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轉讓有法律效力嗎
Ⅰ 口頭協議轉讓農村土地使用權是否有效什麼法律有這樣的規定
你好:
2003年3月1日《農村土地承包法》正式施行以前,《憲法》和《土地管理法》對農村土地是嚴格控制轉讓的,你說的這幅土地應該在2003年3月1日以前轉讓的,因此此轉讓協議及行為因違法而無效。
2003年3月1日《農村土地承包法》正式施行以後,依以下條款執行:
第三十二條 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第三十三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平等協商、自願、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二)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
(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
(四)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
(五)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
第三十七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採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採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雙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
(二)流轉土地的名稱、坐落、面積、質量等級;
(三)流轉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流轉土地的用途;
(五)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六)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
(七)違約責任。
第四十條 承包方之間為方便耕種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對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
第四十一條 承包方有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的,經發包方同意,可以將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由該農戶同發包方確立新的承包關系,原承包方與發包方在該土地上的承包關系即行終止。
綜上所述,不論哪種情形,該轉讓都不符合實體要件和程序要件,因而無效。但是,如果,該建房是經政府、土地等部門下了批文的,要得動房子,還得通過批准機關或法院撤銷了該行政許可才行。
Ⅱ 口頭約定的房屋買賣合同有沒有法律效力
合同法》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 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內律、行政法規容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2007修正)》第四十一條規定:「房 地產轉讓,應當簽訂書面轉讓合同,合同中應當載明土地使用權取得的方式。」 根據上述規定,房屋買賣應當訂立書面的轉讓合同。但是《城市房地產 管理法》是管理性的法規而非效力性的法規,若買賣雙方就房屋買賣達成口 頭約定,只要該約定具體明確,體現了雙方共同真實的意思表示並得到實際 履行,即便該約定是口頭約定,只要約定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該口頭 約定就合法有效。
Ⅲ 口頭轉讓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理論上可以有效力
雙方可以根據口頭協議並履行自己的權利義務 法律承認
但一方否認情況下 單憑口頭協議是無法證實該協議是否生效
Ⅳ 口頭委託有法律效益嗎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如果該合同內容屬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專書面形式的,口頭屬約定不具有法律效力;
2、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但在沒有簽訂書面合同之前,口頭約定的合同內容無效;
3、若不是上述兩種情況,則當事人雙方的口頭約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對此,我國我國《合同法》第十條規定:
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從合同法的第十條,不難看出,口頭形式是合同的形式之一,一般認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雖然當事人雙方的口頭約定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如果其中一方對該口頭約定予以否認並不履行相應的義務,那麼就需要另一方提供證據來證明該口頭約定的存在,否則空口無憑,很難讓法律對此約定予以認定。
Ⅳ 口頭協議轉讓土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轉讓是違法的,協議肯定無效,這只能是違法行為的證據,寫不寫沒有意義,事實如果形成,再反悔就晚了
Ⅵ 口頭承諾買賣土地有沒有法律效力
1、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
2、你的情況,屬於居間合同。你想索要的,應是居內間報酬。
3、口頭承諾:有法律效容力,但如果是口頭承諾,在對方不承認的情況下,你有什麼證據證明口頭承諾的內容?如果你無法用其他證據(比如,證人證言或是錄音錄像等)證明口頭承諾的內容,也就無法主張口頭承諾的權利。
4、另外,想索要報酬,還必須有證據證明成交的雙方是根據你報告的雙方各自的信息而成交的,如果成交的對方客戶雖然曾經是你「其中一個意向關系客戶」,但他們雙方結識、成交卻不是因為你的介紹、而是從其他途徑獲取的信息,你也不能索要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