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單位犯罪與分公司的法律責任

單位犯罪與分公司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14 17:37:03

❶ 分公司可實行單位犯罪嗎

分公司可以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單位犯罪的主體比較寬泛。

❷ 分公司涉案刑事總公司做為擔保有刑事責任嗎

有關系的。分公司沒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以單位的分支機構或內設機構、部門的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亦歸分支機構或內設機構、部門所有的,應認定為單位犯罪。因此分公司的刑事責任與總公司有直接關系。

❸ 單位的分支機構或內設機構是否能構成單位犯罪的主體

《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月21日發布)中規定版:「以單位的分支權機構或者內設機構、部門的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亦歸分支機構或者內設機構、部門所有的,應認定為單位犯罪。不能因為單位的分支機構或者內設機構、部門沒有可供執行罰金的財產,就不將其認定為單位犯罪,而按照個人犯罪處理。」從該紀要的精神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單位的分支機構、內設部門是可以構成單位犯罪主體的。

❹ 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犯罪能否以單位犯罪追究其刑事責任麻煩告訴我

2001.03.09 高法研究室《關於對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的分支機構或者內設機構、部門實施的犯罪行為能否以單位犯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問題的復函》
法研[2001]23 號《緝私警察執法手冊刑事卷》,第58-59 頁。
摘要:經研究,提出以下意見,供參考: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的分支機構或者內設機構、部門,以該分支機構或者內設機構、部門的名義實施犯罪行為,違法所得歸分支機構或者內設機構、部門所有的,可以單位犯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附件:(偵查函[2001]50 號)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我下屬偵查分局在偵辦走私犯罪案件中,經常發現犯罪活動系某一企業、公司的營業機構(包括企業的分公司、經營部或者辦事處等)所為的情況。該類營業機構不具有法人資格,但經過其企業的授權或者簽定承包合同可獨立開展經營活動,有的營業機構還經工商登記,發有營業執照。該類營業機構與上屬企業(具有法人資格)的關系是,營業機構的所需資金由上屬企業調撥,營業機構經營所得利潤全部上繳上所企業後由企業按利潤比例回撥,即營業機構獲取利潤提成,上屬企業不幹預營業機構的具體業務活動。在無證據證明該類營業機構的上屬企業參與或者知悉走私犯罪活動的情況下,能否將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視為刑法中的「單位」,以「單位」犯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此外,該類營業機構的上屬企業雖不掌握下屬營業機構的違法犯罪活動,但卻收取走私犯罪的違法所得,此種情況下,能否追究上屬企業的刑事責任?
請你室對上述問題的意見函告我局。

❺ 分公司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

不需要,分公司是總公司的組成部分,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因此也就沒有承擔責任的能力,不需要負刑事責任。當然,如果分公司中的某些人也積極參加了犯罪,那麼該人要承擔刑事責任。

希望對你有用!

❻ 如何區分犯罪中的單位行為與個人行為

如何區分單位犯罪與個人犯罪
作者:秦都區人民法院 刑庭 張揚之
【重點提示】個人犯罪只處罰個人,單位犯罪採取以雙罰制為原則,以單罰制為例外的規定,且對個人的處罰比自然人犯罪要輕。所以在刑事審判中,被告人往往主張自己的行為系單位犯罪中的行為,故區分單位犯罪與個人犯罪在刑法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案例索引】 咸陽市秦都區人民法院(2012)咸秦刑初字第00116號刑事判決書

【案 情】 2009年11月4日,被告人祝某某以青海某建築安裝公司陝西分公司第一工程處的名義與湖北省鄖西縣某建築勞務有限公司簽訂咸陽市寶泉路「名成苑」工程勞務承包合同書。2010年2月8日,其為騙取合同保證金,故意隱瞞其已與湖北省鄖西縣某建築勞務有限公司簽訂咸陽市寶泉路「名成苑」工程勞務承包合同書的情況下,又以青海某建築安裝公司陝西分公司第一工程處的名義,與陝西某某勞務有限公司重復簽訂「名城苑」工程擴大式勞務承包合同書,收取陝西某勞務有限公司保證金8萬元,其中1萬元用於償還個人債務,其餘用於個人消費。

【審 判】咸陽市秦都區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祝某在簽訂合同過程中,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隱瞞真相的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現金80000元,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合同詐騙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第五項、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祝某犯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20000元。

【評 析】如何區分單位犯罪與個人罪犯

如何認定單位犯罪與個人犯罪,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區分:

1、是否為了單位的利益,是否由單位的決策機構決定。單位決策機構產生單位意志,指揮單位行為的實施,任何單位成員在單位業務活動中依據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應視為單位行為。單位犯罪所具有的特定程序性,即符合單位決策程序,是它與自然人盜用單位名義或擅自以單位名義進行的犯罪相區別的重要特徵。因而,單位內部成員未經單位決策機構批准、同意或認可而實施的犯罪行為,一般只能認定為自然人犯罪。

同時按照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必須為了單位的利益。單位犯罪中,犯罪後的違法所得通常歸單位所有,即因犯罪行為所產生的非法收益,受益對象是本單位或者本單位的多數員工;而自然人犯罪中,犯罪後的違法所得多半為自然人個人所有。如果不是為了單位利益,而是為了謀取個人利益,那麼這種情況不應按照單位犯罪處理。比如《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條規定在單位行賄罪中,因行賄取得的違法犯罪所得歸個人所有時,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關於行賄罪的相關規定定罪處罰。

2、是否是以單位的名義。行為以單位的名義實施是認定單位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並非所有以單位名義實施的犯罪都是單位犯罪。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規定:「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所以,打著單位的幌子,利用單位名義,為個人謀取利益的不法行為,當然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

3、行為是否在單位成員的職務活動范圍內,或者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單位只對其在業務范圍內或與業務相關的活動范圍內的行為負責。如果行為與單位業務沒有任何關系,則不應讓單位承擔刑事責任。當然,單位的行為不拘於在登記機關核準的經營范圍之內,也可以超出登記的經營范圍,只要是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或者說與單位的人格相關,也可以視為是單位的行為。但如果與單位的業務活動並無實質的關聯,則一般不應視為單位行為。

本案中,被告人祝某在沒有徵得青海某建築安裝公司陝西分公司第一工程處同意的情況下,擅自以該公司的名義,與他人簽訂勞務合同,騙取對方當事人現金80000元,獲款供自己揮霍,其行為系個人犯罪,構成合同詐騙罪

❼ 謝謝,請問下,那分支機構能否構成單位犯罪

可以。根據刑法第30條規定,單位的分支機構或下設機構可以成為單位版犯罪的主體,但是其內設機權構或者工作部門實施的犯罪一般不以單位犯罪論處,除非同事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以自己的名義犯罪 2,違法所得歸該機構。金融--會議紀要- 以單位的分支機構或者內設機構,部門的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宜歸分支機構或者內設機構部門所有的,應認定為單位犯罪。

❽ 非吸罪中如何區分單位犯罪和個人犯罪

如何區分單位犯罪與個人犯罪

作者:秦都區人民法院 刑庭 張揚之 發布時間:2012-07-10 16:42:47

【重點提示】個人犯罪只處罰個人,單位犯罪採取以雙罰制為原則,以單罰制為例外的規定,且對個人的處罰比自然人犯罪要輕。所以在刑事審判中,被告人往往主張自己的行為系單位犯罪中的行為,故區分單位犯罪與個人犯罪在刑法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案例索引】 咸陽市秦都區人民法院(2012)咸秦刑初字第00116號刑事判決書

【案 情】 2009年11月4日,被告人祝某某以青海某建築安裝公司陝西分公司第一工程處的名義與湖北省鄖西縣某建築勞務有限公司簽訂咸陽市寶泉路「名成苑」工程勞務承包合同書。2010年2月8日,其為騙取合同保證金,故意隱瞞其已與湖北省鄖西縣某建築勞務有限公司簽訂咸陽市寶泉路「名成苑」工程勞務承包合同書的情況下,又以青海某建築安裝公司陝西分公司第一工程處的名義,與陝西某某勞務有限公司重復簽訂「名城苑」工程擴大式勞務承包合同書,收取陝西某勞務有限公司保證金8萬元,其中1萬元用於償還個人債務,其餘用於個人消費。

【審 判】咸陽市秦都區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祝某在簽訂合同過程中,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隱瞞真相的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現金80000元,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合同詐騙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第五項、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祝某犯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20000元。

【評 析】如何區分單位犯罪與個人罪犯

如何認定單位犯罪與個人犯罪,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區分:

1、是否為了單位的利益,是否由單位的決策機構決定。單位決策機構產生單位意志,指揮單位行為的實施,任何單位成員在單位業務活動中依據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應視為單位行為。單位犯罪所具有的特定程序性,即符合單位決策程序,是它與自然人盜用單位名義或擅自以單位名義進行的犯罪相區別的重要特徵。因而,單位內部成員未經單位決策機構批准、同意或認可而實施的犯罪行為,一般只能認定為自然人犯罪。

同時按照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必須為了單位的利益。單位犯罪中,犯罪後的違法所得通常歸單位所有,即因犯罪行為所產生的非法收益,受益對象是本單位或者本單位的多數員工;而自然人犯罪中,犯罪後的違法所得多半為自然人個人所有。如果不是為了單位利益,而是為了謀取個人利益,那麼這種情況不應按照單位犯罪處理。比如《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條規定在單位行賄罪中,因行賄取得的違法犯罪所得歸個人所有時,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關於行賄罪的相關規定定罪處罰。

2、是否是以單位的名義。行為以單位的名義實施是認定單位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並非所有以單位名義實施的犯罪都是單位犯罪。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規定:「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所以,打著單位的幌子,利用單位名義,為個人謀取利益的不法行為,當然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

3、行為是否在單位成員的職務活動范圍內,或者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單位只對其在業務范圍內或與業務相關的活動范圍內的行為負責。如果行為與單位業務沒有任何關系,則不應讓單位承擔刑事責任。當然,單位的行為不拘於在登記機關核準的經營范圍之內,也可以超出登記的經營范圍,只要是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或者說與單位的人格相關,也可以視為是單位的行為。但如果與單位的業務活動並無實質的關聯,則一般不應視為單位行為。

本案中,被告人祝某在沒有徵得青海某建築安裝公司陝西分公司第一工程處同意的情況下,擅自以該公司的名義,與他人簽訂勞務合同,騙取對方當事人現金80000元,獲款供自己揮霍,其行為系個人犯罪,構成合同詐騙罪

熱點內容
法院生氣 發布:2025-09-30 18:00:39 瀏覽:507
順義免費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9-30 18:00:37 瀏覽:428
部門規章是由制定 發布:2025-09-30 17:55:07 瀏覽:335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末路狂花 發布:2025-09-30 17:51:15 瀏覽:766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訴訟法 發布:2025-09-30 17:49:09 瀏覽:903
法治公正畫 發布:2025-09-30 17:48:34 瀏覽:444
立法法幾次 發布:2025-09-30 17:46:13 瀏覽:651
四川控制狂犬病條例 發布:2025-09-30 17:30:31 瀏覽:263
詐騙罪律師咨詢 發布:2025-09-30 17:30:22 瀏覽:351
法律關系的責任 發布:2025-09-30 17:12:29 瀏覽: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