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家庭和諧法律知識

家庭和諧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2-16 06:08:31

㈠ 哪些法律在維護家庭和睦

維護家庭和睦的法律有很多,下面例舉其中幾項供參考: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001修正)

第二條 婚姻制度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 實行計劃生育。

第三條 禁止的婚姻行為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2018修正)

第一條

為了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促進男女平等,充分發揮婦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根據憲法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

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實行男女平等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採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婦女權益的各項制度,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 國家保護婦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權益。 禁止歧視、虐待、遺棄、殘害婦女。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護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關系,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第三條

家庭成員之間應當互相幫助,互相關愛,和睦相處,履行家庭義務。反家庭暴力是國家、社會和每個家庭的共同責任。國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12修正)

第一條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第一條 立法目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為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繼承權,制定本法。

第二條 繼承的開始

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

第三條 遺產范圍

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㈡ 談談家庭生活中應該知道那些法律知識

民法知識要多看;婚姻法、物權法;鄰里糾紛;業主與物業糾紛;生育與教育等

㈢ 億萬婦女學法律、家庭平安促和諧」法律知識競賽試題答案

22. 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以下對上述原則的理解中,哪一種是正確的? B

A. 當事人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的行為是絕對的,不受任何因素的限制

B. 當事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放棄辯論的權利,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予以承認

C. 當事人的處分行為一旦作出,不論是否出於自願都具有法定效力

23. 合議制是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基本的審判組織形式,關於合議制的認識正確的是__B_。

A. 法院的審判委員會可以取代合議庭對案件作出判決

B. 合議制是民主集中制在民事審判工作中的體現

C. 民事案件都必須由合議庭進行審理

24. 在某民事案件開庭審理時,原告發現合議庭成員之一與被告有親戚關系,此時原告可以____B____。

A. 決定迴避

B. 申請迴避

C. 自行迴避

25. 法院審理離婚案件,____B_____。

A. 一律不公開進行

B. 經當事人申請可以不公開進行

C. 由法院決定是否公開進行

26. 民事訴訟法規定了管轄制度,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時_____B____。

A. 應當就近向人民法院提起

B. 應當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

C. 應當向基層人民法院提起

27.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下列哪一類案件可以由雙方當事人協議選擇第一審管轄法院? B

A. 侵犯名譽權的案件

B. 購銷合同案件

C. 繼承權案件

28. 當事人是民事訴訟中的重要主體,下列屬於當事人的是____A____。

A. 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

B. 訴訟代表人

C. 為原告一方出具醫療鑒定意見的鑒定人

29. 房東起訴租戶要求其交付拖欠的租金,租戶則提出房東未按合同約定提供家電、傢具作為反駁,對於後一個主張____B____。

A. 應當由房東加以證明

B. 應當由租戶加以證明

C. 應當由法院依職權查明

30. 我國的民事案件實行___B__的審級制度。

A. 四級三審

B. 四級兩審

C. 三級兩審

31.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需要___B___。

A. 有律師代理

B. 有具體的訴訟請求

C. 有被告在場

32. 在法院宣告判決之前,當事人可以申請撤訴,一旦法院准許則__B___。

A. 原告不得再次起訴

B. 訴訟程序終止

C. 被告獲得勝訴

33. 當事人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應當在_____C_____內提起上訴。

A. 5日

B. 10日

C. 15日

34. 一審判決經過上訴期無人上訴或者二審判決作出以後立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如果認為判決確有錯誤的,可以___B___。

A. 向人民檢察院上訴

B. 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C. 向人民法院抗訴

35. 民事判決生效後,如果承擔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拒不履行義務,另一方當事人有權向____B____申請強制執行。

A. 公安機關

B. 人民法院

C. 人民檢察院

36. 犯罪構成的要件包括____C_____。

A. 犯罪人、犯罪目的、犯罪行為、犯罪對象

B. 犯罪主體、犯罪動機、犯罪行為、犯罪對象

C. 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觀方面、犯罪客體

37. 以下不屬於我國刑法規定的減輕刑事責任主體的是____C____。

A. 盲人

B. 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

C. 醉酒的人

好多的B啊。。。。

㈣ 求關於家庭生活的法律及內容

夫妻財產制度,又稱婚姻財產制度,是關於夫妻婚前和婚後所得財產的歸屬、管理、使用、收益、處分以及債務清償和婚姻解除時財產清算等法律制度 . [1] 婚姻家庭關系是身份關系與財產關系的有機統一,夫妻財產制是財產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也是夫妻關系的核心。通常認為,夫妻財產制分為法定財產制和約定財產制。自中世紀後期資產階級契約論興起後,在不違背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允許夫妻以書面的形式約定夫妻財產關系的內容,此即所謂約定財產制。法定財產制是指夫妻在婚前或婚後沒有對其選擇適用的夫妻財產制進行約定或其約定無效時,依照法律規定所直接適用的夫妻財產制。設置法定夫妻財產制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在夫妻沒有對其選擇適用的夫妻財產制進行約定或約定無效等情況下的夫妻財產所有權的歸屬問題。

各國確認的法定夫妻財產制中,共同財產制和分別財產制構成了夫妻財產制度的基本形態。共同財產制是指夫妻雙方財產的一部分或全部合並為共有財產,夫妻雙方按共同共有原則行使權利,承擔義務。分別財產制是指夫妻婚前財產和婚後所得的財產均歸各自所有,雙方均獨立管理自己的財產,只有在取得對方同意的條件下,一方才能處分整個夫妻財產,婚姻關系終止時,對夫妻財產的增值或減少,應當通過結算予以分配或繼承。

夫妻財產制對夫妻雙方權益的分配直接決定了夫妻雙方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各國立法莫不予以重視。從羅馬法歷經 2000 多年到現代法,夫妻財產從古代社會的普遍不承認,到近代資產階級各國普遍確認夫妻財產制,從開始簡單的夫妻財產制到日趨完善的夫妻財產制立法,總而言之,夫妻財產制度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經歷了滄桑巨變。

大陸法系夫妻財產制度沿革

一、羅馬法時期:夫妻財產制的雛形

有學者認為,「羅馬法中根本沒有婚姻財產制度可言。」 [2] 夫妻財產制度的設立是羅馬法的繼承者們 在繼承羅馬法上的一大變革, 「一項更深刻、更重大的變化」 。 [3] 但是,雖然沒有成文化的夫妻財產制度,羅馬法中存在著鮮明特色的夫妻財產習慣法。這些習慣法與現代的夫妻財產制度相比有極大的區別,這在羅馬法諸制度中是罕見的。一般認為,羅馬法存在市民法上的夫妻財產制和萬民法上的夫妻財產制。 [4]

市民法時期。所謂市民法,是羅馬早期專門適用於羅馬市民的法律。在市民法時期實行的是有夫權婚姻,在該婚姻制度下,夫妻之間實行的是統一財產制。該時期妻子出嫁後與娘家脫離法律上的親屬關系,成為夫家的家子 , 處在夫家的家長權下。妻子婚前婚後的一切財產都歸丈夫所有,一切家庭費用由丈夫負擔。在離婚時,雖然具有繼承權(與其子女按照人數平均分配),但是喪失了對自己婚前財產的返還請求權。該時期的婚姻是宗教與世俗關系的結合。

萬民法時期。《十二表法》後,羅馬逐漸通行無夫權婚姻,該時期實行的是分別財產制。出嫁女子不再處於夫家的家長權之下,而仍和未結婚一樣,依舊處在其生父的家長權下。該時期妻子保持已有的財產權利,以及管理、處分財產的能力。在離婚時,對於其婚前財產,妻子可以要求返還。相比於市民法時期的婚姻是宗教與世俗的結合,萬民法時期的婚姻已經完全變成了人事。萬民法雖亦有流弊,但進步不小,妻子的財產權利增加,個人婚前財產得以保護,在家庭的地位得到了改善。但這還不夠,善於法律制度設計的古羅馬人以另外兩項制度來體現他們心中對夫妻財產制度的理念 [5] :

1 .嫁奩制,亦稱嫁資制。羅馬古代的嫁資是妻子或第三方對夫而為的贈與,既然是贈與,它的所有權就屬於丈夫,所以婚後丈夫不負有返還的義務 。共和國末年,「無夫權婚姻」通行,此時,嫁資已變成妻子帶到夫家補助家用的財產,不再和過去那樣是對夫的贈與,因此在婚姻關系解除後夫就負有返還嫁資的義務。女方在設定嫁資時常用要式口約訂明男方在夫妻離婚時應返還女方一定數額的嫁資,謂之「妻財保證」。至優士丁尼時期,採取一系列措施保證嫁資的返還,甚至規定妻子對丈夫在嫁資以外的全部財產有法定抵押權,嫁資無論是在婚前還是婚後設定,都視為是結婚之日設定,這一規定破壞了擔保債權不能優於被擔保債權而成立以及抵押權的受償規則。優士丁尼這些對妻子財產保護的措施,已經到了破壞男子信用的程度。

2 .婚娶贈與制度。共和國後期,無夫權婚姻盛行,如前所述,妻子不處在丈夫的夫權之下,因此在法律上跟丈夫沒有宗親關系,在丈夫死後,妻子沒有繼承權。婚娶贈與制度就是為了平衡夫妻財產關系,以彌補妻子交付嫁資而對丈夫卻沒有繼承權的不公平狀態。由丈夫或丈夫的家長設定,到優士丁尼時,明文規定,父母有為兒子設定「婚娶贈與」的義務,並且規定婚娶贈與必須與嫁資等額。也就是說,作為父母,你不僅要為女兒准備嫁妝,同時也要為兒媳准備同樣多的一份「見面禮」。

嫁資制和婚娶贈與制度分別從家長和夫家的角度出發對女方財產權利予以保護,這種對女方保護的傾向性在優士丁尼當政時期表現的最為明顯,如前所述,以至於到了破壞男子信用的程度。古羅馬人可以說是窮盡智慧,以他們天才的法律創制才能體現心中對夫妻財產關系的理念。

二、近現代夫妻財產制。

以公元 476 年西羅馬的滅亡作為奴隸社會的結束,歐洲進入了漫長的中世紀,羅馬法的火種也隨之漫漫熄滅。及至中世紀後期,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經濟在簡單商品生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了。新興的階級興奮地發現,羅馬法的諸原則正是「在他們興起時所需要,而在當地的習慣法中找不到的」, [6] 羅馬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竟然比當時歐洲各國的經濟制度還要先進的多。羅馬法順應時代的呼喚得以涅磐重生。這就是歐洲史上著名的「羅馬法復興運動」。

法國:夫妻財產制的第一次立法

在法國大革命之前,盡管在政治上久已統一,但法律並沒做到統一。南部的成文法地區一直適用著《國法大全》;北部是習慣法地區,施行的是淵源於法國法律傳統而經官方文件予以記錄的一般習慣和地方習慣。 [7] 這種狀況極不適應大革命後產生的政治和經濟上的變革,因此,在拿破崙的直接影響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法典——《拿破崙法典》於 1804 年 3 月誕生。這是一部以蓋尤斯的《法學階梯》為藍本的民法典,體現了羅馬法和法國地方習慣法的融合。夫妻財產關系規定在該法典第三編第五章「夫妻財產契約與夫妻間的相互權利」中。該編分三節對夫妻財產作出了全面、系統的規定。第一節「通則」,規定了各種夫妻財產制下應遵循的一般性規則 ; 第二節「共同財產制」,是該章的中心章節,分為法定的共同財產制和約定的共同財產制,並分別對兩種財產制度下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雙方的權利義務及共同財產制的解除等問題作了規定。在第三節,規定了與共同財產制度並行的奩產制。

《拿破崙法典》在繼承和發展羅馬法的基礎上(如第三節奩產制即是對羅馬法嫁奩制的完全繼承),第一次以世俗契約的形式「為婚姻家庭立法」,實現了婚姻家庭關系的世俗化和法律化。在法典中,夫妻財產關系單獨成章,共 194 條,占據法典總法條近 9% 強,夫妻財產制度在立法者心目中的地位可見一斑。依照法典第 1391 條第一款 「夫與妻得籠統表示依照共同財產制或奩產制結婚」 的規定,《拿破崙法典》確立了以共同財產制為中心,奩產制度並行的夫妻財產制。再依第1401條規定,」夫妻於結婚時所有的財產及於婚姻關系存續中因任何名義歸屬於夫妻的財產所產生的財產」都屬於共同財產的范圍,《拿破崙法典》實行的是婚後共同財產制。

在形式和實質上,《拿破崙法典》並未做到夫妻平等。雖然規定了夫妻可以自由選擇夫妻財產制度,但又規定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就應當適用法定的夫妻財產共同制度。(第 1140 條之規定)而按照後一種制度,丈夫不僅有權管理共同財產,而且就對第三人而言,他還有權作為共同財產的所有人,出賣、讓與或抵押這些財產,而不以其妻作為當事人的一方。 [8] 並且對婦女權利有諸多限制。可以看出,《拿破崙法典》依舊確立了夫(父)作為一家之主的地位,妻子處於從屬地位。相比於羅馬法中的婚娶贈與制度、 嫁資制等制度對婚姻中夫妻財產權利的平衡, 《拿破崙法典》並未有更多制度上的進步。

德國:夫妻財產制的另一種立法選擇

以嚴謹而著稱的德意志民族自古以來就對形式上完備的羅馬法情有獨鍾,主張繼受羅馬法。比之於法國對羅馬法體系性、原則性的繼受方式,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是整體性的。編排體例采優士丁尼《學說匯纂》模式。在《德國民法典》 [9] 中,有關夫妻財產制的內容規定在第四編「親屬法」的「婚姻」一章中,這一章在第六節設「婚姻財產制」一節,以 145 個條文三個小節對夫妻財產製作出了詳細的規定。重視程度不亞於《拿破崙法典》。其第一小節「法定婚姻財產制」,規定了在德國法定的財產制為婚姻財產增值共有制 ; 第二小節「合同婚姻財產制」,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般規定」,明確了婚姻雙方有自由選擇婚姻財產制的權利、限制 ; 第二部分是「婚姻財產分割」,規定開始分割婚姻財產的條件;第三部分是「婚姻財產共有制」,內容包括一般規定及夫妻對共有財產的權利和義務;第三小節「婚姻財產制登記簿」,規定了辦理財產登記的相關程序。

不同於《拿破崙法典》的是、《德國民法典》確立了以分別財產制為中心的夫妻財產制度。第1363條第(2)款規定:「丈夫的財產和妻子的財產不成為婚姻雙方的共同財產;此規定也適用於婚姻一方在結婚之後取得的財產。」第1364條規定:「婚姻的每一方獨立管理其財產;但是各方在管理其財產時依照下列規定受到限制。」條文中定義的婚姻財產增值制本質上即為與《拿破崙法典》迥異的分別財產制。《拿破崙法典》規定的婚後共同財產制中形式上男女不平等的弊端得以糾正,對婦女權利的限制也減少。分別財產制的優點之一,是充分肯定了已婚婦女的個人財產權利,就反對夫權而言具有積極的意義。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婦女的經濟收入大多低於男子,同時女方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承擔著較多的義務,而在法律上男方僅負扶養責任,這就可能造成實質上的不平等。所以說,《德國民法典》對夫妻財產制的規定尚未臻完善。

日本:東方特色的夫妻財產制

日本是亞洲第一個制定民法典的國家。《日本民法典》 [10] 以德國民法典第一草案( 1888 年發表)為藍本而制定,於 1898 年 7 月 16 日 正式施行。有關夫妻財產制的內容規定在第四編「親屬」中。在該編第二章「婚姻」的第二節,以 8 個條文對夫妻財產製作了規定,相比於《拿破崙法典》、《德國民法典》關於夫妻財產制內容一百多條的規定,不能不說這是日本民法典的一大特點。該節分兩目,第一目對夫妻財產制的適用原則、財產關系的變更、夫妻財產契約的對抗要件等作了規定;第二目為「法定財產制」,規定了婚姻費用的負擔,日常家事債務的連帶責任,以及特有財產的相關內容。

1898 年的日本民法典具有大量的男女不平等條款,歧視女性傾向嚴重。當然,這與該國的歷史傳統、社會習俗緊密相關:當時的日本剛從封建國改制過來。因此,制定後經過 30 多次的修改,特別是經過二戰後 1947 年的修改,日本民法典煥然一新,男女兩性的民事權利義務實現了徹底的平等。 [11]

根據日本民法典第 762 條規定,法典規定的是以婚後共同財產制為中心的夫妻財產制度。該條規定:「(一)夫妻一方於婚前所有的財產及婚姻中以自己名義取得的財產,為其特有財產;(二)夫妻間歸屬不明的財產,推定為共有。」與法國法相近。對於婚姻費用的分擔,法典 760 條規定「夫妻應考慮各自的資產、收入及其他有關情事,分擔婚姻費用」。這是一條具有人文關懷的規定,是為實現夫妻財產關系從形式平等到實質平等的有益探索。因為在傳統上日本家庭是 「男主外、女主內」模式,如若要求夫妻平均分擔婚姻費用,對女方實為不公。

蘇聯及東歐地區:社會主義國家的立法

在十月革命後,蘇維埃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到 1926 年 11 月 19 日 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了《蘇俄婚姻、家庭和監護法典》。這是一部具有社會主義烙印的婚姻家庭法,擺脫了婚姻家庭法自《拿破崙法典》以來對民法的依附,開創了婚姻家庭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的歷史先河。且這一立法體例深深地影響了東歐以及蒙古、中國等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的婚姻立法。

《蘇俄婚姻、家庭和監護法典》第十條規定:「結婚前屬於各配偶者的財產仍屬各自所有,結婚後經夫妻勞動所得的財產視為則視為夫妻的共同財產。如果對此一旦發生爭執時,可由法院決定之。」 [12] 由此可見,蘇俄確立了以婚後共同財產制為原則的夫妻財產制度。這一規定一直延續到 1969 年頒布施行的《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 , 可見生命力之旺盛。《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二十條規定,「夫妻在婚姻期間獲得的財產,是他們共同共有的財產。對於這些財產,夫妻有平等的佔有、使用和處理的權利。」 [13] 烏克蘭亦以此為宗旨,規定「夫妻在婚姻期間經過共同勞動所得的財產,根據共有的原則認為屬於夫妻所有,其他財產則為配偶者各自財產。」 [14] 確立了勞動共同財產制為法定的夫妻財產制度。

如前所述,自德國法以來,夫妻財產制度開始對實質平等進行了探索。《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在這方面有很好的說明,法典第 20 條第 2 款規定:「如果夫妻一方從事家務勞動,照顧子女,或因其他正當理由而沒有獨立的工資收入,對於上述財產,也同樣享有平等的權利。」 [15] 烏克蘭同樣規定:「妻擔當家務及照料子女的勞動,在有關財產的權利關繫上與丈夫取得生活資料的勞動同樣看待」。 [16] 這些規定都是夫妻財產關系從形式平等到實質平等的有益探索與嘗試。

中國:多種理念碰撞的結晶

我國的夫妻財產制度立法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初。清末 1911 年,《大清民律草案》起草完成。受鄰國日本影響,采德國例,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法典草案。草案尚未施行即夭折,但其立法體例卻對以後的北洋政府立法、中華民國立法奠定了基礎。 1930 年 12 月 6 日 ,國民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的基礎上,制定了《中華民國民法典》。該法典在夫妻財產關繫上規定,婦女沒有獨立財產,夫妻聯合財產和共同財產均由夫管理,由妻之原有財產所生之孳息,其所有權歸屬於夫。夫對於妻之原有財產,有使用、收益之權。妻在家庭財產方面只是一個「旁觀者」的角色,丈夫對家庭財產擁有絕對所有權。

新中國成立後, 1950 年 4 月 13 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受蘇聯影響,我國將婚姻法單獨作為一個部門法(當前中國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民法典的編撰,各小組提交的草案中無一例外地為婚姻法留有位置,可以預見的是,新制定的民法典將正式標志著婚姻家庭法向民法的回歸)。隨著經濟、社會的巨大變化,該法已經不適應現實狀況,我國遂於 1980 年 9 月通過和頒布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並於 2001 年 4 月 28 日 根據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 <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 的決定》修正。婚姻法共分為六章,共 51 條,有關夫妻財產的內容主要規定在第三章「家庭關系」中,主要集中在條文的 17 、 18 、 19 條。第 17 條規定了婚後財產共同制,明確哪些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18 條羅列了共同財產的例外,明確規定某些財產歸夫妻個人所有; 19 條規定了約定財產制度,允許夫妻雙方以書面的形式對財產關系予以約定。可見我國實行的是以婚後共同財產制度為主的夫妻財產制,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我國之所以選擇婚後共同財產制為法定財產制,跟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沿革息息相關。幾千年的「男尊女卑」的觀念決定了女方在家庭中無財產權利可言,因此,共同財產製成為不二選擇。並且,分別財產制劃分夫妻各自財產的做法與東方文化中「家」之強調統一之觀念格格不入。

小結

一、考察夫妻財產制歷史沿革的結論。

本文對大陸法系夫妻財產制度的研究,主要以羅馬法—法國民法典 - 受法國民法典影響地區;羅馬法 - 德國民法典 - 受德國民法典影響地區為兩條主線;以民法典及其他婚姻家庭立法為載體。雖然作為現代法學基礎的羅馬法沒有直接關於夫妻財產制度的法律規定,但無可否認的是,當今的夫妻財產制度以羅馬法為濫觴。市民法時期的統一財產制,萬民法時期的分別財產制是當今共同財產制、分別財產制的雛形, 嫁奩制更為法國民法典直接繼承。伴隨著法德民法典的傳播,其制定的夫妻財產制影響范圍及至包括我國在內的歐洲、拉美、非洲以及亞洲的眾多國家。羅馬法的傳播過程也就是法律的理性化過程,而法律理性化的成果之一,就是表現在形式理性上的法典化。 [17] 法典這一載體使各國夫妻財產制立法自羅馬法以來都內在地保持著共同性。當然,民法作為調整市民社會的法,具有強烈的「土著屬性」。民法是特定的歷史文化傳統而逐漸形成的價值理性與形式理性的統一。婚姻家庭法更是一個地區家庭倫理道德取向的集中反映,受自身立法傳統、風俗習慣以及其他思想、文化因素的影響,各國在婚姻財產立法內容和形式上表現出差異。

無論從世界范圍還是一個國家內部的夫妻財產制的演變來看,夫妻財產制的演變過程,都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過程。婚姻最初是一種被理解為神事與人事結合的制度,丈夫在家庭中擁有絕對的地位和權力;法國大革命時期,契約論的興起促使夫妻財產制度從身份到契約的轉變:契約內在包含的「平等、意思自治」等因素反映在夫妻財產制度上,就是婚姻的逐漸世俗化,民事婚姻開始成為主流。在契約論下,夫妻之間作為平等的主體自然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夫妻財產制的演變是夫妻之間關系從不平等 - 形式平等 - 實質平等的過程。女方在家庭中的地位經歷了基本無權利 - 形式上的平等權利 - 實質上的平等權利的變遷。拿破崙法典雖然將婚姻視為契約,實現了婚姻的世俗化,但男女在形式和實質上都未做到平等。一個世紀後的《德國民法典》確立了分別財產制度並在形式上規定了夫妻之間具有平等的地位,糾正了拿破崙法典的缺陷,但實際情況而言,並未做到實質的平等。及至晚近,世界人權運動的蓬勃發展和婦女的覺醒極大地推動了夫妻財產制度從形式平等到實質平等的過渡。立法者嘗試以人文關懷的制度設計體現對夫妻財產的平衡,進一步實現夫妻之間的實質平等。而且這種嘗試商在進行下去。如我國於 2001 年在新修訂婚姻法時,增加了離婚過錯方須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便是其中之一。

二.夫妻財產制的發展展望。 世界各國確認的法定夫妻 財產制中,以共同財產制和分別財產制度最為普遍。國情不同,歷史傳統不同,兩者孰優孰劣,難以區分。共同財產制度體現了家庭作為一個整體的特點,符合婚姻生活共同體的本質特徵,有利於保障夫妻中經濟能力較弱一方(往往是妻方)的權益,實現夫妻家庭地位事實上的平等。但是,夫妻之間的一切財產都歸共同所有這種一刀切的做法抹殺了夫妻財產來源的多 途徑性,以及某些財產的人身屬性,對極端平等的追求可能導致的卻是實質上的不平等。分別財產制是夫妻別產主義的產物,夫妻各自擁有財產,共同承擔家庭生活的費用。是歷史上婦女地位上升的一個里程碑標志。但是,在大陸法系許多國家特別是東方國家看來,分別財產制違背了婚姻成立的宗旨,夫妻關系被物質化。遠離了傳統觀念上的夫妻道德標准。

鑒於以上原因,各國在確定各自的法定夫妻財產制度時,已拋棄了單純確立共同財產制或分別財產制的做法,而是使兩者互相交叉,吸收,融合,夫妻財產制呈現類型多樣化的趨勢。如 1999 年制定的《澳門民法典》 [18] 確立了取得財產分享製作為法定的夫妻財產制度。所謂取得財產分享制,即是在承認夫妻雙方對現在及將來之一切財產都保留有所有權及收益權,即在承認個人財產的基礎上,拋棄了分別財產制下夫妻財產之「井水不犯河水」的弊端,加入共同財產制的因素,對在適用該制度期間所增加財產的所有權予以限制,賦予了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財產增加較少的一方擁有差額請求權。作為一部於 21 世紀之交制定的民法典,澳門民法典中的某些制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世紀的發展動態,夫妻財產制度的設計就是其中之一。再如台灣地區 2002 年「修法」的主要內容之一,即為以「所得分配製」為法定財產制,取代以前的聯合財產制。「所謂所得分配製,是以分別財產制為基礎,但為了克服分別財產制帶來的不能兼顧婚姻共同生活之本質與和諧、保護家庭主婦不同的缺陷,又有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的規定,因而又稱為改良式分別財產制或限制式分別財產制。」 [19]

夫妻財產制度應該體現平衡利益的功能,實現制度上的創新。筆者認為,在我國,受歷史傳統、民眾接受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應確立婚後所得共同財產制為法定的夫妻財產制度,因為該制度在我國行之有效並被廣泛接受;另外,對分別屬夫妻各自所有的財產做出例外規定;同時,規定盡可能多的夫妻財產制類型,在當事人未選用一般共同財產制時,作為供當事人選擇適用的導向性的制度類型,如勞動所得共同財產制、分別財產制、財產增值制、限定財產制、財產分享制等夫妻財產制度, [20] 為當事人意思自治提供盡可能多的選擇機會。

㈤ 法律規定的家人之間和諧相處有哪些

家人之家是親情,彼此要和睦相處,是國人的傳統,和諧也是社會的要求。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不能男尊女卑,家庭成員間都有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在不違反法律、社會公俗良序的情況下,不得對他人加以限制或干涉。家人之間有撫養(扶養)、贍養的義務,家人之間,年老、患病不得虐待或歧視。

《婚姻法》

第十三條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十四條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
第十五條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第十六條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二十條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
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第二十七條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
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㈥ 關於家庭生活的法律法規

婚姻家庭法 -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法是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准則。
第二條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
實行計劃生育。
第三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第四條 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第二章 結 婚
第五條 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條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第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
(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第八條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第九條 登記結婚後,根據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第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三)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
(四)未到法定婚齡的。
第十一條 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第十二條 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十三條 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十四條 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
第十五條 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第十六條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十九條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第二十條 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
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第二十一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第二十二條 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
第二十三條 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第二十四條 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第二十五條 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第二十六條 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養子女和生父母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二十七條 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
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八條 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孫子、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第二十九條 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第三十條 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

第四章 離 婚

第三十一條 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
第三十二條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第三十三條 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 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第三十五條 離婚後,男女雙方自願恢復夫妻關系的,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復婚登記。
第三十六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第三十七條 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八條 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第三十九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第四十條 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第四十一條 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四十二條 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五章 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 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
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
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第四十四條 對遺棄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
對遺棄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支付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的判決。
第四十五條 對重婚的,對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第四十七條 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人民法院對前款規定的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制裁。
第四十八條 對拒不執行有關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遺產繼承、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有關個人和單位應負協助執行的責任。
四十九條 其他法律對有關婚姻家庭的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變通規定。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變通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區制定的變通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第五十一條 本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㈦ 家庭生活中要了解的法律知識有哪些

1、如果未成年的孩子將人碰傷,監護人必須承擔醫療費用。
2、繼承權是男女平等的,嫁出版的女兒別忘了父權母遺產有您的一份。
3、如果被從樓上掉下的花盆砸傷,可以把它們的管理者告上法庭。
4、如果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有權向所在單位要求享受工傷待遇。
5、如果對行政機關的罰款、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行為不服,可申請行政復議。
6、如被公安機關傳喚或拘傳,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特殊情況下不得超過24小時。
7、如果未滿18歲得孩子也不歸宿,必須對孩子進行教育,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8、如果別人借您錢,您一定要他出借據,而且借款數額一定要大寫。(註:訴訟時效為2年)
9、如果想要保護自己的傢伙其他財產,一定不要私設電網或設置毒物等,否則等待的將是:危害公共安全罪。
10、如果您成為被告,又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律師,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提供法律幫助。
11、如果想寫遺囑,一定要註明年月日,並親自簽名。讓人代書,一定要兩個以上證人在場見證,代書人、見證人、遺囑人都要簽名,最好委託律師見證並執行遺囑。

㈧ ·"億萬婦女學法律、家庭平安促和諧」法律知識競賽試題正確答案(76-85)

ABAAACBCAB

㈨ 什麼是家庭和諧

家庭成員個個幸福!關系融洽!

熱點內容
律師周末上班嗎 發布:2025-09-30 13:49:03 瀏覽:981
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舉報 發布:2025-09-30 13:43:14 瀏覽:754
買賣在耕用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30 13:42:57 瀏覽:689
法治公安者 發布:2025-09-30 13:42:17 瀏覽:712
黃山市第二屆道德模範 發布:2025-09-30 13:33:40 瀏覽:449
國家森林防火條例 發布:2025-09-30 13:32:44 瀏覽:595
住建局的裝修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30 12:58:45 瀏覽:841
工人總是拿勞動法壓廠家怎辦 發布:2025-09-30 12:58:42 瀏覽:10
律師建議婚姻法 發布:2025-09-30 12:53:50 瀏覽:906
勞動合同法第24條的解析 發布:2025-09-30 12:49:15 瀏覽: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