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對會計法律責任的剖析
❶ 公司會計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工作中,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第四十條 因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賬,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佔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除前款規定的人員外,因違法違紀行為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自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之日起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的;
(二)私設會計賬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賬簿或者登記會計賬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❷ 會計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1、行政責任是我國會計法律責任的主要形式,包括行政處分與行政處罰。2、刑事責任作為最具威懾力的制裁形式,只適用於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的犯罪行為。3、民事責任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平等主體間的會計關系越來越多.在這些平等主體間的會計關系中,由於會計信息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性,提供信息一方違反會計法規的行為可能給對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一)不依法設置會計帳簿的;(二)私設會計帳簿的;(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帳簿或者登記會計帳簿不符合規定的;(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帳本位幣的;(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五年內不得從事會計工作。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❸ 論文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
淺談會計法律責任
[摘 要]新《會計法》的頒布是當前市場經濟發展和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需要,新會計法的實施規范了企業的會計法律責任,提高了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本文從會計法律責任的定義出發,簡單介紹了會計法律責任的分類,明確會計法律責任的必要性,指出現階段對會計法律責任認識存在的不足,並且提出了相應的完善措施。
[關鍵詞]會計法律責任 認識誤區 完善建議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其目標是建立和發展公平、公正、公開、有序、靈活的市場經濟體制。會計工作涉及到社會經濟工作的方方面面,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就越重要。我國新頒布的《會計法》,針對我國目前經濟形勢特點,對於會計的法律責任進行了修改和完善,以保證總體的會計信息質量有所提高。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一部分會計人員對於會計法律責任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誤區,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的法律責任意識不夠強,違法行為的處罰缺乏有力的保障機制,因此要強化會計法律責任意識,以確保會計工作高效、有序完成。
一、會計法律責任概述
會計法律責任是指會計法律關系中的主體因違反會計法律、法規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後果,是對違法者違法行為的制裁。我國《會計法》明確規定,會計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單位負責人、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其他人員和會計的監管部門。這里的法律法規不僅僅指《會計法》,還包括《公司法》、《審計法》、《保險法》、《注冊會計師法》、《合夥企業法》、《獨資企業法》、《企業破產法》、《所得稅法》等與會計工作有關的相應法律、法規。
會計法律責任的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行政責任,又分為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二是民事責任,由於會計人員一般是被動的造假,不需承擔主要的民事責任,企業的法人要對企業的財務報表負責,因此民事責任主要由企業的法人承擔;三是刑事責任,這是會計法律責任中最為嚴重的,如果會計違法行為比較嚴重,造成的後果或者損失巨大,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由於會計工作涉及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會計人員責任重大,對會計法律責任的認識直接關繫到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影響到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進而影響到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決策,加之我國目前對於會計法律責任的認識和執行中還尚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加強會計法律責任意識的培養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經濟形勢的需要。
二、會計法律責任存在的問題
新《會計法》的全面實施強化了企業和會計工作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意識,減少了會計舞弊和貪污的發生,總體上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但是,還是有很多會計人員法律責任意識淡薄,對會計法律責任的認識存在誤區,對會計造假的認定存在誤解,同時在會計法律責任的強制執行過程中,執法的剛力不夠,導致會計造假、會計舞弊的行為時有發生。
1、會計人員對會計法律責任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
一方面,目前的我國的就業壓力比較大,為了保住飯碗很多會計人員迫於壓力屈服於老闆的意識,而將會計的責任拋於腦後。另外,由於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的總負責人是企業的法人代表,很多會計人員認為自身所承擔的法律責任相對比較小,出了問題會有領導負責。這種對法律責任沒有足夠重視的態度,直接導致造假賬、偷稅漏稅行為的發生。
2、單位的負責人對自身要承擔的會計法律責任認識不充分
新《會計法》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但是在現實中很多企業的負責人只是把自己放在了最高決策者的位置上,過多的關注企業的行政管理工作,忽略了企業的財務工作,甚至很多負責人不懂會計,對於企業的財務制度和財務決策沒能及時的監督和考核,導致企業的財務缺乏有力的內部控制機制。
3、對虛假會計信息的認定存在認識誤區
在認定會計法律責任的時候,關鍵性的一步是確認虛假的會計信息,而目前對於虛假的會計信息的認定,存在兩種觀點。一種是認為應該通過會計專業的角度來判定,一種則是認為要根據法律的角度來確定。兩種觀點沒有達成一種共識,致使對於實際工作中虛假會計信息的認定至今存在著分歧。
4、對於會計違法行為的處罰缺乏有力的外部保障體制
雖然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於會計法律責任都有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在違法行為發生時,對於責任的追究和處罰缺乏有力的外部監督保障機制。我國目前對於會計違法行為的制裁監督機構跟其他的違法行為是一樣的,都是依靠檢察院進行監督執行,缺乏一個專門的有力的行政部門,保障對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制裁得到有效執行和實施。
三、提高對會計法律責任認識的幾點建議
由於會計法律責任的主體不僅僅是會計人員,還涉及到單位的管理層,因此要全面的、有針對性的加強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意識的培養,努力做到防患於未然。
首先,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法律責任意識。會計人員是財務工作的執行者,其素質直接關繫到財務工作成果的質量,因此要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明確會計人員的職責及其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從根源上防止和減少違法行為的發生。
其次,提高單位負責人的會計法律責任意識,確保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的有效性。提高企業負責人的會計責任意識,促使他們學習必要的財務知識,增強會計法制觀念,加強對會計工作的管理,並通過制定有效的內部財務控制體系,防止和監督會計舞弊的發生。
再次,企業和政府部門要加強對會計違法行為的執法力度,保障法律責任違規處罰的有效落實。雖然制定法律法規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引導和約束人們的行為,並不是為了懲罰違法行為,但是對於違法行為的處罰決不能手軟。上級管理部門要加大對財務人員舞弊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包庇任何違規、違法行為,國家行政機關可以通過設立專門的機構,確保對違法行為的處罰落實到實處。
總之,企業的管理者、會計人員、政府的相關的行政部門都要加強會計和法律相關知識的學習,明確自己的職責和法律責任,會計人員要遵守職業道德,服務企業,服務社會。企業以及政府一旦發現違法行為,要及時進行制止並將責任落實到相關人員,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❹ 走賬會計承擔什麼責任
走賬會計承擔財務及法律責任。
詳細解釋如下:
一、財務責任
走賬會計負責企業的賬務處理和記錄,這是其首要職責。他們需要確保每一筆賬目准確無誤,清晰記錄每一筆資金的流入和流出,保證企業的財務報表真實、完整。對於因會計疏忽導致的賬實不符、財務數據失真等問題,走賬會計需承擔相應財務責任。
二、法律責任
在法律層面,走賬會計的行為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如果企業存在洗錢的嫌疑,或者通過非法手段進行資金轉移等違法行為,走賬會計作為知情者甚至參與者,需承擔法律責任。如參與洗錢的會計可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面臨牢獄之災。
三、合規操作的重要性
走賬會計必須嚴格遵守國家財稅法規,規范操作。任何違反法規的行為,不僅會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也會給個人帶來嚴重的法律後果。在日常工作中,走賬會計應加強對財稅法規的學習,提高法律意識,確保企業的財務活動合法合規。
四、風險防控與責任擔當
為防範風險,走賬會計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加強內部審計和財務風險管理。一旦發現異常賬目或違規行為,應及時上報並採取措施,防止風險擴大。同時,對於自身應承擔的責任要有清晰的認識,不可因一時疏忽或利益誘惑而違反法規,以免承擔不必要的責任。
總之,走賬會計不僅要承擔財務責任,確保企業賬務的真實准確,還要承擔法律責任,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工作中,應始終保持警惕,加強風險防控,確保企業的財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