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實施下列哪些哪項行為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實施下列哪些哪項行為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16 07:00:35

㈠ 新 保密法 中規定的違反哪些行為會給予處分或追究刑事責任

新來 保密法 規定:
不論是否產生泄密自實際危害後果,只要發生列舉的12種嚴重違規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12種違規行為是:
1.非法獲取、持有國家秘密載體的;
2.買賣、轉送或者私自銷毀國家秘密載體的;
3.通過普通郵政、快遞等無保密措施的渠道傳遞國家秘密載體的;
4.郵寄、托運國家秘密載體出境,或者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攜帶、傳遞國家秘密載體的;
5.非法復制、記錄、存儲國家秘密的;
6.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國家秘密的;
7.在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或者未採取保密措施的有線和無線通信中傳遞國家秘密的;
8.將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接入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的;
9.在未採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涉密信息系統與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
10.使用非涉密計算機、非涉密存儲設備存儲、處理國家秘密信息的;
11.擅自卸載、修改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技術程序、管理程序的;
12.將未經安全技術處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贈送、出售、丟棄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㈡ 12種嚴重違規行為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是什麼(關於保密法的)

可以參考《刑法》第抄六章襲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中第一節擾亂公共秩序罪
有關條款進行處罰。
例如,第二百八十二條 以竊取、刺探、收買方法,非法獲取
國家秘密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
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持有屬於國家絕密、機密的文件、資料或者其他
物品,拒不說明來源與用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役或者管制。

㈢ 根據我國《會計法》規定,應當追究當事人法律責任的行為有哪些

根據我國《會來計法》的規定自,下列各項中。應當追究當事人法律責任的行為有:

1.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檔案;
2.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
3.隱匿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
4.在法定會計賬簿之外私設會計賬簿。

㈣ 國旗法、國徽法修改,哪些行為舉動將追究刑事責任

國旗法、國徽法修改,哪些行為舉動將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規定第十七條:不得升掛破損、污損、褪色或者不合規格的國旗。第十八條:國旗及其圖案不得用作商標和廣告,不得用於私人喪事活動。第十九條:在公共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由公安機關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㈤ 根據《反間諜法》規定,哪些行為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反間諜法》規定:

第二十七條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機構、組織、個人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間諜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實施間諜行為,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給予獎勵。

第二十八條在境外受脅迫或者受誘騙參加敵對組織、間諜組織,從事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活動,及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機構如實說明情況,或者入境後直接或者通過所在單位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如實說明情況,並有悔改表現的,可以不予追究。

第二十九條明知他人有間諜犯罪行為,在國家安全機關向其調查有關情況、收集有關證據時,拒絕提供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予以處分,或者由國家安全機關處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執行任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執行任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由國家安全機關處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

第三十一條泄露有關反間諜工作的國家秘密的,由國家安全機關處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對非法持有屬於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的,以及非法持有、使用專用間諜器材的,國家安全機關可以依法對其人身、物品、住處和其他有關的地方進行搜查;對其非法持有的屬於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以及非法持有、使用的專用間諜器材予以沒收。

非法持有屬於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國家安全機關予以警告或者處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

第三十三條隱藏、轉移、變賣、損毀國家安全機關依法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的,或者明知是間諜活動的涉案財物而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由國家安全機關追回。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境外人員違反本法的,可以限期離境或者驅逐出境。

第三十五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行政強制措施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決定書之日起六十日內,向作出決定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六條國家安全機關對依照本法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應當妥善保管,並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涉嫌犯罪的,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處理;

(二)尚不構成犯罪,有違法事實的,對依法應當沒收的予以沒收,依法應當銷毀的予以銷毀;

(三)沒有違法事實的,或者與案件無關的,應當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並及時返還相關財物;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

國家安全機關沒收的財物,一律上繳國庫。

第三十七條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或者有非法拘禁、刑訊逼供、暴力取證、違反規定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等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實施下列哪些哪項行為將被追究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第三十八條本法所稱間諜行為,是指下列行為:

(一)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外機構、組織、個人與其相勾結實施的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活動;

(二)參加間諜組織或者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的;

(三)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機構、組織、個人與其相勾結實施的竊取、刺探、收買或者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或者策動、引誘、收買國家工作人員叛變的活動;

(四)為敵人指示攻擊目標的;

(五)進行其他間諜活動的。

第三十九條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履行防範、制止和懲治間諜行為以外的其他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職責,適用本法的有關規定。

㈥ 下述行為,哪些會被中國追究法律責任哪些不受中國追究

刑事管轄主要分為屬人屬地管轄.
首先考慮的是屬地管轄.犯罪地在中國的,中國有權管轄.而且這內個犯罪容地解釋非常寬泛,包括犯罪行為實施地,犯罪結果發生地.在國內維護即可認定中國為犯罪行為實施地.雖然國外架設,國外維護似乎與中國無關,基於互聯網的特殊性,只要有人從中國境內訪問該網站,就可以認定中國是犯罪結果發生地,從而依屬地原則取得管轄權.
其次是屬人管轄.中國公民在境外實施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應予追究.但最高刑在三年以下的,可以不予追究.注意,只是"可以",意即也可以追究.估計架設網站這么大的動靜可能不止三年哦.
綜上所述,要管都是找得到依據的.只是太麻煩,而且取證也不容易.特別是人在國外的話估計也比較難抓

㈦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實施了哪些行為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規定:「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版以權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玩笑不能開過頭,不知道其後果和易造成危險的行為應當不做,即使是無心之失,也要賠償受害者的經濟損失,有嚴重後果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實施了犯罪行為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受刑事處罰。但是如果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實施了下列行為,是要被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不滿14周歲,實施犯罪行為,不被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家長要嚴加管教或者被司法機關收容教養。

㈧ 在國家安全工作中,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哪些行為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公安機關或公安部門,簡稱公安,作為術語指中國管理公共安全事務的行政執法部門和刑事司法版部門權,其職能和「警察局」相近,但也行使部分非警務的行政許可和危機管理職能,如消防救援、特種行業管理等等。公安機關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行政機關,同時它又擔負著刑事案件的偵查任務,因而它又是國家的司法機關之一。公安機關是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依法管理社會治安,行使國家的行政權,同時公安機關又依法偵查刑事案件,行使國家的司法權。公安機關的性質具有雙重性,即既有行政性又有司法性。

㈨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實施下列哪些行為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抄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襲,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參考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刑事責任能力】
一、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二、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三、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會被判處死刑【包括死緩】。
四、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五、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定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㈩ 國家機關人員在計劃生育過程中,哪些行為應追究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第三十九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侵犯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的;

(二)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收受賄賂的;

(四)截留、剋扣、挪用、貪污計劃生育經費或者社會撫養費的;

(五)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或者拒報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數據的。

【釋義】 本條是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出現違法犯罪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各級領導和廣大基層幹部為此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在計劃生育工作中,也有少數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存在著違法犯罪行為,這些違法犯罪行為的存在損害了計劃生育工作的形象,不利於計劃生育工作的健康開展,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也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所以必須對這些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制裁,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本條對以下四種違法行為規定了法律責任:

一、侵犯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的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侵犯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主要表現為違反《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4條第1款規定的違法行為。《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4條第1款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推行計劃生育工作中應當嚴格依法行政,文明執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推行計劃生育工作中,必須要嚴格依法行政,文明執法,絕不能野蠻執法,侵犯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侵犯公民人身權、財產權的違法行為,主要表現為:(一)非法關押、毆打、侮辱違反計劃生育規定的人員及其家屬的;(二)毀壞違反計劃生育規定人員家庭的莊稼、房屋和其他財產的;(三)非經法定程序將違反計劃生育規定人員的財產抵繳社會撫養費的;(四)濫設收費項目、亂罰款的;(五)因當事人違反計劃生育規定而株連其親友、鄰居及其他群眾;對揭發、舉報的群眾進行打擊報復的;(六)以完成人口計劃為由而不允許合法生育的;(七)組織對未婚女青年進行孕檢的。上述均為在計劃生育工作中侵犯公民人身權、財產權的違法行為,要依法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由於我國人口壓力很大,在推行計劃生育之初,計劃生育工作難做,有些計劃生育部門的工作人員為了完成人口指標,在執法中沒有做到文明執法,工作簡單化,過多地依靠強迫命令的方式來執法,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益。針對這一問題,國家計生委於1995年下發了關於在計劃生育行政執法中「七個不準」的規定,指出上述七項違法行為,違背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損害了計劃生育工作的形象,不利於工作的健康開展,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各級計劃生育部門及其執法人員要堅持正確執法、文明執法,不得侵害公民合法權益。同時強調要加強對基層計劃生育工作人員的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使他們懂得計劃生育工作關繫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必須樹立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依法管理計劃生育工作,提高計劃生育行政執法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作為國家的一部重要法律,在總則中進一步明確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推行計劃生育工作中應當嚴格依法行政,文明執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

對違反本項規定的國家工作人員,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包括故意傷害罪、侮辱罪、非法拘禁罪、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打擊報復罪:

(一)故意傷害罪。《刑法》第234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致人重傷,是指依照《刑法》第95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傷害:(一)使人肢體殘廢或者毀人容貌的;(二)使人喪失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機能的;(三)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主要是指能夠引起威脅生命的並發症,以及其他嚴重影響人體健康的損傷,主要包括顱腦損傷、頸部損傷、胸部損傷、腹部損傷、骨盆部損傷以及燒傷、燙傷、凍傷、電擊傷、物理、化學或者生物等致傷因素引起的損傷。

(二)非法拘禁罪。《刑法》第238條規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的規定定罪處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犯前兩款罪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三)侮辱罪。《刑法》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所謂「情節嚴重」,是指侮辱、誹謗他人手段惡劣、後果嚴重或者影響很壞等情況,一般是指以暴力的方式對他人進行侮辱、誹謗,但這里的暴力,其目的不是為損害他人的身體健康,而是為實施侮辱、誹謗。如果在實施侮辱的過程中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傷害後果的,即構成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不構成侮辱、誹謗罪。這里應當指出的是,對於侮辱罪,只有被侮辱人親自向人民法院控告的,人民法院才能受理,對於被侮辱人不控告的,司法機關不能主動受理,追究侮辱人的刑事責任。但也有例外,一是根據《刑法》第98條的規定,如果被害人受強制或者威嚇而無法告訴的,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二是依照《刑法》第246條第2款的規定,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這里所說的「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主要是指侮辱行為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或者自殺的,可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

(四)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刑法》第275條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

(一)濫用職權。濫用職權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故意超過職權范圍行使職權或者不適當地使用職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損失的違法行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推行計劃生育工作中濫用職權的行為,主要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超越法律、法規所賦予的職權范圍去行使職權;或者不適當地使用職權,造成危害後果的違法行為。如對不符合本法第18條規定生育子女的公民,應當依法向其徵收社會撫養費。徵收社會撫養費的行政決定必須要依法定的程序而作出,國家機關人員無權自行決定,如果執法人員非依法定程序而作出徵收社會撫養費的決定,即為濫用職權的違法行為。再如,對於公民拒絕或拖延繳納,以及不足額繳納社會撫養費的,計劃生育部門應當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如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沒有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是自行向當事人進行強制執行,也屬於濫用職權的違法行為。

(二)玩忽職守。玩忽職守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地履行職責,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損失的行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推行計劃生育工作中玩忽職守的行為,主要表現為對工作極端不負責任,對計劃生育工作放鬆管理,發現有計劃外懷孕者也不去做工作,不動員其採取補救措施,對超生行為漠然視之,放任自流;對違反計劃生育管理秩序的行為不予制止,從而使計劃生育工作秩序受到破壞,超生泛濫,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得不到有效執行,人口數量得不到有效控制。

(三)徇私舞弊。徇私舞弊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為徇個人私利、私情,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破壞計劃生育工作秩序,使國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損失的行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推行計劃生育工作中徇私舞弊的行為,主要表現為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出於貪贓、報復或者袒護親友的目的,明知某人不符合生育二胎的條件,而允許其生育二胎;明知某人未採取節育措施,卻給其出具「避孕節育證明」;明知某人沒有違反計劃生育管理秩序的行為,出於報復的目的,對其進行處罰等,從而損害了計劃生育工作嚴格執法的威信,也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益。

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違法行為,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給予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第397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刑法》第397條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三、索取、收受賄賂的

索取、收受賄賂,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利用自己職務上的便利索取、收受他人的財物,明知其所作所為違反法律、法規對其履行職責的要求,損害公務人員的廉潔形象,但出於貪利動機或目的仍然為之,利用手中的權力搞權錢交易,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如明知某人不符合生育二胎的條件,在收受其賄賂後,即為其大開方便之門,給其出具「生育證」,允許其生育二胎;又如某人超計劃生育,按地方法規的規定,應當繳納社會撫養費,但經過權錢交易,收受賄賂後,即允許其不繳納社會撫養費或少繳納社會撫養費,從而放縱了超計劃生育的違法行為。對於索取、收受賄賂的違法行為,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給予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第385條、386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刑法》第385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 「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論處。」第386條規定: 「對犯受賄罪的,根據受賄所得數額及情節,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處罰。索賄的從重處罰。」根據刑法第383條的規定,犯受賄罪的,根據受賄所得的數額及情節,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個人受賄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二)個人受賄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財產;(三)個人受賄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個人受賄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一萬元,犯罪後有悔改表現、積極退贓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於刑事處罰,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四)個人受賄數額不滿五千元,情節較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較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酌情給予行政處分。對多次受賄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受賄數額處罰。

在認定受賄罪時,應注意兩點:第一,行為人只要有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公開向他人要求財物或暗示他人給予財物的索賄行為,即可構成本罪,不需要行為人已經為他人謀取了利益;第二,對於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的行為,必須同時具有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要件,才能構成本罪。但為他人謀取的利益是否實現,不影響本罪的構成。

四、截留、剋扣、挪用、貪污計劃生育經費或者社會撫養費的

計劃生育經費是由國家財政支付的專門用於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費用,以及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和個人為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捐贈的費用。本法第15條明確規定:「國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逐步提高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投入的總體水平。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必要的經費。」 「國家鼓勵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個人為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提供捐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剋扣、挪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費用。」

社會撫養費是由超計劃生育的當事人繳納的,用於補償超生給社會增加的公共投入的費用,這筆經費必須全部上繳財政,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絕不允許任何單位和個人予以截留、剋扣、挪用、貪污。目前,一些地方存在截留、剋扣、挪用、私分社會撫養費的現象,有的甚至搞「放水養魚」,一方面放縱超生行為,另一方面靠徵收社會撫養費、罰款搞創收,嚴重破壞了計劃生育工作秩序,敗壞了計劃生育工作的形象,對此,群眾意見極大。針對這一問題,2000年中央8號文件明確規定:收取的社會撫養費上繳國庫,用於補償所增加的社會公共投入。目前國務院已經組織起草了《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該辦法出台後,將加強對社會撫養費的徵收管理,從源頭上治理和杜絕地方截留、剋扣、挪用、私分社會撫養費的現象,扭轉靠徵收社會撫養費、罰款維持計劃生育工作的狀況。

對於截留、剋扣、挪用、貪污計劃生育經費或者社會撫養費的違法行為,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給予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第382-384條規定的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貪污罪。刑法第382條第1款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是貪污罪。」第383條規定:「對犯貪污罪的,根據情節輕重,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一)個人貪污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二)個人貪污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財產。(三)個人貪污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個人貪污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一萬元,犯罪後有悔改表現、積極退贓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予刑事處罰,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四)個人貪污數額不滿五千元,情節較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較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挪用公款罪。刑法第384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是挪用公款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挪用用於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從重處罰。」

五、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或者拒報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數據的

人口與計劃生育數據統計是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一項重要環節,對於研究某一地區在某一個時間段的人口結構、人口數量、生育率以及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總體工作水平,制定人口發展規劃具有重要意義。計劃生育在一個地方和一個單位貫徹執行情況,主要通過人口統計和計劃生育統計的數據來反映,統計數據不準確,就不能真實地反映計劃生育工作的情況,還會導致人口和生育決策失誤的嚴重後果。1983年12月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該法於1996年5月根據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的《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決定》予以修正)第3條明確規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個體工商戶等統計調查對象,必須依照本法和國家規定,如實提供統計資料,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篡改。」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這些單位負責人口統計和計劃生育統計的人員,必須嚴格按照《統計法》的規定,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有效地、科學地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的數據統計工作,及時、准確地上報統計數據,絕不能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或者拒報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數據。對於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或者拒報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數據的違法行為,要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給予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

熱點內容
律師周末上班嗎 發布:2025-09-30 13:49:03 瀏覽:981
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舉報 發布:2025-09-30 13:43:14 瀏覽:754
買賣在耕用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30 13:42:57 瀏覽:689
法治公安者 發布:2025-09-30 13:42:17 瀏覽:712
黃山市第二屆道德模範 發布:2025-09-30 13:33:40 瀏覽:449
國家森林防火條例 發布:2025-09-30 13:32:44 瀏覽:595
住建局的裝修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30 12:58:45 瀏覽:841
工人總是拿勞動法壓廠家怎辦 發布:2025-09-30 12:58:42 瀏覽:10
律師建議婚姻法 發布:2025-09-30 12:53:50 瀏覽:906
勞動合同法第24條的解析 發布:2025-09-30 12:49:15 瀏覽: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