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用別人東西法律責任
❶ 亂拿別人東西犯法嗎!什麼法
是侵犯你的合法權益的
❷ 生活中 隨意亂拿他人物品是不是一種失信的行為
關於孩子拿別人東西怎麼辦這個問題,知兒網相信很多爸媽都碰到。但卻不知如何來處理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一則小故事。
小義今天放學被老師留下了,媽媽來了以後,老師向她反映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小義在課下偷偷拿了同桌小靈的油畫棒,當老師問起的時候他還說不知道,最後還是同學告訴老師看見是小義拿的,他才不得不承認。小義媽媽聽了老師的話不知該說什麼好一方面她從來沒有發現小義有這方面的毛病,因而有些不敢相信;另一方面她覺著老師多半是不會冤枉孩子的。臨走的時候,小義媽媽向老師表示:回家一定要弄清此事,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知兒網試問,如果這件事情就發生在您孩子的身上,您有想過如何應對嗎?
低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對是非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雖然他們知道什麼是小偷的行為,甚至在同學拿了別人的東西以後也會指責別人,但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他們的看法又是另一樣。多數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是出於喜歡與好奇的心理,他們看到別人的「好」東西,自己也想擁有一個,看一看、玩一玩,有時他們只是「借用」一下,玩過以後也會悄悄歸還,有時他們卻由於忘了或實在太喜歡這件東西而沒有歸還。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雖然已經有了一些道德觀念卻還未內化為自己的需要,他們的行為目的是很單純的,當別人指責他們是偷竊行為時,他們會極力反駁,甚至感到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也有少數孩子偷別人的東西是出於嫉妒心理,他們的家境往往並不差,但是當他們看到別人有比自己好的文具、學慣用品時,十分嫉妒、不能容忍,他們拿別人的東西的目的常常不是據為已有,而是悄悄扔掉或毀壞。更有極少數的孩子是已經形成了拿別人的東西的壞習慣,他們從小在這方面沒能得到家長較好的教育,或者受到了身邊具有這種不良品質的人的影響。有這樣一個孩子,從小由於父母工作很忙無暇顧及她,她一直是由保姆帶起來的,恰好這個保姆手腳不太干凈,孩子看在眼裡漸漸地試著干,當家長發現時,孩子的這種行為已經存在好幾年了。
在社會上無人不憎恨偷竊行為,沒有哪個家長願意自己的孩子成為那樣的人,因此從小進行教育、從小事進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家長要對這一問題有個正確的認識:既不要把這一問題看得過輕,認為孩子大了自然就會懂事了,而不對孩子加以教育;也不能把這一問題視為洪水猛獸,把孩子說成是小偷、賊等。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好東西,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部擁有,別人的東西再好,只是別人的,如果你也想得到可以向家長提出,確實需要的爸爸媽媽可以給你買!如果你想向別人借用或看一看,必須經過別人的允許,這是一個傲禮貌的孩子肯定能做到的事。」在教育孩子時,可以採用情景想像法。比如讓孩子想像自己最心愛的橡皮被別人拿走了,自己會有怎樣的心情和想法?如果你拿走的正是別人最心愛的呢?通過設身處地的想像,讓孩子明白別人丟了心愛的東西會和自己一樣難過,拿別人的東西會給別人帶來煩惱和痛苦。在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家長千萬不可因顧及自己的面子對孩子說句到此為止,下不為例的話就算了,一定要帶著孩子主動把東西還回去,並讓孩子誠懇地向對方道歉,在此之後可以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本來媽媽(爸爸)對這件事覺著很難堪,但是一看到你能主動的承認錯誤並且真的想改正錯誤,真讓人高興!」
對於極少數已經形成習慣的孩子,知兒網提醒各位家長應加強對孩子的觀察注意,發現不良影響根源應及時處理,並且讓孩子知道這種行為是讓所有的人痛恨的,如果不改,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可以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講一些通俗易做的小故事,使孩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產生恐懼喚醒效應以增強其改正的決心。看到這里現在您對於孩子拿別人東西怎麼辦這道題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嗎?爸媽們!
❸ 未經他人同意,亂翻他人東西,算不算違反法律
補全:屬於侵犯他人隱私,如造成損失,五日以下拘留五百元一下罰款,過於嚴重五日以上十日一下拘留五百元以下處理
❹ 哪條法律說不能亂拿別人東西了
屬於盜竊,你可以到公安機關報案。
❺ 沒有經過本人同意,亂拿亂扔別人的東西,這在法律上屬於什麼行為
根據不同情況有不同的結果。
有以下幾種情況:
將你的物品賣給他人,借給他人未經專你的事前許可和事後追認的,是屬無權處分行為,你可以要求返還財產,如果第三人為善意,那麼只能向侵權人要求賠償,如果侵權人和第三人串通侵犯你的權利,那麼可以向他們兩人請求賠償損失。
總的來說就是侵犯了你的財產權,可以要求恢復原狀。如果已經被毀壞不能復原那麼就請求賠償損失。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秘密竊取他人的財物,則其行為屬於盜竊。
❻ 亂搜別人東西法律責任
可以去派出所來,這是自侵犯人身權利的,只有檢察院批准並且由警察執行才可以,就是必須是拿著檢察院搜查令的當地派出所或法院檢察院的警察查才可以,至少2人執行,搜查女身體的要由女警,其他人如果搜查了,是違法,按照情節輕重應給予治安或刑事處罰。
❼ 「未經允許亂翻別人的東西並且拿走」屬於什麼罪行
「未抄經允許亂翻別人的東西並襲且拿走」屬於盜竊罪。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的行為。盜竊罪是最古老的侵犯財產犯罪,幾乎與私有制的歷史一樣久遠。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侵犯的對象,是國家、集體或個人的財物,一般是指動產而言,但不動產上之附著物,可與不動產分離的,例如,田地上的農作物,山上的樹木、建築物上之門窗等,也可以成為本罪的對象。另外,能源如電力、煤氣也可成為本罪的對象。
公安部1992年1月下發的《公安部關於修改盜竊案件立案統計辦法的通知》對立案標準的規定:
公安機關凡接到報警的盜竊案件,不論盜竊財物數額多少,均應受理、登記並認真查處。其中達到當地規定的盜竊犯罪數額標準的,立為刑事案件;撬門破窗入室盜竊的,扒竊的,使用刀刃等工具或攜帶凶器盜竊的,不論盜竊財物數額多少,均立為刑事案件;
❽ 話說,那些亂砸別人東西的人不用負法律責任么
您好,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可能涉及故意毀壞財物罪或尋釁滋事罪。
故意毀壞財物罪與尋釁滋事罪的界限
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97年修訂)
第二百九十三條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第二百七十五條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
四十二、將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修改為:「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尋釁滋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條實施尋釁滋事行為,同時符合尋釁滋事罪和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毀壞財物罪、敲詐勒索罪、搶奪罪、搶劫罪等罪的構成要件的,依照處罰較重的犯罪定罪處罰。
對警車進行打砸、起鬨,擾亂社會秩序的,構成尋釁滋事罪
隨意毆打他人並任意毀壞財物的,可構成尋釁滋事罪
吸毒致幻後故意毀壞財物的行為構成尋釁滋事罪
持刀當街砸車的構成尋釁滋事罪
❾ 亂用別人身份證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單純冒用、亂用身份證是一般的違法行為。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版》第十權六條、第十七條及第十八條規定如下:
「第十六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居民身份證的;
(二)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第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
(二)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
(三)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
第十八條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所列行為之一,從事犯罪活動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冒用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要求賠償,提起民事訴訟
❿ 隨便亂翻別人東西犯了哪一條法律
你好,說犯法呢也犯法,但看程度,嚴重的可以說是侵犯了你的隱私權,有權利訴訟精神損失費。但是一般還是道德上的不道德來看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