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追認權行使的法律責任

追認權行使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11 21:41:40

⑴ 被代理人的追認權

所謂追認,是指被代理人作出的使無權代理行為的效力被認可為自己的意思表示,確回認該行為答自始對自己具有約束力的一種補全措施。通過被代理人行使追認權,可使無權代理行為中所欠缺的代理權得到補足,轉化為有權代理,發生與有權代理同樣的法律效果。追認行為具有代理權的事後授權性質。被代理人對於無權代理行為既可以事後追認,只有經過被代理人追認,被代理人才能承擔代理的法律後果。被代理人也可以拒絕承認,由無權代理人承擔代理行為的法律後果。這是法律賦予被代理人任意選擇的權利。

⑵ 請問民法中的追認權什麼含義

比如你第二個兒子也把你的汽車賣了,這時你就有權選擇接不接受這筆買賣,你的這個權利就是追認權,夠明白了吧

⑶ 關於民法的追認權

孩子,要看是多少周歲的、也就是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還是不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這專個要分清楚。其一屬

其二,一般商品,只要沒有人為損壞,在「三包」期內,你是可以進行相應處理的。具體要看商品分類。「三包期」有三天的,有一周的。要看國家標准。如果商家有這標准(肯定優於國家標准)就更好。

其三,不知道你是不是想把手機給退了。是的話,看你的提問時間,應該是在「三包」期內。

⑷ 追認權的追認權法律特徵

法律特徵主要有兩點:
從性質上說,追認權是一種形成權,追認行為是一種單方法律行回為,對答效力待定行為的承認或拒絕均取決於本人單方意志,無需徵得行為人或第三人的同意。
從法律後果上說,追認權的行使結果是使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為變成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本人的追認具有溯及力,一經追認,其效力待定的行為自始有效,使未經授權的效力待定行為與效力確定行為具有相同的法律後果。從而使本人承擔民事責任。

⑸ 什麼是追認權什麼是催告權

追認權即,是本人通過特定的法律行為,使無權代理人、無處分權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回力人所為的行為成為有效法律答行為的權利。

催告權是指第三人告知被代理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內就是否行使追認權予以明確答復的權利。催告權屬於請求權的一種。合同法第47條第2款規定: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第48條第2款規定: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

⑹ 追認權的追認的方式及時間

我國《合同法》雖然規定了追認這一法律制度,但是並沒有具體規定追認的方式和時間,筆者認為這是我國現行《合同法》的疏漏之處,應在今後的立法中予以補充,使追認這一制度更易在司法實踐運用。
追認的方式
追認的表示應向特定的第三人或行為人作出,因而,對第三人或行為人以外的其他人的同意表示,不能視為追認。就具體方式而言,追認可以採用明示方式亦可採用默示方式。
一般說來,被代理人應以明示的方式予以追認,如通過語言、文字或其他方法直接進行意思表示,只要能清楚表明被代理人的意思即可,但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追認也可以用默示方式。默示分為作為(特定行為)和不作為(默示),追認在運用默示方式時應當以積極的、肯定的行為,即可以通過本人「作為」推定其真實意思,如被代理人不返還行為人已取得的財產,或者行為人未經被代理人授權而出售被代理人的財產而事後被代理人卻接受了所得款。原則上,沉默不能視為追認,但法律有明文規定的情形除外,如我國《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中規定為「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即是沉默而為的追認。
追認的時間
《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確定追認的期限不論對行為人還是相對人來說都是十分必要的,因為該效力待定行為是否有效決定於本人是否予以追認,如果不給本人的追認權以一定期限的約束,就可能發生本人無限期拖延追認,影響盡快確定無權代理行為的法律效力,而有可能使相對人長期處於不穩定的法律關系之中而蒙受損害。然而《合同法》第五十一條僅規定了,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並沒有規定權利人追認的時限,這使得民事法律中的效力待定行為缺乏一個統一的時限,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⑺ 追認權什麼意思 法律

就是村幹部、村代表要向各村民追認。追認即是得到村民的承認。

⑻ 追認權,撤消權,抵消權

追認權即是本人通過特定的法律行為,使無權代理人、無處分權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為的行為成為有效法律行為的權利。
其法律特徵主要有兩點:從性質上說,追認權是一種形成權, 追認行為是一種單方法律行為,對效力待定行為的承認或拒絕均取決於本人單方意志,無需徵得行為人或第三人的同意;從法律後果上說,追認權的行使結果是使效 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為變成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本人的追認具有溯及力,一經追認,其效力待定的行為自始有效,使未經授權的效力待定行為與效力確定行為具有 相同的法律後果。從而使本人承擔民事責任。
追認的成立要件:
1.行為人必須以本人的名義實施了民事行為:效力待定行為的本質就是行為人代表本人(以本人的名義)實施法律行為,若行為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進行民事活動,則不存在追認問題。
2.本人必須具備行為能力:對效力待定行為進行追認時,本人必須具備行為能力。這不僅指本人在追認時必須具備行為能力,而且本人在實施民事行為時,也必須具備行為能力。
3.被追認的行為必須具備合法性

撤消權是指債權人對於債務人危害債權實現的行為,有請求人民法院撤消該行為的權利。

抵消權。抵消是指借款與貸款人之間互相負有債務時,各自用其債權來充當債務的清償從而使雙方債務在對等范圍內歸於消滅。抵消具有法定和合意兩種形式。兩者的區別在於:法定抵消必須是債務的標的物種類、 品質相同,且雙方債務均已到期。而合意抵消對此不作要求,法定抵消權的行使只需要單方意思表示,而合意抵消需雙方意思表示一致。金融機構在主張法定抵消權 時要注意不得附加條件或附加期限。合意抵消在實踐中最常見的是貸款依約定在借款人賬戶上扣收款項,但有三類款項不能劃扣:一是正在凍結期內的存款,二是信 用證保證金,三是產業工會、基層工會的資金。對於已超過訴訟時效的債權,由於其實體權利並沒有消滅,也可以通過抵消權的行使來實現。

熱點內容
婚姻法的積極意義 發布:2025-10-01 08:35:47 瀏覽:246
互聯網金融合同法 發布:2025-10-01 08:35:40 瀏覽:72
婚姻法中幫扶費怎麼規定 發布:2025-10-01 08:35:38 瀏覽:559
英國刑法與歐盟立法的區別 發布:2025-10-01 08:30:30 瀏覽:366
紐西蘭勞動法中文版 發布:2025-10-01 08:30:20 瀏覽:278
刑法恐怖主義犯罪 發布:2025-10-01 08:24:40 瀏覽:88
借貸刑法最新 發布:2025-10-01 08:15:29 瀏覽:680
法學第五輪 發布:2025-10-01 08:14:33 瀏覽:136
合同法講座課程簡介 發布:2025-10-01 07:39:05 瀏覽:331
法律顧問高級合夥人 發布:2025-10-01 07:30:38 瀏覽: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