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人民警察法的法律責任形式
Ⅰ 警察四大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是什麼
法律責任常被分為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人民警察的法律責任是指警察機關及人民警察實施的違反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行為所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七章所規定的內容,分別對人民警察法律責任作了明確規定,包括:
(一)對實施違法行為的人民警察的行政處分和刑事處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規定:人民警察不得實施下列行為: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泄露國家秘密、警務工作秘密;弄虛作假,隱瞞案情,包庇、縱容違法犯罪活動;刑訊逼供或者體罰、虐待人犯;非法剝奪、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體、物品、住所或者場所;敲詐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賄賂;毆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違法實施處罰或者收取費用;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或者受雇於任何個人或者組織;玩忽職守,不履行法定義務;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
如果人民警察實施了上述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追究刑事責任及給予行政處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的規定,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武器、警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三)降低或取消警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的規定,對受行政處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降低警銜、取消警銜。
(四)停止執行職務、禁閉的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規定,對違反紀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時可以對其採取停止執行職務、禁閉的措施。
(五)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50條規定:「人民警察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或者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賠償。」
二、人民警察法律責任的特徵
(一)實施了違法行為
人民警察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必須是人民警察在執法過程中實施了違法行為。人民警察的違法行為。人民警察在執法過程中違反的法律、法規,必須是現行有效的有關人民警察工作的法律、法規或規章。
(二)由警察機關及警察人員承擔法律責任
承擔人民警察法律責任的主體,只能是人民警察及其所在的警察機關。不具有人民警察身份的人不承擔人民警察的法律責任。
(三)必須是在執行職務行為時實施的違法行為
導致人民警察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必須是與人民警察的身份或職務行為相聯系的事由。必須是人民警察在警務工作中,由於自己有過錯造成不應有損害的,損害與職務行為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的,才能由警察機關及警察人員承擔法律責任。
(四)人民警察行政法律責任是一種獨立的法律責任
人民警察行政法律責任不隸屬刑事、民事法律責任而獨立存在一種獨立的法律責任。因為人民警察行政法律責任有自己的法律依據。是按照自己的程序予以實施的法律行為。
三、人民警察法律責任的意義
人民警察法律責任的意義:加強制定警察法律責任,有利於警察機關及人民警察更好地履行職責;制定警察法律責任,有利於警察隊伍素質的提高,促進國家的民主與法制建設的發展和完善;制定警察法律責任,有利於人民警察在本職工作中嚴格遵守各種法律,法規,嚴格執法;更利於從嚴治警,保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防止濫用警察權力;有利於人民警察隊伍的廉潔和公正。 我有更好的回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
(責任)第二條人民警察的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保護公共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
Ⅱ 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什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
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武器、警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版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權予行政處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四十九條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武器、警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條人民警察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或者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賠償。
(2)違反人民警察法的法律責任形式擴展閱讀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為預防和制止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可以在一定的區域和時間,限制人員、車輛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時可以實行交通管制。
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規定,可以採取相應的交通管制措施。公安機關因偵查犯罪的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察措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經上級公安機關和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對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突發事件,可以根據情況實行現場管制。
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規定,可以採取必要手段強行驅散,並對拒不服從的人員強行帶離現場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Ⅲ 違反行政許可法的行政法律責任形式主要有哪些
《行政許可法》第七章法律責任中規定的就是責任形式。
第七十一條 違反本法第十七條規定設定的行政許可,有關機關應當責令設定該行政許可的機關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銷。
第七十二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對符合法定條件的行政許可申請不予受理的;
(二)不在辦公場所公示依法應當公示的材料的;
(三)在受理、審查、決定行政許可過程中,未向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履行法定告知義務的;
(四)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請人必須補正的全部內容的;
(五)未依法說明不受理行政許可申請或者不予行政許可的理由的;
(六)依法應當舉行聽證而不舉行聽證的。
第七十三條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辦理行政許可、實施監督檢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十四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准予行政許可或者超越法定職權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二)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不予行政許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內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三)依法應當根據招標、拍賣結果或者考試成績擇優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未經招標、拍賣或者考試,或者不根據招標、拍賣結果或者考試成績擇優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第七十五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擅自收費或者不按照法定項目和標准收費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退還非法收取的費用;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截留、挪用、私分或者變相私分實施行政許可依法收取的費用的,予以追繳;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六條 行政機關違法實施行政許可,給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給予賠償。
第七十七條 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監督職責或者監督不力,造成嚴重後果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八條 行政許可申請人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申請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許可,並給予警告;行政許可申請屬於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事項的,申請人在一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該行政許可。
第七十九條 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取得的行政許可屬於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事項的,申請人在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該行政許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條 被許可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塗改、倒賣、出租、出借行政許可證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行政許可的;
(二)超越行政許可范圍進行活動的;
(三)向負責監督檢查的行政機關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提供反映其活動情況的真實材料的;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八十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未經行政許可,擅自從事依法應當取得行政許可的活動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採取措施予以制止,並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Ⅳ 人民警察司法拘留違反公務員法和人民警察法嗎
沒太理解什麼意思
警察屬於公安系統跟司法系統不同
如果是警察拘留別人是不能司法拘留的
如果是警察自身有違法瀆職行為
會有涉及到司法環節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屬於什麼法律類型請指點
屬於法律。即以下第二條。
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我國法律的主要形式有:
1、憲法: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國家的總章程,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國最主要的法律淵源。
2、法律:按照法律制定的機關及調整的對象和范圍不同,法律可分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
基本法津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的、規定和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某一方面帶有基本性和全面性的社會關系的法律,如《刑法》、《民法通則》、《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等。
一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或修改的,規定和調整除由基本法律調整以外的,涉及國家和社會生活某一方面的關系的法律,如《商標法》、《產品質量法》、《國家賠償法》等。
法律是依據憲法的原則和規定製定的,其地位低於憲法,但高於其他的法律淵源。
3、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制定的有關國家行政管理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低於憲法和法律。
4、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制定的法律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規具有地方性,只在本轄區內有效,其地位和效力低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
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大會依照法定的自治權,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帶有民族區域自治特點的法律規范性文件。
6、行政規章:行政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為了管理國家行政事務所制定的法律規范性文件。行政規章的效力低於前面五種法的形式,但同樣是我國法的淵源之一。
7、特別行政區的法: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法律包括與基本法不相抵觸的原有法律,是我國法的一部分,是我國法的一種特殊形式。
8、國際條約:國際條約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國家之間規定相互這間權利和義務的各種協定。是我國法的一種形式,對所有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都具有法律效力。
Ⅵ 辱罵妨礙民警執行公務違反人民警察法哪條
《人民警察法》第三十五條,拒絕或者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一)公然侮辱正在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
(二)阻礙人民警察調查取證的;
(三)拒絕或者阻礙人民警察執行追捕、搜查、救險等任務進入有關住所、場所的;
(四)對執行救人、救險、追捕、警衛等緊急任務的警車故意設置障礙的;
(五)有拒絕或者阻礙人民警察執行職務的其他行為的。
以暴力、威脅方法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違反人民警察法的法律責任形式擴展閱讀
1、刑法相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一款、第四款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2、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拒不執行人民政府在緊急狀態情況下依法發布的決定、命令的;
(二)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
(三)阻礙執行緊急任務的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搶險車、警車等車輛通行的;
(四)強行沖闖公安機關設置的警戒帶、警戒區的。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的,從重處罰。
3、外國法律
在英美法系的國家和地區中,如英國、美國、新加坡,或在刑法等法律中規定有襲警罪,或在刑法的量刑指南中專門註明將襲警行為作為從重處罰的情節。
美國的聯邦刑法和各州的刑法都規定了襲警罪。在美國,警察執行公務時,任何與其身體上的接觸都被視為違法,警察有權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向對方採取行動。
警察可以直接將對自己動手的當事人控以襲警、暴力攻擊甚至二級謀殺的罪名,而聯邦法院在判決時如果查證當事人對警察施以暴力,通常都是不準判罰金而必須入監服刑。
同時,只要警察第一反應判斷有人要襲警、危險一觸即發,將毫不遲疑地使用槍械。據統計,美國警察遭襲擊率高達10%,而傷亡率卻低達10‰。
Ⅶ 人民警察的責任
人民警察法律責任,是警察機關及人民警察在執法活動中,違反法律法規構成侵權,或者警察人員在實施執法行為時,由於違法而其行為最終構成犯罪時,依法所要承擔的法律後果。
法律責任常被分為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人民警察的法律責任是指警察機關及人民警察實施的違反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行為所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七章所規定的內容,分別對人民警察法律責任作了明確規定,包括:
(一)對實施違法行為的人民警察的行政處分和刑事處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規定:人民警察不得實施下列行為: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泄露國家秘密、警務工作秘密;弄虛作假,隱瞞案情,包庇、縱容違法犯罪活動;刑訊逼供或者體罰、虐待人犯;非法剝奪、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體、物品、住所或者場所;敲詐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賄賂;毆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違法實施處罰或者收取費用;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或者受雇於任何個人或者組織;玩忽職守,不履行法定義務;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
如果人民警察實施了上述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追究刑事責任及給予行政處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的規定,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武器、警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三)降低或取消警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的規定,對受行政處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降低警銜、取消警銜。
(四)停止執行職務、禁閉的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規定,對違反紀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時可以對其採取停止執行職務、禁閉的措施。
(五)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50條規定:「人民警察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或者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賠償。」
二、人民警察法律責任的特徵
(一)實施了違法行為
人民警察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必須是人民警察在執法過程中實施了違法行為。人民警察的違法行為。人民警察在執法過程中違反的法律、法規,必須是現行有效的有關人民警察工作的法律、法規或規章。
(二)由警察機關及警察人員承擔法律責任
承擔人民警察法律責任的主體,只能是人民警察及其所在的警察機關。不具有人民警察身份的人不承擔人民警察的法律責任。
(三)必須是在執行職務行為時實施的違法行為
導致人民警察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必須是與人民警察的身份或職務行為相聯系的事由。必須是人民警察在警務工作中,由於自己有過錯造成不應有損害的,損害與職務行為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的,才能由警察機關及警察人員承擔法律責任。
(四)人民警察行政法律責任是一種獨立的法律責任
人民警察行政法律責任不隸屬刑事、民事法律責任而獨立存在一種獨立的法律責任。因為人民警察行政法律責任有自己的法律依據。是按照自己的程序予以實施的法律行為。
三、人民警察法律責任的意義
人民警察法律責任的意義:加強制定警察法律責任,有利於警察機關及人民警察更好地履行職責;制定警察法律責任,有利於警察隊伍素質的提高,促進國家的民主與法制建設的發展和完善;制定警察法律責任,有利於人民警察在本職工作中嚴格遵守各種法律,法規,嚴格執法;更利於從嚴治警,保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防止濫用警察權力;有利於人民警察隊伍的廉潔和公正。
Ⅷ 人民警察違法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人來民警察有警察法源第二十二條所列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對受行政處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降低警銜、取消警銜。
對違反紀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時可以對其採取停止執行職務、禁閉的措施。
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武器、警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人民警察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或者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賠償。
Ⅸ 警察違反《人民警察法》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些情況不需要表明身份出示證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