出申訴,監察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訴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復查決定;對復查決定仍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查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上一級監察機關申請復核,上一級監察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復核決定。」
與外部行政行為的區別
內部行政行為與外部行政行為主要區別:
1.行為與相對人之間的關系不同。
實施內部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與該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之間,必定存在一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隸屬關系以及其它隸屬關系,或者存在一種監督與被監督的法定的監督關系。實施外部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與該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之間,基本上不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隸屬關系或者其它隸屬關系,而只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這種管理與被管理關系最終取決於外部行政行為的實施者所擁有的對某類行政事務的管理職能而不來源於該行政機關的領導職能。
2.行政行為的作用力不同。
內部行政行為通常只涉及行政機關的內部行政事務,其作用主要和行政機關的正常運轉有關,不影響外部相對人的權利和義務,外部行政行為是行政機關對外行使公共權利的行為,因而直接影響著外部相對人的利益。由於這兩種行政行為的上述區別以及行政機關行使這兩種權利的性質和依據也不同,因此,不同性質的行為引起的爭議應由不同的途徑予以解決,即內部行政爭議由行政機關自身解決,外部行政爭議由法院解決。如果將行政內部爭議也交由法院解決,一方面法院不熟悉行政機關內部事務,並缺乏具體的爭議處理手段,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法院干擾行政機關正常工作,影響依法行政的效力。因此,行政訴訟法明確規定,法院不受理就行政機關對行政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提起的訴訟。

❽ 內部行政行為可以上訴嗎

內部行政行為不能提起行政訴訟,也不能上訴,這是行政機關內部的問題,但是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申訴

❾ 〖什麼是行政行為〗內部行政行為:試論內部行政行為的

1.行政行為是執行法律的行為,任何行政行為均須有法律根據,具有從屬法律專性,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授權屬,行政主體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這是由立法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廣泛性、變動性、應變性所決定的。
3.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徵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為中,在行政合同的締結、變更、解除與履行等諸方面,行政主體均具有與民事合同不同的單方意志性。
4.行政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並配合行政行為。否則,行政主體將予以制裁或強制執行。這種強制性與單方意志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行政行為的強制性,就無法實現行政行為的單方意志性。
(5)行政行為以無償為原則,以有償為例外。行政主體所追求的是國際和社會公共利益,其對公共利益的集合、維護和分配,應當是無償的。當特定行政相對人承擔了特別公共負擔,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時,則應該有償的,這就是公平負擔和利益負擔的問題。

❿ 內部行政行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嗎

內部行政行為是否能夠提起行政訴訟不能一概而論。
在《行政訴訟法》回第十二條中規定,行答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不能提起行政訴訟。但本條並沒有明確規定「內部行政行為不可訴」。
行政機關與行政機關之間、行政機關與法律法規授權組織之間、行政機關與受委託組織之間、行政機關與所屬企事業單位之間存在多種多樣的關系,產生、變更、消滅這些關系的事實,均可稱之為內部行政行為。
故,除獎勵、記功、表彰、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停職等獎懲任免決定以外的內部行政行為是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

熱點內容
物配部門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2 10:44:11 瀏覽:749
永遠有道德 發布:2025-10-02 10:42:27 瀏覽:886
行政訴訟法有幾個司法解釋 發布:2025-10-02 10:35:20 瀏覽:238
合同法合同訂立選擇題 發布:2025-10-02 10:33:22 瀏覽:957
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 發布:2025-10-02 10:25:32 瀏覽:641
交通警察紀律條例 發布:2025-10-02 10:22:12 瀏覽:198
考研民法課本 發布:2025-10-02 10:06:31 瀏覽:450
中國女孩條例 發布:2025-10-02 10:06:29 瀏覽:344
杭州法官考核 發布:2025-10-02 10:01:22 瀏覽:645
搞刑法的 發布:2025-10-02 09:45:59 瀏覽: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