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思考的理論

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思考的理論

發布時間: 2021-02-23 21:54:46

1. 請問關於會計工作法律責任的畢業論文的一些參考文獻有哪些

可以上下列網站查看,很好的:CEO學苑 網路網--財經縱橫 畢業論文網+

2. 關於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畢業論文的結論怎麼寫

你要寫論文嗎復?制
提出論點,找出分論點。
1。你要知道會計的職權范圍和法律責任。
2。法律責任包括哪些內容以及你的看法。
3。舉社會實例進行正反論證。如果正的不好找,就找反的,然後你對此加以評價。
4。總結全文,談談你的認識,與遵守法律責任的重要性。

3. 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有什麼

新《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內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容。雖然強調了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但並沒有減輕會計人員在會計行為中的法律責任,而是增大了和明確界定了會計人員在會計行為中的法律責任。首先,在現實中,會計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著違反新《會計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至今仍未引起足夠重視。對這些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新《會計法》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條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其次,會計人員作為會計機構的主體在從事會計行為的過程中,若有違反新《會計法》規定的,不管是主觀或客觀因素引起的,都將作為直接責任人員而承擔應有的法律責任。

4. 關於會計法律責任論文範文

略論會計法律責任
摘要:會計法律責任主要是指編造和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提高對改進會計法律責任的認識,
明確會計法律責任的承擔,對於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裨益。
關鍵詞:會計制度;法律責任;誤區;承擔
我國正在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其基本立足點就
是培育和發展統一、開放、平等競爭、規章健全、秩序井
然、功能完備和運轉靈活的市場經濟體系。會計工作涉
及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經濟與社會事業越發展,
會計工作越重要。然而,在《會計法》貫徹實施的過程
中,一些會計人員在對會計法律責任的認識上還存在
不少誤區,以至於在處理會計事務過程中缺乏應有的
責任意識,工作偏差、錯漏現象較多,加之社會中介機
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在為公司出具審計報告、驗資報
告時,不實、虛假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在一定程度
上成為法律實施的障礙。如果會計信息虛假、失真現象
得不到有效的遏制,盡管有關會計法律責任的規定明
確,但在追究違法主體責任時缺乏有力手段予以保障,
也將使規范會計工作、確保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的立法
宗旨無法落實。
一、明確會計法律責任是時代的要求
財會工作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經濟與
社會事業越發展,財會工作越重要,作為「反映、監督與
控制」財務運行的主體———會計人員責任十分重大,尤
其是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的法律責任
更加突出。有根據最近的調查研究與分析,即使在新
《會計法》全面實施的今天,會計信息失真、財務管理混
亂、財會基礎工作薄弱化的現象仍較普遍存在,甚至有
少數會計貪污挪用、嚴重違法犯罪。究其原因,主要有
以下幾個方面:
⒈認識誤區。我國正處在新舊體制轉換的時期,傳
統觀念受到巨大的沖擊,這種客觀存在的歷史必然,引
發了一部分人的思想混亂,而財會領域又成了重災區
之一。其認識上的誤區主要有二,一是「機遇觀」。這幾
年財會領域為了盡快與國際接軌,其政策法規和制度
安排不斷朝著「自主」的方向變化和調整,因而,相當一
部分會計認為,抓住這一過渡時期的「機遇」大搞一把
無礙,等到規范定型後再循規蹈矩不遲。二是「依附
觀」。隨著各地企業民營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特別是中
小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財會人員與企業的
關系已由過去的半獨立型轉為依附關系,為「老闆」的
服務已經到了無所顧忌的程度,因而造假賬、偷漏稅、
提供失真會計信息已成為公開的秘密。
⒉素質低下。誠然,在我國的財會領域確有不少優
秀的「內當家」,他們忠於職守,遵紀守法,默默奉獻,但
也有相當部分「中間者」在「大氣候」的影響下,法律意
識淡薄,隨波逐流,最終走向了拜金主義歧途,成為社
會的敗類。究其原因,主要是大眾心理和個體素質與社
會義務相分離的社會認同感從中作祟,政治素質低下,
導致以身試法。
二、會計法律責任認識上的誤區
⒈會計人員缺乏相應的法律觀念和對法律本身認
識上的誤區。目前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資格取得和繼續
教育方面,《會計法》和財政部發布的相應規章之中都
作出了規定,除需具備一定的財會專業知識外,財經法
律法規的掌握也被列入了重要內容。遺憾的是,在這方
面,許多會計人員對法律本身的理解熟悉程度令人堪
憂。在會計人員之中,許多人對於會計人員的基本職
責、業務規范和法律責任方面的知識都非常貧乏,而有
些會計人員甚至認為這些問題無關緊要,只要做好「份
內之事」,便盡到了職責。可見《會計法》的普及工作到
目前為止不是可以暫告一段落,而是需要進一步推進。
從現實層出不窮的違法會計行為的案例中也可以發
現,會計人員缺乏起碼的職業道德和法制觀念,在一定
程度上助長了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這一現象不僅已
經嚴重影響了會計隊伍的形象,也嚴重影響到會計管
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⒉對虛假會計信息認定的認識誤區。在追究會計
法律責任時,關鍵性的一步就是要確認會計信息是否
屬虛假。
而對於虛假會計信息的認定理論上有分歧,有觀
點認為,應當從法律角度進行分析,而有的觀點則認
為,應從會計專業角度衡量,因而在認定方式上難以統
一。筆者認為在認定時,應先考慮從其行為構成,即從
行為是否具有違法性,主觀上是否有過錯,行為結果的
危害程度來加以區分,也就是採用行為目的、行為性
質、行為結果三方面結合綜合認定的方式。但在具體認
定會計信息是否屬虛假時,由於執法、司法人員往往缺
少專業知識,單純由其認定尚有困難,因而可考慮聘請獨立的社會中介機構或專業人員如會計師事務所、審
計事務所或注冊會計師藉助專業知識分析判斷。
⒊單位負責人只對單位重大決策負責的認識誤
區。新《會計法》規定了「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
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而現實中許多
單位負責人在認識上還是多把自己定位在企業法人最
高決策者的位置上,即只認識到其對本單位的重大決
策負有全面責任,而對於會計工作往往認為屬於部門
工作范疇,應由其機構負責人或主管人員負責,表現在
具體方面,單位負責人或是忙於行政管理或是忙於業
務經營或是忙於應付大小會議,而疏於對會計工作的
管理,使得許多單位內部會計制度不健全、不規范,甚
至於對會計工作漠不關心,忽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
內部控制制度約束會計行為。因而要從單位內部入手
治理會計工作不規范和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應首先端
正單位負責人的態度,使其認識到自己在法律責任上
是首要責任承擔主體,督促其依法行使職權,做好對會
計工作的領導、對會計制度的建立和對會計人員的考
核。
⒋會計人員只對其會計核算行為負責的認識誤
區。會計人員的基本職能在於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在
現實中,會計人員幾乎都認識到了會計核算的重要性,
因此,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核算業務之中,而
忽視了其作為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主體的作用,再者,由
於會計人員處於各單位決策者的管理之下,對其工作
評價和工資報酬都受到決策者的影響,要使其依法行
使內部監督職權困難重重。以至於許多會計人員都認
為只要在業務上不出紕漏,保證自己的業務范圍的行
為不出問題,就是一個盡職盡責的會計人員;還有的會
計人員為和企業法人搞好「關系」,出於自身利益考慮,
不惜放棄其法定職責,使得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往往成
為一紙空文。
三、會計法律責任的承擔
會計造假是人們最大化逐利本性的體現,從本質
上看,它是由會計信息生產、監督的契約關系沒有真正
建立,即會計信息供給者與需求者主體地位不平等、會
計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不對等所造成的。
盡管社會一再強調提高對會計法律責任的認識,
但是,隨著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會計造假即提供虛假
會計信息卻呈愈演愈烈之勢,造成的損失和危害已經
嚴重波及了我國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直
接或間接地損害了人們的利益,成為一大社會公害,因
此,對製造虛假會計信息的責任人員追究法律責任是
理所當然的。會計法律責任如何承擔,實際上就是對違
法行為施以何種制裁措施的問題。違反《會計法》應當
承擔的法律責任是:
⒈行政責任。對於提供虛假的財務報告,會計人員
往往並非不知其為違法行為,對虛假報告負有不可推
卸的責任。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目前我
國會計造假法律責任以行政責任為重,並以財政部門
為主,由審計、稅務、證券、銀行、保險等多個部門參與
共同對會計造假追究行政責任,《公司法》和《會計法》
中也規定了對此行為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分別做罰款、
吊銷資格證書等處罰。
⒉民事責任。從代理關系看,會計人員是接受企業
法人的委託,向企業法人的委託人提供財務報告。因
此,只有企業法人才對外部投資者負責,會計人員只對
企業法人負責,與外部投資者並沒有直接的受託責任
關系。因此,由會計人員承擔全部民事責任缺乏依據,
並且淡化了企業法人的責任。而且,從虛假財務報告產
生的機制來看,會計人員主觀上一般沒有提供虛假財
務報告的動機,因為虛假財務報告與其自身利益並沒
有直接聯系,只不過是受到企業法人的授意、指使或強
令,為了避免被解聘或降職等而不得已做出的行為。實
際上,企業法人與股東之間的聘任報酬契約、與債權人
的債務契約、資本市場籌資動因等是導致他們提供虛
假財務報告的直接原因。會計人員的報酬取決於企業
法人,其意思表示受到企業法人的影響。現實中,會計
人員一般會自覺地聽從企業法人的意旨,而並非完全
地自願造假,所以會計人員不應該承擔所有的民事責
任。
會計人員與企業法人之間是一種僱傭關系,會計
人員的民事責任可以適用侵權法中的雇員侵權責任。
侵權法認為,受僱人執行職務行為時所致的他人損害,
雇傭人應承擔賠償責任,雇傭人的這種責任是替代賠
償責任。在執行職務的過程中,受僱人按照雇傭人的意
志為雇傭人的利益所實施的行為,實際上等於雇傭人
自己所實施的行為。據此,對於虛假陳述行為給投資者
和其他利害關系人造成的損失,應當由企業法人承擔
主要的民事責任。
⒊刑事責任。會計造假刑事責任是指實施了刑事
法律規范禁止的會計造假行為所必須承擔的刑事法律
後果。會計造假實質上是違反會計契約的行為,理應承
擔違約責任。我國《刑法》和《會計法》中都對會計造假
行為規定了相應的刑事責任條款。
【參考文獻】
[1]王建新.我國會計准則制定及其效果評價[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
版社,2005.
[2]孟昭穩.新會計法設定了哪些法律責任[J].中國農業會計,2005,(3).
[3]肖小飛.我國會計信息失真法律責任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04,(12).
[4]李明輝.淺談會計人員法律責任[J].財會月刊,2003(3).
[5]陳冰.會計法律責任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2006.35.

5. 「關於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的畢業論文怎麼寫啊

這個題目比較大,應該具體點再列個副標題,把范圍再縮小一點兒。
是不是可以去網上查查,內上容市公司所犯的案中,有哪些會計人員(會計人員主要就是做會計工作嘛)負了法律責任了,負了哪些法律責任,用了什麼手段,怎麼被發現的。總結歸納它幾大類。
你要是能發現某個個案應負未負法律責任的就更高了,指出現行法律責任上的漏洞。
沒寫過,聽我的走了彎路自己再遛達回來。

6. 論文 《關於會計准則制度若干理論問題的思考》

四、關於應付福利費

按照現行規定。應付福利費在內資 企業 和外商投資企業核算 內容 的來源是不一致的,前者是按工資總額的14%提取的福利費,計入企業的成本費用:後者是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屬於稅後利潤的分配,不計入企業成本費用。

工資、獎勵或福利支出本質上都屬於企業的成本費用,不應作為所有者(股東)權益的稅後利潤進行分配。對於外資企業,根據《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第58條的規定,從稅後利潤中提取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開支時則未能作為成本費用在稅前列支,故有的企業(往往是盈利企業)將從稅後利潤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作為長期負債掛在賬上不使用。發生相關支出時直接計入成本費用。待清算時作為清算損益處理,最終又形成所有者(股東)權益;對於內資企業,福利費根據工資總額的14%計提,不是按照實際發生數據實列支,造成有的企業「應付福利費」科目余額愈滾愈大。虛增企業成本費用。虛減企業所得稅和利潤。

在市場 經濟 的情況下。福利費據實列支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 目前 。

作為《企業 會計 制度》配套的《民航企業會計核算 方法 》、《電信企業會計核算辦法》已明確規定:發生的福利費支出。應當據實列支,不再按工資總額的14% 計提,《 金融 企業會計制度》和外商投資企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等有關文件中也有相同的規定,取消福利費的計提規定已成,趨勢。因此,筆者建議在《企業會計制度》未修訂之前,內資企業可以先行採用據實列支福利費的辦法,不再按工資總額14%計提,超過計稅工資總額14%的部分在申報年度所得稅時作納稅調整。至於外商投資企業從稅後利潤中提取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辦法的改進,則有待《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作出新的修訂。

五、關於所得稅退回

企業所得稅一般是按季預繳。年度匯算清繳。會計核算時,所得稅費用按月、季或年度預提,分月或季預繳。稅務機關通常在次年的4月份之後,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後,出具企業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通知書。

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按照規定實行所得稅先征後返的,應當在實際收到返還的所得稅時沖減收到當期的所得稅費用;按照《財政部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准則有關 問題 解答(二)》的規定,企業根據稅收優惠政策向稅務部門申請獲得退回的所得稅。無論是在資產負債表日以後、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前收到,還是在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後收到,一律應在實際收到時沖減收到當期的所得稅費用。在會計核算時,盡管企業按有關規定可享受減免稅優惠。但通常要先接季預繳。於次年的4月30日之後。企業取得主管稅務機關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通知書時,才能申請退回上年預繳的企業所得稅,按照上述規定進行處理。

企業在享受稅收優惠年度的所得稅費用就未能如實地反映當年可享受稅收優惠的實際稅負。故這種會計處理方式筆者認為不符合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未能公允合理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

對於國務院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稅收優惠政策,筆者認為只要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符合文件規定精神並取得有關部門的認定。一般不存在能否實際執行的問題,其享受的稅收減免額應按權責發生制反映在所屬年度的利潤表中。預繳所得稅時會計處理無需先計提當年度可享受的減免所得稅費用。當匯算清繳通知書確定的實際應納企業所得稅與所屬年度利潤表上反映的所得稅費用數額不一致時,退補的企業所得稅應按照《企業會計准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的規定,根據差錯金額重大與否進行會計處理。即屬於以前年度的重大會計差錯,應當調整發現會計差錯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及會計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數;對於發現的非重大會計差錯,無論本年度還是以前年度的,均作為發現年度的事項處理,調整發現年度會計報表的相關項目;對於地方政府依據企業上年度稅收實際繳納的一定比例。以扶持企業 發展 等名義退還的款項。作為收到當期的補貼收入,並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繳納企業所得稅。

六、關於貨幣資金及現金等價物

資產負債表項目的貨幣資金余額是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科目余額的合計,但是某些特定情況下的貨幣資金,已不具備可隨時動用並支配的資金特性,譬如:當企業向銀行申請開出銀行承兌匯票、信用證或保函時。根據企業信用等級,銀行可能要求企業將數額不等的存款從結算戶轉入保證金專戶,當企業將其定期銀行存款作為貸款銀行的質押物品。用於本企業或其他企業的銀行借款時。一旦企業因訴訟或其他原因。部分銀行存款被凍結,這些保證金賬戶的銀行存款、被質押的定期銀行存款、被凍結的銀行存款等雖然存放在銀行,但已被限制使用,那這些款項是否還應在銀行存款科目核算呢?這些存款的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是否仍應列示在貨幣資金項目。在現金流量表內還作為現金反映嗎?是否應根據其流動性的大小分別在資產負債表內的其他流動資產或其他長期資產項目列示並披露呢?

現金流量表中所指的現金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及現金等價物。

按照《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准則-現金流量表》對現金等價物的定義。現金等價物是指企業持有的期限短、流動性強、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現金、價值變動風險很小的投資。因而現金等價物僅包括在短期投資科目核算滿足現金等價物定義的相關內容,如三個月內到期的國庫券、在證券市場上流通的短期債券等。而在應收票據科目核算的銀行承兌匯票和在應收賬款科目核算的延期或議付信用證未包含在內。而銀行承兌匯票和延期或議付信用證。由於保證程度高,一般無回收風險。且可根據需要隨時用於貼現或議付,具有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現金的特點。實際工作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銀行承兌匯票、延期信用證,企業通常是作為現金等價物進行控制和管理的。因此,筆者認為在會計核算上,應將其作為現金等價物在現金流量表內進行相應的反映。

7. 關於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論文

又是找論文的問題 去我空間里看看 總結了關於如何在網路上找論文 下載論文的方式

8. 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今年7月1日起實施的《會計法》突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的立法宗旨,緊緊圍繞確保會計信息質量這一核心,以明確的法律手段對會計工作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規范。本文就會計人員在新《會計法》實施中應負的法律責任和如何化解責任風險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新《會計法》增大和明確了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

新《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雖然強調了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但並沒有減輕會計人員在會計行為中的法律責任,而是增大了和明確界定了會計人員在會計行為中的法律責任。首先,在現實中,會計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著違反新《會計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至今仍未引起足夠重視。對這些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新《會計法》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條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其次,會計人員作為會計機構的主體在從事會計行為的過程中,若有違反新《會計法》規定的,不管是主觀或客觀因素引起的,都將作為直接責任人員而承擔應有的法律責任。

二、依法核算,化解風險

會計人員法律責任的明確和增大,使會計人員只有依法進行會計核算,才能化解會計人員法律責任風險。會計核算,是會計工作的核心和重點。新《會計法》用了二章的篇幅,即第二章「會計核算」和第三章「公司、企業會計核算的特別規定,」對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了法律的規定。這是從立法的高度對保障會計信息質量作出的明確規定,並對每一個重要會計核算環節提出了具體而切實的要求,這些要求前後銜接形成系統的規定,從而可以達到保證會計核算的正確性、真實性的目的。我們會計人員只有嚴格遵守新《會計法》中關於會計核算的規定,依法核算,才能化解法律責任風險。

三、完善健全內部會計監督機制,減少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風險

新《會計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並對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墓本內容和要求作出規定:(一)會計事項相關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即「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二)重大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程序應當明確;(三)進行財產清查;(四)對會計資料進行內部審計。認真執行《會計法》的這一規定,做到對每個會計人員的職責許可權進行明確的規定,並在落實上下功夫,防止因會計行為的許可權過於集中而導致違反《會計法》的規定而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同時加大會計機構的會計監督權力,明確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程序,才能減少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風險。

四、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

新《會計法》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財政部在1996年6月17日發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二節中專門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作出八條具體規定,包括以下六個方面內容:(一)愛崗敬業;(二)熟悉法規;(三)依法辦事;(四)客觀公正;(五)搞好服務;(六)保守秘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應當遵循的道德標准。建立會計人員道德規范,是對會計人員強化道德約束,防止和杜絕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出現不道德行為的有效措施。會計工作是一項經濟管理工作,是處理各方面經濟利益關系的重要「關口」,這就要求會計人員遵守會計職業道德,公私分明,依法客觀公正辦事,同時還要經得起金錢、物質的誘惑。如果沒有良好的道德觀念,從個人私利出發,利用自己工作之便為圖私利弄虛作假,違反《會計法》的規定,甚至挪用公款、貪污盜竊,那就必須承擔應負的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會計作為一門應用科學,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和業務性,要求會計人員認真學習會計專業知識和理論、技術,不斷更新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業務水平。同時,要認真學習新《會計法》和有關的法律法規,做到懂法、依法、不違法,這樣才能消除和化解會計人員在從事會計工作中的法律責任風險

9. 會計法律責任的參考文獻

會計法律責任的參考文獻 :
1,黃繼好.論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J]. 理論 界,2004(10).
2,陳冰.會計法律責任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6:35.
3,肖小飛.我國會計信息失真法律責任分析[J]. 中國 鄉鎮 企業 會計,2004(12).
4,李明輝.淺談會計人員法律責任[J].財會月刊,2003(3).
5,孟昭穩.新會計法設定了哪些法律責任[J].中國農業會計,2005(3). 6,伍中信,現代財務經濟導論--產權、信息與社會資本分析,立信會計出版社, 2007 7,尹煥三,論中國特色的「共同治理結構」經濟學家,2008 8,方銘偉,新形勢下會計的職責,財會月刊,2008

熱點內容
新交通法規牌照規定 發布:2024-04-28 08:09:44 瀏覽:357
十堰法院盧鳴 發布:2024-04-28 07:10:41 瀏覽:527
勞動法對獎金規定 發布:2024-04-28 06:35:04 瀏覽:973
黨必須保證國家的立法司法 發布:2024-04-28 05:30:01 瀏覽:834
瀏陽市勞動法 發布:2024-04-28 02:06:39 瀏覽:542
老闆把欠薪的欠條寫成借條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04-28 02:05:39 瀏覽:666
法律追究和法律責任的區別 發布:2024-04-27 23:19:35 瀏覽:327
法律講堂美女律師 發布:2024-04-27 23:14:16 瀏覽:717
最高法院王策法官 發布:2024-04-27 22:05:35 瀏覽:488
法律碩士的日語考什麼 發布:2024-04-27 20:10:09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