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最高法院王策法官

最高法院王策法官

發布時間: 2024-04-27 22:05:35

① 李治武則天夫婦,有哪些子女

長子李弘(652—675),唐朝唐高宗李治第五子,655年時,被封為代王;656年,原本的太子李忠被廢,改立李弘為皇太子。
李弘曾經向郭瑜學習《左傳》,當讀到楚世子羋商臣弒君故事,不禁掩書嘆曰:「這種事做臣子的都不忍聽聞,而經典之書是聖人拿來訓示後人的,為什麼要記載這種事?」郭瑜回答他:「孔子作《春秋》是為了要褒貶善惡,用以勸世或告誡,因此記下商臣的惡行,讓千年以後的人都知道有這樣一件事。」李弘說:「不是不能讓這種事流傳,而是我不忍知道有這樣的事,請讓我改讀別的書吧。」郭瑜向他拜曰:「『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殿下資質敏睿,既然不忍聽聞這些不好的凶事,臣聽說要安定上位、治理人民,莫過於精通於禮。不懂禮則無以事天地之神、辨君臣之位,所以先王重視此道。孔子也說:『不學禮,無以立。』那麼請殿下就停止讀《春秋》,改讀《禮記》吧。」李弘接受這個提議。
661年,命令許敬宗、許圉師、上官儀、楊思儉等人收集古今文集,選錄出五百篇,編集成《瑤山玉彩》,668年,請求追贈顏回為太子少師、曾參為太子少保,高宗同意。
當時在征遼的士兵,如果有逃亡或期限內沒報到的,不但找到後要斬首,家人也要充官。李弘進諫:「如果士兵有因病而逾期不到的,或是中途不幸溺死壓死,軍法不但不會認為他們是戰死的,反而連同隊的人與他的家屬都要連坐。於法而言那叫逃亡,實際上士兵如果真的死了,連家人也要跟著陪葬,但他們有很多人背後因素是值得同情的。《左傳》有言:『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臣希望可以修訂法律,以後家中有士兵逃亡者,不用再受連坐之罪。」高宗也同意了這個請求。
671年,高宗巡幸洛陽,讓太子李弘留守京師。當時遇上大旱,關中鬧起飢荒,於是李弘巡視士兵的糧食,發現有吃榆皮、蓬實的,就私下命家令寺給他們米糧。李弘身體不好,而輔佐他的人是戴至德、張文瓘、蕭德昭等人,因此有些小事都是取決於他們。
當時李弘有兩個異母姊姊,即義陽公主與宣城公主,因為她們的母親蕭淑妃因為以前得罪武則天的,她們一直被幽禁在宮中,直到都年過二十還沒有結婚。李弘發現此事後,感到震驚又同情,便請求讓兩位姊姊能夠結婚。這件事觸怒了武後,武後便隨便將她們許配給侍衛。李弘從此漸漸不得母親喜愛。李弘又上書希望將沙苑之地分借給貧窮之人,高宗准許。後來李弘也被召到東都去,納裴居道之女為妃,相關單位表示要用白雁來進行婚禮,竟然剛好就在苑子里捕獲了,這讓高宗很高興;而裴妃也是個相當有婦德的賢淑女子,高宗因此常和侍臣說:「東宮的事,應該是不用朕擔心了。」
675年,李弘與高宗、武後同赴合璧宮時暴卒,時人多認為是武後毒殺他,但有說法是他因本來就病弱而早夭。高宗悲痛萬分,將他謚為「孝敬皇帝」,葬於恭陵,而且使用皇帝之禮舉辦後事。因為造陵費用太高,工程浩大,工人們苦不堪言,最後亂丟磚瓦,一鬨而散。
武後時期,因為李弘與裴妃之間沒有生子,於是便命令楚王李隆基做他的嗣子,繼承香火。唐中宗復位後,將他祔於太廟,號為義宗,並追封裴妃為哀皇後。710年,姚崇與宋璟進言表示義宗並不曾即位,不應該與先帝們同列太廟,於是唐睿宗將李弘移到東都祭拜。718年,相關單位表示不該再稱他為義宗,於是從此只用孝敬稱之。

李賢(652年—684年),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武則天次子。李賢容止端重。甫數歲,讀書一覽輒不忘。上元二年,立為皇太子。嘗詔集諸儒張大安等注《後漢書》。武後以明崇儼為盜所殺,疑出太子之謀,誣構而廢之。後得政,遂遇害。子三人:李光順、李守禮、李守義。

《舊唐書 列傳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諸子》

章懷太子賢,字明允,高宗第六子也。永徽六年,封潞王。顯慶元年,遷授岐州刺史。其年,加雍州牧、幽州都督。時始出閣,容止端雅,深為高宗所嗟賞。高宗嘗謂司空李勛曰:「此兒已讀得《尚書》、《禮記》、《論語》,誦古詩賦復十餘篇,暫經領覽,遂即不忘。我曾遣讀《論語》,至『賢賢易色』,遂再三覆誦。我問何為如此,乃言性愛此言。方知夙成聰敏,出自天性。」龍朔元年,徙封沛王,加揚州都督、兼左武衛大將軍,雍州牧如故。二年,加揚州大都督。

麟德二年,加右衛大將軍。咸亨三年,改名德,徙封雍王,授涼州大都督,雍州牧、右衛大將軍如故,食實封一千戶。上元元年,又依舊名賢。

上元二上,孝敬皇帝(李弘)薨。其年六月,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尋令監國。賢處事明審,為時論所稱。儀鳳元年,手敕褒之曰:「皇太子賢自頃監國,留心政要。撫字之道,既盡於哀矜;刑綱所施,務存於審察。加以聽覽餘暇,專精墳典。往聖遺編,咸窺壺奧;先王策府,備討菁華。好善載彰,作貞斯在,家國之寄,深副所懷。可賜物五百段。」賢又招集當時學者太子左庶子張大安、洗馬劉訥言、洛州司戶格希玄、學士許叔牙成玄一史藏諸周寶寧等,注范曄《後漢書》,表上之,賜物三萬段,仍以其書付秘閣。

時正議大夫明崇儼以符劾之術為則天所任使,密稱「英王狀類太宗」。又宮人潛議雲「賢是後姊韓國夫人所生」,賢亦自疑懼。則天又嘗為賢撰《少陽政范》及《孝子傳》以賜之,仍數作書以責讓賢,賢逾不自安。調露二年,崇儼為盜所殺,則天疑賢所為。俄使人發其陰謀事,詔令中書侍郎薛元超、黃門侍郎裴炎、御史大夫高智周與法官推鞫之,於東宮馬坊搜得皂甲數百領,乃廢賢為庶人,幽於別所。永淳二年,遷於巴州。文明元年,則天臨朝,令左金吾將軍丘神績往巴州檢校賢宅,以備外虞。神績遂閉於別室,逼令自殺,年三十二。則天舉哀於顯福門,貶神績為疊州刺史,追封賢為雍王。神龍初,追贈司徒,仍遣使迎其喪柩,陪葬於乾陵。睿宗踐祚,又追贈皇太子,謚曰章懷。有三子:光順、守禮、守義。

光順,大授中封安樂郡王,尋被誅。

守義,文明年封犍為郡王。垂拱四年,徙封永安郡王,病卒。

守禮本名光仁,垂拱初改名守禮,授太子洗馬,封嗣雍王。時中宗遷於房陵,睿宗雖居帝位,絕人朝謁,諸武贊成革命之計,深嫉宗枝。守禮以父得罪,與睿宗諸子同處於宮中,凡十餘年不出庭院。至聖歷元年,睿宗自皇嗣封為相王,許出外邸。睿宗諸子五子皆封郡王,與守禮始居於外。神龍元年,中宗纂位,授守禮光祿卿同正員。神龍中,遺詔進封邠王,賜實封五百戶。景雲二年,帶光祿卿,兼幽州刺史,轉左金吾衛大將軍,遙領單於大都護。先天二年,遷司空。開元初,歷虢、隴、襄、晉、滑六州刺史,非奏事及大事,並上佐知州。時寧、申、岐、薛、邠同為刺史,皆擇首僚以持綱紀。源乾曜、袁嘉祚、潘好禮皆為邠府長史兼州佐,守禮唯弋獵、伎樂、飲謔而已。九年已後,諸王並征還京師。

守禮以外枝為王,才識猥下,尤不逮岐、薛。多寵嬖,不修風教,男女六十餘人,男無中才,女負貞稱,守禮居之自若,高歌擊鼓。常帶數千貫錢債,或有諫之者曰:「王年漸高,家累甚眾,須有愛惜。」守禮曰:「豈有天子兄沒人葬?」諸王因內宴言之,以為歡笑。時積陰累日,守禮白於諸王曰:「欲晴。」果晴。愆陽涉旬,守禮曰:「即雨。」果連澍。岐王等奏之,雲:「邠哥有術。」守禮曰:「臣無術也。則天時以章懷遷謫,臣幽閉宮中十餘年,每歲被敕杖數頓,見瘢痕甚厚。欲雨,臣脊上即沉悶,欲晴,即輕健,臣以此知之,非有術也。」涕泗沾襟,玄宗亦憫然。二十九年薨,年七十餘,贈太尉。

子承宏(李承寵),開元初封廣武郡王,歷秘書員外監,又為宗正卿同正員。廣德元年,吐蕃凌犯上都,乘輿幸陝。蕃、渾之眾入城,吐蕃宰相馬重英立承宏為帝,以於可封、霍環等為宰相,補署百餘人。旬余日,賊退,郭子儀率眾入城,送承宏於行在,上不之責,止於虢州。尋死。承寧(李承寧),天寶初,授率更令同正員,嗣邠王。承寀(李承寀),至德二載,封為敦煌郡王,加開府儀同三司。與仆固懷恩使回紇和親,因納其女為妃,冊為毗伽公主。回紇著勛,承寀甚遇恩寵。乾元元年六月卒,贈司空。

唐法,嗣郡王但加四品階,親王子例著緋。開元中,張九齡為中書令,奏請寧、薛王男並賜紫,邠王三男衣紫,餘二十人衣緋,官亦不越六局郎,王府掾屬仍員外置。十五載,扈從至巴蜀,依例著紫。

《新唐書 列傳第六 三宗諸子》

章懷太子賢字明允。容止端重,少為帝愛。甫數歲,讀書一覽輒不忘,至《論語》「賢賢易色」,一再誦之。帝問故,對曰:「性實愛此。」帝語李世績,稱其夙敏。始王潞,歷幽州都督、雍州牧。徙王沛,累進揚州大都督、右衛大將軍。更名德。徙王雍,仍領雍州牧、涼州大都督,實封千戶。上元年,復名賢。是時,皇太子薨,其六月,立賢為皇太子。俄詔監國,賢於處決尤明審,朝廷稱焉,帝手敕褒賜。賢又招集諸儒:左庶子張大安、洗馬劉訥言、洛州司戶參軍格希玄、學士許叔牙成玄一史藏諸周寶寧等,共注范曄《後漢書》。書奏,帝優賜段物數萬。時正諫大夫明崇儼以左道為武後所信,崇儼言英王類太宗,而相王貴,賢聞,惡之。宮人或傳賢乃後姊韓國夫人所生,賢益疑,而後撰《少陽政范》、《孝子傳》賜賢,數以書讓勒,愈不安。調露中,天子在東都,崇儼為盜所殺,後疑出賢謀,遣人發太子陰事,詔薛元超、裴炎、高智周雜治之,獲甲數百首於

東宮。帝素愛賢,薄其罪,後曰:「賢懷逆,大義滅親,不可赦。」乃廢為庶人,焚甲天津橋,貶大安普州刺史,流訥言於振州,坐徙者十餘人。開耀元年,徙賢巴州。武後得政,詔左金吾將軍丘神績檢衛賢第,迫令自殺,年三十四。後舉哀顯福門,貶神績疊州刺史,追復舊王。神龍初,贈司徒,遣使迎喪,陪葬乾陵。睿宗立,追贈皇太子及謚。三子:光順、守禮、守義。光順為樂安王,徙義豐,被誅。守義為犍為王,徙封桂陽,薨。先天中,追封光順莒王,守義畢王。

守禮嗣王,始名光仁,授太子洗馬。武後革命,畏疾宗室,而守禮以父得罪,與睿宗諸子閉處宮中十餘年。睿宗封相王,許出外邸,於是守禮等始居外,改司議郎。中宗即位,復故封,拜光祿卿,實封戶五百。唐隆元年,進封邠王。睿宗立,兼檢校左金吾衛大將軍,出為幽州刺史,遙兼單於大都護,遷司空。開元初,累為州刺史。時寧、申、岐、薛王同為刺史,皆擇僚首持綱紀。守禮惟弋獵酣樂,不領事,故源乾曜、袁嘉祚、潘好禮皆為邠府長史、州佐,督檢之。後還諸王京師,守禮以外支為王,不甚才而多寵嬖,子六十餘人,無可稱者。常負息錢數百萬。或勸少治居產,守禮曰:「豈天子兄無葬者邪?」諸王每白上以為歡。岐王嘗奏守禮知雨,昜帝問故,答曰:「臣無它,當天後時,太子被罪,臣幽宮中,歲被敕杖凡四三,累創痕膚,前雨則沈懣,霽則佳,以此知之。」因泣下,帝為惻然。薨,年七十,贈太尉。子承宏、承寧、承寀可記者。承宏,爵廣武王,坐交非其人,貶房州別駕,還為宗正卿。廣德元年,吐蕃入京師,天子如陝,虜宰相馬重英立承宏為帝,以翰林學士於可封、霍瑰為宰相。賊退,詔放承宏於華州,死。承寧封嗣邠王。承寀,煌王,拜宗正卿,與仆固懷恩使回紇和親,即納其女

為妃,封毗伽公主。薨,贈司空。唐制:嗣郡王加四品階,親王子服緋。開元中,張九齡奏:「寧、薛及邠王三子為王者賜紫,余皆服緋,官不越六局郎,王府掾屬仍員外置。」後從帝至蜀者皆服紫。

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位皇帝(假如武則天不被算為唐朝皇帝的話),在位時間(683年12月-684年2月、705年正月-710年5月)。
李顯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兒子,曾改名李哲。一開始他被封為周王,後來改為英王。他的兩位哥哥李弘和李賢的太子地位被廢黜後李顯成為太子,並以太子在高宗死後於繼位。

李顯繼位後打算建立一支自己的力量與武則天抗衡。他的主要支持人是他的妻子韋皇後的親戚。他打算將韋皇後的父親韋玄貞提拔為侍中,遭到武則天親信裴炎的反對。李顯怒下說,假如他願意,可以將天下給韋玄貞。武則天以此為借口將他廢黜。

李顯被貶為廬陵王,軟禁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均州鎮)和房州(今湖北十堰市房縣)。

699年,武則天將李顯重新立為太子。705年,迫於大臣和將軍的威脅,武則天將皇帝位傳給李顯。李顯恢復唐為國號。

李顯對與他患難與共的韋後非常信任,與她同參朝政,將她的父親封王,她的女兒安樂公主也得參政,獲大權。安樂公主希望李顯能將她立為皇太女,以繼他的帝位,韋後這時也對他越來越不看在眼中了,希望學武則天般當皇帝。

710年有人指責韋後亂淫,韋後怕李顯這次追究,於是與安樂公主一起決定將他毒死。[來源請求]

李顯死後,韋後不久就被李隆基所殺。

李顯被葬在定陵。

[編輯] 評價
雖然李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兩朝天子,但是他昏庸無能,親小人遠賢臣,是一位不光彩的歷史人物。

[編輯] 後妃和思趙皇後
韋皇後
昭容上官婉兒

[編輯] 子女

[編輯] 子
懿德太子李重潤
譙王李重福
節愍太子李重俊
殤帝李重茂

[編輯] 女
唐中宗共有8位女兒[1]:

新都公主(下嫁武延暉)
宜城公主(先封為義安郡主,下嫁裴巽)
定安公主(先封為新寧郡主,下嫁王同皎,又嫁韋濯,又嫁崔銑)
長寧公主(母韋庶人,下嫁楊慎交,又嫁蘇彥伯)
永壽公主(下嫁韋鐬,早薨)
永泰公主李仙蕙(下嫁武延基)
安樂公主李裹兒(下嫁武崇訓,又嫁武延秀)
成安公主(字季姜,先封為新平公主,下嫁韋捷)

睿宗,名李旦(公元662-716年),唐高宗李治第八子。前後兩次稱帝,共在位2年,禪位於玄宗李隆基,後病死,終年55歲,葬於橋陵(今陝西省城縣西北30里處)。

唐睿宗李旦,又名李旭、李輪。武則天幼子。初封殷王,後又封豫王、冀王,最後改封相王,高宗末年又還封為豫王。公元684年2月,武則天廢中宗為為廬陵王,於同月已未日立他為帝,改年號為「文明」。

睿宗繼位後,武則天命他居住於深宮,不得參與朝政,所有軍國大事由她處理。公元690年9月,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廢睿宗,封他為皇嗣,改姓武。公元705年,中宗復位,封他為相王。公元710年5月,中宗被毒殺,同年6月,睿宗第三子李隆基發動羽林軍攻入宮,討殺韋皇後及安樂公主、上官婉兒、武延秀等。與太平公主一起擁立睿宗復位,廢黜殤帝李重茂,改年號為「景雲」。

睿宗復位後,按例當立長子李成器,但三子李隆基有討韋氏之功,因而猶豫不決。李成器辭道:「國家安則先嫡,危則先有功,臣死不敢居隆基之上。」

睿宗也是一個無能的帝王,立李隆基為太子後,又使太平公主參與朝政。宰相奏事,他先要問有沒有同太平公主商量過,這就助長了太平公主的專橫,也引起了太子與太平公主之間的斗爭。太平公主極力想除掉太子,獨攬朝政。時文武大臣中有一大半依附於太平公主,7個宰相中有5個是她的親信,造成政局不穩,政事昏暗。

公元712年7月,睿宗禪位於太子李隆基,自稱太上皇。公元716年6月病死於長安宮中的百福殿。

太平公主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僅僅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而且幾乎真的成了「武則天第二」。
作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被稱為「幾乎擁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認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其實,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動著的是她那極不安分的母親的血液。從小,她驕橫放縱,長大後變得兇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覬覦著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夢想像她母親那樣登上御座,君臨天下。然而,正如黑格爾所言,歷史往往會發生驚人的重復,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劇面目出現,第二次則以鬧劇出現。太平公主雖不乏心機和才幹,也曾縱橫捭闔得意於一時,但終未能承傳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書上留下許多五顏六色的斑痕而已。

幼年
太平公主出生年份目前尚無確切說法。根據她第一次結婚的時間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時間推定,她可能生於665年前後,是高宗和武後的最後一名子女。
幼年太平太平公主5、6歲時,常常往來外祖母榮國夫人家,她隨行的宮女(一說為太平公主本人)遭表兄賀蘭敏之逼奸,此事引起武則天大怒,加上此前賀蘭敏之曾姦汙內定的未來太子妃,武則天最終決定,撤銷賀蘭敏之作為武家繼承人的身份,流放並中途處死賀蘭敏之。
太平公主8歲時,以替已經去世的外祖母榮國夫人楊氏祈福為名,出家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號。雖然號稱出家,她卻一直住在宮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來求婚,點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則天不想讓愛女嫁到遠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絕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觀讓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經出家來避免和親。
第一次婚姻
681年,太平公主約16歲時,下嫁唐高宗的嫡親外甥,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婚禮在長安附近的萬年縣館舉行,場面非常豪華,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樹木,為了讓寬大的婚車通過,甚至不得不拆除了縣館的圍牆。
武則天對女兒非常寵愛,她認為薛紹的嫂嫂蕭氏和成氏出身不夠高貴,想逼薛家休妻,有人以蕭氏出身蘭陵蕭氏,並非寒門相勸說,才使她放棄了這個打算。薛紹的兄長薛顗也曾因太平公主來頭太大而怕惹來禍事。不過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間,安分守己,並未有不軌事件傳出。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結束於688年。因為薛顗參與唐宗室李沖的謀反,牽連到駙馬薛紹,武則天下令將薛顗處死,薛紹杖責一百,餓死獄中。當時太平公主還正懷著她和薛紹的第四個孩子。事後,武則天為了安慰女兒,打破唐公主食實封不過三百五十戶的慣例,將她的封戶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戶。
第二次婚姻
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這次婚姻被認為是武則天為了保護太平公主而採取的手段,武則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結婚的兩個月後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為成為了武家的兒媳而避免了危險。
武攸暨性格謹慎謙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間,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並曾將自己中意的男寵進獻給母親武則天(即蓮花六郎張昌宗)。
大足元年(701年),二張因進讒言害死了兩家的嫡系繼承人而同時得罪武李兩家。長安二年八月(702年),李顯、李旦與太平公主聯名表奏,請封張昌宗為王,為武則天拒絕,改封二張為國公。這次表奏緩和了雙方關系。但不久後的長安三年九月(703年),張昌宗誣告魏元忠與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禮丞高戩,引起武則天大怒,將魏高二人下獄。二張與太平公主及李家的關系徹底破裂。
705年,李家的擁護者、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誅殺二張,逼武則天遜位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由於參與誅殺二張兄弟有功,而受封「鎮國太平公主」,其兄李睿封「安國相王」,開府,封五千戶。
唐中宗復位之後,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幕前,積極參與政治。她受到中宗的尊重,中宗曾特地下詔免她對皇太子李重俊、長寧公主等人行禮。中宗朝,韋後與安樂公主亂權,唯懼太平公主多謀善斷。
景龍三年七月(709年),太子李重俊謀反。安樂公主與宗楚客想趁機陷害太平公主與相王李旦兄妹,遂誣告他們與太子同謀,因主審官御史中丞蕭至忠對中宗流淚進諫,「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羅織害之乎!」,太平公主與李旦而得以倖免於難,但太平公主與安樂公主的敵對已明顯白熱化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被韋後與安樂公主毒死。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後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試圖在韋後與皇族之間謀取平衡,但宗楚客與韋後黨羽商議,改相王李旦為太子太師,架空了李旦,打破了這一平衡。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簡與劉幽求一起參與了李隆基等誅殺韋後的行動,清除了韋氏黨羽,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相王李旦復位,是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勞而晉封萬戶,三子封王,為唐朝公主權勢之頂峰。
在此期間,太平公主曾勸說唐睿宗下旨,搜集編撰了上官婉兒的著作,保留了這位才女的作品。
覆滅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准備以羽林軍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奪權。李隆基與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發制人,誘殺了左、右羽林將軍和宰相。太平公主見黨羽被誅殺殆盡,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後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請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墳墓也被鏟平。
子女
太平公主共有4子4女,與薛紹生有二子二女:長子薛崇訓、次子薛崇簡,長女薛氏,次女萬泉縣主薛氏。與武攸暨生有二子二女:長女武氏,次女永和縣主武氏,長子武崇敏、次子武崇行。太平公主死時,除次子薛崇簡因是李隆基一黨而倖免以外,其餘兒子均被處死。

另一個女兒,據史書記載,為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末所生,按六子女應排行第二。高宗對其甚為喜愛,視為掌上明珠,王皇後因無兒女也十分喜歡。永徽五年初春的環顧,王皇後來到武則天住所看視小公主,王皇後一走,武則天就偷偷掐死這個女兒,又給蒙上被子。一會兒高宗來了。武則天裝出笑臉到床上抱小公主,一揭被子。便嚎啕大哭。6高宗見情,審問身邊的人,知是王皇後剛來過,於是斷定是王皇後所為,便堅定了廢王皇後立武則天的決心。

熱點內容
甫得志即求解條例司的翻譯 發布:2024-05-11 03:12:44 瀏覽:526
朴槿惠八個法官 發布:2024-05-11 03:09:23 瀏覽:304
李漢成律師 發布:2024-05-11 01:57:52 瀏覽:996
刑法7重罪 發布:2024-05-10 20:57:53 瀏覽:44
公章財務章法律效力 發布:2024-05-10 19:44:55 瀏覽:795
勞動法中未成年工是指滿 發布:2024-05-10 19:08:07 瀏覽:559
沁水律師吧 發布:2024-05-10 18:57:22 瀏覽:476
廣州市律師協會網 發布:2024-05-10 17:24:49 瀏覽:596
清華有法學法律碩士嗎 發布:2024-05-10 16:14:45 瀏覽:290
公司法159 發布:2024-05-10 16:10:24 瀏覽:617